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数脉乃临床之常见脉象,一般认为主热证,而实际临床上,数脉之主证绝非热证一种。数脉也可见于寒证、虚证、血瘀等其它证,故医者临证时一定要四诊合参,综合分析,以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2.
赵玲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76-1776
中医脉象学是我国历代中医药学家在临床上长期探索、不断总结而成,一直以来是中医四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医临床辨证论治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中医辨证从脉证的主次真假分析,向来有脉证结合、舍证从脉或舍脉从证之说。笔者在临床上曾遇一典型的以脉论治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数脉为临床常见病脉之一,多见于热证,但其主证却不只限于热证。本文探讨了数脉在不同虚实证型中的意义与机理。虚热证中数脉多由阴液耗损、阳气偏亢所致;虚寒证中数脉则常见于久病元阳耗损,危证病人亦可由于虚阳上浮或阳气外跃导致数脉。实热证阳热亢盛最易见到数脉,实寒证中的某些情况如风寒束表、邪正交争剧烈时也可见数脉。此外,疟疾疟邪出于阳位、痈疡肉腐成脓时均可见数脉。数脉主证主病繁杂,故临床诊脉辨证时需整体把握和分析病人的脉象特点,结合更多的临床症状进行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主要脉症临床流行病学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的主要脉症。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研收集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脉症,采用多因素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对单个脉症及其组合群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晕、头痛、头胀、易怒、失眠、目眩、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是既能反映肝阳上亢证的主要病机,临床出现频次又较高的10个脉症。结论上述10个脉症可以作为主要脉症列入该证辨证标准。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柴胡汤的脉证,使其脉证清明,一一备记,并能指导临床运用。方法:将脉证合参并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对小柴胡汤的脉证进行探讨。结果:少阳为人体气机升降,表里出入之枢,阴阳虚实之枢,小柴胡汤常见弦细脉,沉紧脉。结论:小柴胡汤有和解少阳之功,主治少阳枢机不利证,晓然其脉证,才能有效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乔冠卿  马文辉  姚博 《光明中医》2013,28(4):674-676
刘绍武先生创立了三部六病学说,其整体气血论四脉定证学说中的聚脉证在临床中经常可以见到,研究聚脉证的治疗思路对于提高临床疗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临床上见聚脉者便可定为聚脉证,也就是“肝气郁结”证,其治法为理气解郁,方选调胃舒郁汤。在消化性溃疡、糖尿病、乳腺增生等疾病的辨证论治中若见聚脉证者,用调胃舒郁汤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文献中涩脉主病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20年临床文献中涩脉所涉及的疾病、脏腑、证候、症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①涩脉常见于头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高血压、高黏血症等;②涩脉与肝、肾、心、脾等脏腑关系密切;③涩脉多见于血瘀、气滞、气虚、阴虚、痰湿等证;④涩脉多与心悸、胸闷、乏力、头晕、腹胀等相兼出现.结论 涩脉主病纷杂,需结合临床进行分析,不能拘泥于血瘀一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文献中涩脉主病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对20年临床文献中涩脉所涉及的疾病、脏腑、证候、症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①涩脉常见于头痛、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高血压、高黏血症等;②涩脉与肝、肾、心、脾等脏腑关系密切;③涩脉多见于血瘀、气滞、气虚、阴虚、痰湿等证;④涩脉多与心悸、胸闷、乏力、头晕、腹胀等相兼出现.结论 涩脉主病纷杂,需结合临床进行分析,不能拘泥于血瘀一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行经女性涩脉人群出现血虚证、血瘀证的概率.方法:对100例符合条件的女性进行脉诊和问卷调查.由医师对被调查者进行脉诊得出脉诊结果,由医师根据被调查组填写的调查表进行中医证型诊断.分析涩脉人群的血虚证或者血瘀证的概率.结果:诊断涩脉人群为40例,此40例中出现血虚证18例,占45%,其余22例均为血瘀证,占55%.结论:此次调查行经女性涩脉人群出现血虚证或者血瘀证的总概率为100%,表明该涩脉客观诊断标准与传统中医理论所指的涩脉临床所主证候具有-致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血脉理论,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因病机进行分析,明确本病病位在血脉,核心病机是脉阻瘀滞.临床上采取分部论治,上部辨证为肝肾阴虚、脉阻瘀滞证;中部辨证为心血不足、脉阻瘀滞证;下部辨证为肾精不足、脉阻瘀滞证.治疗上活血通脉法贯穿始终,脉体结合,灵活变通.  相似文献   

