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用药量及用药时间。方法:将40例选用骶管阻滞麻醉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坐标法,另一组采用计算法,分别用于手术用药量和用药方法的指定标准,观察两组的用药总量、持续时间、平面不足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麻醉药容积和麻醉平面符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法组患者平均达到麻醉的时间明显短于坐标法组,差异有统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麻醉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骶管阻滞麻醉的用药计量最好采用坐标法,能够准确评估麻醉用药量,易行,可靠、实用,值得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穿刺过程中,采用平面内技术与平面外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在我院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患者130例,经患者知情同意,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超声引导下平面内技术组和平面外技术组,每组65例.观察2组穿刺用时和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 彩色多普勒引导下PICC置管穿刺过程中,平面内技术组穿刺时间为(180.0±35.0)s,平面外技术组为(98.0±24.1)s,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面内技术组一针穿刺成功率为66.2%,平面外技术组为9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平面外技术穿刺用时短,一针穿刺成功率高,适于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采用三叶草法(shamrock method)与短轴平面内法的超声成像效果差异,探讨两种技术的成像便捷性、显像范围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6-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因单侧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需行腰丛神经阻滞麻醉的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叶草法组和短轴平面内法组,每组15例.记录两组腰丛神经超声图像定位时间、腰丛深度、超声评分(UVS)及超声显像区域数量.结果 30例患者均完成研究,三叶草法组和短轴平面内法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所测得的腰丛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叶草法组的图像定位时间显著短于短轴平面内法组[(35.9±20.1) svs (53.7±21.2)s,P<0.01];三叶草法组的腰丛神经的超声成像评分明显高于短轴平面内法组[(2.8±0.4)分vs (2.1±0.8)分,P<0.01],三叶草法组的超声显像区域数量也明显大于短轴平面内法组(5.9 ±0.5 vs3.5±0.6,P <0.01).结论 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神经阻滞三叶草法的超声扫描显像效果优于短轴平面内法.  相似文献   

4.
王旭 《当代医学》2021,27(28):8-10
目的 探究对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产妇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于本院行剖宫产的6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两组产妇均行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麻醉,比较两组产妇麻醉效果优良率、麻醉起效时间、阻滞时间、无痛平面时间、镇静时间以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为90.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时间、阻滞时间、无痛平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镇静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对剖宫产硬膜外麻醉产妇镇静效果显著,可降低心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杨飞 《中原医刊》2014,(5):122-123
目的探究并分析双平面改良暴露法在后腹腔镜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长葛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采用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暴露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双平面改良暴露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费用、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平均住院费用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平面改良暴露法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是疗效确切的一种手术方式,具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超声技术在ICU休克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指导效果,明确此应用对穿刺置管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将106例ICU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平面内超声组(对照组)和改良超声技术组(试验组)。2组均采用静脉持续镇痛镇静。平面内组采用平面内超声引导技术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改良组采用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方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并比较2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失败率(穿刺3次未成功)、穿刺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确定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超声技术在ICU休克患者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中的指导作用。 结果 ①改良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为81.3%,平面内组为40.4%,改良组高于平面内组(P<0.05)。②改良组穿刺置管时间为(8.38±6.10) s,平面内组为(24.07±21.38) s,改良组短于平面内组(P<0.01)。③改良组血肿和穿刺口渗血发生率分别为2.1%和4.2%,平面内组分别为14.9%和10.6%,并发症发生率改良组小于平面内组(P<0.05)。 结论 对ICU休克患者采用先平面外定位再平面内引导的方法行桡动脉穿刺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79岁,ASAⅡ~Ⅲ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S组).E组于术毕拔管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经导管注药0.2%罗哌卡因20 ml负荷量,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300 ml,运行方案为6 ml/h;S组于术毕缝皮前开启经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 μg/kg稀释至100 ml,运行方案为2 ml/h.采用VAS评分法评估镇痛效果,观察术后镇痛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发生率.结果 E组在超声引导下均顺利完成竖脊肌平面阻滞置管,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与S组比较,E组术后6、12、24、48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效果好,满意度高(P<0.05),且未出现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P< 0.05).结论 超声引导连续ES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8.
