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社交沟通康复系统在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应用效果及对心智发育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收治的128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随机分为干预组(n=64,接受常规护理)和对照组(n=64,接受社区沟通康复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智力变化水平,比较其生活能力和社会功能及精神症状变化。结果干预组智力提高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两组生活能力、社会功能、精神症状得分均显著降低(P 0.05),且干预组降低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干预组语言、社交、感知觉、健康/行为和总分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社交沟通康复系统能够提高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智力水平和生活能力,改善其社会功能和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可视音乐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精神发育迟滞患儿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语言认知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可视音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语言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评分及发育月龄值。结果:治疗前,两组DQ评分及发育月龄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DQ评分、发育月龄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Q评分降低4例(9.52%),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例(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音乐结合语言认知训练在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单纯语言认知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3.
背景 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目前诊断为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明显增多,逐渐引起家长及医务人员的重视。但是语言发育迟滞的患儿进行康复治疗的项目较为单一且治疗效果缓慢,很多文献报道了传统康复治疗方法中的针灸疗法能有效改善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但是针灸是有创治疗,家长与患儿不易接受。穴位按摩有效地规避了针灸的缺点,因此探讨穴位按摩对语言及智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对发育迟滞患儿语言功能及智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康复门诊就诊并诊断为发育迟滞患儿15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80例和干预组75例。常规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语言训练、脑循环治疗仪治疗),干预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治疗。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两组患儿疗效进行测评。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第1次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为中期评估,于6个疗程后进行第2次评估为末期评估。结果 6个疗程后,干预组患儿语言功能、智力优于常规组(P<0.05)。治疗方法、时间在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发育商(DQ)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方法和时间在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DQ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3个疗程、6个疗程后,干预组患儿语言功能、适应性行为的DQ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联合穴位按摩可以明显改善发育迟滞患儿的语言功能及智力。  相似文献   

4.
儿童精神发育迟滞26例行为干预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行为干预和康复治疗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R)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26例MR儿童进行综合评价,其中进行0.5a行为干预和康复治疗的16例患儿为干预组,另10例患儿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儿进行感觉统合量表、适应行为能力及韦氏智力测评,以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接受0.5a行为干预和康复治疗并辅以有效家庭教育的干预组患儿,其智力水平较对照组患儿有明显提高(P<0.05);在感觉统合能力和适应行为水平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母亲的文化程度≥高中时,其患儿的诊断年龄明显小于母亲的文化程度≤初中患儿的诊断年龄(P<0.01)。结论: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明显提高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和适应行为技能,促进儿童的智能发育;母亲的文化程度对患儿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康复治疗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康复效果的分析。方法:对32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分为两组:轻中度组和重度组,康复治疗半年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轻中度组患儿通过半年康复治疗后,P<0.05;重度组患儿通过半年康复治疗后,P>0.05。结论:轻中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进行康复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比入院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效果不明显需长期进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神经康复治疗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精神发育迟滞儿童5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综合神经康复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总智商(FIQ)、操作智商(PIQ)以及言语智商(VIQ)评分,比较评分结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DL量表的评分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治疗前,患儿的WHOQOL-100评分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前后的FIQ、PIQ以及VIQ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综合神经康复治疗,有助于恢复患儿智商,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针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对8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头针配合干预训练治疗前后的发育商(DQ)或智商(IQ)进行评估。结果显效33例,有效3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90%。干预前DQ值为(41 .38±19 .10),经3~6个月干预训练后,DQ值为(54 .54±20 .10)(P〈0 .01)。结论头针配合干预训练可提高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发育商或智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脑性瘫痪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与适应性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88(GMFM-88)评分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2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4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TNF-α、IgA、IgG水平以及DQ与GMFM-88评分情况;分析病例组患儿血清TNF-α与DQ、GMFM-88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血清IgA及IgG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病例组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4.57,P<0.001);病例组DQ与GMFM-88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t=10.18,P<0.001)(t=14.11,P<0.001);病例组血清TNF-α与DQ(r=-0.478,P<0.001)及GMFM-88(r=-0.538,P<0.001)均呈负相关,DQ与GMFM-88(r=0.679,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脑瘫患儿血清TNF-α表达显著升高,且与DQ与GMFM-88评分均呈负相关,提示TNF-α水平上升伴有脑损伤加重,影响智力发育和粗大运动发育,同时粗大运动发育与智力发育具有同步性,临床应加强相关的早期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儿童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家庭健康指导,治疗组在观察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干预措施,治疗1年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动作、精细运动、言语能力、适应性、社会交往等各项指标发育商(DQ)值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治疗组各项DQ值均明显好于治疗前(P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效果明显好于观察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及时有效地干预治疗,对精神运动发育迟缓的患儿的预后改善明显,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母亲性格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母亲(观察组),并与100例同龄、同性别正常儿童母亲(对照组)在性格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焦虑(SAS)、抑郁(SD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母亲与正常儿童母亲存在较为明显的性格差异,性格以负性、消极和极端表现为主。建议从家庭系统支持和心理干预层面,加强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目前性格引导,形成积极、正向情绪,有助于患儿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功能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HIE患者68例,采用抛银币法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两组患儿均予以HIE常规治疗。