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切口联合经皮肤、结膜入路连续埋线法重睑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与手术效果。方法在上睑设计重睑线并均匀标记5点,最外侧点标记为长5~8 mm的切口线。通过最外侧切口切除膨出的眼轮匝肌和适量眶隔脂肪,经皮肤、结膜入路行连续埋线法重睑术。伴有内眦赘皮的患者同时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56例患者112只眼睛,52例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4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该手术方法结合小切口重睑术与连续埋线法重睑术和经皮肤、结膜入路埋线法重睑术的优点,扩大了埋线法重睑术的适应证,术后重睑线形态自然,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小切口去脂与连续埋线并用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 方法在重睑线的中内1/3和中外1/3处各做一个3-5 mm的小切口,通过小切口去除多余眶隔脂肪及部分眼轮匝肌,然后采用连续埋线的微创重睑成形技术. 结果全组523例患者,均获得令人满意的美学重睑效果. 结论 采用小切口去脂与连续埋线并用的术式,能较好地解决上睑臃肿行单纯埋线法效果不佳及重睑线全切开法创伤大、瘢痕明显、恢复慢的问题.该手术方法设计简单,操作容易,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孙敏  孙奕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6):483-483
目的 探讨提高埋线法重睑成形术效果的手术技巧.方法 176例要求重睑者,采用藕式连续埋线法,在真皮深层与提上睑肌间建立连接,观察近期和中远期效果.结果 随访2年以上,有93.8%的受术者重睑形成.结论 藕式埋线法重睑成形术能获得较持久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诚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9,49(12):108-109
目的 探讨连续多点埋线法重睑术的适应证和手术要点.方法 手术在局部麻醉下施行,从外眦向内眦沿睑板上缘设计的重睑线作连续多点缝合,然后在近内眦处折回,在外眦缝合口皮下打结.结果 62例患者术后随访形成良好重睑者为51例,占83%;两侧重睑皱襞高低不一的7例,占11%;重睑消失,再次手术的4例,包括重新埋线法1例、切开法重睑3例,占6%.结论 连续埋线法重睑术除适用于上睑皮肤较薄,弹性好的的年轻患者,对部分轻中度上睑皮肤松弛臃肿的患者也可采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对年轻且眼睑饱满的受术者的一种损伤小、操作简单、效果满意的重睑手术方式.方法 设计四组埋线重睑成形术,对中间两组行2mm小切口去除眶脂肪.结果 35例受术者术后反应轻、重睑形状自然、眼睑饱满形态改善,效果满意.结论 对于年龄小于30岁,眼睑皮肤无松弛、弹性好,存在眶脂肪饱满的受术者,埋线法联合小切口去除眶脂肪重睑成形术,手术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重睑外观自然,肿眼泡形态改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改良埋线法重睑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睑术是眼部美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整个美容手术量的40%。主要有埋线法、切开法等。重睑术的原理是:利用各种方法使提上睑肌腱膜纤维或睑板与上睑重睑线处皮肤粘连固定。笔者于2002年6月-2006年1月.采用改良埋线法行重睑术44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胡玉春 《现代实用医学》2005,17(11):717-717,719
目的探讨单针埋线法重睑成形术的手术效果。方法178例受术者均施行单针埋线法重睑成形术。结果178例手术后经半年以上随访,效果满意者163例,占91.6%;基本满意者15例,占8.4%。结论对上睑皮肤较薄、脂肪少、无内眦赘皮、无睑皮肤松弛的单睑者,单针埋线法重睑成形术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睑术后重睑线不流畅的原因及修复方法。方法:分析近5年接诊的56例重睑术后继发的重睑线不流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因连续埋线法重睑术导致重睑线不流畅,只需拆线后重新埋线即可;而切开法后重睑线不流畅,则需重新手术切开修复。56名患者经重新手术矫正,效果满意。结论:导致重睑术后重睑线不流畅的因素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关键是需要精细的设计和熟练的操作。根据不同情况的并发症,采用相应的手术,会取得更理想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重睑成形术是指应用手术方法使单睑睑型改变为重睑睑型的过程,该手术是最常见的美容性眼睑手术。目前重睑成形术的方法大致分为埋线法、缝压法、切开法三类。一般对无治疗意义而单纯为了美容的重睑成形术可选择埋线法或缝压法,但对于眼睑疾病或畸形者应选择切开法。笔者对单睑伴有泪腺脱垂者,应用泪腺悬吊联合切开法成形上睑皱襞,术后美容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重睑成形术是常见的美容手术,一般为切开法、埋线法及缝扎法。埋线法和缝扎法术后线结易脱落,重睑线易消失;切开法术后恢复慢,切口线瘢痕明显。我科自2009年10月至2011年6月,对185例单睑患者采用经小切口皮下隧道祛除部分组织的重睑术,创伤小、术后反应轻、瘢痕不明显、重睑效果稳定持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连续埋线重睑术的新探索尹庆爱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北方医院美容科关键词外科手术,整形;眼睑;连续埋线中图法分类号R622单纯连续缝合法──鸠尾法是一种最早的非切开法重睑术,但拆线后重睑线容易消失。后来改进为连续埋线法,即不拆线而将之埋于皮下,而这种重睑术随...  相似文献   

