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成像( MRI)在肛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35例肛瘘患者行盆腔MR平扫检查,扫描序列包括轴位T1WI、T2WI及T2WI脂肪抑制序列,矢状面及冠状面T2WI抑脂序列。分析肛瘘的MRI表现,评价瘘管与内外括约肌的关系,比较内、外口的显示率,并将诊断结果与手术进行对照。结果33例肛瘘MR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一致;T2 WI及T2 WI脂肪抑制序列图像上,瘘管及肛周脓肿表现为高信号,于T1 WI表现为条状略低信号,以抑脂像病灶显示最佳;脓肿在DWI上呈高信号。瘘口及瘘管MRI与手术符合率分别为94.9%及92.5%。结论应用高场MRI能准确定位肛瘘的内口、瘘管的走向及其与肛管直肠括约肌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 MRI检查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及指导手术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证实为复杂性肛瘘患者的术前 MRI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2例复杂性肛瘘患者术前 MRI显示有瘘管43条、肛周脓肿10个、瘘口58个,MRI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符合率分别为瘘管100.0%、脓肿100.0%、瘘口89.3%。瘘管MRI表现:在 T1 WI表现为等或低信号,在T2 WI及T2 WI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在T1 WI增强扫描瘘管呈管状明显强化,内口多表现为圆点状强化,且分支及走行复杂,瘘管同时有2种信号出现。脓肿 MRI表现:圆形及椭圆形、不规则形及马蹄形,T1 WI稍低信号,T2 WI及T2 WI脂肪抑制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增强后脓肿壁呈明显强化,部分患者脓腔内有气体;部分患者脓腔累及肠管周围,向前经过膀胱边缘达会阴部。结论 MRI检查可以非常准确地显示复杂性肛瘘的数目、瘘管走行及分支、内口的位置、瘘管与周围肌肉的关系、并发脓肿情况,可为肛肠科手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探讨MRI对肛瘘的分型及诊断准确率方面的价值。方法收集92例MRI诊断为肛瘘患者,所有病例均行MR平扫+增强检查,并经手术证实。根据Parks分型法,观察其MRI表现,与手术所见对照,评价MRI对肛瘘的分型及瘘管、内口、支管、脓肿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92例瘘管MRI表现:T2WI及T2WI-fs为高信号,T1WI呈条状等到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瘘管壁有明显强化,并能显示病变内口和脓肿。MRI诊断为约肌间型35例、经括约肌型18例、括约肌上型4例、括约肌外型3例、皮下型7例、复杂型肛瘘25例,与手术所见对照,准确率为96.7%(89/92);显示肛瘘内口、主管、支管和脓肿准确率分别为97.1%、98.3%、80.7%和100%。结论 MRI对肛瘘的术前PARK分类与手术结果基本一致,能为手术提供准确解剖学依据,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复杂性肛瘘术前诊断中的准确率。方法:将30例术前局部检查诊断为复杂性肛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将局部检查结果与MRI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瘘管在T1WI像上呈条状低信号,在T2WI像和T2WI抑脂像上表现为高信号,增强扫描瘘管明显强化,可清楚显示瘘管的数目、走行、分支及内口位置。脓肿表现为不规则型及马蹄型,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环状强化。肛瘘内口表现为点状强化或直肠肛门括约肌的连续性中断。术前局部检查对肛瘘内口的位置,主管和支管的数量,走行方向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0%(18/30)、63%(19/30)、53%(16/30),而MRI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0%(24/30)、100%(30/30)、93%(28/30)。