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可靠的完全脊髓横断伤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成年SD大鼠21只,随机分为横断伤组、挫伤组、对照组,每组7只.显露T12脊髓,横断组用尖刀将其完全横断.挫伤组150克·厘米力(gcf)冲击致伤.对照组仅显露脊髓,不做特殊处理.在不同时间对各组大鼠行行为学(BBB)评分及组织学评价.结果:横断组大鼠后肢功能评分在损伤后3~4周趋于稳定,损伤后4周时BBB评分为(5.14±0.80)分;挫伤组后肢功能评分进行性增高,4周时BBB评分达到(11.21±2.21)分;对照组2周左右恢复正常.横断组大鼠组织学观察见损伤区无脊髓组织残留,神经丝(NF)免疫组化染色未见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结论:通过完全脊髓横断可以制备出稳定性好、一致性高的脊髓损伤模型.完全脊髓横断后,损伤恢复3~4周左右趋于稳定,可作为慢性脊髓损伤修复的移植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电控打击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大鼠神经行为及脊髓病理变化.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电控大鼠脊髓损伤打击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脊髓损伤后Basso Beattie Bresnahan (BBB)评分、免疫组化及病理变化特点.结果 SCI后3 d BBB评分(1.0±0.7)开始增加,7d时显著明显增加至(4.2±1.3)分,28 d时BBB评分达(7.2±1.3)分.HE染色可观察到SCI后脊髓灰、白质组织结构不完整,大量神经元变性坏死、细胞肿胀、胶质细胞增生.免疫组化显示SCI伤后2h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细胞灰度值、神经丝蛋白-200(NF200)阳性轴突灰度值减少,24 h最低,3d开始恢复,28 d仍未恢复正常(P<0.05);SCI伤后3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量增多,14 d达到高峰,28 d有所回落(P<0.05).NSE、NF200、GFAP的变化与BBB评分呈显著相关(r=0.856,0.856,0.795,均P<0.01).结论 电控打击脊髓损伤模型大鼠NSE、NF、GFAP的变化反映了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与脊髓损伤后的神经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脊髓损伤后不同时间点ROCK2在损伤局部的表达规律,为Rho激酶抑制剂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脊髓横断组:选取大鼠脊髓T10节段为损伤节段,剪断脊髓的后3/4深度损伤;假手术组:大鼠只行椎板切除术,不进行脊髓横断。于术前及术后3d、1w、2w、4w、6w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对大鼠进行后肢运动功能评价,于术后8h、3d、1w、2w、4w、6w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ROCK2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术后双后肢活动正常,BBB评分21分;术后3天~1周内横断组大鼠BBB评分均为0分,1周后BBB评分逐渐上升,至伤后4周可达9~10分左右,6周时评分无明显改变。脊髓横断组大鼠双后肢BBB评分于术后各时间点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横断组损伤后3天ROCK2的表达开始增加,1周达到高峰,且持续高表达4周,4周后表达开始下降,6周时恢复至低水平表达。横断组ROCK2的表达在损伤后3天~4周的各时间点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加,6周时ROCK2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脊髓损伤后ROCK2可持续高表达4周,4周后ROCK2的表达恢复至假手术组水平,而运动功能不能再继续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雌激素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运动功能和损伤区域生长相关蛋白-43 (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生理盐水模型组(B组)、雌激素组(C组),每组24只,B组、C组制作SCI模型,B组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组雌激素腹腔注射。术后3 d、1周、2周、3周检测BBB评分和Rivlin斜板试验。术后3 d、1周、2周、3周时间点处死大鼠取脊髓组织,行免疫组织染色观察GAP-43的表达情况。结果 A组大鼠术后3 d、1周、2周、3周BBB评分分别为(20.48±0.57)分、(21.00±00)分、(21.00±00)分、(21.00±00)分,B组分别为(3.18±0.12)分、(4.28±0.15)分、(6.93±0.50)分、(8.95±0.34)分,C组分别为(3.27±0.15)分,(9.67±0.30)分、(14.06±0.69)分、(16.46±0.39)分,术后3 d、1周、2周、3周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C组术后1周、2周、3周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术后3 d、...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脊髓穿刺致不同损伤程度后病理生理、运动及电生理改变,寻找对脊髓损伤程度最小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局麻药脊髓毒性提供新的途径。方法健康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为A组(29G)、B组(25G)和C组(21G)。实验动物暴露L4-5节段间硬脊膜,直视下分别用21G、25G、29G刺伤L4-5节段脊髓,缝合切口。各组分别在术前进行双后肢运动功能评分,术后各时点记录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电生理检测及脊髓病理观察。结果对照组麻醉恢复后能站立行走,脊髓结构正常。实验组29G组行为学评分最高,脊髓损伤区域无明显病理改变;21G组运动、脊髓电生理和组织病理的改变明显,2周时明显恢复。