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继旭  王明桃  庞红艳 《吉林医学》2012,33(31):6745-6747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诊治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并完成治疗及随访的6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A组),以同期住院的HIV(-)单纯肺结核患者72例为对照组(B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痰抗酸杆菌阳性率7例,10.61%,显著低于B组,21例,29.17%(P=0.007);A组发热和体重下降较B组更常见,而咳嗽和咯血较B组少见;A组合并肺外结核较B组多见,A组淋巴系统较B组常发生结核病变,A组全身血液播散性结核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肺结核的X线、CT表现为弥漫性浸润或粟粒性阴影的,A组多于B组,而A组影像学空洞率显著低于B组;抗痨疗效A组显著低于B组;外周CD4+T淋巴细胞数与结核严重程度相关。结论:HIV(+)/AIDS患者合并肺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率低,肺结核的X线、CT表现不典型,抗痨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2.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多个脏器,以肺结核最为常见,占结核病总数的80%~90%。除肺结核外,肺外结核及不典型肺结核的病例也不少见,尤其免疫力低下患者可有结核的全身播散。现报道1例以胸、腹水,大网膜、肠系膜弥漫结节样改变,多处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病例,总结腹腔镜下腹膜结核的形态特点,以及其PET-CT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的临床特点及继发性肺结核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的异同。方法 对242例继发性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和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合并肺外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以21~30岁的年轻人为最多。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有贫血与低蛋白血症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1)。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有发热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1)。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合并≥3种肺外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5)。继发性肺结核组痰涂片阳性率明显高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P<0.01)。在继发性肺结核组,肺部病灶范围分布在6个肺野的患者最多。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脑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继发性肺结核组(P<0.01)。继发性肺结核组合并浅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P<0.01)。继发性肺结核组合并胸壁结核的患者明显高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组(P<0.01)。两组合并脊柱结核、肠结核、喉结核、泌尿系结核、结核性腹膜炎无差异(P>0.05)。结论 对年轻、肺部结核病灶范围广、全身情况差的肺结核患者,要警惕同时合并肺外结核,尤其是合并结核性脑膜炎/脑结核、浅表淋巴结结核、脊柱结核。  相似文献   

4.
5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5—2005年期间在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55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最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55例(100%),咳嗽34例(61.8%)、盗汗29例(52.7%)、体质量下降28例(50.9%)、呼吸困难13例(23.6%)、胸痛11例(20%)。临床类型:单纯肺结核8例,结核性胸膜炎3例,单部位淋巴结核12例,播散型肺结核25例,其他部位结核7例。常见影像表现:肺中下叶的局灶性或弥散性渗出病变、淋巴结肿大、胸膜炎、弥散性粟粒或结节影。免疫功能:CD4+0.002×109~0.164×109/L,平均(0.049±0.043)×109/L。治疗:23例未同时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组中,2年后因结核死亡12例;27例同时抗结核和抗病毒治疗组中,2年后因结核死亡5例。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中播散型结核多、临床和影像表现复杂多样、诊断困难,及时抗结核治疗和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能缩短病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7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4年9月~2007年2月本院收治的7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78例患者临床特点:(1)常见临床症状为发热68例(87.2%),咳嗽56例(71.8%),活动后气促26例(33.3%),腹痛、腹泻22例(28.2%)。(2)浅表淋巴结肿大13例(16.7%),皮肤病变12例(15.4%),贫血12例(15.4%)较常见。(3)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4)肺外结核43例(55.1%),大多无肺部表现。(5)合并多种其它机会性感染。口腔食道真菌感染40例(51.3%),肺部感染17例(21.8%),感染性腹泻14例(17.9%)。(6)PPD试验阳性6例(8.6%)。(7)大多数患者处于艾滋病晚期,抗结核治疗效果差,死亡20例(25.6%),病死率高。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临床特点为:(1)临床表现复杂多样。(2)浅表淋巴结肿大,皮肤病变,贫血较常见。(3)肺结核X线表现不典型。(4)肺外结核多见,且大多无肺部表现。(5)合并多种其它机会性感染。(6)PPD试验阳性率低。(7)抗结核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6.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与CD4^+之间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感染(HIV)/艾滋病(AIDS)患者合并结核病与CD4+细胞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河南省某艾滋病高发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61例病人的CD4+细胞数进行分析.结果当CD4+在300~400/mm3之间时,艾滋病合并结核的发生率为8.20%,以肺外结核为主.当CD4+在200~300/mm3时,发生率为14.75%.当CD4+为100~200/mm3时,血性播散型肺结核、结脑同时出现,结核病的发生率为22.95%;当CD4+<100/mm3时,血播性和结脑的比率明显上升.当CD4+<50/mm3时,机体免疫功能处于崩溃状态,各类型的结核均可出现.结论CD4+细胞数下降与发生结核病的关系成反比.当CD4+<200/mm3时,结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当CD4+<50/mm3时,血性播散型肺结核及结脑是最易发生和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患者合并肺结核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肺结核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32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X线胸片检查,其中14例经CT检查),并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肺结核6例(18.7%),表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肺不张;亚急性血型播散型肺结核12例(37.5%),两肺多发性大小不等的结节;浸润型肺结核14例(43.7%),表现为陈旧性病灶周围炎,伴空洞及播散病灶,病变范围较广。结论:AIDS中晚期合并肺结核主要为原发肺结核及广泛播散病变。  相似文献   

8.
