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医学教育结构中的最高层次的教育。自1978年恢复研究生招生培养制度以来,我国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研究生招生制度也日益暴露出与现代高等教育制度不相适应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医学高等院校如何通过招生制度改革来更好地选拔医学人才,是医学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1我国研究生招生制度的改革对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影响“十五”期间,我国研究生招生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改革的重点有三个方面,即初试科目和内容改革、复试制度改革、推免生制度改革。对于医学研究生教育来说,此项改革影响深远,意义重大。1.1初试科目及内容改革:2003年,医学门类的研究生入学初试由“5改4”,将专业课考试移到复试中进行,政治理论科目试卷不再分文、理两类(合为一种),并将初试中的外语听力测试成绩计入考生外语考试成绩总分。此举旨在进一步提高招生质量,加强在复试中对考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查。2007年,医学门类的研究生入学初试成功实现了过渡到“4改3”。这项改革,一方面减少了考生考试压力,另外一方面也使初试科目功能定位更加明...  相似文献   

2.
通过统一考试在专科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升入本科阶段继续学习的制度,受到各医学专科学校学生的普遍欢迎。我们通过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和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也发现,在选拔考试科目、考试内容形式上存有不足。一是考试科目存在一定局限性,这不利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面发展,应改单项科目考试为综合科目考试。二是专升本考试内容只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故考试题中应有实验操作的内容,以促进学生平时重视实践操作和动手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3.
曾小立 《广西医学》2007,29(10):1655-1656
医学考试是国家选拔、培养卫生人才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近年来,随着卫生改革的深化,《执业医师法》《母婴保健法》《护士管理办法》《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及医学继续教育、人事制度的改革与健全,医学考试特别是资格类考试的项目逐步增多且考生也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4.
<正>考试是国家评价、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关系到个人的切身利益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1]。近几年来,代考现象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尤其在大学生中也越来越频繁出现,这对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也严重破坏了考试制度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给社会和校园都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本文以《医学英语》科目考试为例,设计问卷调查表,研究大学生代考现象,旨在透过种种代考现  相似文献   

5.
当前,研究生入学考试及选拔工作主要存在着国家统一划定复试分数线与自命题科目难易程度不一、国家统一考试安全保密耍求与考试组织存在安全隐患、国家教育考试诚信要求与考试舞弊行为呈上升趋势和研究生选拔综合考核要求与知识素质能力考核脱节等矛盾。主要对策应考虑改革考试方式、建立诚信机制、构建评价体系和实施全程选拔。  相似文献   

6.
医学成人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国家教委、卫生部的高度重视。近十几年来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加速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国家教委、卫生部决定1993年在全国推行医学成人高等教育考试科目的改革。为了探讨入学考试科目改革后学生的质量及结构、特点,为今后的医学成人教育提供依据和信息,我们对本校1994年医学成人高考入学的学生成绩与性别、学历及职业状况进行了初步分析。资料及方法一、资料我校1994年入学的220名成教学生各考试科目(语文…  相似文献   

7.
邯郸市医学高等大专院校医学课程有“考试课”和“考查课”之分,每学期末仅有3~4门考试课,该成绩可作为学生留级、升级、结业、毕业的评定标准,余下的考查课,任课老师可通过实验报告、课堂测验、提问等方式给学生记分,通常情况学生均可顺利通过考查课。这种考试课与考查课之分,既让学生抓住重点科目学习,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由此而来的“等级差别”亦有弊端,会给学生心理上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观察到,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对医学高层次人才、医学人才选拔测评研究等进行总结分析,探讨天津市医学高层次人才选拔的现存问题。同时也为有关部门对症下药解决现实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在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长达1300年的科举制度的评价,可为褒贬不一。这种强烈的反差是由于考察的角度和距离不同。但无论怎样,科举制度所遗留下来的文化传统对现代教育考试的影响却是古代其他考试制度之最。下面要谈的是科举制度对应试教育与公平竞争对现代教育考试的影响。当前教育讨论的热点之一便是应试教育的弊病及如何将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追溯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史,我们可看到,现代高考、自学考试等大规模的选拔考试,在形式上与科举具有类似之处,有些考试方法和防止作弊措施还是沿袭科举而来。科举时代的一些弊病,…  相似文献   

10.
医学问答题(或论文式)考试方法,起源于我国的古代.古人作为实行“学而优则仕”制度的一把尺子,借以选拔人才,晋升职级.因为它有许多优点,是其他考试方法所无法比拟的,因而延续至今,并广泛流传至亚洲及欧美诸国.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以及科学方法论的兴起和不断完善,问答题考试方法的缺点才逐渐地被人  相似文献   

