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性。方法ELISA法检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HBsAg阳性率16%,Anti-HCV阳性率1.53%,Anti-TP阳性率1.31%,Anti-HIV1/2未检出阳性,ALT异常占18.1%。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减少因输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分,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性.方法ELISA 法检测 HBsAg,Anti-HCV, Anti-TP, 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 ALT.结果HBsAg 阳性505例,占 31% ,Anti-HCV 阳性71例,占4.36% ,Anti-TP 阳性76例,占 4.66% , Anti-HIV1/2阳性65例,占4%,ALT 异常457例,占 28.04%.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更重要的是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韦雪凤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5):663-663
目的:分析我院输血患者其输血前感染状况,减少因输血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分,强调有关感染性检查项目设置的重要性。方法:ELISA法检测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HBsAg阳性505例,占31%,Anti-HCV阳性71例,占4.36%,Anti-TP阳性76例,占4.66%,Anti-HIV1/2阳性65例,占4%,ALT异常457例,占28.04%。结论: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减少因输血引起的的医疗纠纷,有利于医务工作者的个人防护,更重要的是保障了人们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输血前传染性疾病指标检出情况,探讨输血前相关传染病筛查的意义。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收的2162例受血者为研究对象,在输血前对输血相关传染病进行筛查。主要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抗体(Anti-TP)、丙肝病毒抗体(Anti-HCV)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1/2),分析各项指标检出情况、指标阳性检出率的影响因素以及感染性指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传染病指标阳性检出率分别为HBsAg(8.0%)、Anti-TP(2.3%)、Anti-HCV(0.3%)、Anti-HIV(0.1%),同时检出合并感染者;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与传染病指标阳性检出率呈负相关P0.05,OR=0.98(95%CI=0.97~0.99),男性是传染性指标阳性的危险因素,P0.05,OR=1.59(95%CI=1.18~2.15),外科就诊与感染性指标阳性检出率存在正相关,P0.05,OR=5.84(95%CI=2.69~12.69)结论目前我院受血前检测阳性患者中以HBsAg和Anti-TP阳性为主,阳性检出率受到患者年龄、性别和就诊科室的影响,对输血前患者进行4项传染病指标检测对于保证输血安全、预防医源性感染及防止医疗纠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军 《中外医疗》2010,29(34):41-41
目的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5项传染指标检测,分析其结果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671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PPA)检测。结果检测中阳性者为216例,占32.2%,其中ALT阳性31例,HBsAg阳性101例,丙肝抗体阳性33例,艾滋病抗体初筛试验阳性9例,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42例。结论输血前对受血者进行5项传染指标检测是预防和控制由输血传播引起传染病的最重要标准,应用于每一位需输血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输血前传染病相关检查结果.方法 对我院2854名受血者在输血前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型)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结果 HBsAg阳性、抗-HCV阳性者分别为9.1%和3.4%、Anti-TP阳性者为0.28%,HIV(1+2型)抗体阳性者0.07%.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传染病指标的检测,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汪维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2):1298-1299,1301
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前相关传染病标志物的状况,避免因输血带来的医疗纠纷。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6361例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Anti-HCV、Anti-TP、Anti-HIV(1+2)的检测。结果:6 361例中,HBsAg阳性率为9.57%,Anti-HCV阳性率为1.87%,Anti-TP阳性率为0.99%,Anti-HIV(1+2)阳性率为0.05%。结论:输血前传染病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测,对避免因输血及血液制品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宇辉 《海南医学》2010,21(18):102-103
目的了解临高地区产前、术前及输血前患者乙肝表面抗原、丙肝肝炎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感染情况,为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预防和避免医院感染,减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防止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5月本院3323例产前、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血清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肝炎病毒抗体(HCV-Ab)、艾滋病抗体(HIV-Ab)和梅毒螺旋体抗体(TP-Ab)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407例,阳性率为12.25%;HCV-Ab阳性34例,阳性率1.02%;HIV-Ab阳性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42例,阳性率为1.26%。结论对产前、术前和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清学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对于血液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减少因分娩、手术及输血后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输血前患者血清各项感染性指标的阳性率,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输血前患者7318例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及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测.同时应用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进行梅毒的筛选试验.结果:7318例患者中HBsAg阳性患者751例(10.26%),抗-HCV阳性患者210例(2.87%),梅毒阳性患者50例(0.68%),抗-HIV阳性患者5例(0.072%).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应严加关注.  相似文献   

10.
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梅毒螺旋体抗体(Anti-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Anti-HIV)初筛的检测,目前已成为我院临床上的一个常规检查项目.由于近年来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医疗纠纷的不断升级,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有效地控制医源性感染,对患者输血前作以上三项检查显得尤为的重要.为了了解我院住院病人输血前的感染情况,我们对本院一年多来2149例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  相似文献   

