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检验科微生物污染调查结果。方法:对检验科各室室内空气、工作人员双手、常用物表面的微生物进行监测。结果:空气及工作人员双手检测输血室合格率最高,各为90%和80%;常用物表面带菌调查结果显示仪器设备平均带菌数最高(105.5CFU/cm2),工作服平均带菌数最低(10.6CFU/cm2)。结论:空气、工作人员双手、常用物表面的微生物污染控制程度欠佳,日常工作中需要加强消毒制度和监测制度,促使医院感染控制力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验科人员手微生物监测与消毒方法。方法:选择该市区四家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90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2016年5月,均对他们双手实施微生物监测,同时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名,命名为 A、B、C 组,分别采取清水冲洗、肥皂冲洗及消毒液消毒三种方式消毒,消毒后再次检测手微生物情况,并对比分析。结果:90名检验科工作人员手均存在微生物污染情况,尤其是清洁人员其手污染程度最为严重;三组工作人员手微生物在消毒前后比较差异明显(P <0.05),且 C 组消毒后微生物含量最低(P <0.05)。结论:检验科人员手微生物污染比较严重,应合理选择消毒方法处理,相比其他方式而言,消毒液消毒可更好地控制微生物含量,避免感染。  相似文献   

3.
许晓秋 《广西医学》2008,30(10):1609-1610
检验科集中了医院送检的人体血液、体液、排泄分泌物、人体病理组织等标本,这些标本大多带有致病微生物,在检验过程中极易引起环境及工作人员双手的污染,并随检验报告单进一步传播[1].可以说检验科是病原微生物相对集中的场所,因此必须加强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特别是对实验室人员和环境的管理,这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检验科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之一,由于其工作性质特性,工作人员需要长期接触带有不同种类病原微生物的标本,如含有乙肝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的血液、体液,各种传染性分泌物以及微生物培养物;同时在工作中还要面对各种化学生物试剂等危险物质;经常进行搅拌、震荡、离心、敲打、超声波破碎等操作,易产生大量的微生物气溶胶[1];  相似文献   

5.
张静 《当代医学》2016,(30):62-63
目的:探讨分析检验科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的类型、原因分布特点,并且总结相应的改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检验科收集的50例不合格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且分析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分布情况。结果本次选取的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中,最多的是痰标本20例(40%),其次是尿标本12例(24%)、血标本8例(16%)、分泌物5例(10%)、粪便3例(6%)、无菌体液2例(4%)。送检不及时、采集时间错误以及标本污染等都是比较常见的不合格标本原因。结论检验科应该加强和临床科室的交流、沟通,加强标本采集以及送检过程的规范性,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及作用,尽可能提高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确保微生物检验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检验科的微生物污染情况。方法 对检验科各专业组的空气、常用物表、工作人员手等进行微生物学监测 ,空气采用平板暴露法 ,手和物表采用规格板无菌棉签涂抹法。结果 空气检测合格率输血科最高 ,免疫室和生化室最低 ;工作人员手检测合格率输血科最高 ,门诊化验室和体液室最低 ;物表检测工作服合格率最高 ,标本钳合格率最低。结论 检验科环境及工作人员手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微生物污染 ,应注意加强监测及消毒制度 ,以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7.
顾自卫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1):100-100,102
检验科工作是检测患者血液、体液及排泄物等相关指标,协助临床疾病的诊疗,导致生物传染危险性的各种潜在致病病原体存在于这些标本中,但是目前基层医院检验科消毒设备落后、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生物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导致检验科是医院病原微生物的重要集散地;因此检验科如何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加强检验科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包括制定完善的安全防护规章制度、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及时发现生物安全防护工作中医疗缺陷;提供改善生物安全防护条件;加强检验科废弃标本的处理等以提高基层检验科的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微生物检验中标本没有合格的原因及其质量控制的对策。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进行微生物检验的200例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标本不达标的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对200例标本进行检验后,标本不合格率是10.50%;导致其不合格的因素有标本受到污染、标本采集的时间错误、送检不够及时。结论:不断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之间的沟通,对标本进行规范的采集、送检,使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能够促进微生物检验标本的合格率,使检验结果更加可靠、真实。  相似文献   