结论:术前MRI检查能清楚显示复杂性肛瘘内口位置,主管及支管的数量及走行,其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术前局部检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T1WI、T2WI、STIR及Gd—DTPA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40例53个病灶T2WI全部呈长T2信号于STIR序列信号进一步增高。48个病灶T1WI呈短T1信号(90%),5个病灶呈等T1信号(10%)。11个病灶于T1WI序列和他WI序列见栅栏纵行样低信号影(栅栏征)。10例增强扫描患者,病灶呈轻至中度均匀强化,延迟20分钟扫描呈均匀强化表现。结论:MRI在脊柱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MR序列扫描在30例肛瘘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肛瘘疑似患者30例进行MR检查,行轴面SE T_1WI平扫、冠状面TIRM、轴面SE T_1WI增强扫描、3D-FLASH减影扫描。以SE T_1WI增强序列结果为基准,统计TIRM、SE T_1WI平扫及3D-FLASH减影对肛瘘患者外瘘口、内瘘口及瘘管分支的显示率。结果肛瘘瘘管MRI平扫轴位T_1WI、T_2WI示环状低信号影,T_1WI低信号环内呈近似肌肉信号影,T_2WI低信号环内呈高信号影。冠状面TIRM示片状高信号影下行,与括约肌关系不清;矢状位增强扫描可见瘘管呈管状强化、细小分支及周围软组织小炮絮状强化影。内瘘口的TIRM、SE T_1WI平扫、3D-FLASH显示情况均较差,3DFLASH对外瘘口及瘘管分支的显示情况均优于TIRM与SE T_1WI平扫。结论 3D-FLASH序列的应用诊断肛瘘有较高敏感性,结合轴面3D-FLASH与冠状面TIRM序列可提高MRI对肛瘘内、外瘘口及肛瘘瘘管的显示率,还可缩短检查时间,尤其适用于因肛瘘而而无法耐受长时间卧床检查的患者,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成像不同扫描序列在诊断肛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术后证实为肛瘘30例患者资料,术前均行MRI检查,扫描序列:FSE T1WI平扫以及增强扫描,脂肪抑制快速恢复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 fs FRFSE)以及三维容积内插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平扫及增强扫描(3D-FSPGR),分析比较3种序列检查诊断价值。结果 30例患者共发现43个肛瘘外瘘口,T2 fs FRFSE准确显示肛瘘外瘘口18个(41.86%)、FSE T1W增强准确显示肛瘘外瘘口25个(58.14%)、3D-FSPGR准确显示肛瘘外瘘口40个(93.02%),其中3D-FSPGR对肛瘘外瘘口显示准确率显著高于T2 fs FRFSE与FSE T1WI增强(P0.05)。T2 fs FRFSE准确显示肛瘘内瘘口10个(35.71%)、FSE T1W增强准确显示肛瘘内瘘口14个(50.00%)、3D-FSPGR准确显示肛瘘内瘘口23个(82.14%),其中3D-FSPGR对肛瘘内瘘口显示准确率显著高于T2 fs FRFSE与FSE T1WI增强(P0.05)。T2 fs FRFSE准确显示肛瘘瘘管分支29个(56.86%)、FSE T1W增强准确显示肛瘘瘘管分支34个(66.66%)、3D-FSPGR准确显示肛瘘瘘管分支45个(88.23%),其中3D-FSPGR对肛瘘瘘管分支显示准确率显著高于T2 fs FRFSE与FSE T1WI增强(P0.05)。结论 3DFSPGR序列是术前诊断肛瘘的敏感方法,能够提高肛瘘内、外瘘口以及肛瘘瘘管的显示率,同时联合其他扫描序列,能够获得更为明确的术前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后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及放疗后不同时间段行MRI扫描。每次MRI扫描均用相同的扫描方法。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后的大小、信号改变及其周围结构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放疗结束时,局部控制率100%;78例肿瘤消失;22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85%。肿瘤信号改变:放疗结束后,78例肿瘤信号消失,T2WI及STIR无异常信号改变,22例T2WI及STIR见有肿瘤信号;T1WI增强,78例无异常信号改变或轻微强化,22例不均匀强化;放疗后2年内,97例无异常信号改变;T1WI增强成像后,90例无异常信号改变,3例轻微强化。