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技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及对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分娩且产后42d确诊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286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43例;对照组经指导行家庭自行盆底肌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产后6个月、1年检测两组盆底功能;并采用采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产后3个月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膀胱尿道后角(PUVA);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度(UVJ-M)、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距离(UVJ-M)、膀胱颈下降值(BND)。结果:治疗组产后3个月BND、PUVA-R、PUVA-S、UVJ-M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SD-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6个月治疗组Ⅰ、Ⅱ类肌纤维疲劳度(%)、POP-Q分度AP指示点(cm)及阴道动态压力(cmH2O)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各盆底肌力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逐渐增强,Ⅴ级患者比例逐渐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产后早期盆底康复技术可有效提高盆底功能,防治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效果。方法:选取106例产后PF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Ⅰ、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盆底功能受损症状与生命质量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Ⅰ、Ⅱ类肌纤维平均肌电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尿频尿急、下腹酸胀/下坠感、腰骶痛、阴道干涩、阴道松弛所占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量表-7(UDI-7)中的社会关系、活动、情感、旅行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盆底康复训练可促进PFD患者盆底功能恢复,改善PFD症状和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詹胜红 《当代医学》2016,(26):72-73
目的: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及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后45 d 复查肌力≤3级,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22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顺产组121例和剖宫产组100例,分析2组产妇选择不同分娩方式对其产后盆底功能及盆底康复的不同影响。结果与治疗前(57.8%、44.0%)相比,2组患者治疗后子宫脱落、阴道壁膨隆、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18.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产妇的肌力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顺产组产妇肌力Ⅳ级(38.8%)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剖宫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均有影响,临床应用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改善产妇肌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及是否接受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对女性盆底超声检测参数的影响。方法分别于产后6周和12周对100例经阴道分娩女性和100例剖宫产分娩女性行经会阴盆底超声检测,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及是否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盆底超声参数的影响,于产后12周观察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情况。结果经阴道分娩组女性各盆底超声检测数值均高于剖宫产组(均P<0.05),且尿道内漏斗形成率高于剖宫产组(P<0.05)。产后12周,接受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女性各盆底超声参数较产后6周水平显著改善,均低于未接受治疗女性(均P<0.05),且尿道内漏斗形成率低于未接受治疗女性(P<0.05)。经阴道分娩女性康复治疗后子宫脱垂、阴道壁膨隆和尿失禁发生率均低于未接受治疗女性(均P<0.05);剖宫产分娩女性康复治疗女性子宫脱垂和阴道壁膨隆发生率均低于未接受治疗女性(均P<0.05);且未接受治疗的经阴道分娩女性子宫脱垂、阴道壁膨隆和尿失禁发生率均高于剖宫产分娩女性(均P<0.05)。结论较剖宫产分娩,经阴道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损伤更大,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恢复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盆底超声用于评估女性产后盆底功能及指导康复治疗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盆底传统手术联合TVT术与传统手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复发有无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比较36例行盆底传统手术联合TVT术(TVT组)与41例行盆底传统手术治疗的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半年2组的阴道壁膨出及尿失禁的复发无差异:术后1.5年,TVT组2例发生阴道后壁膨出,1例阴道前壁膨出,传统手术组4例发生阴道壁脱垂(2例前壁,2例后壁,总的复发率为9.76%),2组术后盆底脱垂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TVT组术后未发生压力性尿失禁,传统手术组5例发生压力性尿失禁(12.20%),2组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结论盆底传统手术与传统手术联合TVT术后盆底膨出的复发无差异,压力性尿失禁的复发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强化盆底康复训练对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盆底功能及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SU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生物反馈疗法及凯格尔锻炼,但对照组仰卧于床上进行,观察组仰卧于巴氏球上进行。