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腰痛是由于感受外邪,邪气痹阻腰部经络或内伤劳倦,肾虚腰府失养所致的常见病证,另外作为症状也常见于其他病证。《伤寒杂病论》中涉及腰痛的条文共有7条,分别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金匮要略》虚劳病篇、五藏风寒积聚病篇、水气病篇、痰饮咳嗽病篇。其中有4条条文下载有方药。本文从治法的角度入手,探讨张仲景治疗腰痛的学术经验,张仲景在《内经》辨治腰痛的基础上,将腰痛的治疗更加具体化,具体有补益肾气法、散寒化湿法、解表散寒法和调和营卫,逐湿走表法,兹分别论述,并以名家验案加以阐释,以期提高现代中医临床辨治腰痛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金匮要略》痰饮病篇、水气病篇,分别论述了湿、饮、水肿证治。湿、饮、水,异名同类,湿为水之渐,水为湿之积。湿邪为病,其源有内外之分。外湿者,每因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湿从外袭所致;内湿为病,与肺、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肺失宣降则水津不布,脾虚则生湿,肾虚则水泛。《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素问·水热穴论》指出,“积水”之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对于水湿的治法,《素问·汤液醪醴论》提出“开鬼门,洁净府”,即宣开  相似文献   

3.
治水当审肺脾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锦海  罗淑君 《光明中医》2003,18(1):F003-F004
水肿者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肿胀》言之最详 ,其云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盖水为至阴 ,故其本在肾 ,水化于气 ,故其标在肺 ,水惟畏土 ,故其制在脾。”故水肿皆责之于肺脾肾 ,以肺者多因感受外邪 ,失于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脾者多因外感内伤 ,而运化失司不能制水。肾者多因劳倦内伤而失开阖。水肿的治疗 ,《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云 :“平治于权衡 ,去宛陈 ,开鬼门 ,洁净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水气病脉证并治》更为具体指出“诸有水者 ,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 ;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古籍也记有麻黄连…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中的湿病,是以致病因素而命名的,一般有外湿和内湿之分,然本篇所论以外湿为主,故《金匮》论湿病证治五条六方,皆以发汗为主。但证之临床,往往内外之湿相互影响而致病,故其治疗若外湿较重,病偏于表,应用汗法为主;若内湿突出,病偏于里,则应首先利小便,若表里湿邪俱盛,两法同用亦佳。  相似文献   

5.
《金匮》脏腑经络先后病篇第十七条原文云:“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以下简称第十七条)历代注家对本条解释主要为以下二种: 一、认为是指脏腑相合,在治疗时,应当脏病治腑。如《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以下简称“补正”)注释本条曰,“‘五脏各有所合’,此云病在脏者,当随其所合脏腑而攻治耳,……渴系肾脏之病,而猪苓汤利膀胱,肾合膀胱故也。”南京中医学院编著的《金匮要略学习参考资料》从之。二、认为是指有形与无形之邪相合,在治疗时,应当审因论治。如《金匮要略心典》(以下简称“心典”)注释本条  相似文献   

6.
甘姜苓术汤出自《金匮要略》,用治“肾着”.书云:“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腹重如带五千钱”,提示寒湿之邪仅仅着于肾之外府,尚未波及里脏,故其施治不必温肾,只需除寒燥湿宜甘姜苓术汤,其病可愈.笔者重温仲师明训,常用此方治疗沉寒湿冷诸疾,莫不随于奏功.择取验案四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金匮要略》关于水湿病的论述 ,内容丰富 ,理法方药完备 ,颇具临床指导意义。现就书中所论 ,撮其要者简述之。《金匮要略》论湿有三 :一曰“湿” ,二曰“水” ,三曰“痰”。愚意湿、水、痰三者 ,异名而同类 ,正如热之与火然。湿为水之渐 ,水为湿之聚 ,痰为水之凝。湿犹雾露 ,弥漫浮游 ;雾聚而成水 ,可向一定方向流动 ;水寒凝结为冰 ,常固定于一处。雾也 ,冰也 ,水化而成者也 ,形质不同而已矣。分之可三 ,合之则一。故治湿之方可以治水 (防己黄芪汤 ) ;治水之方亦可治痰 (苓桂术甘汤 )。《素问·经脉别论》说 :“饮入于胃 ,游溢精气 ,上输于…  相似文献   

8.
《不谢方》释评(续五)王异凡释王道屏整理与评按腰痛[原文]此证诸经皆有之,而在太阳者最轻。经云腰为肾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者,不在此例。独活、防风、青皮、枳壳、苏梗、乌药、延胡索、白术、赤芍、茯苓、炙草。连胁加柴胡,兼胀加木香。[附]腰痛症状:腰为肾...  相似文献   

9.
“腰为肾府”,其痛理合治肾矣,然治之不愈可取诸肝。《灵枢·经脉篇》云:“肝,足厥阴之经……是动则病腰痛不可以俛仰”。此腰痛取肝之一微也。况肝藏筋膜之气而主节,腰部虽伟,亦一大美节也,岂有腰痛不治不关肝哉。余如肝有瘀血,腰脊每痛,厥阴风生,项背僵直,此皆腰肝相关之  相似文献   

10.
泄泻一病,首见丁《内经》,有“濡泄”、“洞泄”、“飧泄”等名,临床较为常见。一般指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可以伴有腹痛,但多无里急后重感,亦无脓血便。本病相当于西医之急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病。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不外乎感受寒湿暑热、饮食不节(洁)、情绪失调、脾胃虚弱、肾阳不足等。病机主要在于脾虚湿盛,其中脾虚为致病之内因,湿盛为外因,且二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脾虚则水湿运化失司易湿盛,而湿盛易困阻脾阳。据此,临床上治疗泄泻,大法多为运脾化湿。然久泻伤脾,由脾及肾,而成脾肾两亏者,在临床上屡见不鲜,笔者从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