11.
清代《孟子》学的兴盛,成因是多方面的,既受当时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影响,也离不开汉、唐、宋、明《孟子》学之基础,同时清代的经学思潮、科举和四书热也极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明清新安世医在明朝嘉靖年间形成学有所传、业有所精、各科齐全的世医群体,总体人数不少于300人,占明清新安医家总数的1/3。明清新安世医特征鲜明,呈现医而好儒、医儒兼通的文化气质和理论有渊源、临床有真授的专业素养。明清新安世医的形成是明初世医制度、明中叶徽州宗族医疗保障及明清徽州社会尊医贵儒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脉经》版本史考证文字,内容包括: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脉经》未能寻到好底本的原因;校正医书局依据朝廷所出医书精校《脉经》;南宋嘉定年间出现两个《脉经》刊本,一为陈孔硕本,一为何大任本,二者皆以北宋绍圣三年小字本《脉经》为底本,构成《脉经》两大版本流传系统;对陈孔硕生平事迹加以考证,发现陈孔硕是一名正直官员;考证陈孔硕主持刊刻的广西漕司本流传系统;对元代柳赞述所写陈孔硕本《脉经序》中"医局""建本""阁本"含义加以解释。对何大任本考证较详,引证北宋绍圣三年国子监牒文及何大任《脉经后序》说明何大任本的特点;考证何大任家藏《脉经》小字本文字漫漶的时代原因;考证何大任本流传的两大版本系统——元广勤堂本、明无名氏影刻本;考证清末陆心源皕宋楼珍贵藏书(内含明无名氏影刻本《脉经》)被其子陆树藩卖予日本的文献悲剧;举例证明元代广勤堂本多讹字必须据明无名氏影刻本《脉经》校读;引证《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太医局程文》原文考证何大任事迹,发现何大任精熟临证善于治病,捐自己薪俸刊行《太医局程文》,具有抢救中医文献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自王叔和收集整理后,未能广泛流传。至北宋,政府重视中医学的发展,令校正医书局校勘出版《伤寒论》,并作为太医局教材,印刷技术改新进步则大量出版《伤寒论》,促使其广泛流行与传播。同时提高医生社会地位,科举制度使医学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学习研究者日众,伤寒学研究蔚然成风,伤寒学派开始形成,“经方”崛起,使《伤寒论》研究走向新阶段,为明清时期的伤寒分派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经学队仗》是明永乐二年朱景元为适应科举经义、论、策对仗作法列举资料需求而做的类书。此书中国未见保存,韩国中央图书馆所藏朝鲜世宗时代刊本题朱景元撰的《类说经学队仗》保留了明刻本原貌。《经学队仗》的编纂及类例的设置迎合了明初科举尊崇程、朱理学道德性命内圣外王的治世之道,选拔知人善察的治世之人,并要求其善于驾驭天下治世之术的科试要求。每类形式又与科举考试经义、论、策等讲究队仗文体相合,都是自成一体的单篇论述文章。《经学队仗》与明代八股文的形成密切相关,展现了从明初的仿宋元经义到成化间八股文成熟之间的永乐年间阶段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医学考试的起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医学考试起源于西周时期,形成和完善于隋唐,此后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兴起而不断发展。医学考试包括对学徒或学生、教师及医师的考试,方法有笔试、口试及结合实践能力的测试,同时重视理论与治疗结合的能力的考核,考试结果往往成为医务人员录用和晋升的标准。近代更吸取了西方许多有益的经验,促进了我国医学考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医学考试起源于西周时期,形成和完善于隋唐,此后随着医学教育事业的兴起而不断发展。医学考试包括对学徒或学生、教师及医师的考试,方法有笔试、口试及结合实践能力的测试,同时重视理论与治疗结合的能力的考核,考试结果往往成为医务人员录用和晋升的标准。近代更吸取了西方许多有益的经验,促进了我国医学考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八纲辨证是中医基本辨证纲领之一,是前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其源于《内经》,至晋唐时期初具规模,后经过宋元明清的完善和充实。1947年,由祝味菊在其口述之《伤寒质难》中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9.
肇自晋唐、盛于明清的“新安医学”在中医学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作者对新安临床医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医学家族:徽州歙县定潭“张一贴”的源流进行了详细考证。认为“张一贴”之名起于明嘉靖年间,传承至今,计450余年、15代的历史。张氏历代以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病为其精擅,传有“末药”等名方,并对张氏各代的临床特色予以简要考辨、探讨。认为区域性医学流派、代表性医学家族链曾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建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系统梳理中药养生文化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方法]利用文献学研究方法结合数据统计,通过对中药养生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归纳,阐述中药养生文化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脉络。[结果]中药养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其源流与发展萌芽于先秦,初成于秦汉,丰富于晋唐,渐趋完善于宋金元,鼎盛于明清,于近现代进入改革和创新时期。中药养生思想在先秦两汉时期初用于临床,开中药养生文化之先河;魏晋至隋唐时期,佛道及民间各流派的养生理论和经验使其内容进一步充实;宋金元时期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盛景象;明清时期医家不仅整理、继承前代既有成果,更形成众多独特理论;现其已成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中的重要部分。[结论]各时期的中药养生文化丰富和完善了中医养生学,为中医药养生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