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笔者自1999年8月起,采用经穴磁电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19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般资料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1]拟定:1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受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2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3已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之周围性面瘫(中耳炎、腮腺炎、颅底脑膜炎、鼻咽部肿瘤等其他可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变),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病程最长者半年,最短者1天,多数在十天以内。符合…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98年以来,采用自制牵正膏外敷治疗周围性面瘫10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0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最大者83岁,最小者6个月;病程最长者3个月,最短者半天。诊断依据:①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感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②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之周围性面瘫(如小脑桥角病变、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3.
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用局部穴位透刺注射及远端穴位注射后再行针刺、电针、TDP照射治疗面瘫56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56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4例,女3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67岁,平均39.5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个月,平均15天。诊断标准:参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编写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即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或咽炎史。少数患者于病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偶为双侧)周围性面瘫,可伴舌前2/3味觉障碍,少数可有耳鸣、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临床表现为口角歪斜,…  相似文献   

4.
王加鸣 《河北中医》2001,23(9):676-676
1996~ 2 0 0 0年 ,笔者运用自拟祛风通络汤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 0例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 4 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在急性发病初期就诊。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最小 13岁 ,最大 5岁 ;病程最短 1日 ,最长 5日。经检查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如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等 )。治疗前均未经任何治疗。1.2 临床表现 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病前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发病时一侧面部板滞、麻木、瘫痪、额纹消失 ,患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不能做…  相似文献   

5.
正周围性面瘫在临床属于常见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在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方面,针灸具有比较肯定的疗效。笔者运用浅针合拔罐疗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28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1.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针灸学》中面瘫的诊断标准[1]。1起病突然,春秋季为多,常有受寒史,或有一侧面颊、耳内、耳后完骨处的疼痛或发热,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瘫痪,是颅神经病变中较为常见的疾患,一般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类。周围性面瘫其特点为发病突然,每在清晨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麻木,肌张力减低使口角牵向健侧,不能蹙额、皱眉、额纹消失,眼不能闭合,露睛流泪,鼻唇沟变浅,说话漏风,不能吹气,鼓颊困难,易流诞,咀嚼食物常嵌齿颊间,甚至舌前2/3患侧味觉减退。有的患者初起时在耳后,耳下或乳突部可有轻微痛感或数天前曾有感冒史。而中枢性面瘫,仅见面颊松驰,口角歪斜,但可以做皱眉、闭眼等动作,并伴有偏瘫以及其他症状,很  相似文献   

7.
针刺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毓茜 《河北中医》2007,29(11):1022-1022
2005-03—2007-03,笔者采用针刺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20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1]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轻度患者仅表现为单纯面部症状,中度患者表现为除面部症状外伴有耳后乳突部酸痛,重度患者除面部症状外尚有耳后乳突部、后枕部刺痛及舌体感觉异常等症状。排除中枢性面瘫以及头面部外伤、肿瘤病变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2一般资料本组120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67例,女53例;年龄19~30岁34例,30~50岁37例,50~70岁36例,70~73岁13例;病程最短1日,最长2个月。1.3治疗方法1…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急性期能否应用针刺疗法,临床上尚有争议。近年我们对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急性期即采用针刺治疗,均收到满意效果,而未发生病情加重及其它不良变化。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6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24岁。发病多因受风、着凉而致,少数患者自觉原因不明。39例患者除口眼歪斜外无其它症状,7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耳后疼痛及患侧面部水肿。1.2 诊断标准 ①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病前有耳后、耳内及面部不适感;②急性发病,出现一侧周围性面瘫,可  相似文献   