7例T2WI及STIR仍见有不均匀肿瘤信号,但较前期信号明显降低,T1WI增强,肿瘤呈不均匀强化。放疗后盆腔内脏器的表现:并发直肠炎性改变5例,肠壁增厚(6mm~-9.5mm),T1WI呈等信号,T2WI及STIR呈高信号;膀胱炎性改变3例,膀胱壁增厚(6.2mm),T1WI呈等信号,T1wI及STIR呈高信号;子宫颈限局性改变3例,T1WI呈低信号,T1WI及STIR呈高信号。放疗后2年内,上述改变恢复正常或轻微纤维化。结论MRI检查可反映中子刀(252铜)对肿瘤的疗效,是评价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话疗疗效及预舌的最佳检查手段:放疗结束后,肿瘤缩小程度、T1WI上的信号改变及T1WI增强扫描瘤内有无强化区是预测中子刀(252锏)放射治疗效果的重要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MRI图像进行分析,探讨不同信号强度的子宫肌瘤消融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高强度聚焦超声消融疗治疗前后接受MRI检查的子宫肌瘤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行MR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超声消融前后肌瘤的MR平扫图像信号变化,并与增强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9例T2WI低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均无强化;1例T2WI等信号、1例T2WI等稍高信号和1例T2WI等低混杂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1例T2WI等信号、1例T2WI等稍高信号和4例T2WI等低混杂信号,治疗后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强化,病灶内部大部分无强化.结论 子宫肌瘤在MRI T2WI上呈低信号时消融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I表现及早期诊断。方法对23例脊柱结核行矢状位T1WI、T2WI、STIR序列及轴位T2WI,10例行Gd-DTPA增强T1WI。观察椎体、终板、椎间盘和冷脓肿的信号变化和增强后改变。结果椎体骨炎及终板破坏呈长T1长T2信号;椎旁或椎前冷脓肿呈长T1长T2均匀无结构信号,且上下跨越范围较大;早期椎间盘信号正常或只出现退变,晚期则被破坏;Gd-DTPA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冷脓肿周围纤维肉芽组织及椎管内侵犯;骨内小脓肿和/或椎旁脓肿、椎体终板破坏是MRI诊断早期脊柱结核的重要依据。结论MRI可清楚显示脊柱结核的椎体骨炎、椎旁脓肿、终板破坏和神经损害,对早期和不典型脊柱结核亦有确切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采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诊断肛瘘的误诊或漏诊病例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上海市静安区市北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68例肛瘘患者临床及术前MRI资料。MRI扫描序列包括矢状位T2加权成像(T2WI),斜轴位T1加权成像(T1WI)及薄层高分辨T2抑脂像(T2WI_SPAIR),斜冠位T2WI及T2WI_SPAIR。其中29例增加了斜轴位弥散加权成像(DWI),17例增加了斜轴位增强后T1抑脂像(CE THRIVE_FS)。MRI图像由2名未知手术结果的影像医师共同分析。MRI观察指标主要包括主瘘管及其Parks分型,瘘管内口及其位置,是否存在支管或伴发脓肿。以术中结果为标准,分析MRI诊断肛瘘的假阳性或假阴性表现。结果68例患者中,MRI对主瘘管及其Parks分型检出率为94.1%(64/68),4例假阴性主要表现为瘘管液体含量少或处于慢性期,T2WI_SPAIR难以显示。瘘管内口检出率为70.9%(56/74),其中5例假阳性主要原因是将黏膜皱缩或肛周小血管误认为内口,18例假阴性主要因为内口周围内括约肌肿胀或内口闭塞,T2WI_SPAIR难以识别。脓肿检出率为100%(27/27)。支管检出率为70.0%(21/27),3例假阳性,6例假阴性,主要原因是支管细小。