9.
孙镇江 《大家健康》2016,(10):47-47
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室生物安全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检验科微生物室近年来的医院感染事件进行分析,找出潜在的感染危险因素。结果:感染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实验室因素、化学试剂因素、生物因素以及工作人员自身因素。结论:针对检验科微生物室所存在的感染危险因素,应实施相应的防护措施,以提高其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魏丹  郭晓艳   《中国医学工程》2014,(10):189-189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并给予相关解决对策。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6月送检的粪便、血液、分泌物、中段尿、痰液、脓液等微生物标本2000例,回顾性分析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结果送检标本中不合格标本数为224份,不合格率为8.29%。其中不合格率最高的标本为粪便,占12%,第二为痰液,占11.7%。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由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8.03%),标本留取质量不合格(66.96%),未使用无菌容器(2.67%)。结论有效加强临床科室和检验科的沟通和微生物检验前的质量控制,要定期向临床医护人员培训和总结不合格标本发生原因,以此来减少不合格标本的发生,提高送检标本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病原菌耐药性情况。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天水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的663份微生物检验标本为研究对象,根据微生物检验管理评估方案对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开展评估,分析微生物检验报告准确率情况、影响微生物检验质量的因素、病原菌耐药性。结果:血常规准确率为82.72%,尿常规准确率为90.48%,病原菌培养准确率为66.98%,脑脊液试验准确率为79.35%,其他准确率为83.53%,总体准确率为82.05%。影响检验质量的各因素占比分别为仪器因素19.00%、检验方法 44.00%、送检时间31.00%、标本保存6.00%。结论:微生物检验质量影响因素包括仪器因素、检验方法、送检时间、标本保存4个方面,病原菌耐药性主要与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需要结合患者治疗需求设计针对性用药方案,以降低用药差错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检验科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检验科工作的46位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总结发生微生物感染的环节、因素及各种类型的微生物。结果:所有接受调查的人员有26例发生不同程度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占56.52%,其中排在前三位的为血培养瓶接种刺伤占23.08%;穿刺液接种占19.23%;破碎标本玻璃片划伤占19.23%。工作年限越长、文化程度越高、职称高的检验人员,其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也就越低;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型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葡萄球菌感染占30.76%;大肠埃希菌感染占23.08%;肠球菌感染占19.24%。结论:检验科工作人员发生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风险较高,操作过程中受伤发生感染风险最大,病原微生物感染种类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同时检验人员的工作年限、文化程度及职称大小也与发生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杜卫丽  李英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820-2820
在医疗工作中,医学工作者长期与病人或具有生物危害的物质接触,是疾病的高危感染人群。尤其是检验科工作人员,每天与病员的血液、尿液、大便、痰液以及各种穿刺液等标本接触,这些标本中可能有各种致病微生物存在,对检验工作人员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所以,在检验科临床工作中,完善防护设备,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加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就检验人员的自我防护教育做一归纳分析。1检验工作中存在的危害1.1微生物危害主要是指病原微生物造成的实验室污染。由于每天要接受和处理大量具有传染性的标本,要将标本从一个容器…  相似文献   

14.
陈尚武 《华夏医学》2014,27(6):130-132
检验科的医务工作人员经常会接触到大量的患者或者其标本,不断和各类的病毒发生接触,部分患者的标本里具有多种病原性微生物等[1],很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发生感染,不仅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还可能会造成全院性的感染,所以,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务必要增加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防护,并且细致对各种医疗废物实施处理,从而避免造成交叉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也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各种传染源集中的地方.检验科工作人员除了要与患者直接接触外,还要接触患者的各种标本.这些标本蕴含大量的病原微生物,本身就是传染源,因此检验科工作人员须要加强自我防护,认真处理医疗废物,避免其成为交叉感染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医院的检验科是各种病原体密集的地方,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直接、频繁地接触大量患者及其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标本,在标本接触和操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以及感染因子污染,从而对实验室操作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带来潜在的危险。随着某些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如乙肝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检验科出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因素与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共计10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实施问卷调查并且要做好相关的记录,对检验科出现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因素与出现的感染的微生物类型进行分析。结果经调查有60名工作人员存在微生物感染情况,感染率为60%,造成感染的因素为:穿刺液接种感染、玻璃标本出现碎裂造成的划伤而导致的感染、实施血培养瓶接种时被刺伤发生感染等。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发现:造成感染的人员一般都是职称较低、进岗不久、文化程度不高的工作人员。感染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是肠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结论检验科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出现感染的几率是很高的,我们对出现感染的原因进行认真的分析,并制定出防护措施,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丁世凯 《甘肃医药》2014,(4):271-274
目的:根据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微生物检出和主要菌株的分布情况,对临床治疗各类感染相关疾病给予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共1年半内全部住院和门诊患者的标本进行分析,标本均按照标准进行留取和培养。结果:我院各类标本的总检出率为41.9%;检出率最高的标本为阴道分泌物,检出率为54.6%;份数最多的痰标本阳性检出率为46.7%。在痰标本中,检出最多的微生物为白假丝酵母菌,其次为大肠埃希菌。不同菌种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不同。结论:根据我院自身的情况,及时送检标本,依据培养结果合理治疗患者,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检验科微生物室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并进一步探讨出防护的有效措施。方法:针对当前检验科微生物室存在的各种感染隐患,制定出预防和防护医院感染的对策。结果:经分析检验科感染率36.2%、呼吸科感染率13.67%、消化科感染率12.96%,其他科室感染率6.26%,检验科出现感染的概率最高。结论:从加强检验科微生物室的合理布局、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工作、医务人员加强自我防护工作、严格手消毒以及加强工作区域的消毒等方面出发,相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实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不合格原因以及应对策略。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送检的100份临床微生物送检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患者的标本采集操作工作是对商品化培养瓶进行使用,依照医嘱采集培养。随后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根据具体的标准核对、检查标本,分析标本采集的时间、标本外观以及检测方法,确定不合格标本,并分析导致标本不合格的原因。结果:根据本次研究分析统计结果发现,100份标本中共有10份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0.0%,导致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标本采集时间不当、送检不及时、标本受到污染。结论: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较多,检验科人员应加强与临床医师之间的沟通,规范标本的采集及送检,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微生物标本检验的合格率,确保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