11.
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倡平脉辨证论治疾病。强调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核心是证,脉是证的灵魂。临床辨证时,虽曰四诊合参,但四诊的权重不同。李老认为脉诊在疾病的诊断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经50余年临床实践最终形成了以脉诊为中心的辨证论治方法。强调以脉定证,以脉解症,以脉解舌。如本文中案1:脉沉滑,诊为湿热弥漫证;案2:脉沉微,诊为阳虚失荣证;案3:脉沉细数减,诊为阴虚失濡证;案4:脉弦减,诊为肝郁脾虚证。四案皆体现了李老以脉定证的思辨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寒证为临床的基础证和常见证,多因外感寒邪或阳气不足所致。寒证有外寒、内寒之分,伤寒、中寒之别,亦有表里、虚实之类,临床可见表寒证、里寒证、实寒证、虚寒证。中医证的核心是“病机”,脉象是揭示病机最有力的工具,“辨脉论治”之说亦不为过。然寒证的主脉,教材中多言迟脉,亦可见紧脉、牢脉、微脉、弱脉等,笔者从文献出发,结合临床,认为寒证的脉象不仅限于此,数脉、弦脉、细脉、沉脉亦可主寒证,临证中应加以体会和辨识。  相似文献   

13.
平脉辨证是中医认识疾病本质的过程,是临床立法论治的依据。本文从一证多脉分析法、证似脉异对比法,证歧脉同辨异法、危重症候关键脉象提示法等四个方面,对《伤寒论》平脉辨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的突出特点为注重脉与证,在“脉-证”辨证体系指导下的临床诊治也疗效确切,然而此辨证体系之“证”与当今“辨证论治”之“证”的含义并非一义,须精究原文以还原仲景省病问疾之原貌,方可于临床应用时遂心应手.文章基于《伤寒论》原文,通过具体举例,将同症异脉与异症同脉的条文进行辨析,还原古先贤的诊病过程,以阐明脉与证在临床中同等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12):1008-1010
脉诊是中医准确辨证的基础,系统辨证脉学是对传统脉学的发展与创新,通过脉象要素之间的关联性分析,表征出疾病发生发展的"证据链",搭建出"脉-证-方"相应的辨治体系。以眩晕为契点,系统总结其脉象要素、证候特点和辨治方药规律,验证系统辨证脉学"脉-证-方"诊治体系,为临床辨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舌脉异常虽然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但其临床价值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本文拟通过400例癌症患者舌脉表现作一分析,并与280例非癌症患者作一对照,以说明舌脉异常可作血淤证主证之一。  相似文献   

17.
基于"病脉证并治"诊疗模式之下的教学理念,金匮要略教学之重点,是回归"病→脉→证→治"逐级分类循证推理之临床诊疗模式。即将每一条原文所记载真实世界的临床诊治实践,根据"病→脉→证→治"逐级分类循证推理过程去提出问题,层层递进,以临床问题带动条文的讲解,进而训练提升"病→脉→证→治"临床诊疗模式及临床诊疗决策思维能力及技巧。  相似文献   

18.
数脉为临床常见脉象之一,多数医家认为乃阳热蒸腾、气血行速、脉来疾迫所致.见到数脉,一般即辨证为热证.实际上,数脉之主证并非仅为热证,数脉可见于寒证、虚证、血瘀证等,故临证宜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19.
数脉为临床常见脉象之一,多数医家认为乃阳热蒸腾、气血行速、脉来疾迫所致.见到数脉,一般即辨证为热证.实际上,数脉之主证并非仅为热证,数脉可见于寒证、虚证、血瘀证等,故临证宜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20.
数脉为临床常见脉象之一,多数医家认为乃阳热蒸腾、气血行速、脉来疾迫所致.见到数脉,一般即辨证为热证.实际上,数脉之主证并非仅为热证,数脉可见于寒证、虚证、血瘀证等,故临证宜四诊合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