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士由于工作性质,每天跟病人打交道,必须执行各种操作,如输液、注射、协助换药处置及处理各种被污染的物品等。空气污染、利器伤、接触感染等危险因素随时都要面对,病毒和细菌就像无形的杀手,随时威胁着护士的身体健康。因此加强职业暴露的防护,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应做好以下的有效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
医院内感染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医务人员的手。工作中即要接触无菌部位,又要接触污染物,每天要无数次的接触病人进行各种治疗与护理,手上会带有大量的细菌。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在进行无菌操作前均应先洗手后操作以保证无菌效果。但在临床工作中,治疗护士不可能每做完一次操作即回治疗室洗手然后再给另一病人进行治疗。以我病房为例,一上午平均进行静脉输液40~50次,肌肉注射30~45次,除在开始治疗前洗手外很难达到每次注  相似文献   

3.
崔俊梅 《包头医学》2006,30(3):48-48
1医护人员的准备①自我防护,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要带帽子、口罩,穿工作服,要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②手的消毒: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手与病人有频繁直接的接触。因此,在接触病人前后均要按普通洗手法认真洗手,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后,须用“健之素”消毒液泡手并清洗,洗手时要注意皮肤,手指间缝隙深处,因为这些部位细菌易于藏身并在其中繁殖,洗手是阻断医护人员经操作导致疾病传播的关键环节。2病人的准备①皮肤的准备: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皮内注射是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的操作,在操作前要做好皮肤清洁,对体力劳动者油垢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4.
降低病人术后感染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提高护理质量是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术后感染总结如下。1作好消毒工作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操作中与病人有着频繁、广泛、直接的接触,故要求护理人员每项操作前后,都要认真、彻底、有效地洗手。遇到可能有传染性接触时,应戴手套,并及时消毒。因故无法洗手时,可采用0.2%过氧乙酸或0.5%碘伏毛巾擦手,特别要留心指甲缝、手指指间等细菌密集处的消毒。作好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亦很重要,对有高度感染性的物品,要特别做好消毒灭菌。如对尿道插管要消毒灭菌,以防尿路感染。对辅助人工呼吸机…  相似文献   

5.
医护人员手消毒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9):1035-1037
随着各种流行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控制院内感染已成为当今医院管理的一项重大课题。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医护人员双手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往往较其他人群多,且通过手直接或间接传播疾病比空气传播更具有危险性。临床医护人员一般与病人及家属接触最频繁,双手被细菌污染的机会也最多,各种手术、产科接生、各项操作时若不注重操作前后洗手,手将是造成院内感染的罪魁祸首,有资料证明,仅洗手一项措施就可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下降50%。手卫生包含了洗手、消毒洗手、消毒擦手和手术科消毒。因此,做好医护人员手卫生是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还不能忽视与手卫生密切相关的其他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手的再污染,有效阻断医护人员因手被污染所致的交叉感染,确保病人的医疗护理安全。现将国内有关医护人员手卫生相关方面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感染科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接触各类感染病人,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处理各类污染物品及污物,受细菌、病毒感染的机会很多。另外,护士在工作中经常主动或被动的接触各种化学的、物理的消毒措施,也会对护士的身体造成一定危害。因此,明确各种危险因素,掌握必要的自我防护措施,减少和避免各种不良因素的刺激,对保证感染科护士的身心健康有积极的作用。笔者就感染科护士的各种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基层医院医护人员手卫生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基层医院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和对手卫生知识的知晓程度,识别相关影响因素,探讨防范措施,为做好手卫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人员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与观察后进行问卷调查相结合,随机对我院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调查。结果:医护人员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洗手率医生59.2%、护士72.5%(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处理污染物品后洗手率医生为79.6%、护士为94.1%(P〈0.05);进行无菌操作前的洗手率医生为89.8%、护士为70.6%(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在46.4%~87.6%之间;影响手卫生的主要因素有:不认为有感染的危险性(88.7%),人手少工作忙(67.0%),病人优先(55.7%)以及缺乏相应洗手设施(39.2%)等。结论:应提高医护人员对洗手重要性的再认识,加强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学习,有待采取相应对策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情况。  相似文献   

