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2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丹红注射液联合参松养心胶囊治疗。观察其对患者心功能LVEF、IVST、LVPWT、LVEDD、WMSI及相关血清因子TNF-α、IL-6、CRP、NT-pro BNP水平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前的LVEF、IVST、LVPWT、LVEDD、WMSI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的LVEF、IVST水平较治疗前升高,LVPWT、LVEDD、WMSI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的TNF-α、IL-6、CRP、NT-pro BNP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的TNF-α、IL-6、CRP、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保护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中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ey)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测定100例健康者和90例AMI患者的血浆NT-proBNP,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RP,采用循环酶法检测Hcy并对AMI患者在住院期间及随后进行随访,观察其预后状况。结果AMI患者发作期血浆NT-proBNP浓度(534.55±106.44n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58.13±18.93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90例AMI患者结果发现,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组血浆NT-proBNP、CRP、Hcy浓度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血管病事件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T-proBNP浓度在AMI后迅速大幅度升高,CRP、Hcy明显高于对照组,NT-proBNP、CRP和Hcy3项均参与了AMI的发病过程,并可预测患者的远期心功能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6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门诊的健康查体者60例为对照组,分别于AMI患者发病后24~96h内及治疗后第7天、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体检当日清晨采空腹静脉血各4mL,应用竞争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血浆NT-porBNP水平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0例中发生心血管事件29例,经治疗血浆NT-proBNP水平明显下降(P<0.05);未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与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在入院检查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发生心血管事件患者第7天血浆NT-proBNP水平较较未发生心血管事件者高(P<0.05);治疗1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0.40者35例,血浆NT-proBNP水平值为112.74~379.35ng/L,平均(128.65±31.23)ng/L;LVEF<0.40者11例,血浆NT-proBNP水平为值226.3~2 786.5ng/L,平均(188.65±21.23)ng/L.不同心功能患者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NT-proBNP水平对AMI预后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及丹红注射液对两者的影响。方法:(1)选取我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1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43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42例,健康体检者53例,测其hs-CRP及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2)将12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分为治疗组75例,非治疗组47例,治疗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静滴。结果:(1)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之间hsCRP及NT-proBNP浓度依次递增,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hs-CRP及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非治疗组,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血浆hs-CRP及NT-proBNP浓度检测可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病情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2)丹红注射液能改善ACS患者病情程度,增加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济南市莱芜区和庄镇卫生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血脂指标、心功能指标、临床疗效、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观察组急性冠脉缺血患者危险分层评分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心功能,促使病情预后有效改善,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NPY和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共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吸氧、强心、利尿、扩张血管、抗感染、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1次/a,疗程为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治疗2周NPY、hs—CRP水平。结果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血浆NPY、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浆NPY、hs.CRP水平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PY、hs—CRP水平,对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血清尿酸(UA)水平差异,探讨NT-proBNP、HCY、UA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上诊断为CHD的150例患者,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5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50例、心绞痛(AP)组(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及稳定型心绞痛)50例,同时选取冠脉造影正常者50例设为对照组.测定血浆NT-proBNP、HCY及UA水平,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并计算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HCY及UA水平、LVEF值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NT-proBNP、HCY及U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AP组(P<0.05).HCY、UA水平在对照组、AP组、NSTEMI组、STEMI组中呈递增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LVEF值显著低于AP组及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较单支病变组NT-proBNP、HCY、UA水平及LVE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的血NT-proBNP、HCY、UA水平与病变血管支数呈正相关(rNT-proBNP=0.753,rHCY=0.792,rSUA=0.633,P<0.01),LVEF与病变血管支数呈负相关关系(r= -0.436,P<0.01).结论:NT-proBNP、HCY及UA可以作为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直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263例急性前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别分为直接PCI组和药物治疗组;各组均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组的NT-proBNP水平高于药物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组的NT-proBNP水平与药物治疗组相当(P0.05)。结论:直接PCI术可显著降低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NT-proBNP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成功溶栓患者中是否发生早期心血管事件,比较其NT-proBNP的差异,并研究其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之间的相关性,探讨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1例ST段抬高型AMI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前测定NT-proBNP。随访30 d,观察30 d内是否发生心血管死亡、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等情况。结果:血浆NT-proBNP水平在早期有心血管事件组高于无心血管事件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NT-proBNP水平与cTnT、CK、CK-MB、LVEDD存在正相关(P0.05),与LVEF存在负相关(P0.05)。结论:测定入院时血浆NT-proBNP水平对评估AMI经过成功溶栓治疗的患者30d内发生心血管事件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丹红注射液对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红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全血比黏度高切、全血比黏度低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血液流变学,临床作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42例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住院患者84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组(观察组),疗程2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体征、心电图的改善程度及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达90.5%,与对照组疗效7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的有效率分别为95.2%和66.6%(P<0.05).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生率4.8%,低于对照组23.8%(P<0.05).