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声带粘膜下出血、声带小结、声带息肉以及喉显微手术后 ,用中药活血祛瘀法进行治疗 ,均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活血祛瘀法在音声疾病中的应用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钱江  张健 《中医药学刊》2003,21(7):1191-1191,1195
声带粘膜下出血、声带小结、声带息肉以及喉显微手术后,用中药活血祛瘀法进行治疗。均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声带粘膜下出血是声嘶的原因之一。声带的上皮与肌层之间有一约两毫米厚的疏松结缔组织层,内含静脉丛,可受内分泌的影响,月经期常呈充血状态。素体虚弱,气血不和或气阴亏损者,此时高声歌唱,若发声不当或用声过度,易出现声带粘膜下出血。常在一声高音或强音后,患者突然变音或失声。间接喉镜下可见一侧声带上有小红点,重者一侧声带全红。出血点愈近声带边缘,声嘶越重,消退愈费时间,少数人并可多次复发。  相似文献   

4.
贲门癌手术后失音(声音嘶哑)临床并不少见,现代医学对于本病尚缺理想的疗法。本院外科遇贲门癌术后失音者,大多转中医科会诊。笔者近年来运用增液汤加味治疗本病,疗效满意,兹举隅如下。例一、薛××,男,48岁,教师,住院号840450。进食梗阻感半年许,经食管脱落细胞及 X 片确诊为贲门癌,于1984年3月24日入院。1984年4月3日在全麻下作贲门癌根治术(病理报告:贲门低分化腺癌)。术后旋即出现声音嘶哑,15天后经五官科检查:咽部粘膜充血,右侧声带固定不动,诊为“右侧声带麻痹”。无特殊治疗,乃邀中医会诊。  相似文献   

5.
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咽炎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与粘膜下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多发于成人,病程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属中医学“虚火喉痹”及“梅核气”范畴。临床表现为患者常有咽部各种不适感,如异物感、咽痒、咽燥、灼热、刺痛、干咳、干呕等等。喉镜下表现为粘膜充血、滤泡增生、咽侧索肥厚。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患者共48例,  相似文献   

6.
“失音”以声音不扬、音嘶不亮,甚至不能出声为主症,《内经》名日“暗”,现代医学的急慢性喉炎、声带麻痹、声带息肉、声带连结等可归其范围。笔者以辨证论治为主治疗本病,收效较著,现试探其诊治要点。一、金实窍闭,毋忘风寒痰阻《景岳全书》云::“瘖哑之病,当知虚实,实者其病在标,用窍门而瘖也……窍闭者有风寒之闭,外感证也,也有火邪之闭,热乘肺也。”  相似文献   

7.
活血祛瘀治疗咽喉病验案三则上海市奉贤县中医院李苏玲(201400)关键词:活血祛瘀,咽喉病一、声带息肉声带息肉属中医“喉痹”范围,证见长期声音不扬。本病除了肺脾气虚外,还多见于血热煎熬成瘀的病症,如咽腔充血、口干欲饮、溲黄赤等全身症状。检查可见声带充...  相似文献   

8.
多形红斑为急性皮肤炎症疾患,皮疹多形,常伴粘膜损害,重症型有严重的粘膜和内脏损害。好发于春秋季节,冬季也有罹患者。女性多于男性,以10~3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中医据其“形如猫眼,光彩闪烁,无脓无血”,称为“猫眼疮”。本病常在雁来时发病,雁去时则瘥,又有名为“雁疮”者。本病亦有在冬季“重触风寒”而发病者,故中医文献中也有称为“冷疮”或“寒疮”者。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兹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活血化瘀法治疗声带小结息肉7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属中医学之“慢喉”范畴。近3年来笔者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70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1一般资料70例,男24例,女46例;年龄25~47岁,平均36岁;声带小结23例,其中单侧6例,双侧对称性17例;声带息肉47例,其中单侧3...  相似文献   

10.
结节性喉炎也称声带小结,属中医“久暗”范畴。症状表现为声音嘶哑,喉部干燥,轻微疼痛。检查所见:两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的游离缘有对称小结样突起,粟米大小,色白、基底略红。本病目前西药无特效,手术治疗效果也不太满意。笔者运  相似文献   

11.
殷云 《中国针灸》2003,23(10):612-612
由声带炎造成的音声障碍属祖国医学“喑病”范畴,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起声困难、声音低粗,重者失音。间接喉镜检查可见声带充血,呈弥漫性水肿,反光度增强,有的声带呈柱状边缘圆钝肿胀,亦有双侧声带鱼腹状肿胀,声带闭合不全,甚者声带边缘处有对称性基底较广的丘状突起,质软(早期小结)。笔者遵循经络学说,并参考现代神经解剖学,近年来采用针灸的方法治疗本病176例,  相似文献   

