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病因与发病”篇中,将“瘰疬”与“痰核”归类于“看不见形质”的“无形之痰”中。笔者认为这样划分,既不符合临床实际,也与“无形之痰”临床表现的主症相违。  相似文献   

2.
痰病治验2例     
痰病痰证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痰随气行,无处不到.而痰又分有形之痰、无形之痰两种.因此,痰病会发生在临床各科.对各种不同的痰病证进行正确的诊断,则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临床一些"怪病",即一些病情错综复杂的病证,因病机与痰有关,其症状或可见有形之痰,但以无形之痰居多,存在于人体的脏腑、肌肉、经络、肌肤、关节之间,无处不在,故有"怪病多痰"之说。古代医家所知的怪病,临床表现一为繁杂多变,一为怪异奇特;一者多无形可寻,以功能性疾病为主,一者多有形可查,以实质性疾病为主。目前来看,痰邪引起的疾病远远超出这一范围,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把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郁积久,则可化热,热极生风.我院研制的通脉醒神口服液,用于治疗风热之痰壅盛所致的头痛、失眠、眩晕、脑血栓(恢复期)等脑血管病,临床上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是一种致病因素,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呼吸道分泌和咳出的痰液,包括瘰疬、痰核等可触见的痰的病变。无形之痰是体内津液代谢失常所致,停积在经络、脏腑,引起各种顽证、怪证,手不可  相似文献   

6.
温热之病,最易挟痰,致使病势缠绵,棘手之证丛生。盖热为无形之邪,痰乃有形之滞,痰与热合,则胶结难解。其蒙蔽于上,壅塞灵窍,则神主不明而为昏糊;阻遏于中,枢机不利,则上下失和;流行于下,壅滞气机,又可致二便涩滞。且痰热互结之证,不去其有形之痰,则无形之热难以消解;有形之痰去除,无形之热自易清散。故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认为,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种病理产物一旦形成又会成为新的致病因素,从而引起继发性病证。痰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指视之可见闻而有声的痰液,如咳嗽吐痰、喉中痰鸣等;无形之痰,指只见症状不见形质的痰病,如眩晕,癫狂等。1中医文献对痰的论述:《内经》中虽无"痰"字记载,但已有痰病相关论述。如《素问·评热病论》论述"劳风"病时说,"劳风法在肺下,其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咳出  相似文献   

8.
童吉平  舒忠民 《光明中医》2008,23(8):1195-1196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中医将其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即由呼吸道分泌出来咯吐可见的痰液称“有形之痰”;瘰疬、痰核和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难见的形质或伴眩晕、呕恶等痰症表现的称“无形之痰”。“百病多由痰作祟”,痰之为病,无处不到,如痰壅于肺,可见咳喘痰多;痰阻于心,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发癫狂;痰浊犯胃,可见呕恶脘闷;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冒;痰气结于咽,  相似文献   

9.
小儿疑难病证从痰论治何梅燕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痰,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为肉眼可见、闻之有声的有形之物,如咳嗽、哮鸣等肺系疾病随咳嗽或呕恶而出的痰涎,使人们容易察觉和理解。无形之痰是由五脏功能失调尤其是肺脾肾三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痰”辨     
所谓“痰”为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临床分为有形之痰与无形之痰。无形之痰可根据临床表现而判定,而有形之痰则是我们常说之“痰”。另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的痰,广义即为痰饮,狭义即为痰,乃是肺、肺系的产物。一般稀薄者为饮,粘稠者为痰,痰之来源与脾、肺、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而且与三焦气机也有联系。肺主治节,能调水道,感受外邪,肺失宣肃,肺津凝聚成痰,而且肺为贮痰之器。脾主运化水湿,脾胃受损而致虚弱,则运化无权,水湿内聚,凝而成痰,脾为生痰之源。肾司开阖,主水液蒸化,水湿上泛,可聚而成痰,命门火衰,不能温运脾阳,水谷不化精微,也可生湿成痰。  相似文献   

11.
"痰"是中医学中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把握好"痰"之形与意对临床辨治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痰之形分有形和无形,痰之意即内涵意义,是指从其与津液气血、与脏腑、与病的关系中阐释痰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的不同病机的丰富内涵。从痰之"有形""无形"及内涵进行探讨,可促进对中医学"痰"的认识,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辨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姚秀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17-118
《类证治裁》说:"痰饮皆津液所化,痰浊,饮清。"痰饮是体内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变化和病理产物并可成为继发病因,就病理产物而言,一般认为稠着为痰,清稀为饮。痰又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是或闻之有声或触之可及的实质性痰浊。无形之痰未见之痰,而有痰之症。  相似文献   

