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46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3例。予以对照组开放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O-TLIF),予以研究组MITLIF。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ODI评分。结果研究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两组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减少术后引流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ODI评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MIS-TLIF)下单纯椎间植骨融合与椎间Cage融合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对比分析,以判断2种融合方法的术后疗效及对比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MIS-TLIF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61例,根据融合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椎间植骨融合组(A组)和椎间Cage融合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临床疗效采用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Macnab标准,行腰椎动力位X线片和CT三维重建检查评价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米后两组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和Macnab标准,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后椎间隙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下单纯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与Cage融合相当的临床疗效和植骨融合率,并且治疗费用低,无排斥反应,可供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3.
范华侨 《重庆医学》2013,(22):2607-2610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和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3及6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腰痛和腿痛减轻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手术后6个月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P<0.01)。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腰痛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或P<0.01),但是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Mac-Nab标准评价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后路腰椎植骨融合固定术相比,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损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并且两种手术方法的长期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63-65,69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手术指标,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统计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DI、JOA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ODI、JOA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确切,与微创手术相比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术后症状改善更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分析腰椎牵引器配合超短波与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6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LDH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案分组,采用腰椎牵引器配合超短波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为治疗A组,采用改良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的56例患者为治疗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腰椎功能、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前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WHOQOL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但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A组相比,治疗B组ODI评分降低更为显著(P<0.05),JOA评分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腰椎牵引器配合超短波与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LDH疗效相当,均能明显缓解病人的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二者相比改良椎间孔镜技术改善腰椎功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对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的中短期疗效。方法:选取31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给予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治疗,依次在手术前后,对患者开展神经功能、疼痛VAS与腰背ODI评估,并分析该术式中短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腰椎神经功能优良率为87.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与功能障碍ODI评估均明显好于手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危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具有良好的中短期治疗效果,且具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传统全椎板减压、腰椎椎间融合术和单侧椎旁肌剥离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4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A组28例,采用全椎板减压、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腰椎椎间融合术,即经典PLIF组;B组24例,采用单侧减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腰椎椎间融合术,即单侧经后路腰椎间融和术(PLIF)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两组患者手术后的临床效果,采用suk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的椎间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24个月。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VAS和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B组腰痛VAS评分低于A组(P<0.05),ODI评分两组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融合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PLIF和经典PLIF两种术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节段不稳均可达到满意疗效,单侧PLIF术创伤相对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较好,腰痛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6年11月于灵宝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PLIF组[39例,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MIS-TLIF组(39例,MIS-TLIF)。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周、术后3个月、术后1 a,MIS-TLIF组VAS、ODI评分低于PLIF组(P<0.05)。PLIF组和MIS-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1%(8/39)、5.13%(2/39),MIS-TLIF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LIF组(P<0.05)。结论采用MIS-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改善,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1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分析患者手术情况,并对比手术前后VAS及ODI评分。结果手术时间为(43.26±6.43)min,术中出血量为(12.13±5.45)ml,住院时间为(4.16±0.57)d;术后患者VAS及ODI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恢复患者腰椎功能,缓解神经根压力,降低腰椎疼痛感,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椎板间和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选取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2例,对照组行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行经椎板间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C臂透视次数、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1年时腰椎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C臂透视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1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经椎板间和经椎间孔入路内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相当,但经椎板间入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放射线暴露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