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如东县掘港地区1994年至2006年病毒性肝炎发病趋势进行分析,为制定控制肝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如东县掘港地区1994年至2006年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炎发病率1994年至2003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1994年至1997年呈逐年上升趋势,1998年后又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乙型肝炎比例从1994年的1:1.95演变成2003年的1:13.54,即2003年乙型肝炎发病数是甲型肝炎的13.54倍。掘港地区1994年至2003年疫情资料显示,各乡镇病毒性肝炎发病居前3位的为掘港、环镇、九总,存在地区分布不均衡的特性。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甲型肝炎以1~5月为发病高峰。甲型肝炎男:女为2.26:1,乙型肝炎男:女为3:1。甲型肝炎发病率以20~59岁年龄组为高,乙型肝炎发病率以20~49岁年龄组为高。肝炎发病以渔民、农民为主。结论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应把肝炎防治列为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在抓好儿童、新生儿及中小学生甲型肝炎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的同时,应进一步扩大疫苗免疫范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武平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武平县1990~200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进行分析。结果:1990-2003年14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甲型肝炎在1996年以前在病毒性肝炎构成比中占重要比例.1997年以后发病数明显减少;乙型肝炎发病率及构成比则在1997年以后逐年上升。结论:当前控制乙型肝炎是降低病毒性肝炎的关键。加强健康教育,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的接种,采取综合的防治措施.并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分型检测工作.是降低病毒性肝炎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滑县近年来病毒性肝炎的特点和流行趋势,为更好地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滑县2012-2013年报告的病毒性肝炎确认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12-2013年共报告病例3046例。2012年发病率11.60/10万,2013年发病率10.8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发病有一定季节性,男女比例为1.53,发病年龄分布以农民为主,分型甲型肝炎所占比例下降,乙型肝炎比重上升,老年组戊肝比重上升,近年来滑县病毒性肝炎呈稳中有降趋势。乙肝比重上升。重点加强乙肝防治工作,重视老年人丙肝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国2012 2021年4种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的季节性规律和长期趋势,探讨适合肝炎发病预测的时间序列模型,为科学防控肝炎提供参考依据和建议。方法:对我国2012年1月—2021年12月甲型、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的月发病例数进行时间序列的季节性分解,建立季节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 和季节指数平滑模型(exponential smoothing model,ES),并对2022年1 8月4种肝炎的发病例数进行预测,并比较预测效果。 结果:每年3月份是各类肝炎发病的高发期,10年期间,甲型肝炎总体保持下降趋势,乙型肝炎总体趋势有升有降,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丙型肝炎总体呈上升趋势;戊型肝炎总体保持平稳趋势。乙型、丙型和戊型肝炎月平均发病例数分别为甲型肝炎的 57.06倍、11.50倍、1.35倍。季节ES模型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季节ARIMA模型。结论:我国乙型和丙型肝炎发病人数众多,要加强重点防控。时间序列的季节性分解可用于分析肝炎流行特征的季节性规律和长期趋势,季节指数平滑模型中水平、趋势和季节3个参数,能体现肝炎发病的流行规律,在肝炎发病预测中,具有模型简单、计算简便、预测精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青岛市区脑出血(cH)发病时间的季节规律。②方法收集青岛市1998~2002年共1179例脑出血病人资料,圆分布法分析探讨脑出血病人发病时间的季节规律。③结果脑出血冬季高发,平均角在1月份(P〈0.05),男性病人的平均角在2月份(P〈O.05),女性病人的平均角在1月份(P〈0.05)。④结论青岛市的脑出血发病具有季节性,在脑出血预防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其发病的季节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圆形分布福州市1982~1986年的传染性肝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传染性肝炎发病有明显季节性。传染性肝炎发病高峰期是在3月20日到4月10 。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甘州区2000—2011年麻疹发病的季节性和长期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甘州区2000—2011年传染病监测系统上报的麻疹数据,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用相关分析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长期趋势。结果(1)甘州区麻疹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其季节分布特征是全年均可发病,2—3月份发病人数逐渐增多,4~5月份达高峰,6月份以后下降,8月份一次年1月份最低。(2)甘州区2000—2011年麻疹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总高峰日在4月29日,总高峰期为3月29日至5月30日。(3)甘州区2000—2011年麻疹发病呈现一定的周期性,一般4~5年出现一个发病高峰。结论应围绕甘州区麻疹发病的季节性和长期趋势,在麻疹发病高峰期到来之前,积极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河南省斑疹伤寒的季节性分布规律,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河南省2004~2010 年斑疹伤寒的季节性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省2004~2010 年斑疹伤寒季节性分布的M 值为0.365,圆形分布平均角所对应的日期即斑疹伤寒集中发病高峰期为8 月16 日,发病高峰期的95%可信区间为7 月10 日至9 月20 日,经平均角的Rayleigh'test,Z=5.951,P<0.01.结论 河南省斑疹伤寒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流行高峰期为7~9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宜昌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呈逐年下降趋势。有季节性,甲肝以5—34岁青少年儿童为高发人群。乙肝以15—49岁中青年为高发人群,农民、工人、学生、干部职员发病数占病例总数82.21%,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93:1。结论有计划有重点落实以接种甲、乙型肝炎疫苗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是病毒性肝炎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太原市2000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0年的传染病报告,旨在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表明:太原市2000年病毒性肝炎发病在我市各类传染病中位居第二,与去年相比上升了16.21%。其中甲肝发病呈下降趋势,乙肝和丙肝呈上升趋势。从病原学分型来看,太原市病毒性肝炎仍以甲、乙型肝炎为主。