11.
张虹霞 《甘肃医药》2012,(3):211-212
目的:探讨和评论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18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和(TP-ELISA)检测分析。结果:HBsAg阳性率10.33%,抗-HCV阳性率1.46%,抗-HIV阳性率0.19%,TRUST阳性率1.97%。结论: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的检测,对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患者输血前血清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世琼  吴清 《重庆医学》2007,36(10):924-925
目的了解拟输血患者输血前状况,探讨有关检查项目设置的必要性。方法输血前抽血按操作常规检测。结果本院各科室住院输血患者,共计465例,其中男236例,女229例。输血前抽血体检,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Anti-HCV)、梅毒螺旋体抗体(TP)、抗HIV抗体(Anti-HIV1/2)。ALT升高70例,阳性率15.0%;其他阳性率分别为HBsAg 9.1%、抗HCV 0.6%、TP 0.4%、抗HIV 0.0%。结论输血前患者血清检查应作为常规检测,对控制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有重要意义;对于减少和防止输血后患者出现血清传染性标志物阳性引起的医疗纠纷有着重要作用,可作为分析原因和处理医疗纠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产妇(产前)检测感染性病原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5639例孕产妇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1/2抗体(抗-HIV1/2),用梅毒血清学(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 5639例孕产妇中,HBsAg阳性患者270例(4.7%),丙肝抗体阳性患者5例(0.08%),艾滋病病毒抗体1/2初筛阳性患者3例(0.05%),经青岛市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实验室已进行确认阳性患者3例,梅毒抗体(TRUST)阳性患者3例(0.05%).结论 对孕产妇进行产前血清标志物的检测,能够及早发现阳性患者,预防和控制母婴垂直传播,避免医务工作者感染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分析4项感染性指标在输血前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7285例住院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4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阳性标本采用胶体金复查;抗-HIV1/2筛查为阳性的标本送省疾控中心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抗-TP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 7285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检测总阳性率为15.31%,HBsAg阳性率为11.01%,抗-HCV阳性率为2.72%,抗-HIV1/2阳性率为0.03%,抗-TP阳性率为1.19%.HBsAg和抗-HCV合并阳性率为0.32%,HBsAg和抗-TP合并阳性率为0.04%.结论 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指标,有利于患者传染病的早期诊治、医院感染及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及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防范.  相似文献   

15.
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受血者输血前传染性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2780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检测,用梅毒血清学(TRUST)法检测梅毒抗体。结果:2780例受血者中HBsAg的阳性率为11.15%、抗-HCV的阳性率为0.90%、抗-HIV的阳性率为0.04%、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79%。结论: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传染性指标检测,是一项对医患双方有自身保护作用的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输血前及产前相关经血液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的必要性及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采集2010年1~12月所有来院的手术、输血或孕产妇10681例患者的静脉血,运用ELISA方法检测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结果 10681例患者标本中HBsAg阳性共计573例,阳性率为5.36%,其中以HBsAg+HBeAb+HBcAb模式最多,阳性率为2.76%;HBsAb阳性3346例,阳性率为31.33%。59例抗HCV-IgG阳性,占0.55%。HIV抗体4例初筛阳性,送上级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均为阳性。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ELISA方法共有119例,其中TPPA阳性97例,TRUST阳性12例,且滴度均大于1:8。结论术前、输血前及产前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因此对术前、输血前或产前患者进行相关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有利于医患双方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白内障患者房水中梅毒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探讨梅毒是否通过房水传播。方法:对2003年以来准备接受白内障手术的1 673例患者进行常规的传染四项检查,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HCV抗体)、梅毒抗体(TP抗体)、艾滋病抗体(HIV抗体)四项指标,并统计梅毒发生的阳性率;应用特异性抗体试验—金免疫层析试验(GICA)和非特异性抗体试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梅毒患者血清及房水中的抗体。结果:1 673例白内障手术患者有21例患者血液中初筛出梅毒抗体,阳性率1.26%;21例梅毒抗体阳性患者血清中GICA阳性检出率为95.24%(20/21),房水中为33.33%(7/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患者血清中TRUST阳性检出率为52.38%(11/21),房水中为9.52%(2/2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梅毒感染阳性率相对稳定,并且梅毒可能不通过房水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接受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查的意义。方法:对1 302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试验(TP-PA)检测。结果:HBsAg阳性、抗-HCV阳性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14.6%、2.6%和0.5%,其中52例HBsAg阳性者没有输血史,在输血前检查中首次检出阳性;34例抗-HCV阳性者均有输血史,在肾透析患者中,抗-HCV阳性率达10%。ALT>40 U/L者367例,除并发HBsAg和(或)抗-HCV阳性外,单独ALT升高者137例。抗-HIV阳性者1例,未检出TP-PA阳性者。结论: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5项传染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1070例受血者5项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传染病检测的意义.方法 对1 07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谷丙转氨酶(ALT)、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抗体(Anti-TP)的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 共检出抗-HCV阳性16例,梅毒螺旋体阳性6例,ALT不正常26例,HBsAg阳性57例.结论 对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输血相关5项传染指标检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方法本次研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0例输血前患者作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其中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抗体(抗-TP),对检测所得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对检定价值进行确定。结果在100例患者中,出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0例(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患者1例(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例(2%);梅毒螺旋体阳性率1例(1%),总阳性患者14例,阳性率为14%。结论输血前患者做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能对患者血液情况加快了解,并减少传染疾病的传播,也能降低因输血引发的纠纷事件,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