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与空气波压力联合治疗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6例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8例。所有患者术后8h开始给予利伐沙班10mg,每日1次,连续14d;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始接受空气波压力治疗,每日3次,每次持续1h,每次间隔6h,连续14d。测量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第4、7、14天患肢肿胀程度;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DVT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4、7、14天患肢肿胀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其DVT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2.94%vs.11.77%,P<0.05)。结论利伐沙班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可减轻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程度,降低DVT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8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DVT)的预防效果。方法将160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0例。A组给予利伐沙班口服,连用14d;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ⅢWH)皮下注射,连用14d。比较两组的预防效果。结果A组出现DVT5例(6.3%),B组13例(16.2%)。A组DVT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用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在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使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 年1 月-2016 年10 月在该院行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150 例。根据患者入选标准随机分成4 组,A 组术前72 h 使用利伐沙班,B 组术前48 h 使用利伐沙班,C 组术前24 h 使用利伐沙班,D 组术后6 h 使用利伐沙班。观察4 组患者在围手术期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出血并发症与记录围手术期出血量。结果 A 组发生DVT 1 例(2.5%),B 组发生DVT 4 例(11.1%),C 组发生DVT 5 例(13.2%),D 组发生DVT 11 例(30.6%)。A 组DVT 发生率与B、C、D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低于B、C、D 组。围手术期出血量上4 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术前72 h 使用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DVT 的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片与低分子量肝素对老年关节置换患者凝血功能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老年关节置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行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观察组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片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下肢DVT发生率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伐沙班片在改善老年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凝血功能方面与低分子量肝素效果相当,均能降低下肢DVT发生风险,而利伐沙班片给药更为方便,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预防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后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股骨颈骨折实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实施关节置换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用来预防血栓的形成,对照组术后进行皮下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钠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两周后血栓形成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发生血栓的有5例,对照组有11例,实验组血栓发生率(8.3%)明显小于对照组血栓发生率(18.3%),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第3、9天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能够显著降低股骨颈骨折实施关节置换后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张建宇  金云珠 《医学综述》2014,(16):3028-3030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钙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7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肝素组(25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利伐沙班组(32例)采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DVT、非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例数,并记录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非致死性肺栓塞,肝素组DVT和牙龈出血的发生率均高于利伐沙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均较高,用药7 d后均下降,用药14d时又上升(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用药7 d均上升,用药14 d时又下降(P<0.05)。结论伐沙班在预防DVT方面有显著的临床疗效,适合于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0例在我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组和利伐沙班组各50例,低分子肝素组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5000IU/d,利伐沙班组口服利伐沙班片,10mg/d;记录并比较凝血指标、DVT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凝血指标PT、PLT和APT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形成DVT发生率8.0%,低分子肝素组的10.0%(P0.05),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过辅助使用气压治疗等物理措施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DVT,低分子肝素与利伐沙班总体疗效相当,均能有效改善凝血指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量肝素钙对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180名60岁以上老年患者进行回顾性比较研究。以患者的使用的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药物不同进行分组,利伐沙班组(n=96):于手术后6-10小时之间开始使用利伐沙班,口服,10mg/d,1次/日,一个治疗疗程为服药5周,如果发生漏服1次用药,患者应立即服用利伐沙班,并于次日继续每天服药1次;低分子量肝素钙组(n=84):于手术前及手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钙,2500IU/d,一个治疗疗程为服药5周。观察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评价:在用药前和用药后2d、5d、10d、18d分别行凝血功能测定。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有5例发生DVT,低分子量肝素钙组有16例发生DVT;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改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疗效明显优于低分子量肝素钙组,且服用利伐沙班后患者的凝血功能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及低分子肝素钙(LMWH)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评价二者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预防下肢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9年12月到2011年8月选取老年髋部手术病例128例,随机分为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均衡的2组.利伐沙班组64例,术后6h开始口服利伐沙班10 mg/d;LMWH组64例,术后6h开始皮下注射LMWH 4100 U,每天1次;疗程均为3周.比较2组患者下肢DVT、肺栓塞(PE)的发生率,以及术后负压引流量、出血等情况.结果 AO动力髋螺钉(DHS)、人工股骨头置换、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DVT的发生率在利立伐沙班组分别为16.1%、11.1%和20.0%;在LMWH组分别为12.9%、15.0%和26.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组均无PE发生.2组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围手术期内负压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仅利伐沙班组出现1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第8天切口处大血肿,余均无明显异常.结论 利伐沙班及LMWH均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髋骨骨折手术后下肢DVT,二者安全性及有效性相当,于术后6h应用安全;利伐沙班口服更方便、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应用利伐沙班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预防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6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LMWH钙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片口服,对比两组DVT的发生率。