结论MRI诊断肛瘘误诊或漏诊主要表现在内口或支管的检出,增强对瘘管内口或支管的认识有望提高肛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肛周感染的MRI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中医院2009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放射科接受肛管直肠磁共振成像的300例糖尿病伴发肛周不适患者的MRI图像,由2位具有丰富盆底磁共振诊断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肛周炎症、脓肿、臀部皮下脂肪间隙炎症、腺源性肛瘘(肛瘘分型及主瘘管位置、主内瘘口位置、分支瘘管数目、外瘘口情况、外口距肛垂直线距离)、窦道、动态增强信号改变、非腺源性肛瘘进行分析并进行记录。结果:300例中241位患者存在盆底信号异常改变,主要表现为肛管炎症、肛管内黏膜增厚、血管增粗、痔伴感染、肛周脓肿、会阴蜂窝组织炎或脓肿、臀部蜂窝组织炎或脓肿、腺源性肛瘘(Parks分型)、非腺源性肛瘘或上述征象共同存在,其中肛周血管增粗、痔疮及肛管炎212例;臀部皮下脂肪间隙炎症157例;肛管直肠周围间隙脓肿132例,其中脓肿沿肛管向上累及直肠黏膜下间隙及直肠黏膜周围间隙8例、局限于肛管后括约肌间后深间隙脓肿17例、沿肛管后深间隙播散至肛周26例、穿破外括约肌向前下播散至会阴患者27例、穿透外括约肌向后下至臀部皮下脂肪间隙22例、未穿破括约肌沿括约肌间向臀裂播散23例,沿上述2个或3个途径广泛播散患者9例;形成肛瘘患者144例,其中98例为单纯型肛瘘,包括41例括约肌间肛瘘、22例经括约肌瘘、16例括约肌外型肛瘘、10例括约肌上肛瘘、9例Parks无法分型,46例为复杂性肛瘘,包括25例括约肌间型伴有经括约肌型肛瘘、11例括约肌上型伴括约肌间型肛瘘、3例存在括约肌上型伴经括约肌型伴括约肌间型、7例无法分型;主瘘管共89支,其中位于括约肌间走行41例、穿破肛管及外括约肌向坐骨肛管窝走行22例、穿破肛管向上走行于括约肌间隙而后穿破外括约肌进入坐骨肛管窝内16例、位于括约肌上10例;分支瘘管共138支,其中延伸至直肠黏膜周围或直肠黏膜下间隙32支、括约肌间隙64支、肛管后深间隙42支;图像形态学表现为动态增强后瘘管及内瘘口呈早期明显强化、DWI对脓肿显示敏感呈稍高信号、脓肿伴周围感染呈明显强化、瘘管壁多呈延迟强化、纤维型内瘘口呈延迟强化。结论:糖尿病患者肛周感染十分常见,MRI对糖尿病患者肛周病变提供精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低场MRI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及增强扫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低场MRI诊断的脑膜瘤1 8例,分析其不同序列图像特征. 结果T1WI以等信号为主18例.T2WI以等信号为主5例,高或稍高信号10例.水抑制扫描序列以高或略高信号为主15例,其余表现略有差异;增强扫描病灶均有显著强化或稍欠均匀强化,10例伴明显脑膜尾征.结论 低场MRI多序列,尤其水抑制扫描及增强扫描在脑膜瘤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I与瘘道造影对于复杂性肛瘘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41例肛瘘患者,其中26例通过MRI检查,采用T1WI,T2WI及脂肪抑制序列,增强扫描,观察肛瘘的内口、分支及其与周围肌肉的关系;15例瘘道造影检查,观察瘘管走行、有无内口.结果:15例瘘道造影检查病例中,9例可见内口与肛管相通,6例为盲瘘;26例MRI检查病例中,24例可明确内口位置及数量,1例未见内口,1例未见外口;10例瘘道累及肛提肌,2例瘘道累及括约肌,1例瘘道累及闭孔内肌,与手术结果一致.结论:对于肛瘘的术前检查而言,瘘道造影和MRI有其不同的价值,瘘道造影可以作为MRI检查的有益补充;在大部分情况下,特别是对于复杂性肛瘘,MRI能提供比瘘道造影更为完善的肛瘘病变信息.  相似文献   

15.
肛管正常解剖结构的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静  储成凤  杨小庆 《现代医学》2007,35(2):120-123
目的 探讨正常肛管及肛门括约肌解剖结构的磁共振(MR)表现。方法 对20例正常年轻人行盆腔MR扫描,包括横断面T1WI、T2WI、T2WI抑脂及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矢状面及冠状面分别做STIR和T2WI。结果 所有受试者肛管及肛门括约肌结构在各个序列上均显示良好,其中以横断面T1WI、T2WI、横断面及冠状面STIR显示最佳。结论 MR能较好地显示正常肛管的解剖结构。STIR序列能很好地显示肛门括约肌及其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可以作为盆腔常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16.
