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孟河医派是近代中医药最有影响的一大流派,以其和法缓治的医疗风格而著称。该文以孟河医家的传世著作中有关咳嗽的医论、医案为研究对象,从理、法、方、药等方面,分析孟河医家费伯雄、马培之、丁甘仁治疗咳嗽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2.
费伯雄是清代孟河医家的代表医家,其作《医醇媵义》中所载治肝诸方包含了疏肝、柔肝、清肝、潜肝、温肝等方法。今重拾文献,探其精要,复习诸方,以期更好的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孟河医派是江苏医家一大流派,以其和法缓治的医疗风格而著称。孟河医家的传世著作中不乏妇科学的内容。以孟河医派代表人物的妇科临床医案为研究对象,从理、法、方、药4个方面总结其重视肝脾、立法和缓,组方多法、用药轻灵等学术特色。   相似文献   

4.
巢崇山(公元1843~1909年),名峻,晚号臣猿老人,擅内外科,尤精于外科。清代同治、光绪年间悬壶沪上五十余年,与费伯雄、马培之、丁甘仁齐名,并称孟河四大医家。秦伯末称其“于学识经验,两臻丰富,杰出之才也”〔1〕。本文依据巢崇山《玉壶仙馆外科医案》...  相似文献   

5.
《素问·咳论》开篇即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并表述了五脏六腑十一种咳嗽的主要症状,成为后世论治咳嗽的来源。自古以来,医家皆感咳嗽医之不易,难就难在导致咳嗽的原因有多种,辨证困难。  相似文献   

6.
孟河京派治疗眩晕的临床用药经验传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孟河医派在近代中医药领域影响深远,医家已遍布全国。其中第四代传人、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及其学术继承人坚持传承,不忘创新,在北京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诊疗体系——孟河京派。文章针对眩晕的治疗,总结了费伯雄、马培之等孟河前辈滋肾柔肝、祛痰定风、顺气和中等临证经验,结合京派代表人物颜正华教授及其学术传承人张冰教授潜镇浮阳、兼护脾胃的用药思路,梳理了孟河京派治疗眩晕的经验传承特色,为眩晕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怪疾奇方》作者小考《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61)和《孟河四家医集》(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均把《怪疾奇方》作为费伯雄医著收录,实则在费氏之前,就已有内容相同,甚至书名亦一的医书行世。《孟河四家医集》中之《怪疾奇方》只一...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古籍是中医药学的主要载体,它产生于秦汉之际,发展于宋金元三代,鼎盛于明清两季,记载了中国历代医家研究总结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成果,是中医药学传承发展的文献保障,是当代医家学习与研究中医药学的文献宝库。整理研究山西清代以前医家和医著,分析其时代和地域分布。结果自周朝至清代,收集到山西医家125人,其中清代有78人,占62.4%,其次是明代;医家籍贯涉及县市42个,其中以榆次(8人)、永济县(8人)为多;收集到的161部医著中,以榆次出书最多,共24部,占总数的14.91%,其次为曲沃12部;以内科类医籍为主,有59部,占36.64%,其次为伤寒、温病类的有15部,诊法14部,医经、本草各12部,医案医话10部。对山西医家及医籍的深入研究,可以启迪近现代名医的成长,促进山西中医药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医家肖京的《轩岐救正论》一书,是一部罕得的医人自医的著作。虽然这部著作前后两部分体例变化较大,但仍有联系。前者是通过肖京的亲身医疗实践,以医经为“以一贯之”的主线,告诫医家不要“昧灵素之大义,守一家之偏法”,含蓄地救正医家轻蔑医经的错误,从而维护了医经的纯真和至尊的地位。后者则是通过弘扬儒家的价值观,直言当时医家医德的缺失,以儒家为榜样救正医家,从而维护了传统的儒医价值和气派。肖京自己就是一个儒医,浑身充满了儒气。他对借医谋私、谋官、谋虚名的人给予了入木三分、淋漓尽致的揭露,为古今树立了一面“诸医贞邪之鉴”。他对儒医的肯定和褒扬,以及对儒医和“冒窃儒名”的狂儒、腐儒、贼儒做出了严格的界定,都对今天弘扬中医特色,研究儒医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清代孟河名医费伯雄命肾学说学术思想。[方法]采用医史文献学研究方法,通过研读费伯雄的医学著作,并结合中医各家学说,总结、概括费氏"命肾学说"学术思想。[结果]费伯雄命肾学说学术思想可概括为在命肾与其余脏腑的关系上,费氏认为命肾与心,则君相之火相通;与肺,则根气归肾;与脾,则命火温煦脾土;与肝,则肝肾同源。临床实践中费氏主张阴阳调和,次则取阳;两肾实火可泻,阴火归海;处方用药上贵用参芪地冬,慎用升柴知柏。[结论]费伯雄在继承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临床总结其命肾学说,其学术思想是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一部分,开启了后世孟河医家对命肾理论的研究。孟河医派传承有序,推陈出新,由命肾理论研究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孟河医家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至近代 ,江苏孟河名医辈出 ,逐渐形成以费、马、巢、丁四大家族为主的孟河医派。以四大家为核心的孟河医派 ,以其高深的学术造诣 ,丰富的临床经验 ,对中国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功绩。广泛收集的资料涉及中国各大图书馆及欧洲、美国、港台图书馆馆藏的有关孟河医学的著作、方志、家谱百十余种 ,采访孟河医家的子孙、传人、学生或门徒 2 0 0余人。由此说明 ,孟河医派似一颗灿烂的明星 ,照耀在清代末年、民国初年的医坛上 ,学术相传 ,至今未衰。  相似文献   

