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慢性胃炎是消化内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主要症状有胃脘疼痛,痞满,反酸,嗳气,恶心,纳呆等。根据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属于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肝胃不和为其常见的病机之一。脾胃的收纳运化,中焦气机的升降,有赖于肝之疏泄。若七情郁结,肝木失于疏调,横逆犯胃,气机阻塞,  相似文献   

2.
儿童厌食症最常见的病因为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其次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其病机为食热积滞,胃络受阻;湿热蕴蒸,气机不通;中焦虚弱,胃不受纳;脾阳虚,运化无源;胃阴虚,升降无力。脾胃阴虚是根本。治疗应注重食滞、痰浊、湿热、气滞、脾虚5方面。临证分饮食积滞、肝胃不和、脾胃湿热、脾失健运、脾胃气虚、胃阴不足、脾胃虚寒、脾虚虫积等型治疗。  相似文献   

3.
承气汤作为仲景泄热攻下法的代表,用于胃肠道邪热积滞与气机之调理,现在仍广泛应用于临床,对脾胃系统的疾病有较好的疗效。体现了"明确标本,分清缓急""保胃气"的学术思想,其首创之苦寒泻下法,对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有指导性的作用,尤其对温病学派治法和用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范畴,病因有因饮食失节,或贪凉饮冷,有因肝郁气滞,有因忧思过度、引起脾胃气机失调,升降失司而然,日久必致,脾胃气虚气机运行不畅,亦必致瘀。即所谓,久病必虚和久病必瘀,形成虚实夹杂之证。  相似文献   

5.
慢性胃炎诊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慢性胃炎多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所致.近年报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胃癌的癌前病变之一.脾胃为后天之本,"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胃受伤,百病由生".慢性胃炎的发病与其他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名医宋孝志教授在治疗慢性胃炎时,不但说明了五脏与胃的关系,并把脏腑间的发病症状、脉象也作了详细的阐述.如肝胃痛症、脾胃痛症、肺胃痛症、肾胃痛症.李东垣谓"脾胃为元气之本".因此,治疗慢性胃炎,补中益气、健运脾胃是中医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胃脘痛的病机主要是胃气失和,气机升降不利,胃失濡养,根据“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的理论,采用调理脾胃的升降法对胃脘痛饮食积滞、肝气犯胃、胃阴不足、脾胃虚弱四个证型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55例的护理体会右江民族医学院附院中医科李秀莲(百色533000)慢性胃炎一般认为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药物刺激、鼻咽部慢性感染、烟酒辛辣之口刺激等因素有关,或脾胃素虚,致使脾升降升常,气机行运受阻所致。临床上可分为:脾胃虚寒型...  相似文献   

8.
赵茂富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5):833-834
慢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胃部病变。中医学认为,脾胃居中焦,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各种病因作用于机体,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司,以致发生慢性胃病,属中医学"胃痛"、"胃痞"范畴。临床实践,慢性胃炎患者辨证无论虚实,均以脾胃气机失调为主要病机,通过临床辨证,慢性胃炎患者又以中虚气滞为多见。在临床治疗慢性胃炎过程中,笔者从气论治,以治气为主,根据证情结合疏肝、化湿、泄热、降逆、消导、化瘀、益气、补阴诸法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将治疗慢性胃炎八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脾"居中央""灌四旁"出自《内经》,是对脾胃状态的高度概括。"居中央"的内涵:脾胃同居中央的空间位置,通过受纳、腐熟、运化水谷精微的基本功能,发挥脾胃作为"气血之源""气机之枢""五脏之本"的三大生命意义。"灌四旁"的内涵:脾胃的功能以"灌四旁"的方式得以延伸,在空间上以远至四肢,外及腠理,重及五脏为代表,将人体五官、百骸、九窍全部涵盖于内,并营养之,时间上形成了脏气法时的规律。脾"居中央""灌四旁"的理论提示调脾胃可以生气血、养五脏、维平衡。  相似文献   

10.
胃脘痛为临床常见病,多由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而诱发,它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其发病原因很多,然脾胃气饥失调则是本病的基础,本病在临床中分型很多,有寒邪客胃、饮食停滞、肝气犯胃、肝胃郁热、胃阴不足、脾胃虚寒,治疗时虽各有主方,但如再配用四逆散常收效更佳,故选用四逆散为主,加味化裁调理盯胃气机,从根本上改善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11.
伤食,是指饮食过量,以致脾胃无力运化、积滞于胃中的一种疾病。春节佳肴美食,油腻较重,如不注意节制饮食,很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胃肠积滞而出现腹脘胀满、不思饮食、暖腐吞酸、恶心呕吐、大便溏泻等一系列症状。  相似文献   

