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形态学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8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10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 PLT,MPV,PDW和PCT 4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组和合对照组两组4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腔隙性脑梗塞组P 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塞组MPV和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脑梗塞组PCT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不显著( P>0.05)。脑梗塞组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4项参数随时间动态变化情况:腔隙性脑梗塞后PLT呈逐渐下降趋势,3~4d时最低,以后又逐渐回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后MPV、PDW和PC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血小板平均体积增高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观察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对脑梗塞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规律,并探讨其与脑血管病发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并检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80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85例急性期时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另设健康人54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PLT<对照组,MPV>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MPV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脑梗死组比较差弄有显著性意义,P<0.0l。结论:血小板体积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及血小板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P选择素(CD62P)、溶酶体蛋白(CD63)以及血小板3项参数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68例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的表达,同时对其进行血小板3项参数PLT、MPV和MAR的测定,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CD62P、CD63、MPV及MAR较健康对照组以及恢复期患者显著升高,而且恢复期患者上述指标仍高于健康对照组(均为P<0.01),而PLT在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2)CD62P、CD63、MPV及MAR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显著直线正相关(r=0.84、0.817、0.684和0.698,均为P<0.01),而PLT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间无相关性(r=0.32,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大量活化及其体积和最大聚集率的升高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过程,MPV和MAR较PLT更能反映脑梗死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临床意义。方法:选取ITP合并AMI的患者11例(ITP&AMI组);经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AMI,排除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30例(AMI组);临床诊断为ITP的患者30例(ITP组);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全自动血细胞五分类分析仪检测上述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血小板的5项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平均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大血小板比率(platelet-large cell ratio,P-LCR)、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及未成熟血小板比率(immature platelet fraction,IPF)],对比研究各组间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前,ITP&AMI组与AMI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与ITP组比较,PDW、IPF、P-L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无统计学差异;AMI组与ITP组比较,MPV、PDW、P-LCR、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PF差异不明显;ITP&AMI组及ITP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CR、PLT、IPF差异明显;AM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PV、PDW、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AMI组治疗后PDW、P-LCR、PLT、IP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MP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AMI组治疗前后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TP组及AMI组治疗前后MPV、PDW、P-LCR、PLT、IPF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有助于ITP合并AMI患者的病情诊断、疗效观察及对预后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何瑛  马强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2):1123-1124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TP患者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与MPV呈负相关(P<0.05),MPV与PDW、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血小板参数对ITP的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健康人与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间血小板参数的差别。方法: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老年健康人与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4项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然后分析其数值变化。结果:老年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PLT、PCT较正常老年人无显著性差别,MPV、PDW均较正常老年人高。结论:血小板的参数有助于老年人高血压脑梗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凝血和血小板状态。方法 自2020年8月~2022年8月抽取300例研究对象,100例脑梗死确诊病例(脑梗死组)、100例脑出血病例(脑出血组)、100例来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PLT)等7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组、脑出血组FIB、MPV、D-D高于对照组(P<0.05);3组APTT、PT、TT、PLT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与脑出血均可出现FIB、MPV、D-D增高,提示FIB、MPV、D-D增高为这两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用Baker 810血小板分析仪对802名健康人、164名献血员及325名患不同疾病的病人进行了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测定.结果:正常人60岁以下的各年龄组男女间PLT均无显著性差异,60岁以上组男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性高于男性.各年龄组男女间MPV均无显著性差异.PLT和MPV呈负相关. 献血员、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急性白血病病人MPV分别为11.53±1.75 fL、12.37±1.67 fL、8.05±1.00 fL,三者与正常人组的MPV之间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前两者MPV大于健康人组,而后者MPV小于健康人组.  相似文献   

9.
