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3月于我院心内科住院的256例ACS患者,其中试验组(n=130)自入院始服用瑞舒伐他汀20mg/d,对照组(n=126)自入院始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d,观察住院期间及4周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服用瑞舒伐他汀前后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服瑞舒伐他汀4周后,在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方面,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溶解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安全性好,能改善ACS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长宝  郑海军  邱春光 《中外医疗》2011,30(15):140-14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介素-18(IL-18)影响。方法将65例ACS患者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低剂量组(10mg/d)和高剂量组(40mg/d),每晚给药1次,用药2个月后检测2组患者血脂、hs-CRP及IL-18在血清中的表达。结果给予瑞舒伐他汀2个月后,高、低剂量组血清中TC、LDL-C、hs-CRP和IL-18表达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P〈0.05),HDL-C表达水平升高(P〈0.05),TG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降低的更为明显(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明显降低ACS患者血清中血脂、hs-CRP及IL-18的含量,高剂量组比低剂量组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减少炎症反应、稳定斑块的作用。方法A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瑞舒伐他汀10 mg/d,n=60例)和常规治疗组(n=52例),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MMP-9水平变化。结果他汀治疗组经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MMP-9水平,减少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基质成分的降解和炎症反应,具有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作用。方法收集65例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分为强化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强化治疗组给予顿服20mg瑞舒伐他汀(30例),对照组给予顿服10mg瑞舒伐他汀(35例)。分别于入院即刻、入院后24h及人院后7天检测血清hs-CRP,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入院时两组血清hs-C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与入院即刻血清hs-CRP水平比较,入院后24h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升高,对照组较强化治疗组升高显著,入院后7天两组血清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强化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给予20mg瑞舒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有效下调血清hs-CRP水平,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瑞舒伐他汀组,各36例。常规治疗组使用厄贝沙坦治疗,若血压控制不理想则加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降压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片10mg/次,每晚睡前服用,连用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血hs-CRP、三酰甘油(TG)及总胆固醇(TC)等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收缩压、舒张压、hs-CRP、TC及TG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治疗组在治疗4周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瑞舒伐他汀组在治疗4周后TC、TG、hs-CRP、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并有协同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最佳剂量及安全性。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瑞舒伐他汀1组(50例)、瑞舒伐他汀2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瑞舒伐他汀1组每日晚餐后顿服瑞舒伐他汀片10 mg,瑞舒伐他汀2组每日晚餐后顿服瑞舒伐他汀片20 mg,对照组每日晚餐后顿服阿托伐他汀片10 mg,连续服用16周。分别于用药前和治疗后检测各组患者血脂、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水平,并记录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瑞舒伐他汀2组总有效率为92.0%(46/50),显著高于瑞舒伐他汀1组76.0%(38/50)和对照组74.0%(37/50)(P<0.05),瑞舒伐他汀1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上升(P<0.05);其中治疗后瑞舒伐他汀2组TC、TG、LDL-C水平[(4.48±0.54)mmol/L、(1.01±0.14)mmol/L、(2.15±0.49)mmol/L]显著低于瑞舒伐他汀1组[(5.23±0.43)mmol/L、(2.04±0.18)mmol/L、(3.04±0.54)mmol/L]和对照组[(4.76±0.31)mmol/L、(1.71±0.09)mmol/L、(2.44±0.37)mmol/L],HDL-C[(1.91±0.14)mmol/L]显著高于瑞舒伐他汀1组[(0.89±0.11)mmol/L]和对照组[(1.03±0.16)mmol/L](P<0.05);瑞舒伐他汀1组和对照组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中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能够提高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对血脂改善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抽签法将78例ACS患者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39例.在常规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晚或阿托伐他汀20 mg/晚,共6个月.测定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6个月时的TC、LDL-C、HDL-C、TG、hs-CRP水平,观察6个月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TC、LDL-C、TG和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HDL-C水平有所升高(P<0.05),其中hs-CRP水平在4周时下降最明显,而血脂水平在6个月时下降最明显,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51%)略低于阿托伐他汀组(30.77%),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ACS患者TC、LDL-C、TG和hs-CRP水平,升高HDL-C水平,但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阿托伐他汀.两者都能明显减少ACS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的白介素-6(IL-6)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64例A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患者每日服用10 mg瑞舒伐他汀,观察组患者每日服用20 mg瑞舒伐他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6、MMP-9指标下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ACS患者给予大剂量瑞舒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血脂水平,缓解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和hs-CRP(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5例确诊ACS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20mg/d治疗,实验组给予口服瑞舒伐他汀40mg/d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与治疗7d后血脂和Hs-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7d末均能改善TC、LDL和hs-CRP指标,且实验组改善hs-CRP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30d末均能改善血脂指标和hs-CRP水平,且实验组改善TC、HDL、LDL及hs-CRP指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大剂量口服(40mg/d)治疗ACS效果确切,能早期发挥抗炎作用,改善血液中血脂和hs-CRP水平以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从而提高ACS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许丽霞  周红  邹丽娥 《海南医学》2014,(14):2093-2095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CAD)合并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血脂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CAD合并HC患者63例。