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检测患者肛门直肠压力及盆底肌电值,比较两组1 h漏尿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直肠排便压、盆底肌电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静息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上述指标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1 h漏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1 h漏尿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较对照组1 h漏尿量治疗前后差值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盆底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SUI患者盆底功能及肛门功能,明显缓解漏尿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无痛分娩和传统阴道自然分娩对产后盆底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2月分娩的产妇为研究对象,无痛分娩组180人,传统阴道分娩组180人.产后40~47天行盆底电生理检测,观察两组盆底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无痛分娩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肌电值均高于传统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刺激结合盆底功能训练对不同分娩方式盆底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134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71例,剖宫产组63例.2组予产后基础护理,盆底肌训练与电刺激,两组共治疗8周.治疗结束后,比较治疗后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收缩力,Ⅱ类肌纤维收缩力,盆底肌肉压力及性功能评分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产妇Ⅰ类肌纤维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Ⅱ类肌纤维收缩个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较高(P<0.05),自然分娩组盆底肌肉静息压较低,盆底收缩压较低(P<0.05),治疗前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性功能评分中性欲程度评分、性高潮评分、阴道润滑状况评分及性满意度评分均较低(P<0.05);经治疗8周后,两组产妇持续收缩压、持续时间均升高(P<0.05),Ⅱ类肌纤维快速收缩压,收缩个数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产妇盆底肌肉静息压与盆底收缩压均升高(P<0.05),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盆底肌肉静息压较低(P<0.05),盆底收缩压无差异(P>0.05).经8周治疗后,两组产妇性功能评分中性欲程度评分、性高潮评分、阴道润滑状况评分及性满意度评分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训练能够明显改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提高性生活水平,相对于剖宫产,自然分娩产妇采用电刺激联合盆底功能训练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方法选择登封市妇幼保健院产科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100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盆底筛查,观察组患者接受盆底康复锻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盆底肌力及盆腔器官脱垂程度优于对照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锻炼应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盆底肌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9):28-32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与脱垂发病相关性,寻找脱垂的发病因素。方法 选择本院2015 年5 月~2019 年6 月间105 例健康产妇,根据产后发生脱垂的结局,分为脱垂组16 例和非脱垂组89 例,两组的分娩方式包括水中分娩、自然分娩。两组产妇在分娩年龄、新生儿体重、BMI、产次、母体孕期增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产后7 周,分析脱垂发病率与两种分娩方式、分娩年龄、新生儿体重、BMI、产次、母体孕期增重、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阴道最大压力差值、膀胱颈移动度、尿道膀胱后角、肛提肌裂孔、尿失禁发病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统计学方法分析后显示,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大小及分娩方式是脱垂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Ⅰ类肌肌力、Ⅱ类肌肌力、阴道最大压力差值、尿道膀胱后角、尿失禁发病率则无明显相关性。进一步行多因素统计学分析后,水中分娩组发生产后脱垂是自然分娩组的0.088 倍(95%CI:0.014~0.535,P=0.008<0.05);膀胱颈移动度异常患者发生脱垂是正常组的30.804 倍(95%CI:5.515~172.040,P<0.001),肛提肌裂孔增大发生产后脱垂是正常组的9.806 倍(95%CI:1.255~76.628,P=0.030<0.05)。结论 分娩方式、分娩年龄、产前BMI、新生儿出生体重、膀胱颈移动度和肛提肌裂孔大小是产后脱垂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娩年龄大、产前BMI 高、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膀胱颈移动度过大和肛提肌裂孔增大会增加脱垂发病概率。水中分娩相较自然分娩可降低产后脱垂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产后患者采用康复治疗仪联合早期盆底功能训练对尿潴留及盆底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自然分娩的103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干预,观察组实施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盆底肌张力及产后尿潴留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张力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盆底功能训练联合康复治疗仪的应用可显著降低产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改善盆底功能,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采用盆底超声评价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该院行全子宫切除术后80例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其中,45例压力性尿失禁(SUI组),35例盆腔器官脱垂(POP组),另选32例全子宫切除术后非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为对照组,3组均经盆底超声检查,观察在缩肛、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形态改变,并测量参数。