张春盛  张仁泉  郑浩 《安徽医学》2022,43(3):330-332,333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ICG)在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胸外科2020年5月至2020年10月32例接受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术中确定肺段间平面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18例采用吲哚菁绿反染法、对照组14例采用通气萎陷法来确定肺段间平面,记录两组患者肺段间平面显示所需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个数、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肺段间平面显示所需时间及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切除淋巴结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 16.7%,对照组为 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使用ICG反染法确定肺段间平面安全有效,能够缩短显示肺段间平面所需时间及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单次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3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154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81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ESP阻滞联合全...  相似文献   

10.
江鹏  严敏茹  尹晓旭 《当代医学》2021,27(5):102-104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联合全身麻醉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择期行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EG组,n=40)与对照组(G组,n=40).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全身麻醉.记录两组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术后2、6 h的SPO2与VAS评分,观察两组术前(T0)、麻醉诱导时(T1)、切皮(T2)、麻醉苏醒(T3)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血压和心率.结果 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HR随时间变化而变化(P<0.05);麻醉方法和时间变化对MAP、HR、VAS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观察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2、6 h的SPO2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全身麻醉应用于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比较,超声引导下的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的麻醉苏醒时间更短、麻醉药物用量更少,且安全性高,可增强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刘锦  刘晖  屈军 《河北医学》2011,17(3):374-377
目的:研究腰-硬联合麻醉(CSEA)在老年妇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30例择期手术的老年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CSEA和EA组,CSEA组行硬腰联合麻醉,EA组行单纯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后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全时间、局麻药用量、肌松满意程度、无痛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CSEA组麻醉诱导时间及阻滞完全时间明显短于EA组,硬膜外局麻药用量明显少于EA组(P〈0.01)。除低血压外,两组不良反应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性妇科肿瘤手术,是一种简易可靠易行的麻醉方法,具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局麻药用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一种值得推荐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6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分为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15 min(T1)、麻醉后30 min(T2)、使用骨水泥前10 min(T3)、使用骨水泥后10 min(T4)及手术结束时(T5)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诱导时间、硬膜外局部麻醉药用量、麻黄碱用量和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显著高于EA组(P<0.05),CSEA组麻醉诱导时间显著短于EA组(P<0.05),CSEA组硬膜外局部麻醉药用量显著少于EA组(P<0.05);2组患者术中麻黄碱使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麻醉后SBP和DBP显著低于麻醉前(P<0.05),2组患者T4时SBP和DBP显著低于T3时(P<0.05);麻醉前后2组患者SBP、DBP、HR和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应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安全可靠,镇痛效果好,肌肉松弛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喷射呼吸机用于显微喉手术的麻醉时对血液气体的影响 .[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学家协会分级Ⅰ~Ⅱ级、拟行择期显微喉手术的病人 3 0例 ,随机分为 2组 ,一组为对照组 ,采用常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二组为实验组 ,麻醉诱导后采用喷射呼吸机 ,气管内置入直径 1mm的医用导管 .比较二组病人麻醉前、麻醉中、苏醒时及术后 2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手术时间、病人苏醒时间、麻醉用药量 .[结果 ]两组病人间各时段血液气体分析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 ,苏醒时间短、麻醉用药少 .