所有患者根据给予药物剂量不同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采用4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照组采用10 mg/d瑞舒伐他汀治疗。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在服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前及1个月后hs-CRP水平、血脂各成分及一般生化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为期1个月的治疗完成后,两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hs-CRP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降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对降低血脂及hs-CRP水平具有十分良好的效果,并且加大药物剂量时效果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与CRP的影响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ACS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观察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给予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均治疗28d。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包括TG、TC、HDL、LDL和hs-CRP水平,并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G、TC、LDL及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TG、LDL、hs-CRP水平分别为(1.40±0.17)mmol/L、(2.60±0.49)mmol/L、(6.46±2.01)mg/L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LDL达标率为82.22%、hs-CRP达标率为88.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4.44%(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相比,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血脂及CRP的改善效果更明显,疗效更显著且可极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潘巧娟 《中外医疗》2016,(17):119-120
目的:探析不同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5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两组。 A组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B组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对比两组对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FPG、2hPG与HbA1c较治疗前均发生明显改变,优于治疗前。经12周治疗后,B组FPG、2hPG与HbA1c分别为(5.38±0.57)mmol/L、(8.30±0.42)mmol/L与(6.01±0.62)%,优于A组的(5.53±0.42)mmol/L、(8.89±0.52)mmol/L与(6.4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会引起血糖水平升高,增加糖尿病发生的风险;瑞舒伐他汀相比于阿托伐他汀,影响更小,若患者有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优先考虑使用瑞舒伐他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中血清内脂素(visfatin)、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64例已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分别检测33例对照组造影结果正常者、51例斑块组、75例单支病变组、72例双支病变组和33例三支病变组患者的 visfatin 、HbA1c 水平;通过 Gensini 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并建立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与冠心病的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又可分为对照组(33例)、非重度狭窄组(174例)和重度狭窄组(57例),分析 visfatin 和 HbA1c 水平在3组患者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在按累及冠状动脉支数的分组中,HbA1c 水平在对照组[(4.98±0.21)%]、斑块组[(5.58±0.36)%]、单支病变组[(6.17±0.48)%]、双支病变组[(6.63±0.80)%]、三支病变组[(7.97±1.49)%]中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而升高(P<0.05);vis-fatin 水平在对照组、斑块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分别为(0.73±0.42)μg/L 、(1.50±0.87)μg/L 、(3.45±2.50)μg/L 、(5.45±2.96)μg/L 、(9.21±6.35)μg/L ,其中,冠心病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显著高于斑块组和对照组(P<0.05);斑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按冠状动脉内径狭窄程度分组中,重度狭窄组 visfatin 、HbA1c 水平[(8.25±4.86)μg/L 、(7.35±1.43)%]显著高于非重度狭窄组[(3.22±2.74)μg/L 、(6.14±0.70)%]和对照组[(0.73±0.42)μg/L 、(4.98±0.21)%],P<0.01;非重度狭窄组高于对照组(P<0.01)。 visfatin 、HbA1c 、hs-CRP 、LDL 和 TC 水平与 Gensini 评分呈正相关(P<0.01),HDL 水平与 Gensini 评分呈负相关(r=-0.535,P<0.01)。各组患者 HbA1c 、hs-CRP 、LDL 和 TC 水平与 visfatin 呈正相关(P<0.01),HDL 和 TG 水平与 visfatin 呈负相关(P<0.01)。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因素为 HbA1c 、LDL 、hs-CRP 、visfatin 和 HDL 。结论 visfatin 、HbA1c 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visfatin 和 HbA1c 能够作为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妊娠糖脂代谢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病人及新生儿结局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2例GMD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不良妊娠结局分为不良妊娠结局组(n=53)和正常妊娠结局组(n=319),比较2组病人的早期糖脂生化指标及hs-CRP水平,应用ROC曲线分析糖脂生化指标及hs-CRP在不良妊娠结局中的预测价值。结果:不良妊娠结局组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P<0.01)。经ROC曲线分析可知,hs-CRP、LDL-C、空腹血糖、TG、TC、HbA1c对GDM病人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切点分别为5.03 mg/L、4.97 mmol/L、9.06 mmol/L、5.29 mmol/L、8.13 mmol/L、7.89%,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0.635、0.647、0.826、0.609和0.819。结论:GDM不良妊娠结局病人的血清hs-CRP及早期妊娠糖脂代谢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在GDM病人及新生儿结局预测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老年患者内皮细胞微粒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ACS老年患者82例,按数表法随机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治疗。