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长萍  席新龙 《海南医学》2014,(19):2895-2897
目的探讨华法林抗凝剂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影响因素。方法筛选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接诊的58例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采取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患者的年龄(〉75岁)、疾病类型(如高血压、冠心病、慢性肺疾病、心肌病等)、临床医师的治疗决策(对华法林的认识全面,不推荐华法林的治疗)以及患者因素(拒绝华法林的治疗,或是INR检测不方便)等都可以影响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但是只有患者的年龄和冠心病(OR=13.38)对华法林治疗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华法林抗凝剂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因素很多,其中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可显著影响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的使用率,以减少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强调需密切监测标准化比值,以减少华法林的出血不良反应。方法总结2004年5月~2009年5月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后脑卒中的年发生率为3.33%,无出血并发症为发生。结论无抗凝禁忌证的心房颤动患者,均应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但应密切监测服用期间国际标准化比率,确保华法林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浙江舟山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卒中高危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88例。选择心房颤动合并卒中高危患者522例,其中男214例,女308例,年龄44~93(78.4±8.2)岁。分成华法林治疗组和非华法林治疗组,分析两组心房颤动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所有心房颤动患者进行CHADS2评分,CHADS2≥2为卒中高危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影响本地区心房颤动卒中高危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因素。结果舟山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卒中高危患者华法林治疗率为31.2%(163/5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OR=3.363,95%CI:3.058~3.799,P<0.01)、非阵发性心房颤动(OR=2.415,95%CI:1.905~3.087,P<0.01)以及LVEF≤40%(OR=2.417,95%CI:1.770~2.516,P<0.05)的患者更可能予以华法林抗凝治疗;≥80岁(OR=0.510,95%CI:0.302~0.710,P<0.05)、不方便检测INR(OR=0.510,95%CI:0.314~2.483,P<0.05)以及肾功能不全(OR=0.743,95%CI:0.654~0.840,P<0.05)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可能性较小。结论舟山地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并卒中高危患者华法林抗凝率较低。既往卒中/TIA病史、非阵发性心房颤动以及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心房颤动患者与华法林治疗有关;而高龄、肾功能不全及不方便检测INR与华法林未治疗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心房颤动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不进行健康教育,只是常规性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对治疗知识的认知性。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认知性和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栓栓塞率。但我国目前仅有2%的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而且能够坚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患者仅占20%。原因主要是医生担心应用华法林所致出血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目的 讨论心房颤动患者内科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与病史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治疗原则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应恢复窦性心律,对永久性房颤则应采用华法林加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7.
陈瑜  李德剑 《中外医疗》2009,28(13):74-75
目的 探讨对维持阶段予低抗凝剂量华法椿治疗的伴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心房颤动患者,早期华法林抗凝强度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10月至2008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149例,分为抗凝早期迭稳定抗凝强度组(抗凝剂量华法林组)与未达稳定抗凝强度组(低抗凝剂量华法林组),维持阶段均予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持续抗凝,作2组间出血,脑栓塞,死亡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抗凝剂量年法林组与低抗凝剂量毕法椿组在出血与出血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但抗凝剂量华法林组栓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使用低抗凝剂量华法林抗凝,在抗最早期(1~2个月)使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维持在2.0以上能明显减少脑栓塞、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和慢性肾病发病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脑卒中和出血风险增加。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华法林是临床上房颤患者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但目前房颤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从华法林治疗中获益的报道较少见。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在房颤抗凝中同样有效,且更加安全、有效、容易管理。目前房颤合并肾病抗凝治疗的观点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9.
心房颤动(房颧)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是体循环血栓栓塞,特别是脑卒中[1].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血栓栓塞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象山县3家县级医院近年收治的321例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结果321例心房颤动患者中,82.2%的患者具有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155例未行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38例(24.5%)有抗凝禁忌;46例(29.7%)为医生过分担心出血并发症;71例(45.8%)依从性差,不能按要求监测INR值[阵发性心房颤动11例(15.5%),具有血栓栓塞的高危因素62例(87.3%),原因不明8例(11.3%)]。结论华法林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中应用不足,应加强医生对华法林抗凝治疗知识的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老年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oral walfarin anticoagulation, OAC)治疗不足的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在河北省博野县医院门急诊及住院确诊为老年房颤患者476例。使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为抗凝组,未使用华法林治疗的患者为非抗凝组。登记其一般情况、疾病特征、合并疾患及抗凝治疗等,对患者进行CHA2 DS2-VASc风险评分,评估房颤患者的抗凝状况并对华法林使用的影响原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部入选的476例老年房颤人群中,144例(30.25%)使用华法林抗凝。持续性房颤、糖尿病史、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 CHA2 DS2-VASc评分高者更多使用OAC治疗,合并冠心病的房颤患者由于更多用抗血小板药物而较少OAC治疗;患者依从性差、医生及患者担心出血为影响非华法林组抗凝药物使用的主要原因;在华法林组,使用药物剂量为0.65~3.50 mg/d, INR平均值为1.77±0.59;在多因素回归分析中,持续性房颤、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及非冠心病是使用OAC治疗的预测因子。结论老年房颤患者中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严重不足,且未能严格遵循血栓栓塞风险评估进行抗凝;持续性房颤、慢性心力衰竭史、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及非冠心病是使用OAC治疗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并增加缺血性卒中风险,长期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卒中较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但许多房颤患者存在抗凝治疗的绝对或相对禁忌证。左心耳封堵术(left atrial appendage closure, LAAC)为栓塞高危伴出血高危或口服抗凝药(oral anticoagulation, OAC)禁忌者提供了另外一种选择。预防LAAC术后封堵器血栓形成以及减少出血事件对于成功的LAAC术至关重要。因此选择合适的术后抗栓策略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3.