甲、乙、丙、戊、未分型各型所占比例为10.5%,21.2%,0.9%、5.5%。5.5%的未分型肝炎病例提示:我市仍有其他致肝炎病原体的存在。各型病毒性肝炎发病除甲肝儿童占有一定的比例外,多以青壮年发病为主,且男性多于女性。流行因素分析,病毒性肝炎一年四季均有发病,甲肝多发于春、秋季,今后防治工作应注意。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圆形分布法探讨百色地区1960~1997年伤寒发病季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圆形分布法对百色地区1960~1997年伤寒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百色地区伤寒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8年中有22年发病高峰日在8月份,有32年的95%流行期始于5月份,终止于11月份。与60年代相比,70年代以后发病高峰日略推迟,且流行期缩短。随着发病率增高,季节性增强,发病更趋集中。年发病率与圆形分布γ值呈正相关,与角的标准差呈负相关,与平均角α无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肇庆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HFMD)的季节性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HFMD监测数据,计算集中度和圆形分布,应用Rayleigh和Watson-William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FMD发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M=0.471);发病高峰在7月上旬,流行期从4月下旬至9月中旬(r=0.468,平均角=180.831°,s=70.619°);采用Watson-William检验法比较2009-2013年各年的平均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74.322,P<0.01)。2009-2013年HFMD的流行持续时间分别为172、129、137、171、121 d。结论肇庆市HFMD流行季节性明显,应在流行期前提早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加强疾病监测,尽量减少重症病例和暴发疫情的发生。各年度流行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流行期的长短和起止时间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2012-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HFMD)监测数据的季节性分布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提供控制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Excel 2007软件,利用"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监测数据,计算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集中度(M)=0.408,圆形分布r=0.4028,平均角为ā=177.9°,可信区间为(100.63°,255.15°)(P0.01)。3年数据每年平均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012-2014年深圳市宝安区手足口病发病具有一定季节性,发病高峰时间为6月底,流行期为3月中旬至9月中旬,各年度流行期持续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4.
根据疫情资料,2004年—2008年三原县病毒性肝炎平均报告发病率为76.33/10万,其中甲型肝炎为4.27/10万,乙型肝炎为62.83/10万,丙型肝炎为3.18/10万。多于冬季和春末夏初两季发病,各年龄组都有发病,15岁以下年龄发病构成在30.00%左右,男性多于女性,城乡发病除2005、2007年外,其余年份均有明显波动。说明我县应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我市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 ,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规律 ,为制订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对邯郸市1997~ 2 0 0 1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进行了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邯郸市卫生防疫站 1997~ 2 0 0 1年甲、乙类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统计资料 ,内容包括时间分布、地区分布和人群分布 ,资料完整无缺项。2 结果2 .1 流行趋势 :1997~ 2 0 0 1年全市病毒性肝炎病例报告数分别为 12 34、 10 6 8、 144 0、 1711和 30 30例 ,发病率分别为15 .43/ 10万、 13.2 3/ 10万、 17.6 0 / 10万、 2 0 .…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赣榆县病毒性肝炎疫情,为病毒性肝炎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人HBsAg、抗-HAVIgM、抗-HBcIgM、抗-HCV、抗-HEVIgM。结果 2008-2012年共监测病毒性肝炎病例779例,年平均发病率19.68/10万。其中,甲型肝炎病例占7.3%、乙型肝炎病例占75.5%、丙型肝炎病例占4.9%、戊型肝炎病例占9.9%、未分型肝炎病例占2.4%。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季节性,3月有一发病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在20~60岁年龄组;男女性别比3.2∶1;职业发病中农民为主,占66.2%。结论实施以疫苗接种为主导的综合防病措施,大力推广甲、乙肝疫苗的接种,有效降低了低年龄组人群的发病率。因此疫苗接种是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有效途径,目前防治的重点应放在20岁以上的成人。  相似文献   

17.
病毒性肝炎家族有五个基本成员,即甲、乙、丙、丁、戊五个类型,其中具有明显季节性的是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其余各型则无明显季节性。目前正临夏季,天气较热,也是戊型肝炎的好发季节,因为甲型肝炎在秋冬季好发,所以,当前要特别重视防范戊型肝炎。人们对戊型肝炎大多不是十分了解,不如对甲型、乙型肝炎那样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区甲型肝炎(甲肝)流行规律和分布特征,为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区1990~2006年甲肝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有周期性流行。流行特征方面仍然呈现季节性;职业分布有一定变化,而年龄、性别、地区分布变化不明显;在病毒性肝炎、肠道传染病及甲乙类传染病中的构成下降。结论甲肝防控需要加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周期性流行,不能被动等待国家及省的防控重点恰好与我区现状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淮安市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淮安市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特征 ,进一步指导防治工作。方法 :对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我市病毒性肝炎自 1 977年以来出现两次发病高峰 ,分别为 1 980年和 1 992年 ,1 993年开始逐年下降。甲型肝炎发病率及占肝炎的构成比自 1 993年以来也呈逐年下降。乙型肝炎则呈逐年上升 ,发病率以 2 5~ 35岁组最高 ,0~ 1 0岁组发病率自 1 992年开始逐年下降。结论 :小年龄组乙肝发病率下降说明乙肝疫苗接种产生效果。今后肝炎防治策略应在巩固甲肝防制 ,同时注重乙肝防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流脑多糖体菌苗对九江市流脑季节性的改变。方法:应用圆形分布法对我市1975~2004年流脑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流行高峰期在未接种菌苗前为3月20日,在菌苗推广期为3月2日,在菌苗普种期为6月28日。随着菌苗接种率的提高,其平均角的集中度逐渐减小,离散度逐渐增大。结论:流脑多糖体菌苗在降低我市发病数的同时,也改变了流行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