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在临床医疗活动中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情况.方法:设计统一问卷对某省级医院医护人员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285名医护人员.在过去一年医疗活动中,85.61%的医护人员接触过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49.47%的医护人员遭受过锐器伤;41.05%的医护人员接受过职业防护教育;针对职业接触感染,医护人员未完全采取标准预防措施.结论: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教育,做到标准预防,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原性疾病的感染是当前职业防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手术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现状.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98名(麻醉医生34名、手术室护士64名)医护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认知与行为调查.结果:98名医护人员中有78.6%的人员不知道标准预防的内容.还有部分人员不知道特殊感染的防护及处理原则、不知道医疗垃圾的分类与处置等.有20%~89%防护行为缺失或不当.结论: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防护知识缺乏,防护行为缺失或不当,应加强职业防护强化教育,制订并切实落实各项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勇  戴彤 《中国热带医学》2005,5(8):1763-1763,1778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制定防护对策. 方法对某医院部分医务人员针刺发生情况及职业防护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被调查的120名医务人员中在近1年内发生针刺伤为93.1%;55.1%的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时不采取防护措施. 结论医务人员面临职业暴露危险,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护理实习生职业暴露现状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探讨有效的防护及干预措施,为减少职业暴露和职业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60名实习结束的护生职业暴露相关知识及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共调查360名护生,收回有效问卷354份,354名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有42.09%的护生发生过职业暴露,主要为皮肤损伤.护生职业防护意识淡薄,安全防护知识的掌握情况总体不理想,知道标准防护原则的护生占41.81%.护生职业安全防护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的仅占20.90%,来源于医院专题讲座的占56.21%,护生在校期间缺乏系统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结论护理专业学生在实习阶段面临职业暴露的潜在风险,应从个人、学校、医院等方面加强对实习护生的职业安全教育与教学实习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结核病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现状,分析原因,提出有效措施.方法 选择在结核病区工作过的89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共计267人次为期三年的随访调查,主要为问卷调查.结果 职业性暴露锐器伤62人次(23.22%);血液和体液暴露19人次(7.11%);长期接触放射线18人次(6.74%);长期接触化学药物15人次(5.61%);结核病感染(含潜在感染人员)6人次(2.24%).相关因素与工作环境、工作年限、工作时数、违反规范操作、预防知识、工作状态有关.结论 结核病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大,加强职业安全管理,多方面提升意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就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现状与对策进行探讨.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现状表现为: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防护措施不到位,防护知识缺乏;医疗单位职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防护设施不完善.通过了解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现状与危险因素, 掌握自我防护措施,规范医院感染管理,更好地做好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56名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情况,为完善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接触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卫医发[2004]108号)、《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GBZ/T 213-2008),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登记表。然后分析2004~2011年期间因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登记在册的256名医务人员的年龄、职业、接触方式等情况。结果发生血源性病原体接触的256名医务人员的年龄段分布:≤29岁159例,占62.11%,30~39岁71例,占27.73%,≥40岁26例。不同年龄段间(针刺伤、血液体液污染、利器割伤、病人咬伤)构成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中,针刺伤是最主要的接触方式,其次是血液体液污染。职业:医生53例,占20.70%,护士151例,占58.98%,实习生40例,占15.63%,其他12例,占4.69%。不同职业的接触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职业中以针刺伤为主要的接触方式。接触源以HBsAg阳性病原体排第一位,占28.13%。结论应加强职业防护意识教育,改善防护设备,强化标准预防,在医务人员中推广疫苗的接种,降低职业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李芸  曹红十 《吉林医学》2010,31(19):3099-3101
目的:调查、分析影响重症监护室(ICU)医护人员职业危害的暴露情况,并制定行之有效的防护策略。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法,对某"三甲"医院共99名ICU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ICU护士和医生的职业危害因素暴露率平均值分别为86.47%和40.58%,相应的职业危害安全防护措施认知和掌握率分别为40.39%和45.18%,专业分工不同,医护人员暴露率各有所侧重。结论:ICU医务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较多,制定完善、可行的防护策略是ICU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多数医院将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以及防控措施等主要用来保护患者,以防止其发生医院感染.而对于经常接触患者及其污染物的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未予以足够的重视,增加了职业暴露的风险性.在各级医院的职业损伤中,医、护、技的损伤率分别为53.83%、74.06%和37.98%[1],可见医务人员是最危险的职业群体之一.因此医务人员有必要了解职业暴露的相关问题及职业防护的知识,一旦发生职业暴露要做好处理以减少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山西省医务人员对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及防护方面的知识掌握情况,为医务人员开展预防丙型肝炎职业暴露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对山西省23所二级、三级综合医院2300名医院人员进行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及防护认知调查分析。结果问卷正确率:最低14.8%,最高98.3%,平均59.8%;三级医院52.0%,二级医院48.0%;医生40.0%,护理人员40.0%,辅助科室工作人员及行政管理人员20.0%;32.3%进行过培训,67.7%未进行过培训;82.3%意识到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危险,63.4%采取防护措施。结论山西省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知识并不理想,必须进一步加强培训学习,以便有效的预防丙型肝炎职业暴露感染。  相似文献   