对照组与观察组患儿分别予以常规干预和早期康复干预,干预时间12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干预12个月后神经行为和发育商(DQ)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鲍氏NBNA评分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幅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患儿DQ评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佳(χ~2=4.22,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用于新生儿HIE患者的效果较确切,能显著提高其神经功能,开发患儿其潜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中药与行为干预综合治疗的方法对140名轻、中度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进行分组康复观察。结果发现中药加行为干预组治疗后智力商数(IQ)及能力的变化最大,明显优于单用中药组和单纯行为干预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从而为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0例IQ<70分MR儿童进行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作业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和计算机言语疾病矫治等康复训练方法,并同时进行百会、颞三针、额三针、枕三针、外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位针灸治疗,时间为6个月。以"残疾儿童综合功能评定法"进行效果评定。结果: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对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有效;针灸治疗和康复治疗有效率与年龄和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智能(IQ值)有关(P<0.05),与性别无关(P>0.05);两种治疗方法在儿童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治疗效果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助于患者智力恢复,采用针灸治疗和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比单一种疗法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可视音乐干预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心智发育及适应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 100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可视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治疗6个月末患儿感觉统合能力、智力发育及适应行为能力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儿前庭失衡、触觉功能不良、本体感失调得分均呈升高趋势,其中实验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Gesell发育诊断量表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交评分均随时间延长呈升高趋势,实验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儿童适应行为量表中独立功能因子、认知功能因子、社会/自制因子评分均呈升高趋势,其中实验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可视音乐干预能够显著提升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心智发育水平和适应行为能力,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Zhang FH  Jin XM  Shen XM  Wu 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0):2836-2840
目的探讨听力障碍婴幼儿语言、语音及认知早期干预的效果和早期干预的临床模式。方法将56例10个月~2岁的听力障碍婴幼儿分为两组,20例配戴助听器并接受系统语言康复的患儿为干预组,36例未接受治疗的患儿为未干预组。采用Gesell发育量表对56例患儿及28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语言及认知评估;采用普通话语音测试对56例患儿的语音发育状况进行评估,比较干预组、未干预组和正常儿童的语言、语音和认知发育水平。结果(1)干预组患儿的言语能DQ(92.25±17.32)高于未干预组(70.44±29.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干预组患儿与正常儿童言语能DQ(100.29±8.8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未干预组患儿的言语能DQ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等级相关分析显示,干预组患儿的语言康复水平与听力损失程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27)。(2)干预组患儿应人能DQ(101.40±7.66)高于未干预组(83.94±2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干预组患儿与正常儿童应人能DQ(101.68±13.8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3);未干预组患儿的应人能DQ低于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粗动作、细动作和应物能DQ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干预组除1例极重度听力障碍患儿的/d/发音异常外,其他患儿辅音发音正常。未干预组中重度、重度患儿各有1例表现为/d/发音异常,极重度患儿中/d、m/发音异常6例,其他患儿正常。干预组除2例极重度患儿声调异常外,其他患儿的声调正常。未干预组中度、中重度、重度和极重度患儿中声调异常分别为2例、1例、1例和12例。结论未干预听力障碍婴幼儿的语言、语音和认知水平明显落后于正常儿童,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听力障碍患儿的语言、语音和认知能力。已经建立有效的早期干预临床模式。  相似文献   

16.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3):229-232
目的:观察超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早产高危儿神经发育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高危儿按照家长意愿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0日。分别观察两组患儿体重、奶量、NBNA评分、GMFM评分和Gesel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体重、奶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满40周时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BNA异常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出生后1个月、2个月、3个月A能区和B能区GMFM评分和社会适应、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个人社交5个维度均显著增加,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能够改善高危儿的身体素质,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发育迟滞儿童的智力结构特征及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对首次确诊的64例0~6岁神经发育迟滞的儿童和45例孤独症儿童进行GESSEL智力评估,并对接受半年综合康复训练的64名精神发育迟滞儿童进行第二次GESSEL智力测试。结果:1神经发育迟滞儿童间的智力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交各功能区的智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2神经发育迟滞儿童间的GESSEL智力量表上的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和个人-社交上的智力均显著低于孤独症儿童(P<0.05);3神经发育迟滞儿童采用综合康复方法后智力有显著提升(P<0.05)。结论:神经发育迟滞儿童间的智力结构呈现各功能区发育全面迟滞的特点,经康复训练后其智力可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中枢性协调障碍(ZKS)患儿采用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康复室收治的30例ZKS患儿,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采用Vojta运动发育治疗法对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法对观察组患儿进行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应用神经细胞激活剂、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等,采用Vojta姿势反射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估,并对比两组治疗后的Gesell发育商值。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两组比较差异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治疗干预后,两组的Gesell发育商值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ZKS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实施综合康复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对患儿的Gesell发育具有促进作用,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儿精神发育迟滞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方法:选取精神发育迟滞患儿97例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儿童90例设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儿童的血液样本,检测十四种食物特异性Ig G抗体水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观察组分为禁食亚组(n=48)与非禁食亚组(n=49),禁食亚组患儿进行剔除过敏食物的针对性食谱12个月,非禁食亚组患儿予以常规食谱,采用Gesell量表评估两组患儿干预前后精神发育迟滞严重程度,分析精神发育迟滞与食物不耐受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不耐受比例最高的食物是鸡蛋,为67.01%,其次是牛奶和大虾,分别为49.48%和45.36%,对照组不耐受比例最高的食物为鸡蛋,为15.56%,对照组对各食物不耐受比例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轻度患儿以1种食物不耐受(44.44%)为主;中度患儿出现2种食物不耐受比例(46.15%)最高,重度患儿出现3种及以上食物不耐受比例(61.29%)最高;随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升高,食物不耐受数量明显升高(P<0.05);干预前禁食亚组与非禁食亚组患儿Gesell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Gesell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禁食亚组明显高于非禁食亚组(P<0.05)。结论:小儿精神发育迟滞与食物不耐受有一定关系,且精神发育迟滞程度与食物不耐受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在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根据家属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n=51)和常规组(n=45)。干预组患儿予以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干预,常规组患儿予以常规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干预6个月后发育情况(精细运动、大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行为)差异。结果干预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大运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语言、适应能力、社交行为等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教结合服务模式可有效提高语言发育迟缓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语言能力、适应能力和社交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