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美国、泰国和巴西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发明了一种在发展中国家现场诊断疟疾的新方法。该小组认为对疟疾的一种DNA新探针大大有助于此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因为此方法可以大规模检验标本。世界上约有1/3的人受到疟原虫感染,只有找到一种测定疟原虫的便宜简单的方法,从而能鉴定感染中心,才能达到控制、预防和根除疟疾的目的,也才能评价防治计划的作用。用显微镜做血涂片检查诊断疟疾费时间,而且需要受过训练的技术人员,才能识别感染。较新的免疫测试法虽在提供感染疟疾有关信息方面取得了进展,但血中疟原虫消失后,疟疾抗体仍然存在,因此免疫试验不能区别过  相似文献   

2.
巨噬细胞──疟疾保护性免疫机制中的重要效应细胞首都医科大学实验中心细胞室张海燕首都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李慧珠疟疾感染机体后,机体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2种机制。目前的研究表明,单核巨噬细胞在疟疾免疫中占很重要的地位,是杀伤疟原虫的重...  相似文献   

3.
自 Laveran(1880)从一个疟疾病人红细胞内发现疟原虫以来,显微镜检查在疟疾诊断中已经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尽管疟原虫镜检具有敏感、特异、可用于疗效考核等诸多优点,但此法费时、费力,难于检出低密度疟原虫感染和区分以环状体期为主的间日疟和恶性疟感染。而且被抗疟药影响的疟原虫形态很难辨认,给疟疾的诊断造成困难。因此,有必要改良传统的寄生虫学检查方法,发展替代常规显微镜检查的疟疾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4.
《亚洲医学新闻》第4卷第4期(1982年)报道伦敦消息:科学家们相信可望在数年内生产出一种抗疟疾有效的商品疫苗。伦敦附近Wellcome研究实验室的2名研究人员最近刊载于《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报告说,他们已经在小鼠中鉴定出2种与疟疾有关的病毒并已成功地纯化了它们。然后他们用其免疫大鼠对抗疟疾。研究者之一霍尔德(Anthony Holder)进一步证实,自从去年11月发表了他们的报告以来,他们又成功地从人的疟原虫鉴定出一种蛋白质。在这项主要进展之后,他们目前正在纯化此种蛋白,以便产生足够量蛋白对猴进行试验。初次试验希望在以后的12个月内进行。  相似文献   

5.
英国和冈比亚科学家发现两种似乎能使人预防严重疟疾感染的基因。这两种基因是第6对染色体上HLA复杂家族的成员,它们参与机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这一结果是令人鼓舞的,因为它们提供了关于机体抵抗疟原虫(引起疟疾的寄生虫)防御机制的线索。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长期以来一直使遗传学家感到迷惑不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疟防工作中正确、快速地诊断疟疾极为重要,迄今为止,确诊疟疾仍然赖于镜检病原体的方法,即常用的厚、薄血膜检查疟原虫的方法。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亦曾提出“在疟疾的寄生虫调查方面只有厚血膜用作常规检查”。但在常规厚血膜染色过程中,溶血、染色和冲洗等步骤往往使疟原虫腐蚀破  相似文献   

7.
人类免疫系统抵抗疟疾传染的方式与大多数人们所想象的不同。这可能意味着试图设计疟疾疫苗的科学家们将必须改变其指导方针。现有4种疟原虫可引起疟疾。科学家们直到现在仍认为,个体种类的疟原虫对疟疾的免疫力是具有特异性的。但牛津传染病流行病学中心Marian Bruce的研究结果否认了这种看法。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寄生虫,人类的免疫系统似乎都能控制其总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医生很快就能用通常抗抑郁的药物来治疗对抗疟治疗有抵抗的疟疾病人。自1961年以来,引起恶性疟的新的单细胞寄生虫株已经出现。这些疟原虫株对氯奎(这是40多年来医生成功地用以治疗疟疾的药物)有耐药性。疟原虫细胞抵抗这种药似乎是通过阻止药物在细胞内的积累。细胞把药物通过细胞膜泵出。科学家最近发现这个过程依赖于细胞周围钙的水平。用来治疗抑郁症的某些药物,如三环抗抑郁剂能阻止钙对细胞膜的作用。医生也观察到这些药物具有微弱的抗疟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 癌症研究为抗疟疾新药开辟了途径目前几乎没有可治疗疟疾的安全药剂。一些原来治疗疟疾的最好的药物,如氯奎、息疟定(乙嘧啶)由于疟疾寄生虫对其有抗性而失效。研究工作者注意到,癌细胞对药剂产生抗性的机理和单细胞疟原虫对药剂产生抗性的机理有类似之处。在细胞癌变以后,将毒素从细胞内运出的机制倒转过来成为将抗癌药物从细胞内运到细胞外。在人的肝、肾、肾上腺和胃肠的正常细胞中,这种转运是通过细胞膜上的  相似文献   

10.
周围血涂片染色镜检疟原虫仍是当前确诊疟疾最可靠的方法。其中厚血膜用以检出疟原虫,薄血膜用于虫种的鉴定。目前常用的染剂为吉氏和瑞氏染剂。但由于若干因素的影响,可导致原虫的漏检,特别是对于低原虫血症,所以病原诊断一直是疟疾防治工作中实际存在和亟需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谨就疟疾病原诊断的应用方面综述如下。常用血检方法申影响疟原虫检出的若干因素一、周围血液中疟原虫的密度一般认为,每立方毫米血液  相似文献   

