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7):1610-1610
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唐康来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正义教授共同主编的《足踝外科手术学》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12章43节,61.9万字,486幅图。系统地介绍了足踝外科常见伤病的100余种手术的手术适应症与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后处理与常见的并发症等。内容涉及足踝外科的手术入路与麻醉选择、足踝部常见创伤手术、关节镜与微创手术、关节置换手术、畸形矫正手术等。  相似文献   

2.
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因其组织解剖及功能的特点 ,其修复和功能重建一直是修复重建外科较为困难和复杂的问题。在处理缺损局部前必须判断病因 ,根据缺损的性质、所在部位、范围大小、侵犯的深度等因素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笔者报道了 5 7例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分别采用了皮片移植 ,肌瓣、岛状皮瓣及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进行修复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集 1992~ 1996年 5 7例患者 ,男 43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 9岁 ,最大 6 2岁 ,平均 2 6岁。致伤原因 :创伤及烧伤 49例 ,下肢静脉曲张并溃疡及疤痕 …  相似文献   

3.
蔡梅娇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882-2883
目的:比较腕带标识佩带于右足踝部与手腕部对ICU病人身份辨别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3-7月ICU收治的375例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96例和对照组179例,将腕带标识分别佩带于病人右足踝部和手腕部,对两组病人身份辨别率及护士工作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腕带标识佩带于病人右踝部病人身份辨别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结论:ICU病人腕带标识更适合佩带于右足踝部。  相似文献   