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好,可以降低AM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高龄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受PCI(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60例急性高龄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给予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心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红细胞聚集指数、血小板聚集率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的NT-proBNP、cTnT等心功能指标与对照组呈现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治疗后仅发生2起不良心血管事件,占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在急性高龄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的应用,能够促进血液流变学改善,对心功能具有保护作用,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远端缺血预适应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诊PCI术心肌保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8月-2019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已行急诊PCI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n=20)与对照组(n=40),对照组分为丹红组(n=20)和常规组(n=20)。观察组在术前行远端缺血预适应及术后使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常规组参照临床路径给予相应的西药治疗,丹红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观察患者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再灌注后10 min内胸痛缓解情况,手术前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以及术后7 d、1个月心输出量(CO)、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射血分数(EF)及室壁运动指数(WNSI)。结果:观察组术中三种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症状明显缓解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2 h,观察组GSH-Px、SOD、CK-MB与丹红组比较,CK-MB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观察组GSH-Px、SOD、CK-MB与丹红组、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GSH-Px、cTnI与常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丹红组cTnI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EF高于常规组(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CO、EF均高于常规组(P0.05),WMSI、NT-proBNP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丹红组NT-proBNP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远端缺血预适应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急诊PCI术患者,可以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改善心功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结合高压氧(HB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洛阳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AMI患者80例,根据盲抽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HBO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心功能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LVDS、LVEDD较治疗前降低,而LVEF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LVDS、LVEDD较对照组低,而LVEF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6、TNF-α、ICAM-1及CRP等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结合HBO治疗AMI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丹参酮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脑钠素N端前体肽(NT-proBNP)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2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16例,对照组16例,2组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使用7d,观察CK-MB、NT-proBNP的变化;并随访3个月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第8天,2组心肌酶CK-MB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T-proBNP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为20.0%(3/15),对照组MACE发生率为35.7%(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注射液能有效降低AMI患者急性期NT-proBNP,有效减少3个月内MA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患者脑尿钠肽(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2例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NP、cTnT水平及心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BNP、cTnT水平及LVEDD、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NP、cTnT水平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患者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利于提高临床疗效,降低BNP、cTnT水平,提高患者心功能,对促进预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熊旭华 《当代医学》2016,(33):43-44
目的 探讨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联合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检测对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诊断的应用价值,为其在临床诊断预测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458例,分为观察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183例)和对照组(无心力衰竭组,275例),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定采用NYHA分级标准,并且在患者NYHA各级比较NT-proBNP及CRP水平.结果 2组患者在体重指数(BMI),心率(HR),既往病史[糖尿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U)史],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各指标(左心房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房颤动),血清肌酐(Scr),NT-proBNP及CRP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110例进行分析,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研究组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疗效、LVEF、LVDd、NT-proBNP、hs-CRP。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心功能方面的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LVEF升高,研究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D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研究组NT-proBNP、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降低的程度更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伴心衰患者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使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咪达普利对非高血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后血浆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水平及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血压正常并溶栓成功的AMI患者65例,随机分为ACEI治疗组(观察组)3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咪达普利5mg/d。于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100 d测量患者血浆CRP、BNP水平,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舒张末期容积指数(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ESVI)、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与溶栓前比较,溶栓24h、100 d后观察组、对照组的CRP、BNP水平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100 d时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溶栓24 h比,溶栓100 d观察组明显改善且较对照组同时期改善明显(P<0.05)。2组EDVI、ESVI及LVEF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咪达普利能够明显降低血浆CRP及BNP水平,延缓心肌重构、改善心肌缺血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系列测定与短期心力衰竭的临床关系。方法 110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和非心力衰竭组,测定入院时、24h、7d的血浆NT-proBNP浓度及超声心动检查,所有患者自入院起随访30 d。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时、24 h、7d血浆NT-pro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心力衰竭组血浆24 h、7d NT-ProBN P水平较入院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面心力衰竭组患者血浆24 h、7d NT-ProBNP水平持续增高,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同时,NT-ProBNP水平与超声心动检查中的LVEF呈负相关(P0.05),与LVEDD呈显著的正相关(r=0452,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是心肌梗死后发生早期心力衰竭的预测因子,并且NT-ProBNP水平的系列测定与单一基线水平测定相比,其预后判断价值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