13.
廖天源 《国医论坛》2013,28(1):46-47
中医学对痰有广义狭义、有形无形之分,狭义有形之痰,是指呼吸道分泌和咳出之痰液,也包括瘰疬痰核等可以触及的有形病变;广义无形之痰乃停积于经络、脏腑,引起各种顽症、怪病,而手不可触及,眼不能视见者.无论有形之痰或无形之痰,其成因都是人体津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尤其是因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致水液停积、流溢而为痰为饮,并变生百病.肺为水之上源,主治节,司通调水道之功能,若肺气不足,或风寒束肺,宣降失常,治节无权,水液可聚而为痰为饮,肺阴虚或肺郁生热亦可煎灼津液为痰.脾主运化水谷精微和水湿,如脾气不足,运化失职,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聚湿生痰,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之说.肾为水火之脏,阴阳之宅,元气之根,若肾阳不足导致五脏六腑之阳气虚衰,脾肺二脏功能失调,可滋生痰浊,故张景岳云:"盖痰即水也,其本在肾,其标在脾.在肾者以水不归源、水泛为痰也,在脾者以饮食不化、土不制水也."此外,肝气郁结、心阳不振均能引起气滞水停,聚而为痰,或瘀血既久,亦能化生痰水.  相似文献   

14.
痰是一种病理产物,因痰继发的病证很多,故有“因病生痰,因痰致病”的说法。中医所说的“痰”可分为两类:—类是有形可见之痰浊,即呼吸道和其他部位的病理产物,如脓液、水液、白浊、痰液、鼻涕等分泌物和渗出物;一类是无形不可见之痰,可见诸不明原因、病机复杂但症状具有痰的特点的一类病证,或以痰为发病原因的一类病证。所谓“怪病”,即指一些症情错杂的病证,因其病机每与痰有关,其症状或可见有形之痰。但以无形之痰为多,故有“怪病多痰”之说。这类怪病虽症状奇多、辨证复杂,但有共同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医认为:“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从痰论治”。在这里,中医所谓的“痰”既是病理的产物,又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同时中医又把痰分为广义之痰和狭义之痰,亦即无形之痰和有形之痰。有形之痰多指从咽喉、口、鼻等部位流出  相似文献   

16.
朱仲华 《新中医》2014,46(7):242-243
<正>《针灸大成》一书是明代靳贤在针灸家杨继洲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的基础上,又汇集了明以前有关针灸学的文献资料而编成[1]。其内卷九末附录有杨氏临证验案33则,所载入者均是杨氏临证验案资料,内容包括对痢疾、便血、血厥、神志等疾病的证治,均能体现出杨氏辨证之精确,选穴之精当,取效之迅捷。其中有数则医案记载了杨氏对因痰邪所致疾病的治疗经验。痰属内生之邪,有有形和无形、狭义和广义之分,其为病则全身各处均可出现,无处不到,其临床表现亦十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临床中的无形之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为百病母”,分成有形之疾与无形之痰。无形之痰又称内痰,可随气而行,随气滞而凝聚,五脏六腑皆有,从而产生各式各样的病症。如狂病治以涤痰;眩晕从痰论治;中风化痰为要;肿瘤之因亦寓痰,从痰论治,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痰是人体津液不归正化而形成的病理产物,故痰为津液所化,津液是有形之物,痰无疑是有形的病理产物。近年来论痰之作不少,在谈到痰的含义时,提出了“无形之痰”的见解。如说:“有形之痰,又谓狭义之痰,为咳咯而出,或呕恶而出,容易被人察觉,故又称为外痰;无形之痰,又谓广义  相似文献   

19.
痰分有形与无形两类,这是中医界较流行的学术见解。所谓有形之痰,是指视之可见,触之可及或听之有声的粘稠病理产物。但对于无形之痰的含义,目前认识不一。也有非之者认为:凡痰都是有形的,无  相似文献   

20.
痰淤相关的理论由来已久,痰淤同治的实践越来越为临床所重视。痰淤同病、痰淤互结,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且有以下致病特点。一、痰淤为有形有质之邪凡致病因素统称邪气。外感六淫、气候变迁、内伤七情、精神刺激,皆为无形无体,依据临床表现而辨别证候。痰淤互结、痰淤同病亦为邪气,但与之有别。痰和淤是津血为病的病理产物,痰来自津,淤本乎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阳化气,阴成形。”人体之津血同属阴精,是有形有质之液体。痰淤互结既是形质之液病态而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