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103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冠心病组(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同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IMT及斑块发生率。结果:103例患者颈动脉IMT≥0.85mm阳性率约68.9%,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平均厚度高于对照组。冠心病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多支病变组斑块发生率与一支病变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颈动脉IMT≥0.85mm和(或)出现硬化斑块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病变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血浆B型利钠肽(BNP)、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06例作为冠心病组,同期住院经冠状动脉造影阴性80例为对照组。2组均排除严重肝、肾、肺、脑及其他心脏病。冠心病组按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为1支病变组45例,2支病变组31例和3支病变组30例。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浆BNP、UA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组颈动脉IMT、血浆BNP、UA水平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IMT、血浆BNP、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1、2和3支病变组IMT、血浆BNP、UA水平均呈逐级增高趋势(P<0.01)。3支病变组颈动脉IMT均显著高于1支和2支病变组(P<0.01),2支病变组颈动脉IMT亦明显高于1支病变组(P<0.01)。结论:颈动脉IMT、血浆BNP和U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联合测定颈动脉IMT、BNP和UA水平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病变特点,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与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6例<60岁住院患者,分两组:冠心病组40例,正常对照组36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于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一周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分别比较两组间、冠心病组内不同病变支数间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冠心病2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Gensini积分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斑块积分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超声评价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iosclerotic heartdisease,CAD)的关系。方法将65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与冠心痛组。并测量这些患者的IMT及斑块的形态。结果CAD各组颈动脉的IMT、斑决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5);多支病变组颈动脉的IMT、钙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颈动脉IMT值与CAD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在CAD患者及具有其危险因素人群中,进行颈动脉的IMT高频超声检查,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情况,并且有助于对冠脉狭窄程度作出判断,可成为早期诊断CAD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术前颈动脉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52例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依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同时选取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以及斑块检出率。结果 各组间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27、15.58,q=2.93~9.27;χ^2=12.38~34.72,P〈0.05、0.01)。结论 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明显的相关性,术前超声检测颈动脉能够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尿微量白蛋白(MAU)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者82例,根据血管病变程度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24)、单支病变组(n=22)、双支病变组(n=16)、三支及多支病变组(n=20),Gensini法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积分: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及冠状动脉造影后1周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双侧颈动脉IMT及斑块情况,同时测定MAU,分析冠心病病变程度和颈动脉粥样硬化及MAU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冠状动脉正常组比较,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二三支及多支病变组的颈总动脉IMT明显增厚,而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其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积分及MAU亦随之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AU与Gensin-S呈正相关(r:0.54,P〈0.05),与颈动脉IMT亦呈正相关(r=0.57,P〈0.05)。结论颈动脉IMT及MAU水平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相关性,通过测定颈动脉IMT及MAU含量可预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10 ~ 2014-01在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根据冠脉造影检查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将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根据冠脉斑块狭窄,分为轻、中、重度组;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斑块情况.比较各组间IMT以及斑块发生情况.结果: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及斑块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显著相关性.颈动脉IMT值得检查以及斑块率可以预测冠心病粥样硬化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超声检查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判断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疑似冠心病、行冠脉造影的住院患者106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0支病变组),单只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只病变组。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同时注意观察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数量及斑块性质等。结果:颈动脉IMT值、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冠心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多支病变组高于单支病变组。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IMT值及冠状动脉积分与颈动脉硬化积分之间均呈显著性相关。结论:颈部动脉血管的IMT及斑块对动脉粥样硬化有很好的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分辨率超声心动图对35例冠心病患者和18例非冠心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有研究对象都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明显增厚,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时尤其明显;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IMT、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靠指标,颈动脉超声检测在观察冠心病患者AS病变情况方面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冠心病(CHD)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双侧颈动脉、双侧股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探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65例作为CHD组,选择不明原因有心悸、胸闷、气短、胸痛等不适感觉的患者65例作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测量其左、右颈动脉、股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结果CHD组TC、TG、LDL-C、GLU均高于对照组(P<0.01),HDL-C低于对照组(P<0.01);CHD组颈、股动脉IMT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CHD组颈、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颈、股动脉分叉处斑块检出明显多于其他部位(P<0.01)。结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者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较显著,冠状动脉病变与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密切相关,及早行外周动脉超声检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义红  田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1):156-157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对98例有冠心病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常规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评价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98例患者中,颈动脉超声检出粥样斑块57例,其中40例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例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1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41例颈动脉内膜增厚,无粥样斑块,其中19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5例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7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结论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超声检查中青年右侧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性病变与动脉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浙江省桐乡市第四人民医院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中的550例右侧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的中青年患者,均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对其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及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下血管内中膜厚度对颈部血管病变进行评估,观察并分析中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病患颈动脉内膜增生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选择的研究对象颈动脉超声下血管内膜厚度均出现增厚现象。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血管内膜厚度出现增厚473例,且血管内膜厚度概率高于右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发生率。结论 对于中青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而言,发生右侧锁骨下动脉内膜增厚的概率较颈动脉球部的概率低,因此对此类患者可行超声右侧锁骨下动脉血管内膜厚度检查,从而帮助确诊以及评判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表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其病变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4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23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2例)、稳定性心绞痛(22例)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以健康者(18例)为对照,测定其hs-CRP水平。观察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形成情况,将冠状动脉病变分为1支病变、2支病变、3支病变,分析血清hs-CRP水平与不稳定性斑块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冠心病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斑块形成检出率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之间呈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有助于临床对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检测和诊断;颈动脉IMT、斑块形成可用于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关系。方法对54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同时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分析其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指数与CHD的相关性,颈动脉粥样斑块与CHD患病率及冠脉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并比较他们的危险因素。结果 CHD组颈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均较非CHD组显著增高(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组CHD患病率及冠脉Gensini积分也显著增加(P〈0.01),而CHD组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组危险因素基本相似。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HD有显著相关性,两者有相似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无创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比较冠心病(CAD)患者与非CAD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伴多种危险因素的患者与CAD的关系.方法:经过冠状动脉造影的137例患者根据血管病变分成分为4组: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n=31)、单支病变(n=36)、双支病变(n=33)、三支病变(n=37),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后1周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同时测定其生化、血脂水平,测量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计算体重指数,并记录其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结果:冠状动脉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且有统计学意义;随着颈动脉壁内-中膜厚度的增加,CAD的发生明显增加.结论: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CAD关系最为紧密,可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来筛查出伴有心血管多种危险因素CAD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68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同时作颈动脉超声和冠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对照组),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增加,颈动脉内膜(IMT)的厚度和斑块发生率增加,斑块的严重程度也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的情况,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测的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1.04±0.08)mm,斑块发生率为82.28%,非冠心病组内中膜厚度(0.97±0.09)mm,斑块发生率为3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情况与冠状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可用于估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冯薇  曲秀芬  夏伟  宋影 《黑龙江医学》2008,32(12):888-890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的血清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水平的异常变化与颈动脉内膜厚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06~12间,在我院住院病人58例,分为行冠状动脉造影组(n=29)及正常对照组(n=29)。分别测其血浆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结果冠脉造影组病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冠脉造影组病人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呈正相关。结论提示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影响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可能是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对颈部血管内膜厚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评价。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1年7月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的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结果有粥样斑块组IMT平均值为1.27±0.14mm,明显高于无粥样斑块组的0.72±0.19mm,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8.8%(19/49)、14.0%(6/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颈部血管内膜厚度及峰值血流速度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超声监测到颈部血管内膜厚度情况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具有关联性,从而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