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CU病人气管切开术后的排痰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病人排痰措施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气管切开术病人18例,从吸痰管的选用,改进的排痰方式,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适时吸痰及痰粘稠性质湿化排痰四个方面进行排痰护理:①翻身叩背10min→呼吸机100%纯氧吸入1~2min后一再进行吸痰;②密切监测SPO2的变化,使吸痰具有目的性,减少盲目性;③持续气道湿化和间断气管内注药湿化排痰。结果:18例病人经综合治疗措施及合理排痰后,6例痊愈出院,8例好转出院,4例因严重多脏器衰竭死亡出院。结论:正确的排痰护理是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气管切开是帮助危重患者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的紧急而有效措施.气管切开后空气直接通过气管套管进入呼吸道,这样就失去了鼻腔对空气的加温、湿化和过滤功能, 容易引起痰液结痂,加之患者脱水、咳嗽无力,轻者出现血氧饱和度下降,重者患者气道阻塞,造成呼吸困难或窒息.因此气管导管内吸痰能有效地清除气道分泌物或异物,增加肺泡有效通气量,减少气道阻力及死腔,提高血氧饱和度.频繁吸痰、刺激性咳嗽,对气道黏膜损伤增加,容易导致气道出血和低氧血症.同时由于刺激性咳嗽还容易将部分湿化液咯出,而不能保证湿化液有效用量,影响湿化效果[1] 给病人造成痛苦.所以掌握好吸痰的技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有机磷农药中毒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的湿化,对患者排痰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湿化方式和量,增强排痰效果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呼吸功能的恢复。方法将74例有机磷中毒气管切开患者分为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8),实验组患者是加大湿化液剂量,每次滴注为5ml,快速注入气道,刺激病人咳嗽、排痰,每日湿化液量在500ml左右,吸痰管只在气管套管口吸痰,同时配合胸壁加压法,提高排痰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呼吸功能恢复。对照组每次湿化液滴注2ml,以一般速度注入气道,每日总量在250ml,为彻底排痰,吸痰管可伸人气管和支气管内进行吸痰。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拔管时间、住院天数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气管切开术后,充分湿化气道和胸壁加压可增强吸痰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呼吸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持续气道湿化加振动排痰机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排痰效果以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ICU共收治的107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气道排痰组(34例),振动排痰机组(35例)和持续气道湿化加振动排痰组(38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排痰量及呼吸频率、肺部㎝音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共完成642例检测,气道湿化加振动排痰机应用组(228例次)前后的平均排痰量显著增多,呼吸频率和肺部㎝音和血氧饱和度也显著改善.结论持续气道湿化加振动排痰机在气管切开患者中有良好的排痰效果,可明显提高肺通气质量,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批高龄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急救和综合治疗要点。对象与方法本科2014年1月31日同时收治的5名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其中4人超过55岁,最大年龄100岁,全部行气管切开术,应用气管镜诊断吸入性损伤的程度,清除积痰和脱落的坏死黏膜,根据黏膜修复程度指导拔除气管套管(拔管)的时机;人工湿化气道和防治感染;使用化痰药,并定时翻身,叩背、振动排痰;雾化表皮细胞生长因子促进黏膜修复。结果患者全部抢救成功,痰培养均为(-),平均气管插管拔管时间为15天,最长49天。结论对于高龄烧伤合并呼吸道损伤患者,早期立即行气管切开予以呼吸支持,结合全身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气管镜有助于准确诊断气道的损伤程度,对观察气道修复程度,决定拔管时机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利涛  骆文龙  甘秀妮 《重庆医学》2007,36(12):1139-1140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预防气道痰痂形成的方法.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需适时吸痰,气管套管口持续或间断滴药,用自制的复合雾化液3ml行套管口高频振动雾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心理护理.两组治疗方法相同,术后1周从吸痰的次数、痰液的量、痰液的性质、血氧饱和度、患者的主观感受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 实验组吸痰的次数较少,痰液稀薄,患者主观感觉良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正确的吸痰及气道湿化是预防气管切开术后气道痰痂形成  相似文献   

7.
