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及其EBV抗体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35例IM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M早期或表现局部症状时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单一器官疾病,30例用酶联玻片法测定EBV抗体(抗VCA—IgM)阳性27例(90%)。结论 I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诊断不明的发热,特异性EBV抗体测定可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特点及其EBV抗体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30例成人IM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成人IM早期或表现局部症状时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或单一器官疾病,30例用酶联玻片法测定EBV抗体(抗VCA—IgM)阳性28例(93.3%)。结论 成人IM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肝损害突出,对诊断不明的发热,特异性EBV抗体测定可作为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3.
陈伟  何海 《重庆医学》2015,(31):4382-4385
目的:在满足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要求的前提下,该研究以5个射野来进行调强放射治疗(IM RI )计划制订,从而达到以尽可能少的射野数目进行鼻咽癌的IM RI。方法通过对本院鼻咽癌患者放疗计划的对比分析,以0°、75°、125°、225°、285°方案进行布野,并以该布野方案同前五野、后五野、五野均分3种方案进行比较,对最终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靶区最大剂量(Dmax )和最小剂量(Dmin )上,4种布野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靶区D95、平均剂量(Dmean )及危及器官的剂量上,4种布野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比较4种布野方案在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分布,以0°、75°、125°、225°、285°方案布野时,能够得出更优的结果,该布野方案可实现本地区鼻咽癌患者的IM RI。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是一种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全身性疾病,临床治疗IM的抗病毒药物疗效各异。现将我科2004年3月~2005年4月确诊IM患儿30例使用更昔洛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伊马替尼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期间谷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43例服用IM治疗的CML患者进行血浆IM浓度检测,分析其与患者一般特征及疗效的关系.结果 血浆IM谷浓度与服药剂量呈显著正相关(r =0.432,P <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等一般特征之间则无显著相关.MMR组患者血浆IM谷浓度显著高于CCR组和PCyR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CR.组患者血浆IM谷浓度显著高于PCyR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结论 血浆IM谷浓度与CML患者的疗效密切相关,对该类患者进行IM血药浓度监测可以有效评估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急性血液系统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并发多器官损害,其中以肝损害最多见。我院1998年8月-2003年1月收治IM患儿66例,其中并发肝损害3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主要为小儿较常见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成人较少见,由人类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呈多样化改变,全身多器官系统可受累。在本病病例的外周血涂片中可出现各种异常淋巴细胞或大量幼稚形异常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8.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infectious mononucteo-sis,IM)是由 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除典型 IM临床表现外 ,由于可使多个系统或器官受累 ,因而 IM可有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现将我院1996年 12月至 1999年 5月收治的 IM2 64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 64例 IM中 ,男 170例 ,女 94例。年龄 5个月至 14岁 ,其中≤ 1岁 13例 ( 4 .9% ) ,~ 3岁89例 ( 33.7% ) ,~ 10岁 143例 ( 54.2 % ) ,>10岁 19例 ( 7.2 % )。1.2 临床特征 :2 64例 IM中 ,发热 96.6% ( 2 55/2 64) ,其中低热≤ 38℃占 11.8% ,中度发热 (~…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确诊的44例住院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采用中医卫气营血辨证治疗IM的疗效。结果:44例患儿痊愈5例(11.4%),好转39例(88.6%),总有效率为100%。退热时间平均为(3.5±2.1)d。结论:采用卫气营血辨证治疗IM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伊马替尼联合高三尖杉酯碱(HHT)治疗初诊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CML)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3例CML患者随机分为2组,伊马替尼联合HHT治疗17例(IM+HHT组),单用伊马替尼治疗16例(IM组),观察不同时段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反应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的血液学缓解率和治疗6个月时的细胞遗传学反应率无显著差异,但治疗12个月时IM+HHT组的完全和部分细胞遗传学反应率高于IM组。两组间非血液学毒性和3级以上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HHT和伊马替尼的抗CML效应有协同作用,两者联合使用可提高初诊C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反应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116例IM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8例,对照组口服叶酸片(每天5mg,1日3次)和胃复春片(每天1.436g,1日3次);研究组口服附子理中汤加味,1日2次,连续治疗6个月。定标活检治疗后病变胃黏膜,直观模拟评分法对病理标本IM进行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标本中音猬因子sonic hedgehog(Shh)表达,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M的不同,Shh表达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胃黏膜IM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Shh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治疗后胃黏膜IM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5),而Shh表达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5)。