12.
祖国医学文献对慢性胰腺炎虽无专述,但类似胰腺炎症状的阐述则散见于“脾心痛”、“脘痛”、“胁痛”、“结胸”、“(疒征)瘕”等记载中。一、病因、病理 1.情志因素精神情志活动异常可以伤及内脏,致气机紊乱,功能失司。临床常见因精神刺激,忧思脑怒而慢性胰腺炎复发者。 2.饮食因素饮食失节、暴饮暴食均使脾胃失和,常致饮食积滞、生湿生热、湿热中阻、蕴积肝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泻黄散加味治疗小儿胃炎的疗效.方法:将39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小儿慢性胃炎患者列入临床观察表,于治疗前后均按照观察表中所列的项目进行检查,并如实详细记录所有检查结果,于疗程结束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加味泻黄散能明显改善小儿慢性胃炎临床症状,在抗幽门螺旋杆菌(HP)方面具有一定的杀灭或抑制HP的作用.结论:小儿慢性胃炎的发生可能与以下3方面的因素有关:HP感染、饮食因素、遗传因素,热积脾胃、气机阻滞是本病的中医病机,泻脾胃伏火、理气和中是本病的基本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回顾历代医家对小儿积滞病的认识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小儿积滞病的病因主要为小儿自身脾胃薄弱,且饮食不节、喂养不当、顾护不周所导致,临床具体辨证主要有乳食内积、脾虚夹积、积滞化热三种。  相似文献   

15.
夏翔先生认为脾胃升降失常、肝失疏泄是慢性胃炎的基本病机,调畅气机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基本大法.辨治中强调标本兼顾、病证结合、脏腑相关.重视理气药物的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6.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茜 《医学争鸣》2005,26(7):598-598
0引言胃炎多属中医"胃脘痛""嘈杂""痞满"等范畴.湿易伤脾,热易损胃,而脾胃同居中焦,易同时受湿热所侵.又因"胃为之市"主纳谷消食,"脾为之使"主转谷化精,故脾胃化纳相助共同完成纳谷转精的功能,当外感六淫、饮食不慎或情志不舒,皆可致胃壅脾滞,在疾病早期胃阳尚旺或邪气较甚时,胃壅邪从热化,脾滞邪从湿化,湿热蕴结脾胃,气机壅滞,升降失职,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半夏泻心汤寒热互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补泻兼施以顾其虚实,使寒热得解,升降复常,则诸证自愈.  相似文献   

17.
脾胃位居中焦,为气机升降出入、运化水谷、水湿的枢纽.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治疗当以调畅中焦气机,清热化湿,用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随症加减,对消除、减轻临床症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脾胃病分为外感脾胃病和内伤脾胃病。内伤脾胃病临床多见,多由饮食不节,情志过极,劳逸失度所致,脾胃同病,气机失调。脾胃病具有易虚易实、易寒易热的生理特性,而现寒热互结、虚实错杂之候。单一的清热法、祛寒法或补益法都难以治愈,而调畅气机法则适应脾胃病的病机特性,既可平衡阴阳,又可斡旋气机,使脾胃气机升降调顺,阴阳平衡,从而达到调理脾胃、脾胃同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脾胃位居中焦,为气机升降出入、运化水谷、水湿的枢纽。慢性胃炎脾胃湿热型的治疗当以调畅中焦气机,清热化湿,用加减半夏泻心汤治疗,随症加减,对消除、减轻临床症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蛔虫病是蛔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疾病,蛔虫寄生于肠道,导致脾胃健运失常,气机郁滞,并产生各种临床症状。郑伟达教授认为"湿""热""虚"是蛔虫于人体为病的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恣食生、冷等不洁饮食即可招致蛔虫乘虚而入。郑教授治疗蛔虫病首辨寒热,即寒证、热证、寒热错杂证,其中寒热错杂证是最常见的证型,临证喜用乌梅丸进行加减。文章介绍了郑伟达教授对蛔虫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思路及常用方药"胆道蛔虫腹痛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