雾化面罩吸氧对气管切开术后吸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金花  罗陈娟 《海南医学》2010,21(1):149-150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用普通氧气管给氧和用雾化面罩湿化给氧对吸痰的影响。方法将气管切开后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持续用普通氧气管给氧,实验组持续用雾化面罩湿化给氧,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内吸痰前及吸痰后1min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吸痰效果等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吸痰后1min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更能一次把痰液吸干净,减少吸痰对气道的刺激,减少痰痂形成。结论用雾化面罩湿化给氧比用普通氧气管给氧吸痰时痰液更容易吸出,吸痰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湿化方法在重症昏迷患者非机械通气的状况下对人工气道湿化临床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选择合理有效的湿化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行气管切开术的72例重症昏迷患者按入院时间的先后顺序分成A组(输液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组)和B组(传统的间断气道湿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痰痂形成、吸痰次数、刺激性咳嗽、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气管黏膜损伤程度以及肺部感染率等。结果 A组的气道湿化效果良好率为94.4%,明显高于B组的77.8%;而在气道湿化不足率方面,A组为2.7%,明显低于B组的1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在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损伤以及肺部感染方面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输液泵控制持续滴注湿化方法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间断湿化的方法,且方法简单,节省人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杨杰民 《右江医学》2010,38(2):174-176
目的观察一次性精量输液器应用于人工气道湿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应用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的间断湿化法湿化气道,对比观察两组吸痰次数、痰痂形成、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湿化工序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气道湿化工序、吸痰次数、痰液黏稠度、刺激性咳嗽、气道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1),肺部感染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精量输液器持续滴注湿化法湿化气道临床效果优于原常规的间断湿化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大气道灌洗在吸痰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行气管插管、听诊痰鸣、肺部啰音符合吸痰要求患者,随机分为2组,灌洗组30例在常规吸痰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采用简易呼吸器进行大气道灌洗方法,2次/d,于听诊痰鸣音重时进行;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的吸痰、翻身叩背等护理方法,不进行大气道灌洗。结果:灌洗组患者吸痰前后痰鸣音、肺部啰音、黏膜损伤的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血气分析结果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大气道灌洗对气管插管吸痰患者的吸痰护理及气道湿化,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优于传统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1.4%碳酸氢钠与0.2%甲硝唑注射液交替精密持续气道湿化临床运用效果。方法将68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1.4%碳酸氢钠与0.2%甲硝唑交替用静推泵精密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用静推泵精密持续气道湿化,对比2组的痰液黏稠度、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气道黏膜损伤出血状况、肺部听诊情况、肺部厌氧菌及真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痰液黏稠度73.58%,吸痰次数(76.26±2.53)次,气道黏膜损伤出血发生率5.16%,肺部听诊啰音阳性率18.81%,厌氧菌的感染发生率8.04%,真菌感染发生率10.47%,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为(96.38±2.23)%,高于对照组的(92.38±2.18)%(P〈0.05)。结论采用1.4%碳酸氢钠与0.2%甲硝唑注射液交替精密持续气道湿化使痰液易抽吸,减少吸痰次数及气道黏膜损伤出血情况,改善氧合,有效地减少呼吸道厌氧菌及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1-01~2013-01间收治的行气管切开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传统持续湿化方法,观察组使用间断气道湿化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肺部感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肺部感染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断气道湿化技术能更有效地对患者气道进行湿化,提高患者呼吸道排痰能力,降低肺部感染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经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46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实施切口、吸痰、湿化气道、拔管等一系列的精心护理和观察.结果 46例患者无一例因肺部并发症死亡.结论 正确的吸痰和湿化气道等护理措施是气管切开术后有效防止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气管切开术后的病人吸痰与湿化时机的探讨.方法 对42例气管切开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实施按需吸痰,在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出现憋气症状,或出现咳嗽、闻及痰鸣音或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至90%以下时,给予吸痰措施,采用微泵持续滴入湿化液湿化:对照组:根据痰液量、咳嗽情况等,按医嘱实施定时吸痰及定时湿化.结果 试验组3例气道粘膜出血,8例吸痰次数>6次/天,12例痰液量>100毫升/天,5例出现刺激性咳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4例肺部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气管切开病人,根据其实际情况实施按需吸痰及按需湿化能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病人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杨福弟 《华夏医学》2008,21(2):351-352
气管切开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保持气道通畅的重要措施,气道湿化和吸痰是气管切开术后护理的关键。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湿化、定时翻身、拍背、适时吸痰的气道护理方法与间断气道湿化、定时翻身、拍背、适时吸痰的气道护理方法比较,前者可明显降低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1临床资料本  相似文献   

16.