11.
套式/多重PCR检测疟疾感染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技术在检测疟疾感染中的现场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采取我省疟疾流行区有发热症状的居民及家庭成员的耳垂血79份,同时制作厚血片和滤纸血样本各1份,用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所采集滤纸血样本中的疟原虫,并与镜检法进行比较。结果79份样本中,用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技术检出间日疟原虫阳性6例,镜检初检出10例间日疟原虫阳性,经复查血片后有4例排除了疟疾感染。镜检复核阳性的6例样本PCR均为阳性。以镜检复核为标准,两法阳性和阴性符合率为100%。结论标签引物-套式/多重PCR检测疟疾感染具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疟疾鉴别诊断和明确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项新的分析研究显示,引致疟疾的寄生虫要比一些学者所想象的更为古老,更具有遗传多样性。这一发现意味着生产药物和疫苗以便在世界范围内抵抗疟疾将是很困难的。疟疾每年可致270万人死亡,并使2亿多人患病。许多科学家曾经怀疑引致这种疾病的恶性疟原虫如同它所感染的人类一样变化多端。  相似文献   

13.
疟原虫是一类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其中因以恶性疟原虫感染所致的恶性疟疾的临床症状最为严重,感染率及致死率在各种疟原虫中占首位,且逐年升高。恶性疟疾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随着外出务工人员、旅游人员等的来往频繁,国内输入性恶性疟疾病例数呈上升趋势。在恶性疟疾初发患者的末梢血中恶性疟原虫以小滋养体(环状体)为主,其体积小、形态多样,难以辨别,如果检验工作者缺乏经验,有可能导致镜检结果准确性降低,导致误诊或误报。现将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并确诊的恶性疟疾患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科学家指出,一种抗粘连疫苗能保护所有妊娠妇女避免患疟疾。恶性疟原虫粘附在合胞体滋养层表面的硫酸软骨素A(CSA)上,并且隐藏在胎盘内。因此,可使妊娠妇女处在疟疾感染的高危状态。 Michal Fried及其同事对肯尼亚一个地方病地区中的居民血清寄生虫进行了孵育培养,然后测定与CSA结合的寄生虫。男性和刚怀孕妇女的血清不能抑制寄生虫结合,但是第二次妊娠和多次妊娠的血清能抑  相似文献   

15.
文章分析了69例输血疟疾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表明输血疟疾大多伴发于严重的内、外、妇产、肿瘤等科疾病,而且误诊率高。能在供血员血片上找到疟原虫,对诊断输血疟疾有很大意义。低浓度疟原虫的供血员可以应用微量血液离心技术,浓缩被查血液,或用改进的定量灰黄层分析管,以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献血员的疟原虫抗原,对输血疟疾的诊断也有很大价值。本文还提出了输血疟疾的诊断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69例输血疟疾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表明输血疟疾大多伴发于严重的内、外、妇产、肿瘤等科疾病,而且误诊率高。能在供血员血片上找到疟原虫,对诊断输血疟疾有很大意义。低浓度疟原虫的供血员可以应用微量血液离心技术,浓缩被查血液,或用改进的定量灰黄层分析管,以提高疟原虫的检出率。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献血员的疟原虫抗原,对输血疟疾的诊断也有很大价值。本文还提出了输血疟疾的诊断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7.
刘曼  陈莹  赵莹  黄世光  郭虹  吕芳丽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4):363-365,381,498
目的探讨昆明小鼠对伯氏疟原虫(Plasmodium berghei)的易感性及其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变化。方法 6周龄昆明小鼠腹腔接种1×106个感染伯氏疟原虫的红细胞,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及临床症状。感染后第2天开始每天采尾静脉血制作薄血膜片,Giemsa染色,计数血虫率。感染后第4天开始经肛门测小鼠体温。小鼠临死时取脑、肺、肝和脾组织,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24h以上,脱水、包埋后制成4μm厚石蜡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昆明小鼠腹腔接种感染伯氏疟原虫后的生存时间为8~21d;小鼠感染后第2天外周血可检出疟原虫,小鼠临死前血虫率达高峰;肉眼观察肝、脾体积增大,颜色变深,显微镜下见大量疟色素沉着,肝实质组织可见少量灶性炎性细胞聚集;脑和肺组织见感染疟原虫红细胞沉积在微血管壁,引起脑血管堵塞、大脑皮层出血灶和肺水肿、肺泡腔内炎性细胞渗出。结论昆明小鼠对伯氏疟原虫易感性较高,脑、肺、肝和脾组织均呈现出典型的疟疾病理特征,可作为研究疟原虫致病机制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8.
疟疾疫苗抗原研究进展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王星,徐大为关键词疟疾,疫苗抗原,抗原结构,基因结构疟疾目前仍是严重威胁热带地区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寄生虫病,近年来因疟原虫抗药性和蚊媒耐药物的产生与蔓延,促使科学家们重新考虑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来控制乃至彻底消灭疟疾...  相似文献   

19.
当前,疟疾的确诊仍需从患者血液中检出疟原虫,而疟原虫常规检验法——吉氏或瑞氏染液薄血片染色检验法不但费时多而检出率甚低,对轻度感染者或血液中疟原虫较少者难以达到早期诊断的目的,很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围绕疟疾的快速诊断和提高检出率二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摸索了一种湿血片染色检验疟原虫的方法。继鼠疟研究之后,又对人疟进行了观察,并与徐州市卫生防疫站和徐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组所作的吉氏皂素混合液快速湿片染色检验法作了比较试验,并对此法稍加改进。  相似文献   

20.
疟疾又名打摆子。是由疟原虫经按蚊叮咬传播的污染病。临床上以周期性定时性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退热。以及贫血和脾大为特点。有四种疟疾寄生虫可以感染人类(恶性疟原虫、间日疟原虫、卵形疟原虫和三日疟原虫)。其中恶性疟原虫感染可以导致迅速发展成威胁生命的疾病,自2004年5月至当年12月,我院共收治360例恶性疟疾患者。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