1概念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它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德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潮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临床分为肺内与肺外结核。肺内结核又分为:原发性肺结合(Ⅰ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Ⅱ型);浸润型肺结核(Ⅲ型);慢  相似文献   

9.
1概念 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它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德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潮热、盗汗、乏力、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临床分为肺内与肺外结核。肺内结核又分为:原发性肺结合(Ⅰ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Ⅱ型);浸润型肺结核(Ⅲ型);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合并肺结核50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50例艾滋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感染途径、临床表现、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预后。结果:50例患者中青壮年占95%,其中HIV感染途径有静脉吸毒史38例(70%),血液接触3例(6%),性接触12例(24%);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100%),咳嗽、咳痰(70%),明显消瘦(78%),淋巴结肿大(40%),皮肤溃烂(20%)等,X线表现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60%),合并淋巴结结核(20%),PPD试验多为阴性。结论: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病情重,X线表现不典型,多见高热不退及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病情复杂,疗效差,病死率高,病死率与CD4细胞计数相关。  相似文献   

11.
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L型培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肺结核患者MTB-L型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培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4年1月~2004年12月确诊为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372例进行MTB-L型培养。结果MTB-L型总培养阳性率为16.7%。菌阳肺结核组MTB-L型培养阳性率为21.8%,菌阴组为9.6%;活动性肺结核组MTB-L型培养阳性率为18.6%,非活动性组为2.5%,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服药时间>6个月组MTB-L型培养阳性率为33.8%,服药时间<1个月组MTB-L型培养阳性率为10.9%,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1)。初治肺结核组MTB-L型培养阳性率为13.9%,复治组MTB-L型培养阳性率为35.4%,两者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肺结核患者MTB-L型感染占一定比例,服药时间>6个月和复治的患者MTB-L型感染率较高,若在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的同时进行MTB-L型培养,不仅可使肺结核患者细菌学的诊断率提高一定比例,而且对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以及判断预后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利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PhaB)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结核病(TB)双重感染患者的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状况,优化防治对策.方法 运用PhaB法对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HIV/TB双重感染患者(HIV/TB组)做TB菌的药敏检测,并与208例单纯肺结核患者(单纯TB组)的药敏检测做对比分析.结果 HIV/TB组的抗TB药耐药率要比单纯TB组低,HIV/TB双重感染患者5种常见抗TB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异烟肼(INH) 7.14%、吡嗪酰胺(PZA) 7.14%、利福平(RFP) 5.36%、链霉素(SM) 5.36%、乙胺丁醇(EMB)4.46%,与单纯TB组患者比较(RFP 17.31%、INH 13.46%、PZA11.54%、EMB 10.58%、SM 9.62%),HIV/TB组RFP的耐药率低于单纯T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4种抗TB药耐药率与单纯T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绝对浓度法结果符合率分别为INH 96.4%、RFP 98.2%、PZA 96.4%、EMB 93.8%和SM 96.4%.结论 本地区HIV/TB双重感染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对RFP耐药率较普通肺结核患者低,与该类患者良好的服药依从性相关.PhaB测定所需时间短,操作简便,不需特殊仪器设备,可作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的快速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黄葵素(huangkuisu,HKS)抗结核分枝杆菌的活性。方法①采用人型结核分枝杆菌标准菌株(H37RV)、多药耐药结核菌株,分别接种于含有不同浓度黄葵素、空白对照和阳性药物的结核菌培养基,观察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情况,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②尾静脉注射一定数量的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和耐药株菌液,建立小鼠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模型。随机将模型小鼠分成利福平治疗组、黄葵素治疗组,持续治疗6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治疗。以各组小鼠的肺组织和脾组织病理变化、组织荷菌量,比较各组治疗效果,评价其体内抗菌活性。结果①模型组菌落生长情况正常,黄葵素(100 mg/mL)、利福平(5 mg/mL)组结核分枝杆菌(H37RV)培养终止期未见菌落生长;恢复培养40 d仍无结核菌生长。