此外,低剂量组口服10 mg/d瑞舒伐他汀,高剂量组口服20 mg/d瑞舒伐他汀,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内皮细胞微粒指标值、血脂水平以及副作用等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血液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膜糖蛋白(CD31+/CD42b-EMP)水平分别为(822.63±63.41)μL、(693.57±57.26)μL,较治疗前的(1160.46±174.23)μL、(1192.51±160.45)μL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或P<0.01),而高剂量组治疗前后CD31+/CD42b-EMP水平下降程度较低剂量组更为明显(P<0.05);运用瑞舒伐他汀治疗14 d后,低剂量组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分别为(2.12±0.23) mmol/L、(1.33±0.27) mmol/L、(1.72±0.53) mmol/L、(4.61±0.51) mmol/L,高剂量组分别为(1.74±0.33) mmol/L、(1.42±0.28) mmol/L、(1.48±0.52) mmol/L、(4.28±0.36) mmol/L,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用药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老年患者运用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明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与血脂水平,同时20 mg/d剂量的治疗效果优于10 mg/d常规剂量,且不会增加老年患者的药物副作用及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肖亚利  王金艳  孟祥茹  赵敏  吕平  崔涛 《海南医学》2016,(10):1593-1596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清炎症因子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90例ACS择期行PCI术治疗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和强化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 mg/d)各45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4 h、1 d、7 d的血脂、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肌钙蛋白I (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常规剂量组和强化剂量组PCI术后7 d血清TC、LDL-C、cTnI及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CI术后4 h及术后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7 d血清TC水平为(4.36±0.75) mmol/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4.83±0.87) mmol/L,而血清HDL-C水平为(1.20±0.36) mmol/L,高于常规剂量组的(1.12±0.28)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4 h、1 d及7 d血清cTnI、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剂量组和强化剂量组PCI术后4 h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高于术前、术后1 d及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PCI术后4 h、1 d、7 d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5.78±3.15) mg/L、(12.28±2.03) mg/L和(9.84±1.50) mg/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的(18.40±4.27) mg/L、(13.74±2.25) mg/L和(0.76±1.82) mg/L,且强化剂量组PCI术后7 d血清IL-6水平为(7.60±1.14) ng/L,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8.94±1.3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剂量组术后3个月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再次入院数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剂量阿托伐他汀可更明显降低ASC患者PCI术后血脂和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任志雄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5):1422-1424
目的 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41例初诊2型糖尿病且空腹血糖(FPG)>11.1 mmol/L患者,均使用短效胰岛素分别在三餐前30 min皮下注射和中效胰岛素睡前皮下注射治疗.起始胰岛素剂量为0.5 U·kg-1·d-1,起始中效胰岛素占胰岛素起始总量的20%.设定靶血糖值为:FPG 4.4~6.1 mmol/L,餐后2 h血糖(PPG)4.4~8.0 mmol/L.根据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达到靶血糖值后维持治疗3周,停用胰岛素24 h后测定FPG、PP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按稳态模型计算β细胞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将观察指标与治疗前比较.结果 治疗前患者FPG、PPG、HbA1c、FINS水平及HOMA-β、HOMA-IR分别为(12.36±0.75)mmol/L、(20.1±2.3)mmol/L、(10.7±0.5)%、(5.7±0.7)μU/ml、(52±11)、(3.2±0.5),治疗后分别为(5.67±0.25)mmol/L、(7.8±1.4)mmol/L、(7.1±0.4)、(10.4±1.2)μU/ml、(103±33)、(2.6±0.3),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FPG较高者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8.
高晖 《海南医学》2011,22(8):33-34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苏伐他汀(10mg/d和40mg/d)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以了解较大剂量瑞苏伐他汀对ACS患者炎症抑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92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47例,在常规治疗基...  相似文献   

19.
将本社区23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对强化组患者给予个体化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做常规的原则性糖尿病普及教育,观察48周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治疗48周,强化组血糖[(7.1±0.8)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1.3)%]均低于对照组[(9.3±6.5)mmol/L与(8.0±1.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个体化教育可帮助患者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9月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126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类型分为三组,其中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42例;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7例;2型糖尿病但无视网膜病变(NDR)组37例;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均采集所有受检者的血标本检测空腹血糖(FPG)、Hcy和hs-CRP,比较各组受检者的各项检测指标的差异,并分析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Hcy和hs-CRP的相关性。结果 PDR组、NPDR组、NDR组患者的FPG、Hcy、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PDR组、NPDR组、NDR组患者的FPG [(10.49±2.96) mmol/L vs (8.97±2.08) mmol/L vs (7.93±1.82) mmol/L]、Hcy [(11.05±3.04)μmol/L vs (9.34±2.57)μmol/L vs (8.46±2.01)μmol/L]、hs-CRP [(13.82±3.54) mg/L vs (10.93±2.90) mg/L vs (6.72±1.53)mg/L]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与hs-CRP和FPG水平均呈正相关(r=0.6,r=0.4,P<0.01)。结论 Hcy和hs-CRP水平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呈正相关,其可能参与了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风险和严重程度预测和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