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气究竟是什么?比较起来,这一问题多少有点像十九世纪物理学晴空上漂浮的两朵"乌云",弥漫在传统中医药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或经典中医药学(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e,CCM)向现代中医药学(modern Chinese medicine,MCM)的转变进程中,同时也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TCM向MCM的转变进程,因为全部的TCM理论和实践"大厦"几乎都是建立在关于气的理论根基之上的,而如果我们在现代自然科学的意义上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自然就能够将TCM重建为一座MCM的理论和实践"大厦"。  相似文献   

2.
“气一元论”是中国传统科学的思想核心,在中医药学里,“气”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普遍存在于中医药学各个领域,阐释着医学界的基本规律。肺与脾的关系,在生理上脾肺相生,结构互为相连,经络同气相求,主要通过气以及由气所引出的各种关系来进行的;在病理上两者互传,其病机则由气以及由气所引出的各种功能的失调所致,在治疗上肺脾同治,总以调理气机为主。  相似文献   

3.
从经典中医药学到现代中医学的发展 ,需要在中医药学与现代生物医学之间开展比较研究 ,以便建立两者相互联通的“接口”。本文从医学模式和生物医学分子、量子水平及其正在蓬勃发展的某些边缘学科理论举例提出了一些这样的“接口”问题 ,并对其实践价值及意义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中医药学的“宝库说”和“学科论”对于今后中医发展方向至关重要。以中药学为例,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中医药学“宝库说”和“学科论”的意义。①中西药学的本质异同。两者都具有科学性、理论上的系统性、实践上的有效性,依存性、物质和生物活性的统一性;但中药学的优势在宏观,劣势在微观,而西药学则反之。提示未来医药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将是中医药学。②在西医药学的角度看,“宝库说”的实质是对中医药认识的概括和表述。③中医符合一门学科的所有条件以及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证明“学科论”是对中医药学本质的概括和表述。④“宝库说”和“学科论”是对中医药进行现代科学研究的两种思路和前景。“宝库说”丰富和发展西药学,致中医灭亡,“学科论”是中药的现代科学化,能丰富和发展中医药学。最后结合中医药工作者的本质和前提指出正确态度是坚持“学科论  相似文献   

5.
方证对应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证对应”是中医辨证论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常指方药与病证之间存在着对应关系。方药与病证通过对应关系所形成的证治系统是中医药学经验和理论的重要基础。随着中医药学研究的深入,“方证对应”正受到中医药学界的重视。新近,中医药重大研究计划《中医药学几个关键科学问题的现代研究》已将“方证/病相关”、“方证相应”明确纳入2006年国家自然基金招标指南中。目前,围绕“方证对应”的科学内涵及其探索正在成为中医药现代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本文试图结合本学科以往的工作基础和个人的学术理解,探讨“方证对应”这一学术命题的科学内涵及其研究思路,以冀促进该领域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6.
实验中医药学,不仅能为人们勾画经典中医药学与现代中医药学的分野,为发现并建立中医药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的“接口”提供全新的方法和思维模式。而且从中也将会发育出新的生物医学理论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实验中医药学  相似文献   

7.
实验中医药学,不仅能为人们勾画经典中医药学与现代中医药学的分野,为发现并建立中医药学与现代生物医学的“接口”提供全新的方法和思维模式。而且从中也将会发育出新的生物医学理论及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对"作为有生命的植物或动物中药究竟是如何产生药理作用的?"这样一个问题感到疑惑不解,并持有深深而又足够开放的好奇心!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于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不同学科的角度理解并进行引申研究。经典中医药学传统中医药学建立了关于中药作用的药性理论,也就是中药的四气、五味和归经,这是一个经典的理论。按照这一理论,凡为中药者,都具有天然的药性,古代中国药物学家的智慧以及他们对现代乃  相似文献   

9.
谈谈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学理论附院内科黄赞松中医药理论是在漫长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一直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新中国成立后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医药学理论已取得可喜的成就。现代“科学方法”内容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现代辩证思维方法、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提出一些在传统中医药学中潜藏的具有现代和未来意义的生命科学问题。方法:将中医药学理论与现代生命科学理论进行比较研究,并进一步做出理论推断。结果:在传统中医药学中,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与现代生命科学的许多前沿问题以及其正在取得的某些理论和技术发展极为相似,它们或具有相似的思维方法,或在不同的历史年代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却得到了相同或基本相同的研究结果。结论:在经典中医药学的理论及其临床实践方法中潜藏着许多新的和具有前沿性的生物医学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现代生物医学尚未认识而中医药学却为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方向,有的则向现代生物医学理论及实践提出了疑问和挑战,还有的其本身就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科学假说。这说明,现代中医药学的研究决不只是对经典中医药学的回归性验证,而是在现代生物医学基础上对经典中医药学的重新发现。中国科学家也许能从这些发现中实现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历史性梦想。  相似文献   