黄葵素在100 mg/mL时显示出对临床多耐药株的较好的抑杀作用,与利福平组比较,各时间点均显示出统计学意义(P<0.05)。②结核杆菌H37Rv感染小鼠,各治疗组肺组织和脾组织的病理变化较轻,肺和脾组织荷菌量明显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杆菌耐药株感染小鼠黄葵素治疗组小鼠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较轻,肺组织和脾组织的荷菌量明显减少,与利福平组、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素在体内外对结核杆菌有抑杀作用,可以作为治疗耐药株感染的候选药物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生物芯片法在结核分支杆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生物芯片法的特异度、重复性和灵敏度进行方法学评价,并用生物芯片法检测79例临床怀疑结核的患者标本和56例非结核患者标本,将其结果同传统抗酸染色法进行比较.结果 在方法学实验中,生物芯片法重复性好,特异性高,灵敏度高.临床试验中,79例怀疑结核标本,生物芯片法检出率为49.4%(39/79)高于抗酸染色法19.0%(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7,P<0.05); 而56例非结核患者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生物芯片法是一种快速、灵敏度好、特异性高、重复性好的结核分支杆菌辅助诊断方法.同时生物芯片法能区分结核分支杆菌和非结核分支杆菌,在流行病学、临床诊断和治疗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种抗原的芯片系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方法 以3种结核抗原的芯片检测系统,对临床确诊的100例肺结核标本及100例非结核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芯片检测的敏感度为88%,两项或三项指标同时阳性时,特异度可达100%;芯片检测结核组与非结核组结果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3种抗原的芯片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与利福平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和PCR-DS技术对23例初治肺结核和45例复治肺结核患者L型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rpoB基因检测和序列分析。结果:初治肺结核L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率为4.3%,复治肺结核耐L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率为40.0%。结论:复治肺结核L型结核分枝杆菌rpoB基因突变率高于初治肺结核,L型菌rpoB基因突变是造成结核分枝杆菌形成利福平耐药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HIV/AIDS患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及其耐药状况。方法对601例HIV/AIDS患者标本用中性改良罗氏(Lowenstein-Jensen)培养基和BacT/ALERT 3D 240全自动培养仪同时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培养阳性者用硝基苯甲酸(PNB)培养基、噻吩-2-羧酸肼(TCH)培养基进行菌种初步鉴定和用绝对浓度间接法进行8种抗结核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枝杆菌培养阳性116例,检出率为19.30%;其中结核分枝杆菌93株,检出率为15.41%,非结核分枝杆菌23株,检出率为3.89%;93株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26.88%,耐多药率(MDR-TB)为7.53%,广泛耐药率(XDR-TB)为1.08%;23株非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为100%。并且多数呈多重耐药。结论HIV/AIDS患者并发分枝杆菌感染率及其耐药率较高,尤其是非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更高,对HIV/AIDS患者疑为分枝杆菌合并感染时,应对相关标本进行分枝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便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8.
高鹏  张润玲  刘燕玲  石磊 《医学争鸣》2005,26(10):894-896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巨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的作用.方法: 以浓度为0(对照组),0.05,0.2,0.6,1.5,4 g/L的黄芪注射液100 μL与RPMI1640灌洗小鼠腹腔获得的巨噬细胞及结核杆菌共同孵育,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巨噬细胞对结核杆菌的吞噬能力.结果: 在黄芪注射液浓度为0.2,0.6,1.5,4 g/L时,黄芪对巨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且以1.5 g/L浓度为最佳.结论: 黄芪可以提高巨噬细胞对结核杆菌的吞噬作用,并具有双相性,当其浓度过高时具有抑制巨噬细胞吞噬结核杆菌的作用.本研究为临床治疗结核病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在酶标板上进行DNA探针杂交,评价其在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杆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1份结核性标本和32份非结核性标本,进行DNA扩增,把扩增产物分别进行电泳和DNA探针杂交,比较其结果。结果:71份结核性标本电泳法阳性率为451%,DNA探针法阳性率为690%;32份非结核性标本二者均为阴性。结论:DNA探针杂交可提高临床标本中结核杆菌的阳性检出率,是结核病早期诊断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肿瘤环死因子 (TNF)对结核杆菌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及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小鼠给予不同剂量的基因重组TNF ,2 4h后感染结核杆菌H37Rv株 ,观察半数死亡时间 ,并测定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杀菌功能及NK细胞杀伤活性。结果 :高剂量TNF(1× 10 4 U/只 )缩短感染小鼠半数死亡时间 ,适当剂量 (2× 10 3U/只、5 0 0U/只 )能延长感染小鼠半数死亡时间 ;TNF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 ;提高巨噬细胞的杀菌功能 ;能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结论 :适当剂量的TNF对结核杆菌感染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增强MΦ的吞噬杀伤活性及NK细胞的杀伤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