结论应用29G穿刺针对脊髓进行针刺对大鼠脊髓功能影响小,具有穿刺损伤小、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为研究局麻药脊髓毒性提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横断性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4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建立大鼠T10全横断脊髓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SCs组、EPO组和NSCs+EPO组,每组10只。术后8周采用NF-2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各组大鼠损伤区脊髓神经纤维再生情况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BBB评分评估各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组织形态学观察,对照组大鼠横断处脊髓组织残端萎缩,脊髓白质和灰质间可见大量空洞形成,未见有明显的神经纤维再生;NSCs+EPO组大鼠横断处脊髓组织残端轻度萎缩,横断区可见大量呈杂乱、无序生长的神经纤维,可见有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脊髓横断区,脊髓白质和灰质间可见少量空洞形成。NSCs+EPO组大鼠中,FITC共轭抗神经丝蛋白抗体NF-200标记的再生神经纤维在横断区头侧大量再生,呈无序状生长,并通过损伤区到达尾侧;NSCs组大鼠可见少量神经纤维再生,未通过损伤区到达尾侧。NSCs+EPO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术后7 d内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NSCs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术后7 d内均高于对照组和EPO组(P<0.05)。结论:NSCs移植联合腹腔注射EPO可有效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轴突的存活和再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脊髓全横断大鼠运动行为和大脑运动皮质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成年SD大鼠脊髓全横断(SCT,T9)模型.分假手术组、SCT组、NSC移植组,每组13只动物.其中每组8只动物于NSC移植后7d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C内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β-actin作内参照).另5只动物于NSC移植后16周时进行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aspase-3在MC的细胞定位分布.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21±0)分],大鼠SCT 16周时后肢运动功能BBB评分为[(5.16±1.19)分];而脊髓内NSC移植组BBB评分为[(7.58±0.99)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蛋白在MC运动神经元表达,免疫阳性反应物分布于细胞浆.SCT导致MC区Caspsse-3蛋白表达(0.89+0.12)较假手术组(0.61+0.10)明显上调(P<0.05),而NSC移植明显降低MC区Caspase-3表达水平(0.76+0.11)(P<0.05).结论 NSC脊髓内移植能有效下调皮质运动区Caspase-3表达水平,并促进SCT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BMSC-CM)局部移植对脊髓损伤修复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Allen 装置制作大鼠 T9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脊髓损伤后局部微量注射生理盐水10μl)和实验组(脊髓损伤后局部注射 BMSC-CM 10μl),两组均采用 BBB 评分、斜板实验法观察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处血管生长及空洞体积的改变情况。结果实验组大鼠的 BBB 后肢功能评分、斜板倾斜角度优于对照组(P <0.05),脊髓损伤处空洞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结论 BMSC-CM 能够减小脊髓损伤处的空洞体积和促进血管生长,从而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脊髓T3节段全横断后损伤节段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脊髓T3完全横断损伤1d组、2d组、7d组、14d组、21d组,每组8只。各组大鼠BBB运动功能评分后取损伤节段脊髓,透射电镜观察脊髓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脊髓损伤(SCI)各组大鼠的BBB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 <0.01);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SCI各组大鼠的BBB评分逐渐升高(P <0.01)。电镜下观察,大鼠脊髓神经元在损伤后2d病理变化最为严重,表现为神经元明显肿胀,线粒体等细胞器严重受损,核固缩,染色质凝集;损伤后7d时,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有所减轻;损伤后21d,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明显减轻,甚至接近正常。结论:大鼠脊髓损伤后2d脊髓神经元的病理变化最为严重,后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鼠脊髓钳夹伤模型建立的学习曲线。方法将制作大鼠钳夹伤脊髓损伤模型最初的30例资料分为3个阶段(各10例),对手术时间、出血量、假手术组脊髓损伤情况、术后感染、脊髓损伤的BBB运动功能评分、运动诱发电位N1峰(MEP-N1峰)潜伏期时间进行分析,并行病理学HE染色。结果第三阶段操作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假手术脊髓损伤情况、术后感染、BBB评分较第一阶段明显减少,MEP-N1峰潜伏期时间较第一阶段明显增加(P均<0.05)。HE染色观察到第一阶段有部分模型脊髓没有完全横断性损伤,第三阶段全部脊髓呈现完全横断性损伤。结论初学者经过耐心反复的训练,可通过学习曲线,于第三阶段,熟练掌握钳夹伤制作脊髓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