梁昌富 《海南医学》2011,22(24):98-100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MRj表现,分析其特征。方法回顾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结核MRI征象,观察榷体、终板、椎间盘、冷脓疡的信号变化和增强后改变。结果(1)44例共有110个椎体受累,单椎体2例,2个椎体30例,3个及以上椎体12例;椎体破坏于T1WI呈片状均匀低信号、混杂信号,T2WI及T2脂肪抑制序列呈均匀高信号、混杂信号;终板局限破坏,见囊状小脓肿形成,呈无结构长T1、长T2信号。(2)39例为单个椎间盘受累,其中轻度变窄20例,中至重度变窄19例,T2WI呈低信号,T2wI及T2+STIR呈不均匀高信号,椎间盘正常者5例。(3)44例椎旁软组织肿胀,椎前或椎旁脓肿39例,其中,10例伴腰大肌脓肿,4例伴椎管内脓肿。脓肿呈T2WI稍低、T2WI及T2+STIR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脓肿壁呈不均匀条带状或环形强化。(4)15例患者21个椎弓根受累,18例脊髓受压。结论椎体及椎间盘破坏、椎体破坏伴椎旁脓肿为脊柱结核特征,MRj能发现脊柱结核早期征象,反映其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确诊并行MRI检查的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行矢状位T1WI、FS T2WI及轴位T2WI序列扫描,其中3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 14例中7例矢状位FS T2WI序列显示连续条状高信号,其中4例轴位T2WI表现为脊髓后索点状、倒V字形高信号,3例轴位扫描平面不在病灶水平;14例中7例矢状位FS T2WI序列病灶显示不清,轴位T2WI序列表现为脊髓后索的点状高信号;3例增强扫描病灶均无明显强化。结论磁共振轴位T2WI序列对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病灶显示最理想。  相似文献   

18.
李建胜  高运英  傅晖 《当代医学》2010,16(12):16-18
目的探讨垂体脓肿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脓肿的MRI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6例均表现为垂体腺增大,向鞍上突出;5例MR平扫T1WI呈低信号,1例呈等信号;4例T2WI呈脑脊液样高信号,2例呈稍高信号;MR增强扫描均呈环形强化,且环壁薄而均匀,部分环壁稍厚。结论平扫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脑脊液样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及增强呈环形强化是垂体脓肿的主要MR表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X线平片、CT及MRI对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Perthes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资料,其中,单发31例,双侧病变5例,共41个部位(股骨头)。所有病例均经临床手术或治疗随访证实。X线平片采用标准前后位或蛙式位;CT采用层厚3mm,层距3mm行髋关节连续扫描;MRI采用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SE序列T1WI TR560ms,TE20ms;T2WI TR2000ms,TE120ms;STIR序列TR2500ms,TE160ms,层厚3mm,层距3mm;扫描时患者采取标准仰卧位。结果8例有X线阳性显示。表现为髋关节间隙宽、或股骨头骨骺相对变小,骨小梁模糊。CT扫描24例,其中有18例显示阳性,表现为髋关节间隙宽、关节囊积液或股骨头骨骺星芒结构增粗、变形、或斑点状骨硬化和骨质疏松。MRI检查显示,36例(41个部位)股骨头坏死灶于T1WI及T2WI均为低信号,STIR序列图像可见小斑点状稍高信号;21个股骨头出现线样征;28个股骨头T2WI表现为髋关节腔积液,41股骨头部位于STIR图像上显示髋关节腔积液。结论不同的影像学检查对Perthes病的早期诊断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在肛瘘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肛瘘患者20例,术前行超声及MRI检查,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20例肛瘘中,术前检出19例,漏诊1例。19例肛瘘中低位单纯性肛瘘4例,低位复杂性肛瘘1例;高位单纯性肛瘘1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4例。11例合并肛周脓肿,脓肿形态为斑片状、花环样、马蹄形,超声检查均为液化期声像图表现,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及T2WI抑脂高信号,内口19个,瘘管25个。与手术结果对照,超声联合MRI对肛瘘分型、脓肿、内口及瘘管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0%、100.0%、82.6%、86.2%。结论:超声联合MRI扫描是肛瘘的有效诊断方法,临床符合率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