12.
喉白斑病为喉粘膜上皮增生和过度角化所发生的白色斑块疾病。该病男女均可发病,但以40岁以上男性居多,它的发生与声带黏膜长期遭受刺激相关,且有癌变的倾向,所以大部分学者认为该病为癌前病变。中医认为本病属"慢喉喑"范畴,与"肺"相  相似文献   

13.
声带小结多见于演员、教师、营业员。发生部位多在声带的前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的交界处,呈灰白色或红色大小不等粟米状或绿豆状组织增生。Arnold氏认为:“声带小结是由于错误使用或过度使用发音器官的结果,并将它与胼胝、鸡眼相比”。抽烟、喝酒、上感、急性创伤(如大声喊叫等)均可诱发。此外,过敏倾向、激素代谢紊乱(尤其是甲状腺和雌性腺)都与其发病有关。本病多采用手术治疗,但部分患者,术后仍可复发.本文采用加味四海散治疗声带小结两例取得较满意效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防治优势及辨治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痛、腹泻、反复粘液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以结肠粘膜慢性弥漫性炎症为病理表现的一种消化道疾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且一旦发生则缠绵难愈,成为疑难病症。中医药防治本病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总结和研究。试述如下。1中医药防治概况溃疡性结肠炎一般归属于中医学“肠风”、“泄泻”、“肠辟”、“滞下”范畴。我们认为,结合本病迁延难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以归属于“休息痢”范畴较为恰当。溃疡性结肠炎多属本虚标实,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清肠利湿、活血祛瘀、健脾消食、补肾健脾,或者参用五行理论施以…  相似文献   

15.
肛门尖锐湿疣现在认为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和祖国医学记载的“枯筋箭”、“千日疮”、“鼠乳”等相似。本病多发生在肛门周围及外生殖器的皮肤粘膜交界处,病变部位可见呈灰白色或淡  相似文献   

16.
声带小结是指发生于声带前中1/3交界处的对称性粟粒样增生。儿童罹患此疾,多因高声叫喊引起,故又称为:“喊叫性小结”。临床特征是:早期发高音破裂,逐渐沙哑,以至声嘶。祖国医学虽无本病的记载,但《类证治裁》说:“其逆风叫号,致伤会厌者”,《医统》说:“因歌唱伤气而声不出,此不内外因也,养息自愈”。所述病症均类似声带小结,应属久或慢喉范畴。笔者依据病因分为两型施治,现简介如下。1 水湿停聚型声音沙哑,语久加重,声带膜部中点边缘对称性针尖状突起,色白,闭合时有缝隙,有粘丝样分泌物横跨声带间,伴少气乏力或有便稀,舌淡、苔白、脉…  相似文献   

17.
盛丽先 《四川中医》1993,11(8):16-16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皮肤紫癜,消化道粘膜出血,关节肿痛和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好发于学龄儿童。祖国医学可归属于“发斑”、“肌衄”、“血证”等范畴。本病在临床上易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我院老中医、全国著名儿科专家,詹起荪教授对于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介绍于次。  相似文献   

18.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直结肠粘膜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中医认为本病多属“泄泻”、“痢疾”、“滞下”、“肠风”、“脏毒”等范畴,《内经》称本病为“肠游”,西医多认为与免疫功能障碍和炎症介质生成增多哪有关。其病变缠绵难愈,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近年来,少数民族医药在治疗UC方面取得较好疗效。现将蒙、藏、维、壮、土家、彝等少数民族医药的治疗经验综述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9.
癔病性失语症,有称之为“暴瘖”或“声带内收性麻痹”者。其临床表现特征为突然失音或严重声嘶、声调改变等。作者自1961年底至1971年,以音亮为主穴,单纯针刺治疗本病患者36例,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正> 声带是喉部发声的主要部分,左右各一,它由韧带、肌肉和粘膜组成。前端2/3为发声部,后端附着于杓状软骨的声带突,故可随声带突的运动而张开闭合。在间接喉镜下声带呈白色条状带(少数人可呈生理性淡红色),边缘整齐,两声带间呈三角形空隙,称为声门裂。声音就是气流通过此处时冲击声带,使其振动发出的。声带由喉返神经支配,可使其内收、外展、运动自如,保证呼吸和发声的正常进行。但由于外感、内伤或他病所及,致使声带发生种种病变而引起程度不同的声嘶。其病变属实证多,虚证少或是本虚而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