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合谷穴是临床常用腧穴之一,穴位在手部,取穴方便,针刺感应能弱能强,适应症广泛,刺之有效,为广大针灸工作者所偏爱。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之原穴,是该经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原穴与三焦关系密切,《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原气,经历于五脏六腑。”三焦为原气之别使,原气导源于脐下肾间动气。故合谷穴关系列整个人体的气化功能,具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疏风解表、清热、开窍、清泻大肠、镇静止痛等多种功效。1 临床上,合谷穴常用于治疗头面五官咽喉等上焦病候。《甲乙经》载主治唇吻不收、聋、耳中不通、齿龋痛。《外台秘要》又提到主治寒热、疟、狂、鼽衄、热病汗不出,(目遗)目且痛,  相似文献   

2.
合谷(原穴) 【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功能】疏风清热,开窍醒神,通经活络。【主治】头痛、齿痛、目赤肿痛,鼻疮,鼻衄、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关紧急、中风昏迷、晕厥、癫狂痫、半身不遂、指掌臂痛、热病无汗、小儿惊风、闭经、滞产、痢疾、泄泻、疔疮、肿毒、腹痛、胸痹。【配穴】配颊车治牙痛;配风池、大椎、曲池、太阳治外感发热头痛;配风池、上巨虚、天枢治肠炎、痢疾、腹痛;配颊车、地仓治面瘫;配人中治中风昏迷、晕厥。【刺灸法】直刺0.8~1寸,感应为局部酸胀。治疗半身不遂和手指拘挛等,直刺1.5~2寸,透向劳  相似文献   

3.
浅谈太溪穴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溪穴,又名吕细,《针灸大成》定为十二原之一,又是足少阴肾经的俞穴。最早记载于《灵枢·九针十二原》:“阴中之太阴,肾也,其原出于太溪,太溪二。”以后历代针灸医籍中均有记载,尤其对本穴的主治记述颇多,涉及范围较广,加之取穴方便,疗效显著,所以是临床常用穴之一。太溪穴不但能主治肾之脏病、经病、气化病,由于经脉联系之故,亦能治心经、膀胱经、肝经、肺经所主部分病症。《针灸大成》记载:“主久疟咳逆,心痛如锥刺,心脉沉,手足寒至节,喘息,呕吐,痰实,口中如胶,善噫,寒疝,热病汗不出,默默嗜卧,溺黄,消瘅,大便难,咽肿唾血,痃癖寒热,咳嗽不…  相似文献   

4.
<正>风寒头痛是指多发于吹风受寒之后,以前额、太阳穴区头痛为主要表现,常牵连颈项部伴有拘紧感,遇风寒可加重的病症。笔者早先风寒头痛,自行针刺治疗1次后症状消失,效果颇验,特介绍如下。1资料笔者,男,26岁,现就读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主诉:右侧颞前部头痛10min。现病史:笔者于今年5月初吹电风扇后出现鼻流清涕、微恶寒、遇寒加重等症,当时无汗,未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对发热症的表述,大体上并未超出<内经.素问>所列,如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寒热往来、身热等.但值得提出的是,<伤寒论>发展创造了关于发热症的辨证涵义.论中所记载的发热症,不单是以一个症状来体现的,它本身既是热病的症候,也是病机的概括与病理变化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辛夷花剂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言辛夷花又名木笔花,别名迎春花,为木兰科(Magnolia)植物,生于山野或栽培,落叶乔木,春月先叶开花,花瓣六,外面紫色,内直通常白色,香气甚佳。本经列为上品,本草纲目列入香本部,其治疗作用古代文献引述颇多,主治五脏身体寒热,头风脑痛……(本经)温中鲜肌,利九窍,通鼻塞涕出,治面肿引齿痛,眩冒(别录);通关脉治头痛坛塞……(大明);鼻渊、鼻?、鼻窒、鼻疮及痘后鼻疮(时珍)等。文献记载著名方剂有辛夷散、辛夷丸、辛夷膏。近代中医用作兴奋药及镇痛药,民间使用花蕾插入鼻腔,也有通鼻之效,足见其治疗范围甚广。  相似文献   

7.
龙胆泻肝丸同名方约有26首,现选<医方集解>.药物组成: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木通、车前子、柴胡、当归、生地、甘草.功效: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主治:肝胆实火上扰,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或湿热下注,症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湿热带下等.笔者运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各科疾病,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1]25第2条云:"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伤寒论>[1]26第12条云:"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相似文献   

9.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有“阴阳寒热”“形气肿痛”的论述,从“同气相求”“形气统一”的原则入手,认为寒伤人表形,兼以伤气热伤里气,兼以伤形.无形之痛为伤无形之气所致,有形之肿为伤有形之体所致,故形伤则痛,气伤则肿.寒热致病多为肿痛并见,其中寒邪伤人初起以肿为主要表现,热邪伤人初起以痛为主要表现.邪气所伤主次的区别决定了疾病发展趋向不同.此外临床上寒邪与热邪所致的形气肿痛在不同阶段有相应变化,当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 本方见于《脾胃论》,由黄芪、炙甘草、党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生姜、大枣十味药组成。具有调补脾胃、益气升阳作用。主治气虚发热,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或气虚下陷所致之症。现又引申用于多科疾病,每获良效。 1.头痛:一中年妇女10余年来,每逢操劳过度,情绪紧张,便头痛发作,失眠多梦,痰多清稀,纳食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