[结论 ]喷射呼吸机用于显微喉手术的麻醉 ,可维持较满意的血液气体水平 ,且与传统方法比较 ,麻醉用药少、病人苏醒时间短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阴式全子宫切除术麻醉效果。方法选择采取阴式全子宫切除术80例患者,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硬膜外麻醉组40例,腰一硬联合麻醉组40例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腰一硬联合麻醉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硬膜外用药量、术中疼痛评分、肌肉松弛评价显著优于硬膜外麻醉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结论腰一硬联合麻醉具有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善时间快、用药量小、镇痛效果佳、肌肉松弛良好、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以满足妇科阴式子宫切除术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局麻下Lichtenstein手术在老年腹股沟疝中的应用疗效。方法采用同期病人对照方法,将92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局麻下Lichienstein手术纽和硬外麻传统手术组,比较2组的疗效,手术并发症,复发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平均总费用。结果Lichtenstein手术组伤口疼痛、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并发症及复发率等均明显小于传统组。2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总费用无明显差别。结论局麻下Lichtenstein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上腹部肿瘤病人手术用硬膜二点穿刺阻滞麻醉的效果反应。方法:选择ASA(麻醉病人分类)Ⅰ-Ⅲ级择期上腹部肿瘤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二点穿刺阻滞麻醉,Ⅱ组为一点穿刺麻醉。观察2组病人术中BP、HR、SPO2及硬膜外麻醉用量,补液量,以及麻醉效果评级,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2组相比BP:P>0.05;HR:P<0.05。硬膜外用药量相比:P<0.01;2组麻醉效果评组相比:P<0.05。结论:上腹部肿瘤手术用硬膜外二点阻滞麻醉优于硬膜外一点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一点法和两点法在剖宫产手术和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比较。方法择期行剖宫产术病人62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0~35岁,随机分为2组:A组一点法(L2,3)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腰麻时用0.5%罗哌卡因2mL,术后镇痛时用0.125%的罗哌卡因。B组两点法(T12L1,L3,4)T12L1先行硬膜外置管为术后镇痛用药点,腰麻时选L3,4为穿刺点,腰麻的用药量,注药时间和浓度均相同以及2组术后镇痛用药量,浓度也均相同。记录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术中麻醉质量,以及术中循环情况,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2组在下肢感觉阻滞完善时间,术中麻醉质量,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A组血压下降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B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镇痛中与B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及术后镇痛中两点法比我们临床常用的一点法的效果优越。  相似文献   

18.
叶贵光 《中外医疗》2014,(20):12-13
目的研究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选择不同麻醉方法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随机选择70例老年下肢手术患者,根据抽签法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进行临床手术,并统计、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麻醉见效时间、用药剂量、阻滞完善时间、Bromage评分以及临床麻醉效果方法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其麻醉效果更佳,是一种理想、有效、安全的临床手术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全麻复合硬外麻醉应用于大型胸腹部手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刚 《海南医学》2009,20(7):31-33
目的对比研究单纯全麻与全麻加硬膜外麻醉对胸部和腹部大型手术患者的循环、麻药用量、术后镇痛等指标的影响。方法120例ASAⅠ-Ⅱ级行择期胸、腹部大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Ⅰ组为全麻组,Ⅱ组为全麻加硬膜外麻醉组,诱导前硬膜外给予2%利多卡因5ml,有麻醉平面后行全麻诱导,全麻用药与Ⅰ组相同,术后全麻组接静脉镇痛泵,全麻复合硬膜外组接硬膜外镇痛泵。结果两组血流动力学改变、苏醒速度、镇痛满意度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外麻醉能有效地抑制应激反应、在术野内提供良好的肌肉松驰,减少全麻药物用量,苏醒快,术后镇痛满意度高。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静脉全麻+局麻与腰麻两种麻醉方法行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钉合术(PPH)手术的安全性和手术时间。方法选择行PPH手术患者64例,男30例,女34例,年龄20~75岁,体重49—94kg,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两组:静脉全麻+局麻组33例,选用芬太尼0.05~0.1mg静脉给药,3min后静脉推注丙泊酚2mg·kg-1,用1%利多卡因做肛周局部浸润麻醉,静脉麻醉维持根据手术时间和患者对手术反应追加丙泊酚0.5~1mg·kg-1;腰麻组选用0.25%罗哌卡因4mL,注入蛛网膜下腔。结果入选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和术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比较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麻醉方法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呼吸抑制;静脉全麻+局麻组手术时间比腰麻组短,利于手术量多的接台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