2组治疗后胃黏膜IM,Shh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附子理中汤加味可一定程度上逆转IM,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病变胃粘膜中Shh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阳性的胃黏膜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患者进行前瞻性的随访研究,明确根除H.pylori能否在一定程度上逆转IM,以及根除H.pylori对IM发生、发展的影响,为预防肠型胃癌的发生以及根除H.pylori最佳时机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 方法 收集2017年4月1日—2018年4月1日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内镜中心行胃镜检查,并经证实存在H.pylori感染和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者共280例,按照患者意愿及肠化病理轻重情况,将其分为根除H.pylori组及未根除H.pylori组(对照组),比较2组间轻、中、重度IM患者分别随访6个月及12个月的病理学改变的差异。 结果 随访6个月及12个月均发现,轻、中度IM患者根除H.pylori后IM程度较未根除H.pylori患者减轻(P<0.05),而重度IM患者根除H.pylori后IM程度与未根除H.pylori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胃黏膜轻、中度IM患者若发现H.pylori感染,应尽早予以根除,此时可能为根除H.pylori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甲胎蛋白(AFP)和癌胚抗原(CEA)的化学发光分析(IM)与放射免疫分析(RIA)的优缺点。资料和方法:正常对照40例,病人标本110例。分别用RIA,IM(DPC公司的Immulite)测定了AFP,CEA。以回收率,批间,批内变异,非特异性结合率表示各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特异性等性能指标,方法学比较采用直线回归方程。结果:AFP,CEA,RIA,IM回收率均在95%-105%这间,批间批内变异均小于10%,非特异结合率小于5%,1%,灵敏度为2.0ng/ml,0.2ng/ml.AFP RIA与IM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RIA=1.2766XIM+2.6538。CEA RIA与IM的直线回归方程为YRIA=1.2271XIM+3.7245。结论:结果显示AFP,CEA的RIA与IM的试剂盒质量较好,测量结果可靠,重复性好,IM的准确度,精度高,特异性,灵敏度更优于RIA,AFP,CEA RIA与IM两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明显(P<0.0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动态观察博莱霉素致肺纤维化大鼠间质巨噬细胞(IM)释放IL-1和TNFα。方法:酶消化法分离间质巨噬细胞,生物活性法测定IL-1和TNFα。结果:博A来霉素注入后肺泡巨噬细胞(AM)分泌IL-1未发生变化,而M则在第1天出现短暂的分泌高峰(280.24U/10^IM),AM和IM释放的TNFα都在第3天明显升高(AM33.33%,IM22.01%),第7天达高峰,AM的分泌峰值明显高于IM(AM69.13%,IM46.72%),结论:AM和IM释放细胞因子的功能存在一定差异,它们在肺纤维化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α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疗效及EBV-DNA定量、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方法:将96例IM患儿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对照组患儿予以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并记录其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心肌酶谱指标变化、治疗后病毒学指标、外周血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肝脾肿大恢复时间、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咽峡炎消失、异型淋巴细胞<10%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4+、CD8+及CD4+/CD8+、LDH、CK、CK-MB水平、EBV-DNA定量阳性率、EBV-CA-IgM阳性率、异型淋巴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儿童IM疗...  相似文献   

16.
干预框架图(IM)是一种基于理论和证据、生态学观点及参与式方法制定健康教育项目的框架。应用IM设计的干预项目在减少肿瘤危险因素暴露、增加肿瘤预防行为、促进肿瘤早期筛查和癌症患者康复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IM的特征、实施步骤及其在肿瘤三级预防的应用现状,以期为IM在我国肿瘤领域健康教育项目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原发感染所致的一种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传染病,其典型临床"三联症"为发热、咽峡炎和颈淋巴结肿大,可合并肝脾肿大,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增高[1]。IM常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中肝损害发生较多,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严重者可导致肝功能衰竭或进展为EB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2],长期慢性的EB病毒感染可导致淋巴细胞增生性  相似文献   

18.
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 IM)又称肠化,自1883年在胃黏膜内发现和肠上皮相似的结构后,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00多年来从不同角度和层次深入探讨,特别是近年来,许多新技术、新方法的广泛应用,使人们对IM的认识日趋深入。胃黏膜IM是指胃黏膜上皮及腺上皮被肠上皮所替代,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在不正常情况下转变为同胚层另外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采取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B超下胆总管内径变化,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5例患者除2例需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外,其余23例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功,胆汁引流通畅,多器官衰竭得以纠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治愈率为92.0%。结论 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患者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静脉应用和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索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伴眼睑浮肿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nsmononucleosis,IM)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由EB病毒引起的急性或亚急性传染病。临床表现常缺乏特异性,近年来IM病程中伴发眼睑浮肿逐渐引起重视,并被视为IM主要症状之一,现将我科1995年7月~1997年7月收治的有眼睑浮肿的IM共21例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同期共收治IM患儿46例,伴眼睑浮肿21例,占45.7%。其中男16例,女5例,男女比例3.2:1;发病年龄1岁4个月~8岁。1.2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有发热,不同程度的淋巴结及肝脏肿大;扁桃体分泌物12例占57.1%;牌大14例,占66.7%;皮疹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