8.
肥皂洗手效果与搓手时间、次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院内感染中最常见的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染,工作人员的手既接触无菌部位,又接触污染物.工作人员的手每天无数次给病人进行各种治疗、护理,由于手上分布大量的细菌,因此医务人员正确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尤其重要.笔者就肥皂洗手的次数和搓手时间进行监测比较,为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洗手进行自我防护、防止医院感染、降低院内感染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小飘  吴双庆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749-2749
医院是患者聚集场所,服务对象绝大多数是病人,相对说各种病菌的密度较高,随着乙肝、艾滋病、性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发病率的升高,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的潜在因素也在不断增多。检验科的工作对象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工作中每一环节,稍有不慎就有被感染的可能。所以在工作中加强预防意识,充分注意自我防护,合理使用防护用具,正确洗手、戴口罩、消毒等,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1手与皮肤的消毒防护手是病菌传播最直接的途径。在日常工作中主要用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一定要戴手套(手有伤…  相似文献   

10.
医院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供应室的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危害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的因素。如回收污物的污染、消毒本身造成的环境污染 ,都是影响健康的不良因素。供应室护士必须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积极探讨自我防护对策 ,以利于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1 潜在危害因素分析1 1 污染物品流通过程中的生物污染①手接触污染 :从病房回收的污物被病人的血液、分泌物污染 ,含有大量的病源微生物 ,于新举、王华生等调查发现 :回收人员戴手套操作中手套外细菌检测 30例 ,菌落数均 >1 5cfu/cm2 ,不合格率达到 1 0 0 % [1] 。表明手套上微生物存留严重 ,携带大量条件致病菌和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感染性疾病科及血液透析室护士洗手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方法。方法根据《WHO医疗机构手卫生指南》及2009年12月1日我国实施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制作调查问卷,对我院感染性疾病科及血液透析室72名护士洗手依从性进行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护士接触患者前洗手依从性为56%,接触患者后洗手依从性74.3%,脱手套后洗手依从性5.3%。其中工作年限、学历、职称越高的护士洗手依从性越高;但是所有护士在节假日比在正常工作日洗手依从性明显降低,尤其夜班更是如此。结论护士长必须实施有效干预措施,科学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加强对护士洗手工作的监管,配备充足的洗手物品,采用全科动员相互监督等方式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右江医学》2019,(4):258-261
目的探讨护士在连续护理操作中手部细菌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抽取某医院223名护士进行快速手消毒后采样,再严密观察护士所有操作并记录操作种类和次数,至规定操作次数后作手样本采集送检,分析护士手部细菌污染影响因素及其相关性。结果护士手消毒后平均菌落数为0.40 CFU/cm~2;操作后手标本合格率为92.38%,其手部污染与连续操作次数呈正相关(r=0.183,P=0.006),与接触患者次数呈正相关(r=0.203,P=0.002),与连续操作时长呈正相关(r=0.207,P=0.002),与接触环境次数相关性不显著(r=0.129,P=0.054),与接触患者人数相关性不显著(r=0.130,P=0.052)。结论操作前手卫生对操作过程中手部菌落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护士手部污染程度与连续操作次数、接触患者次数、连续操作时长有关,与接触患者人数、接触环境次数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随着各种新的诊治医疗仪器和新药物的临床应用,使院内感染日趋严重,不仅造成病人住院日延长,经济支出增加,而且也直接威胁着病人的什么和健康,影响了医疗质量. 一医护人员手的污染 1、在医院感染传播途径中,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据有关资料报道,护士为病人进行晨间护理,医师给病人体检和换药,从他们的双手采样、培养带菌率为100%.还据报道,婴儿室护士抱婴儿前未洗手的感染率为2.65%,洗手后降至为1.24%.  相似文献   