11.
中药药性"三性"说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医药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无不受相应历史时期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学术思想的影响。最早中医药理论在认识上,很大程度采用“援物比类”的方法,将寒热温凉四季气候的变化与药物的作用及所含精微物质相联系,而形成“四气”学说。并且受“一分为二”的古代哲学思想影响,以阴阳为举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中医学基本概念“气”及与之相关的现代哲学概念的关系 ,指出“气”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一个重要基本概念 ,是古人的一种思维形式 ,其抽象性必须通过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并不是靠感官可以直接感知的。在中医学中 ,“气”既可以是个别又可以是一般 ,具有多层次的内涵 ,一般意义上的“气”与现代哲学上的“物质”概念接近 ,但是 ,“气”又具有非物质性 ,不能以偏概全地说“气”就是或不是物质 ,也不能把“气”仅说成是“属性”,应当据此概念应用的不同语境 ,对其不同层次的实质加以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气"实质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气”实质的研究,首先应该明确思路与方法,继承和创新依然是最关键的问题。在继承性研究中,既要承认“气一元论”哲学思想对中医“气”理论构建的重大影响,又不能把中医“气”理论说成是古代哲学的衍生物。纠正偏颇或错误认识,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气”实质继承性研究的主要目标应是明确“气”在人文和社会科学方面固有理论和概念的内涵。“气”理论的创新研究应在确立中医学自然科学属性的基础上,将中医“气”理论纳入现代科学的研究序列,同时也要强化中医“气”理论传统思维方法的革新研究,以便创立科学的假说,构建新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防治疾病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的结晶,具有系统的理论、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显临床疗效,是生命科学中体现中国人精神特点的医药学科。中医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强调“治未病”与“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思想,在当今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中医更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与特色。在继承与发掘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与方法.开展中医药学与生物学、数学、化学、物理学和信息科学多学科交叉合作性研究将加速中医药学自身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内经》是中医药学第一部经典大作,它的主要功绩是为中医学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确定的临床原则至今仍指导着医疗实践。"百病生于气"语出自《素问o举痛论篇第三十九》,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指导临床实践及预防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百病生于气关于"百病生于气",这里的气可以理解为气机失调。由于气具有"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运动不息,周而复始"等特性,其内在脏腑,外至四肢百骸,大经小络,都有气的存在,所以人体的气机失调,就会使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全身的升降出入运动障碍而百病丛生。气乱是指气行的方向和部位失常…  相似文献   

16.
在中医学的生理学和病理学理论中,关于精、气及其精一气的相互作用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探讨中医学有关精、气及精一气相互作用理论与现代生命科学理论的相互关联,对于传统中医学和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此前,我们基于相对论,从相对生物学的角度初步探讨了精一气相对变化及其与细胞周期中生物质一能相对变化的关系(冯前进,相对生物学:  相似文献   

17.
20 0 2年 6月 2 7日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举办了一场高水平的学术沙龙。著名中医药学专家王洪图、高学敏、苏宝刚、李庆业、鲁兆麟就“中医药现状与未来”的专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主持人张其成教授对本次沙龙主题的学术背景进行了历史回顾 :上个世纪 90年代末至本世纪伊始 ,“中医存亡大论争”一直是中医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提出了本次沙龙的议题 :入世后 ,中医药发展面临更大挑战 ,与西医相比 ,中医药的本质特色究竟是什么 ?中医药的优势和劣势究竟是什么 ?中医药学在现代文明、现代科技浪潮的冲击下应如何发展 ?五位专家对此阐明了如下论…  相似文献   

18.
四部经典著作是中医药理论及临床的根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大经典”是中医药学独特理论和临床诊疗体系的基石和导向,其学术渊源已逾数千年,是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形成的标志,古今医学名家学习中医药学,皆推崇以“四大经典”为本,来指导中医药理论及临床实践,它最具有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其特色和优势就是中医药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继承了中医药理论的特色,就能发扬临床实践的优势,正本清源,有源有根;所以,“四大经典”著作是中医药理论及临床的根柢,现今仍然指导着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加强四部经典著作的学习,注重临床应用的研究,是百年大计,乃至千年大计。否则,不以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为主流,反而用西医来替代中华民族传统医药科学文化的独特理论,中医的发展就将会失去其特色,中药的应用就会失去其本来的特性,使其脱离了本土文化而陷入泥潭、步入误区,带来的就会是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滞后、步履艰难和无奈的困惑;进而,将来中医药的发展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更难堪言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药飞跃发展。中医药必须现代化,但绝不是“西医化”,只有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方能发挥其长,使之更好地为全人类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9.
气功是东方文明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它与中医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气”(如气化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离不开气;气功是对“气”物质的实践功夫。中医学与气功不但有共同的理论基础,而且以“气”相连,“气功疗法”又被视为中国传统医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中医学与气功的关系密不可分。现从“气”即物质、中医与气功以“气”相连、中医理论指导着气功学术的发展三方面阐述之。1“气”即物质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重要范畴,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物质。如《易经·乾…  相似文献   

20.
_本文是以张子和攻下派的理论为依据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的进展,阐述使用下法的临床休会,并对大承气汤的应用范围——“痞、满、燥、实”提出不应局限而应拓宽的观点。对现代疾病的性质特点提出“实证”多于应证而虚证中大多有实滞的观点。在治则上多以祛邪为主,以通为补并用“通腑气”的重要意义,对虚证则是欲补其虚当下其邪,使补寓于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