12.
缝线加埋线法重睑术500例效果观察陶科一(衡阳市中心医院眼科)双重睑手术方法较多,我院于1985年3月至1993年3月采用缝线加埋线法行重睑术500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单睑500例(包括不全重睑与极浅重睑者),...  相似文献   

13.
<正> 眼科重睑术的埋线方法有睑板挂线法及皮下结膜下埋线法两种,究竟哪种方法术后效果比较好,作者于1991~1993年间对68例单睑者采用这两种方法的重睑术临床效果比较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68例,男7例,女61例,共128眼,单侧8例,双侧60例,年龄18~35岁,平均22.7岁。随机分甲、乙两组。甲组30例58眼,采用睑板挂线法;乙组38例70眼,采用皮下结膜下埋线法。 选择术前眼部无炎症,常规术前准备,术后口服消炎药物;术后二周、三个月复查一次,一年后追踪复查。 手术方法 甲组;以6/0尼龙线穿过睑板上缘的浅层,通过致密的真皮层,将线结埋藏在皮下,线道在组织内呈半月形。乙组:翻转上睑暴露结膜面缝线睑板的上缘,在结膜下平移3mm,穿过提上睑肌,将线结埋藏在皮下,线道在组织内呈距形。  相似文献   

14.
小切口去脂后埋线法重睑术4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切口去脂后埋线法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上睑臃肿单睑手术420例,依据不同脸型设计重险线,采用小切口眶膈分离去脂,连续缝线法重睑成形术。结果 小切口去脂后双上睑不会产生凹陷,术中出血少,肿胀轻,消肿后不留瘢痕。结论 小切口去脂后连续埋线法重睑成形术损伤小,消肿快,重睑线自然,术后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郭丽  袁方  李斌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12):974-975
褥式埋线法重睑术是眼部美容外科中最常应用的一种手术,而在临床中患者一侧单眼皮,另一侧为双眼皮,要求做对称性重睑者屡见不鲜.为使手术后两侧重睑对称,我科采用褥式埋线法行单侧单睑重睑术,经临床观察术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种术式微创重睑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总结近年采用埋线法、单点切开加埋线法及三点小切口重睑法等微创重睑术临床病例65例,术后随访3~6个月,观察其美容手术效果。结果:通过临床随访观察,微创重睑术术后水肿轻,肿胀消退快,切口无明显瘢痕,重睑成形自然美观。结论:根据不同单睑个体,采用不同术式的微创重睑术,可以简化手术操作,达到更好美容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重睑的术式主要分为切开法、埋线法,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切开法效果确实,埋线法损伤小、自然.我们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针对合适的对象,于2004年3月起采用小切口微创重睑术式共施术4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重睑是容貌美的象征。重睑术是面部美容手术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一年多来,我们在“四针埋线法重睑成形术”的基础上,改为“双8字埋线法”。经临床320例重睑术后观察,认为此法简便、疗效可靠,且易使患者接受,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一种微创多点重睑术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个人特点设计3~5个2 mm的手术切口,经切口剪除一条眼轮匝肌及部分眶隔脂肪,将皮肤与睑板前筋膜直接缝合形成自然的重睑。结果:本组352例,随访3~12个月,外形均自然对称流畅,重睑深刻,无臃肿,无明显痕迹。结论:该方法有切开重睑术的深刻持久的效果,有埋线法的无痕及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宋扬 《当代医学》2021,27(7):125-126
目的对比切开法与埋线法在重睑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行重睑术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44)。对照组以埋线法行重睑术,观察组以切开法行重睑术,比较两组满意度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0.91%(40/44),高于较对照组的69.39%(3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1.36%(5/44)]与对照组[8.16%(4/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埋线法,重睑术中应用切开法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且安全性较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