9.
廖振荣 《河北中医》2003,25(2):106-10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 ,多发于秋冬季。 1 998~ 2 0 0 1年 ,笔者运用自拟祛风活血汤配合超短波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40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均为急性发病初期就诊。男 2 5例 ,女 1 5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2 0岁 ;病程最短 1日 ,最长 5日 ;左侧面瘫 1 6例 ,右侧面瘫 2 4例。经检查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如脑干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等 )。治疗前均未经任何治疗。1 .2 临床表现 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少数患者病前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 ,急性期的治疗大都采用口服、肌注或静滴激素 ,血管扩张剂 ,神经营养药等。近来我们试用弥可保穴位注射配合常规药物治疗急性期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 1 7例中 ,均我院神经内科确诊 ,发病在3d以内 ,其中男性 1 1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2~ 65岁 ,并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 1 )突然起病 ( 2 )一侧面部表情肌全部或部分麻痹 ,可伴有 2 /3味觉障碍 ,少数可有耳鸣 ,听觉过敏或耳疱疹等 ( 3)无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及体征 ,已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 4 )病前常有受寒、疲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笔者以针刺加麝香外敷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5 0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5 0例 ,其中男 10例 ,女 4 0例 ,年龄 9~ 36岁 ,仅出现颜面征象者 4 0例 ,伴味觉、听觉障碍及耳部、颜面疼痛者 10例。1 2 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 ,多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驰 ,不能作蹙额、皱眉、露齿、鼓腮等动作 ,口角向健侧歪斜 ,病侧露睛 ,流泪 ,额纹消失 ,鼻唇沟平坦 ,少数人可有耳后及面部疼痛 ,重者可出现患侧舌前 2 / 3味觉减退或消失 ,听觉过敏。如失治误治 ,或久治不愈 ,可因瘫痪肌肉挛缩 ,而…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瘫是发病急速,突感一侧面部板滞、麻木,不能皱眉蹙额、露齿、鼓腮,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滞留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少数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者还伴有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等症。部分患者病程迁延日久,可因瘫痪肌肉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形成"倒错"现象。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针灸配合甲钴胺,治疗单纯周围性面瘫54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电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至今,笔者采用电针配合梅花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7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78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40例,女38例;年龄19~30岁21例,30~50岁30例,50~70岁24例,70~73岁3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2个月. 诊断标准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确诊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轻度患者仅表现为单纯面部症状,中度患者表现为除面部症状外伴有耳后乳突部酸痛,重度患者尚有耳后乳突部、后枕部刺痛及舌体感觉异常等症状.排除中枢性面瘫及头面部外伤、肿瘤病变等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14.
周围性面瘫的综合治疗和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最常见的肌肉麻痹。本病发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面部麻木、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常留滞于病侧齿颊间,病侧额纹变浅,鼻唇沟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迎风流泪,少数病人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严重时还可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减退或消失,  相似文献   

15.
<正>疱疹性面瘫又称Hunt面瘫,发病率约占面瘫的6%~8%,是各型面瘫中症状体征较重的一种面瘫,患者出现面瘫的同时表现出耳内外或周围疱疹,疼痛并有阵发性加剧,影响日常生活。笔者10年来收治疱疹性面瘫71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1例患者中,年龄最小16岁,最大89岁;男34例,女37例;病程最长7 d,最短1 d。1.2诊断标准①符合Ramsay Hunt综合征的诊断[1],表现为耳内外及周围疼痛、出现疱疹、周围性面瘫,或伴有耳鸣、听力下降、眩晕、同侧偏头痛、呕吐、恶心等内耳症状;②排除Bell面瘫及其他疾病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相似文献   

16.
<正>周围性面瘫是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耳麻痹,是指原因不明、急性发病的单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男性略多,通常急性起病,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0-40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颌角或耳后疼痛,数小时或1-2天内出现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闭合不全,试闭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是多发病、常见病 ,任何年龄均可起病 ,但以青壮年为多见。本病发病急速 ,为单纯性的一侧面颊肌肉驰缓麻痹。近年来笔者联合采用针刺加刺络拔罐的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80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80例患者中 ,男 4 8例 ,女 32例 ;年龄最小8岁 ,最大 81岁 ;发病时间最短 1天 ,最长 18个月 ,多数在 7天内就诊。2 诊断要点2 .1 发病年龄不定 ,急性起病 ,1~ 5天内达高峰。2 .2 病前可有病毒感染、受凉、过劳等原因。病初可有耳后疼痛。2 .3 主要症状为病侧表情肌瘫痪 ,即额纹消失 ,眼裂变大 ,闭目不严 ,鼻…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为临床常见病,其发病突然,起病急骤.多由于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所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驰,不能作皱额、闭目、耸鼻、鼓颊等动作,口角向健侧歪斜,病侧露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少数患者初起有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等.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paralysis of the facial nerve)指各种原因引起面神经管内或茎乳孔以外的面神经病变,导致以面部一侧表情肌僵硬、嘴歪、眼斜为主要症状的周围性神经疾病。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患病,占各神经系统疾病患病率的第6位[1]。临床分期一般为急性期(1~7天),静止期(8~15天),恢复期(16~30天),后遗症期30天以上。周围性面瘫初期若未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容易出现面肌痉挛等后遗症状[2-3]。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瘫指茎乳突内急性非化脓性的面神经炎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笔者近年来运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参照《实用神经医学》[1]面神经炎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扩大,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