14.
接触病人及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护士每天进行的大量护理操作,都是通过手来完成的。连续护理操作时,为了缩小首尾两个操作完成的时间差,避免病人家属的焦虑等待,提高整个病房病人的满意度,工作节奏极快,没有过多的时间洗手。护士如何做到快速安全有效的手消毒,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目前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15.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获得的感染。医院是各种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医护人员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各种病原的携带者和传播者,这一客观存在的事实,随着人们对医院感染的深入研究而逐渐被认识。因此,本文重点提出医院感染中与护理工作相关的几个问题,以示同道们关注。1手的污染与预防护士的双手在治疗操作中与患者有着频繁、广泛、直接的接触。若无消毒隔离观念,即形成接触-污染-携带-传播的过程,给患者带来极大威胁。临床常见一些人对下班时洗手一丝不苟,而为患者做治疗操作前的洗手却被忽视。我院对58名工作中护士的手进…  相似文献   

16.
消毒与防护     
《中国民康医学》2003,15(7):F003-F003
病人尸体如何处理可用 0 .5 %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棉球或纱布堵塞人体孔道后 ,再用 0 .5 %过氧乙酸溶液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什么是终末消毒终末消毒是指病人出院、转院、死亡后 ,对疫源地的消毒。医务人员如何进行分级防护一级防护 :适用于发热门诊的医务人员。要求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 12层以上棉纱口罩。每次接触病人后立即洗手和进行手的消毒。手消毒可用 0 .3%~ 0 .5 %碘伏消毒液或其它快速手消毒剂 ,揉搓 1~ 3分钟。二级防护 :适用于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 ,接触采集病人标本、处理病人分泌物、排泄物、…  相似文献   

17.
赖卫兵  曹文萍 《当代医学》2010,16(10):127-127
目的了解护工手污染情况以及肥皂洗手后的微生物学监测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护工50人,比较肥皂洗手前后的菌落总数和带菌情况。结果规范的卫生洗手后能明显的降低手的菌落总数和细菌。结论护工的手卫生意识较差,自我防护的意识也比较弱,应加强护工卫生洗手法的培训,有效的控制病原体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医务人员手消毒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在医院医疗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接触患者后手部污染细菌、洗手消毒效果等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对在20个普通病房进行日常工作的医护人员的手随机抽样,分别对未洗手、肥皂流水洗手、1∶200优氯净液浸泡棉球擦手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后未洗手与肥皂流水洗手带菌监测结果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5),肥皂流水洗手与1∶200优氯净液浸泡棉球擦手带菌监测结果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200优氯净液浸泡棉球擦手节时、有效、方便,有利于实施。  相似文献   

19.
接触病人及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护士每天进行的大量护理操作,都是通过手来完成的。连续护理操作时,为了缩小首尾两个操作完成的时间差,避免病人家属的焦虑等待,提高整个病房病人的满意度,工作节奏极快,没有过多的时间洗手。护士如何做到快速安全有效的手消毒,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目前没有关于这方面的报道。我们通过皂液流水,“84”消毒液擦拭及氯已啶(即洗必泰)洗手后,72例采样培养及观察对比,认为氯已啶洗手液消毒效果快而可靠,仅需1分30秒,比卫生部规定搓擦2分钟更节约时间,更适应临床连续护理操作。报道如下。1方法1.1对象以2…  相似文献   

20.
手是传播各种微生物最主要的媒介,一个人的手上通常有3.9×105~4.6×105的细菌,每进行一次操作,可能增加100~1000个细菌。文献报道[1],由医护人员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比空气传播的危险性更高。而护理人员每天要进行多项操作,手成为了微生物传播的最主要媒介,也是间接导致住院患者时间延长、病死率及病残率增加的重要原因。所以,控制医院感染就要从洗手抓起,而洗手也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而目前,护理人员洗手合格率低,洗手后再污染,洗手依从性低的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