1 目的总结 30例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 ,探讨护理方法及措施。2 方法1 999年 4月— 2 0 0 1年 4月为 30例气管切开术后危重患者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其中胸外伤 1 6例 ,重型颅脑损伤1 2例 ,呼吸窘迫综合征 2例。 3例应用呼吸机。主要护理要点 :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包括吸痰时机及方法。②呼吸道湿化等用药。③预防意外情况的发生。④预防感染措施。3 结果抢救成功率 1 0 0 % ,无并发症发生。4 结论患者咽喉部有痰鸣音 ,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 ,特别在气管切开最初 1 2h内分泌物较多时应及时吸痰 ,吸痰时先将规格合适的吸痰管插入气道超过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有效吸痰的时机和方法。方法将32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人,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以听取患者咳嗽声音判断痰液量进行吸痰,吸痰时使用一条吸痰管,先吸气管切开处,后吸口鼻腔。观察组采用改进的吸痰方法进行吸痰,在听诊气道有明显痰鸣音且患者血氧饱和度在95%以下时再进行吸痰,吸痰方法为先吸鼻腔,再吸口腔,后吸气管切开处,吸痰时使用两条吸痰管。结果观察组在日吸痰次数、痰液量、呼吸道黏膜损伤、吸痰后5 min血氧饱和度值、肺部感染发生率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规范的评估患者,掌握吸痰时机,使用正确的吸痰方法,可降低气管切开早期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维持肺部正常通气功能,提高气道管理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患者脱机后利用持续加温湿化装置持续气道湿化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1年12月3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脱机患者为实验组,采用持续加温湿化装置进行气道湿化;2010年8月-2011年4月3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后脱机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微量注射泵控制持续气道湿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痰痂形成、刺激性干咳、气道出血、肺部感染率、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痰中和吸痰后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持续加温湿化装置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行呼吸机辅助通气脱机后的气道湿化中效果满意,无痰痂形成、肺部感染发生率低、利于提高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避免气管切开术后痰痂的形成,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 对12例气管切开患者加强了气道湿化和吸痰的管理.结果 气管切开术后痰痂的发生率较低.结论 加强气道湿化和吸痰的管理,可以预防气管切开术后痰痂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氧化雾化后翻身叩背腹部冲击法协助颈髓损伤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 64例颈髓损伤患者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氧化雾化吸人后进行翻身叩背、配合腹部冲击法排痰;对照组予以传统超声雾化吸入排痰.在不同方法干预并排痰5次后统计对比患者血氧饱和度、肺部听诊、咳嗽能力的变化.结果 排痰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例次(u=74.99,P<0.01),肺部听诊显效、好转例次(u=30.04,P<0.01)及咳嗽能力主观评价达完全、部分能力的例次(u=16.82,P<0.01),均优于对照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9.4% vs 37.5%,P<0.01).结论 氧化雾化后进行翻身叩背,配合腹部冲击法排痰,能提高颈髓损伤患者的排痰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