结果 DVT发生率:观察组为9.38%,对照组为21.88%(P0.05)凝血功能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后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LMWH钙与利伐沙班治疗,对患者凝血功能均有较高的改善作用,但利伐沙班在预防DVT方面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注射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LMWH)与口服利伐沙班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90例,抽签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一组患者注射LMWH(置LMWH组),另一组患者口服利伐沙班(利伐沙班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出血量、伤口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水平以及不同时间段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出血量、伤口引流量、血红蛋白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MWH组患者术后DVT发生率为13.33%与利伐沙班组15.56%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MWH素和利伐沙班均能有效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且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于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人工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在置换后6 h给药,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4100IU/d皮下注射;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片10mg/d口服,两组均持续用药2周。于治疗2周后检查2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并检测手术前后D-二聚体数值变化。结果: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8例(22.9%),观察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者为2例(5.7%),2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伐沙班低能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同时对DVT患者血D-D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病人分别使用利伐沙班和注射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来评价2种药物的临床疗效,进一步探讨临床药师在髋膝关节置换术术后的预防中,如何协助临床医生使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方法:收集100例髋、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50例和低分子肝素组50例。利伐沙班组病人于术后8 h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每天1次,口服;低分子肝素组病人于术后12 h给予低分子量肝素5 000抗Xa国际单位,每天1次,皮下注射。2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比较2组病人的凝血指标血小板(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临床药师参与治疗过程并提供药学监护。结果:2组病人术前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均无异常,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术后药物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血小板及凝血指标均无异常,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中利伐沙班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为0%(0/50),低分子肝素组DVT发生率为8%(4/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病人中利伐沙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50),低分子肝素组为12%(6/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能有效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不增加出血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疗效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且利伐沙班具备可口服、固定剂量、疗效满意、无需监测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DVT发生影响。方法:42例采用骨水泥型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21)和观察组( n=21),分别于术后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利伐沙班,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功能指标,记录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4d凝血功能指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9.5%VS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208,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股骨头置换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有利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作用。方法选取因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LMWH组,每组各20例。术后分别给予利伐沙班组和LMWH,疗程均为21天,比较两组患者DVT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随访3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各有1例于术后第10天发现无症状性DVT(P>0.05),未予治疗,随访均自行消失。两组患者均无出血并发症(P>0.05)。结论利伐沙班可有效地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其疗效与LMWH相当。  相似文献   

16.
丁允知  刘晓钟 《海南医学》2008,19(10):82-83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人工髓关节置换术(THR)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7例患者随机分为未用药组和用药组,其中未用药组23例,未预防性使用任何药物;用药组24例,围手术期给予低分子肝索预防性治疗.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均行双侧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两组术后DVT的发生率.结果 未用药组中有11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47.8%.用药组中有4例DVT阳性,DVT的发生率1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21.7%,用药组近端DVT的发生率为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组未发现术中术后出血增多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低分子肝素能显著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作用。方法:将126例单侧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预防DVT(A组)和低分子肝素(LMWH)预防DVT(B组)。术后第15天,行双侧下肢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了解DVT形成情况及发生率。结果:①DVT发生率:A组与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术后引流量: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不良反应率:A组与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4,P=0.049<0.05)。结论:利伐沙班具有安全性好、剂量固定、治疗窗宽、生物利用度高、副作用小等优点,在预防TKA和THA术后DVT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后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2007年12月—2011年6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99例初次行THA的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分为2组,其中利伐沙班组49例,对照组50例。2组手术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均一致。利伐沙班组每天口服利伐沙班10mg从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至第14天;对照组于相同时间点应用安慰剂。分别于术前第2天及术后第2天行血常规检查,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总失血量和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下降量;分别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及拔管后伤口渗液量,得出显性失血量;记录术后30d内的出血事件。结果利伐沙班组失血总量及HGB下降量分别为(1097.34±211.05)mL及(34.09±5.01)g/L,对照组分别为(10204.33±251.02)mL及(30.99±5.95)∥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术后显性失血量为(461.02±132.92)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5.93±95.91)mL(P〈0.05)。术后30d内利伐沙班组发生出血事件4例(8.1%),对照组仅发生2例(4.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THA术后出血有一定影响,但与安慰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方法选择本院骨科人工髋关节置术后患者10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全部患者运用人工髋关节手术治疗,术后观察组选用利伐沙班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单选用利伐沙班预防,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D-2聚体为(271.0±12.0)ng/mL,与对照组的(350.0±20.2)ng/mL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中未出现D-2聚体〉300 ng/mL的患者。结论利伐沙班和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5,(11):1530-1532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疏血通注射液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所有病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DVT发生率、DVT早期诊断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情况。结果:观察组DVT的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27.5%的DVT发生率,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术后3d观察组DVT早期诊断指标D-dimer和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全血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利伐沙班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发生,显著降低DVT发生率和DVT的早期诊断指标,并明显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