11.
152例医务人员SARS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东省医务人员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更有效的提高其防护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9所医院中医务人员SARS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时间等分布特征。结果:医务人员感染者以20~40岁最多见,占84.2%;有明显的医院聚集现象;感染时间以2月份为主,占82.9%;传播途径均为职业接触感染。结论:对与SARS病人接触的医务人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个人防护措施,增强他们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可降低感染SARS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措施,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方法:监测2006年9月~2009年9月。37例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对其原因、方式、暴露后的处理措施及其预防对策进行分析。结果:职业暴露护士发生率最高(81.08%),其次是医师(13.51%),其他人员(5.41%);37例中针刺和锐器伤31例(83.78%),不完整皮肤接触4例(10.81%),黏膜溅染2例(5.41%)。暴露后均能正确处理伤口,监测和随访37例职业暴露无1例感染。结论: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规范操作流程。实施标准预防,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风险,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调查护生的职业防护现状,引起护理教育者的重视,促进护理教育改革,降低护士职业损伤率.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86.2%的护生未接受过系统的职业防护教育;22.7%的护生发生过锐器损伤,人均发生损伤0.3次,最主要的损伤是针刺伤和安敨碎片割伤,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占10.8%.结论 应增设护士职业防护课程,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和技能,从而降低护士职业损伤率.  相似文献   

14.
雷凤仙  杜子平  苏敏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9):2570-2571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的调查方法,监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结果 2011年我院共有24例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其中护理人员12例,占50%;医师9例,占37.5%;保洁员3例,占12.5%。手术操作过程中、整理器械、拔针后针头放置不当和他人意外刺伤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环节。结论医护人员是职业暴露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强化职业暴露培训与教育,重视自身防护,提高操作技能,最大限度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在临床医疗活动中职业暴露及自我防护,分析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医护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方法:抽取医护人员进行职业暴露和自我防护情况调查。结果:血源性职业暴露者经及时处理,无一人感染血源性疾病。结论:加强自我防护意识和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性、血源性疾病感染,及时有效的评估和有效的用药是避免职业暴露发生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层医院临床护士因工作条件的限制及职业防护意识淡薄,锐器伤的发生率仍较高.调查显示[1],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为47.45%,而二级甲等、二级乙等医院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率分别为52.84%、71.43%,几乎大半以上医护人员受到锐器伤.在基层医院,锐器伤后的防护措施不到位,护士获得的职业防护远不能满足护士的需要[2].近年来随着血液传播性疾病的日益增多,基层医院临床护士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若不注意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伤后感染血源性疾病.现就相关的防护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安萍  李荣琴 《重庆医学》2012,41(29):3082-3083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一步健全职业防护机制,制定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自制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对42名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登记资料进行总结分析,采取回顾性监测,提出防治措施。结果对发生职业暴露的42名医务人员采取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在第3、6个月复查相应的血清学指标,未出现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及感染病例。结论强化职业暴露教育;重视个人标准预防;严格医疗操作程序;规范医疗废物处置;进一步完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可预防职业暴露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被血液污染、锐器伤的防护教育依从性的现状,探讨防护措施.方法 根据血液污染和锐器刺伤的方式和自身防护的要求,设计调查表对全市县22所医院76名医护人员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自身防护依从性较差,15%的医护人员对防护知识模糊,尤其以二级医院多见.接触患者前后经常洗手的比例是47%,锐器刺伤占调查的比例是25%,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经常洗手的比例是39%,给患者血液透析上下机、冲管路前后戴手套、洗手的比例是90%,19例锐器刺伤中上报的比例是23%.结论 只有强化护理人员对血源性疾病防护知识的教育,提高工作中自身防护的依从性,对血液污染、锐器刺伤后采取有效的职业暴露措施,才能避免或减少医护人员被血源性疾病感染.  相似文献   

19.
手术室对HIV阳性患者手术的防护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手术室医护人员杜绝HIV感染的防护措施。方法(1)医院建立三级感染管理网络体系,加强AIDS等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学习;(2)强化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意识和自我防护意识;(3)采取职业暴露后的防护措施;(4)术后进行各项处理。结果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杜绝了职业暴露的发生。结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手术室医护人员避免感染HIV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的原因和探讨职业防护措施.方法:对33名医务人员锐器伤个案登记表进行分析、调查及随访.结果:33例医务人员锐器伤中医生为16例,占48.48%;主要致伤物为注射器针头占39.39%;明确污染源为90.90%,其中HBV占45.45%.33例经追踪监测目前无1例发生职业感染.结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应引起高度重视,组织全员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提供必备的个人防护设备,严格锐器伤处理流程及报告程序,是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