Preventing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M D Ezekowitz  J A Levine 《JAMA》1999,281(19):1830-1835
CONTEXT: Atrial fibrillation, a common disorder that affects nearly one sixth of the population aged 75 years and older, is a major risk factor for stroke. OBJECTIVES: To review and evaluate the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use of warfarin and/or aspirin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DATA SOURCES: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s of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evaluating either warfarin or aspirin or both, from MEDLINE from January 1, 1966, to February 23, 1999. STUDY SELECTION: Five primary prevention placebo-controlled studies, which had been formally pooled, 1 study evaluating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1 study comparing warfarin with aspirin, and 3 studies of warfarin in combination with aspirin were identified. DATA SYNTHESIS: The risk of developing stroke is heterogeneous and increases with each decade above 65 years; history of high blood pressure, diabetes mellitus, previous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or stroke; poor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in women older than 75 years. For patients younger than 65 years, without risk factors, and not receiving antithrombotic therapy, the risk of stroke is 1%/y; those without risk factors between the ages of 65 and 75 years have a risk of 1.1%/y if taking warfarin and 1.4%/y if taking aspirin. For all other patients, stroke risk is reduced from an untreated rate of between 4.3%/y and more than 12%/y to a rate of 1.2%/y to 4%/y with warfarin use. CONCLUSION: The protection afforded by warfarin is most pronounced in patients at the highest risk for stroke, while aspirin treatment seems adequate in low-risk populations.  相似文献   

14.
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脑卒中风险房颤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煜 《当代医学》2011,17(9):139-140
目的应用CHADS2卒中危险评分和HEMORR2HAGES出血风险评分,观察低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高卒中风险、高出血风险房颤患者的抗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CHADS2卒中危险评分3~6分、HEMORR2HAGES评分≥2分的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0例,组Ⅰ为低强度华法林治疗组[1.5≤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组Ⅱ为阿司匹林对照组,观察各组卒中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脑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低强度华法林抗凝能有效减少血栓事件发生,使用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及比较各抗栓用药组随访1年脑卒中的发生率。方法 1998年1月-2009年1月非瓣膜性房颤病例388例,比较各抗栓用药组及未用药组随访1年脑卒中的发生率。结果 388例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约为7.2%。各用药组及未用药组随访1年后脑卒中的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的发生率较高,已成为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华法令、阿司匹林较大剂量(150mg及以上)在抗栓治疗效果上较阿司匹林75mg及未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凝药物联合抗血小板药物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60例。抗血小板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抗凝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联合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患者1年,联合组患者在1年内发生次要终点事件和主要终点事件均低于抗血小板组患者和抗凝组患者,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评价华法林低强度抗凝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持续性房颤病人分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观察组及华法林标准强度抗凝对照组。观察组抗凝目标值INR1.5~2.0,对照组抗凝目标值INR2.1~3.0。常规门诊随访,检测INR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两组病人的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随访3年,低强度抗凝与标准强度抗凝相比,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而出血并发症低强度抗凝组明显低于标准强度对照组(0.0%vs14%,P0.01)。结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INR1.5~2.0)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背景 目前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比例普遍偏低,这类人群的抗凝实际情况与指南存在较大差距,抗凝方案的选择缺乏临床证据。目的 调查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抗凝方案的选择及预后情况。方法 从HIS系统筛选2016年9月-2018年9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首次诊断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或既往诊断但未进行抗凝治疗的80岁以上患者5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出院时抗凝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达比加群酯组、不抗凝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心房颤动类型(持续性心房颤动、阵发性心房颤动、永久性心房颤动)、缺血性脑卒中史、出血史、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卒中风险评分(CHA2DS2-VASc评分)、出血风险评分(HAS-BLED评分)、抗凝治疗时间、抗血小板药物应用情况、不良反应(出血事件、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等情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出现死亡、缺血性脑卒中、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结果 516例患者中接受抗凝治疗137例(26.6%),其中口服华法林21例(4.1%)、口服利伐沙班67例(13.0%)、口服达比加群酯49例(9.5%);不抗凝治疗患者379例(73.5%),其中应用单药抗血小板266例(51.6%)、应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53例(10.3%)、未应用抗血小板药物60例(11.6%)。4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心力衰竭、COPD)、缺血性脑卒中史、出血史、eGFR、CHA2DS2-VASc评分、HAS-BLED评分、出血(轻度、中度、严重)、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利伐沙班组、达比加群酯组抗凝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HA2DS2-VASc评分、抗凝治疗方案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P<0.05),抗凝治疗方案是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HAS-BLED评分是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80岁以上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比例较低。不抗凝治疗(包括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增加了患者死亡、缺血性卒中风险,而华法林与新型口服抗凝药相比同样安全有效,未增加出血及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是老年人群中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与脑卒中发生相关的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心房颤动(房颤)。约2/3合并房颤的脑卒中患者,其脑卒中的发生是由心源性栓子导致的。脑卒中合并房颤在无溶栓禁忌证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疗效较无合并房颤患者差;在有溶栓禁忌证时,抗凝治疗为预防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再次栓塞最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新抗凝药物达比加群将成为华法林的有力替代者。  相似文献   

20.
彭振华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74-276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强化降脂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冠心病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华法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维持国际标准化比率(INR)2.0~3.0;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口服。观察治疗过程中的脑卒中、出血及其它不良反应。结果缺血性脑卒中年发生率治疗组3.3%,对照组26.7%,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年发生率治疗组10.0%,对照组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华法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心房颤动,栓塞事件发生率低,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