结果在缩肛状态下,POP组肛提肌裂孔前后径(M)为(5.87±0.64)cm,肛提肌裂孔面积(A)为(18.06±3.06)cm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静息状态下,SUI组M、肛提肌裂孔横径(N)、A、肛提肌左右支夹角(γ)分别为(6.15±0.76)cm、(5.03±0.88)cm、(16.31±5.68)cm2、(69.93±7.72)°,POP组M、N、A、γ分别为(6.05±0.79)cm、(4.99±0.79)cm、(16.41±5.71)cm2、(68.92±8.59)°,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lsalva状态下,SUI组M为(6.12±0.53)cm,POP组M、A、γ分别为(6.37±0.63)cm、(23.29±6.02)cm2、(78.01±9.8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盆底超声检查全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清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以利于疾病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早期盆底康复锻炼对盆底近期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妇产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产后42 d复查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92例产妇,根据不同分娩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为阴道分娩产妇,观察组38例为剖宫产妇,均采取早期盆底康复锻炼,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纤维收缩力、盆底肌力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持续收缩压、快速收缩压分别为(17.26±2.21)cmH2O、(26.54±2.56)cmH2O,低于对照组的(19.23±2.1)cmH2O、(30.02±3.18)cm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持续收缩压、快速收缩压分别为(27.56±3.27)cmH2O、(46.34±4.43)cmH2O,对照组分别为(28.14±3.12)cmH2O、(45.87±4.41)cmH2O,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与对照组的94.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为25.92%,与对照组的23.6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是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的阴道分娩产妇还是剖宫产妇,通过早期盆底康复锻炼都可以较好改善盆底近期功能及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比较Prolift盆底重建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盆底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取56例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行阴式子宫全切加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及盆底肌力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且无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直肠损伤等。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及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Ⅳ级盆底肌肉肌力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olift盆底重建术能较好的恢复重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子宫脱垂和盆底肌肉功能,效果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3月‐2018年5月在该院经阴道分娩的252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6例,对照组在出院前经指导在家自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盆底功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定期来院行盆底低频电刺激康复治疗。借助多普勒超声仪和盆底康复治疗系统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间距(BSD)、膀胱颈下降值(BND)、尿道膀胱连接部移动距离(UVJ-M)、膀胱尿道后角(PUVA)、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及阴道动态压力,组间对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BSD、BND、UVJ-M、PUVA均明显较对照组小(P?0.05),两组I类II类盆底肌纤维平均肌电压和阴道动态压力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为9.52%,明显低于对照的23.0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尽早开展产后盆底康复治疗能改善盆底肌力和电生理特征,从而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提升产妇产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对女性盆底功能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盆底形态学特征,评价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膀胱尿道造影 腹膜腔造影 阴道造影 排粪造影)检查30例有典型临床症状的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观测盆底异常形态学特征(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病变).结果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以具有4种症状的患者最多,几种盆底病变并存,其中以5种复合病变的患者最多,而只有1~2种病变的患者少见,形态学特征与临床表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论女性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表现为多个盆腔器官脱垂和盆底病变,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术有助于更准确、全面地评价复杂盆底功能性疾病,为指导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盆底肌功能锻炼对产妇盆底结构功能的维护作用及盆底超声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100例孕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产前产后护理,研究组50例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盆底肌功能锻炼,两组孕产妇均于孕晚期进行护理至产后10周结束护理。所有孕产妇均于产后8周进行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超声结果、盆底肌力分级及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的发生率。结果 产后第8周行盆底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宫颈外口移动度、膀胱颈部移动度、直肠壶腹移动度、肛提肌裂孔直径差及肛提肌裂孔横径差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0级、Ⅰ级孕产妇,研究组盆底肌力正常率≥Ⅲ级(100.00%)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研究组及对照组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为0,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61,P=0.014)。结论 盆底超声能够反映产妇盆底结构功能的变化,盆底肌功能锻炼可有效增强盆底肌力,且减少产妇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