李祖铭  罗春华 《海南医学》2008,19(8):136-13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二组,其中急性脑梗死组233例,对照组255例,用Sysmex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静脉血PLT、MPV、PDW、P-LCR、PCT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PLT减少,MPV、PDW、P-LCR均升高,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MPV、PDW、P-LCR增高,PLT下降,临床上对具备脑梗死高危因素或脑梗死确诊者应积极监测外周血小板的数量及参数,特别是MPV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预估与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MPV增高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预防性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血小板(PLT)计数及相关参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意义.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AL)53例,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MPV、PDW、P-LCR、PCT,并与正常对照及治疗前后对比.结果初诊时AL的PLT、PCT和MPV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和<0.05),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初诊与部分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5),MPV、PDW、P-L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完全缓解组比较,PLT、PCT明显升高(P<0.01),MPV、P-LCR明显降低(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检测对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与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测定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血小板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并与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PLT明显减少,MPV明显增大;脑出血组MPV、PLT均减少。结论 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白细胞与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5例窒息新生儿分为轻度窒息组(39例)和重度窒息组(26例),于第1天和第7天分别抽静脉血进行白细胞与血小板参数测定,观察其动态变化。并以45例正常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结果:1治疗前第1天,轻度、重度窒息儿白细胞计数(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比率(LYMPH%)明显降低,血小板(PLT)总数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儿与轻度窒息儿比较:W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MPV及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经治疗后第7天,轻度、重度窒息儿WBC总数下降,两组WBC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总数升高,MPV及PDW降低,与第一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与新生儿窒息密切相关,对了解病情动态变化和恢复程度的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性与非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分为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组(53例)和非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组(25例),选择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用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各组静脉血的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析各组间PLT、MPV、PCT、PDW的变化。结果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PCT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787、35.858,P值均为0.000,MPV和PDW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P值)分别为1.080(0.282)、0.664(0.508);非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LT、PCT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296、5.820,P值均为0.000,而MPV和PDW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9.842、22.666,P值均为0.000;骨髓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MPV和PCT低于非骨髓性血小板减少患者,t值分别为6.297、2.217,P值分别为0.000、0.030。结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MPV正常时提示可能为骨髓性疾病引起,MPV增大提示可能为非骨髓性疾病引起。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患者凝血和血小板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方面的变化情况。方法心肌梗死患者23例,心绞痛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30例,未给予任何止血、凝血药物。用免疫照射比浊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五项指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FIB、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FIB、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比较,PT、APTT、TT、FIB、MPV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和血小板体积增大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治疗上应予以降纤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患者血清D-二聚体(DD)、血小板计数(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重症肺炎组68例患者血清DD、PLT、MPV等指标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的5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肺炎组血清凝血指标DD、PLT、MPV等血小板参数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肺炎患者存在着凝血纤溶功能障碍,检测患者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对重症肺炎患者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PtAgt)、和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方法 选择脑梗死组40例及对照组32例,脑梗死组在发病后6小时-48小时内采血,正常组清晨空腹采血.PLT和MPV在采血15min内全血状态下用F8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PV和F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时PLT,MPV,F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变可作为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PtAgt)、和纤维蛋白原(Fg)的变化.方法 选择脑梗死组40例及对照组32例,脑梗死组在发病后6小时-48小时内采血,正常组清晨空腹采血.PLT和MPV在采血15min内全血状态下用F8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的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PV和F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P<0.01和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时PLT,MPV,Fg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变可作为重要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与早期胃癌的关系。方法:选择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及健康人各48例,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将患者术前资料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患者术前及术后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PV术前组(9.15±1.06)高于对照组(8.17±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组(9.15±1.06)也高于术后组(8.26±0.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早期胃癌相关,且平均血小板体积可能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测定值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6例肝硬化患者的PLT和MPV,把同期健康体检者PLT和MPV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有消化道出血组和无消化道出血组的PLT和MPV。结果:肝硬化组PLT、MPV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组PLT、MPV较无消化道出血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PLT和MPV对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体积、压积及分布宽度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3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126例健康人的PLT、MPV、PDW、PCT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PV、PC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而PLT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小板的计数、压积及体积,对急性脑梗死的防治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