4.
张友  段久明  冯世龙 《四川医学》2002,23(7):698-698
因足踝部创伤、感染、肿瘤以及褥疮、关节挛缩矫治后等原因所致的软组织缺损临床上较为常见 ,处理亦很棘手。我院骨科自 1992~ 2 0 0 0年应用岛状皮瓣及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4 1例次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1例次 ,男 35例次 ,女 6例 ,年龄 14~ 73岁 ,平均 35 .3岁。造成缺损原因 :外伤致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2 4例 ;肿瘤 7例次 ;跟部及外踝感染致皮缺失骨外露 6例 ;跟后压迫性褥疮 2例 ;踝关节挛缩畸形矫治后继发皮缺损 2例。缺损范围 4 cm× 5 cm,~ 12 cm× 15 cm。1.2 皮瓣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腿及足踝部的组织缺损的修复方式。方法:我院自2000年以来,应用游离植皮的方法和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或带血管蒂的岛状皮瓣转移等方法治疗小腿及足踝部的组织缺损。成活率100%,结论: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及足踝部复杂性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显著,尤其是带血管蒂的皮瓣效果更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的创伤,常导致皮肤软组织的缺失,严重的常合并有骨外露,临床上不易修复.以往多采用交腿皮瓣治疗,住院时间长,需二次手术且皮瓣臃肿无感觉.自1992年Masquelet等首先报道了小腿表浅感觉神经伴行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以来,我科采用腓肠神经、隐神经及其伴行的滋养血管为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16例,效果满意,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外伤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足临床骨科常见创伤,常有骨质及跟腱外露。由于足踝部解剖学上的特殊性,术后皮肤需承重耐磨,故多需行带蒂皮瓣转移修复术覆盖创面。笔者自2002—2006年应用腓肠神经背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现将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郭连军 《中外医疗》2014,(19):53-54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足踝部创伤缺损患者60例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修复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游离皮瓣进行修复治疗。结果 治疗组皮瓣长度为(19.21±3.23)cm,皮瓣宽度为(10.52±2.35)cm。对照组皮瓣长度为(12.62±3.23)cm,皮瓣宽度为(7.83±3.14)cm,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皮瓣都成活不过治疗组修复后的肿胀、瘀血、感染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伤缺损提高了手术修复效果,减少了并发症,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何双成 《中外医疗》2013,32(2):189-190
现代医学主要是从微观方面来了解肢体肿胀的,很多人就认为炎症将导致损伤后的肢体使微循环发生改变,以及对创伤进行手术之后发生分子生物学因素改变和局部病理的生化,在骨伤科患者中,足踝部肿胀是极为常见的,即使肿胀程度不同,但其病情的发展与后是时相同的。在临床治疗足踝部损伤及炎症的治疗通常采用治疗性注射,这种技术在临床上简易但临床效果较好。该文就踝关节;足底筋膜;跗骨窦;趾间间隙;跗骨管以及第一跖趾关节的病理诊断与治疗进行说明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8):3392-3392
由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唐康来教授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王正义教授共同主编的《足踝外科手术学》已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共分12章43节,61.9万字,486幅图。系统地介绍了足踝外科常见伤病的100余种手术的手术适应症与禁忌证、术前准备、手术方法、术后处理与常见的并发症等。内容涉及足踝外科的手术入路与麻醉选择、足踝部常见创伤手术、关节镜与微创手术、关节置换手术、畸形矫正手术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应用于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VSD联合腓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记录治疗结束后皮瓣成活率、创面愈合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结果:VSD治疗后细菌培养为阴性,皮瓣成活率100%,创面、切口均为Ⅰ期愈合,踝关节功能优良率95.24%;治疗后AOFAS(90.36±8.85)分高于治疗前(33.99±12.11)分(P<0.05)。结论:VSD联合腓动脉终末穿支皮瓣修复术,通过控制感染,加快肉芽组织的生长,治疗足踝部皮肤缺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2.
小腿中下1/3、足踝部创伤的急诊手术极为常见。因为解剖学上的特点,早期处理比较困难,处理欠妥可能造成严重的功能障碍和畸形,影响其正常生活。1999~2001年,我们设计小腿远端蒂筋膜瓣急诊修复小腿中下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3例,不仅达到一期修复创面而且为治疗骨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13.
足及踝部是常见损伤部位,由于局部皮肤菲薄,血运差,各种原因所致皮肤坏死缺损后常导致骨及肌腱筋膜组织外露。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以其血供可靠,不破坏主干血管,操作简便的特点,在对足踝创面的局部转移修复中显示其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得到了广泛运用。2007年1月-2008年11月我科应用该种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17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切取皮辨面积10cm×8cm-20cm×12cm不等,供区中厚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8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皮瓣均显臃肿,6例行二期修整,无溃疡发生。8例均获得保护性感觉。结论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4):234-234
由于SARS的影响,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决定将第八届全国与第四届国际足踝外科学会议推迟到2004年8月下旬在银川市召开,届时将组织国内外专家举办讲习班。现将征文事宜通知如下:征文内容:小腿与足、踝部的各种骨折、脱位临床治疗总结经验体会,基础研究,新技术新方法;显微外科在小腿与足踝区域内的应用、体会、经验总结;小腿与足踝部的各种骨病、肿瘤及畸形矫正的治疗体会、经验总结;足踝部各种疼痛性疾病的治疗体会,新技术新方法及科研成果等。  征文要求:论文在3000字以内,附800字摘要,书写工整,最好打印,要求加盖公章。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告各种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从1988年12月至2000年6月,应用13种皮瓣移植或带血管蒂移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结果:经6个月至11年的随访,96块皮瓣成活93块,3块坏死,成活率96.9%,足踝部功能恢复良好,外形满意,结论: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疗程短,疗效好,能取得良好效果,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选择不同皮瓣修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探讨维护足踝功能位护理对策.方法:将2018年1月-12月需要足踝功能位维护的60例患者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维护足踝功能护理,分析2组的足踝功能位保持时间与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足踝功能位保持程度与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有效的维护足踝功能位护理,能有效保持患者的足踝功能位,提高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小腿外侧皮瓣的切取进行改进并总结其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经验和技巧。方法:2004年7月-2012年7月,应用小腿外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踝部创面19例,游离移植修复足踝部创面6例。其中8例将皮瓣内感觉神经与创面内感觉神经进行吻合。皮瓣面积最大27 cm×12 cm,最小9 cm×5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出现动脉危象,经拆除蒂部缝线,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后危象解除。1例出现静脉回流障碍,经拆除蒂部缝线、抗凝、换药处理后成活良好。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皮瓣外形满意,质地耐磨,足踝部功能恢复好。吻合神经的皮瓣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结论:小腿外侧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厚薄适中,供区隐蔽,是修复足踝部创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足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6月收治的45例足踝部骨折患者,采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45例足踝部骨折患者采取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进行12个月的随访时间,其中优22例,良15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95.6%。经治疗患者骨折对位对线良好,骨折得到有效愈合。恢复期间,患者未出现骨折端移位现象,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足踝部骨折疗效显著,有良好的固定效果,安全可靠,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及踝部皮肤缺损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小腿下段、足跟、足背、踝关节周围等处皮肤软组织缺损27例,皮瓣大小4cm×3cm~16cm×12cm.结果:27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边缘部分少许坏死,经换药处理后创面延期愈合.随访3~10个月,效果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操作简单,皮瓣面积大,成功率高,创伤小,是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