12.
孟河医派肾病大家、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重视辛通法在中医肾病疗法中的应用,运用具有辛味的药物以达到通气行血之功效,从而恢复肾之气化功能,而使水液代谢归于正化。在辨证论治方面体现为宣肺利水法,疏泄通络法及宣达三焦、化湿通络排石法,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之原则。   相似文献   

13.
孟河医派以费、马、巢、丁四家为代表,即孟河四家,孟河四家于临症过程中,在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他们对咽喉疾病独特的辨证论治观点。费家的代表是费伯雄,重视火、痰致病,认为咽喉病证多与肝肾肺相关;马家以马培之为代表,以寒热、虚实为咽喉疾病辨证要点;费、马和巢三家在医话、医案中均有喉痧的记载,尤以丁家为详,丁家以丁甘仁为代表,对喉痧的研究深入透彻,对其病因病机、传变过程和治则均有相应论述。孟河四家对咽喉疾病的治疗,除常用内服汤剂外,还有丸药、吹药、外贴药、敷药、穴位按摩等方法,在药物运用上以轻灵、精巧见长。  相似文献   

14.
余景和年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年表形式,介绍清代名医余景和的生平事迹和家学渊源。如其出生江苏宜兴,少年时失去父母,随从太平军五年,历经磨难。继依兄长至孟河学药等。余氏还编著《余注伤寒论翼》、《外证医案汇编》、《诊余集》等书。此外,又记述余氏子孙继承父业,以及与近代名医丁甘仁、丁仲英父子、恽铁樵等的亲密关系。  相似文献   

15.
陈修园《医学从众录》的学术成就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代福建医家陈修园撰著的《医学从众录》是以论治内科杂病为主的医书。该书内容丰富,详审脉证,深究病机。陈氏论医多本医学经典之旨,又能融会贯通,知常达变;治证善撷前代名医之长和民间经验,且选其精华,加以发挥。如对痢证、淋证、痰饮、咳嗽、泄泻病证的论治,体现陈氏辨证选方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孟河医派膏滋药方调治内科病证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孟河医派内科病证膏滋药方,采取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对其调治病证及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了孟河医派223首膏滋药方,共调治内科病症45种,以虚劳、眩晕、血证、痰饮和腰酸腰痛为主要病症,虚劳最多;调治证型28种,以气虚、阴虚为主。涉及药物(不含收膏药物)390味,以补气药、补阴药为主。虚劳常用药为当归、熟地、白芍等,眩晕常用药为白术、生地、白芍等,血证常用药为白芍、茯苓、人参等,痰饮常用药为茯苓、白术、半夏、陈皮等,腰酸腰痛常用药为熟地、当归、白芍、杜仲等。孟河医派膏滋常用的药物组合有当归-白术、当归-熟地、当归-白芍等,当归在膏滋常用中药组合关联规则网络图中居核心位置。结论?孟河医派膏滋调治内科病证虚实兼顾,调虚为主。擅以心肝入手,以养血和血调治虚劳;益气升清调治眩晕;益脾统血,敛肝泻热调治血证;健脾理气,利水燥湿调治痰饮;补肾益精,强健腰脊调治腰酸腰痛等病。整体上膏滋用药主和缓调补而不伤正。   相似文献   

17.
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 medical school is using a multistep strategy in an attempt to prevent sexual harassment among students and faculty members. A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program is Dr. Miriam Rossi, who was recently appointed associate dean of student affairs. As well, the dean of medicine sent a notice to faculty members explaining that there will be zero tolerance "for any behaviour that can be construed to be sexual harass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