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季杰 《中医药文化》2004,21(1):47-48
明代医家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执简驭繁,将《内经》按原文辑录,内容分成二卷。上卷有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5篇。下卷有经络、治则和病能3篇。二卷共计8篇。该书作为《内经》的入门书籍,由于内容简要,条理清晰,选录切要,讲解明白,且注经自成特点,适于初习者使用,故流传较广。今结合自身学习体会,略抒管窥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浅析《内经知要》注经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医家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执简驭繁,将《内经》按原文辑录,内容分成二卷。上卷有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5篇。下卷有经络、治则和病能3篇。二卷共计8篇。该书作为《内经》的入门书籍,由于内容简要,条理清晰,选录切要,讲解明白,且注经自成特点,适于初习者使用,故流传较广。今结合自身学习体会,略抒管窥之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3.
<内经知要>卷下治则篇的<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其本.  相似文献   

4.
杂病治则是仲景《金匮要略》总论的重要内容 ,它对以后各篇的辨证论治具有纲领性意义。杂病治则在《金匮》第一篇条文有第 1、第 14、第 15和第 17条 (6版教材 ) :即治未病原则 ,虚实异治的原则 ,表里同病、新久同病治分先后缓急的原则和攻与合的原则。如何全面准确领会仲景治则 ?我们常说读仲景原文无字中求之 ,故笔者试对仲景杂病治则内容作以下两点补充 :1 治病求本 ,平调阴阳“治病求本”始出于《内经》 ,经曰 :“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 ,万物之纲纪 ,变化之父母 ,生杀之本始 ,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又曰 :“夫自古通天者 ,生之本 …  相似文献   

5.
《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黄帝岐伯按摩十卷》为祖国医学最早记载按摩的医学著作。《黄帝歧伯按摩十卷》虽已散佚,但在《内经》中关于推拿之论述仍然不少,《内经》分素问、灵枢两部份,共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其中《内经·素问》中论及推拿的有十二篇,《内经·灵枢》中论及推拿的有十七篇,凡四十余条。  相似文献   

6.
《尚论后篇》4卷,系喻嘉言《尚论篇》之续刻。《尚论篇》主要阐述伤寒六经病证传变与治则,《尚论后篇》则对《伤寒论》中有关温病内容,结合《内经》温病条文进行探讨与阐发。本文则就喻氏谓外感伤寒中蕴含着伏气温病,并将"冬伤于寒之温病、冬不藏精之温病、冬伤于寒冬不藏精之温病"的温病"三纲鼎立"学说予以探讨研析,详述其要。并扼要介绍喻氏生平及《尚论后篇》版本现状。  相似文献   

7.
七、治则《内经》为疾病的治疗确定了不少治则,有的是治疗热病所应遵循者,略举如下。 1.调理阴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阴阳  相似文献   

8.
《内经》不孕相关经文的临床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医书,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各八十一篇。从阴阳、脏腑、经络、病机、诊法、治则、针灸、按摩、方药、疾病、摄生等各方面,对人体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以及诊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以下简称首篇)中,用了大量篇幅阐述了治病原则,这些治则一直指导着临床。笔者学习该篇后,将其治疗原则归纳七条。一、调节阴阳所谓调节阴阳,就是使阴阳达到动态平衡。生理情况下,阴阳二者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达到动态平衡,则人康泰无恙,即《内经》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义。病理情况下,阴阳失去相对的平衡,则百病丛生。正如:首篇原文第5条所说:“厥阳独行,……此为有阳无阴”,即阴不制阳,阴阳失调,首篇第12条说:“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  相似文献   

10.
1973年我国文物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发现一批帛书,其中有两篇经脉学专著,整理小组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据考证,其成书年代均早于《内经》。其内容与《内经》的《灵枢·经脉》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重要的是,从中可看出经脉病候“是动、所生  相似文献   

11.
将《内经》中有关治则的论述,综合归纳为平调阴阳,整体论治;明辨标本,权衡缓急;详审病机,辨证论治;注重摄生,提倡未病先防与既病防变;因时,因地,因人制宜;以治则指导立法;以治则指导制方用药等7个方面。认为其内容对指导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质疑录》明代张景岳撰著。景岳名介宾,字会卿,自号通一子,浙江绍兴人。本书共一卷,载医论45篇。质疑者,质正疑难的问题。张氏每依据《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籍,批驳刘完素、张从正、李果、朱震亨等著名医家的某些学术论点。所谓“取先圣之经,以辨前贤之误”。所论内容,有属于基础理论探讨的,如《论阳常有余》;有属于诊法辨证的,如《论见血无寒》;有属于治则治法的,如《论伤寒无补法》;有属于前人对  相似文献   

13.
中医的四诊渊源于《内经》。综观《内经》闻诊内容散见于各篇,其涉及面之广、理论之精湛、临床意义之大,决不亚于其它诊法。本文拟就其有关闻诊的内容,作一初步探讨。闻诊的理论基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从而明确了闻诊的具体内容主要是“视喘息、听音声”。  相似文献   

14.
仲景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处处体现了对《内经》理论的具体运用,从诊断到治疗皆如此。可以说,《内经》是仲景学术的理论渊源,仲景学术则是对《内经》理论的成功实践和发展。下面,试就仲景学术与《内经》的关系作一浅探。一、论病以阴阳为纲阴阳为万物之纲纪,这是《内经》中最重要的学术思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对此有精辟而概括的论述。《素问·四气调神  相似文献   

15.
《内经》中有其丰富的治则和治法内容,特别是有许多非药物疗法的论述对后世非药物疗法的研究和发展有深远意义。1刺血疗法《素问·异法方宜论》篇中有“东方之域,……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灵枢·玉板》中有“已成脓血者,其唯砭石,铍针之所取也”。砭石是经磨制成锥或楔  相似文献   

16.
《内经》在临床确立治则治法时,运用了丰富而合理的论治思想,现归纳如下: 一、治病求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开篇便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治病必求其本”,这个“本”字的原义,无疑是指人体的阴阳。对此张志聪有过精当的解释,认为:人体分阴阳,病邪也分阴阳,疾病是由阴阳之邪作用于人体的阴阳,而使人体阴阳发生异常;各种治法与药物也分阴阳,是依据人体的异常而  相似文献   

17.
阴阳与“阴阳之气”说,为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自《内经》而后,学者对其认识渐趋模糊,尤其自金元以来,言人人殊。本文一以《内经》为依据,时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哲理阴阳与医理阴阳;医理阴阳与“阴阳之气”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作了正本清源的阐述。这对正确继承与整理祖国医学遗产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阴阳原始     
一、前言:唐代孙思邈《千金方》卷首有《大医习业》一篇,提出医生要学《易》。明代张景岳也强调《易》的重要性,著有《医易》一卷。他说:“医有《内经》何籍于《易》?”“虽阴阳巳备于《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因为《易经》里论事物变化有辨证法精神,可以广医者思路,所以特别提出学《易》的重要性。清·秦笃辉《易象通义序》说:“易极天下之变以会通于刚柔摩荡参伍错综之妙”.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内经》及相关医家关于阴阳升降的论述,探讨阴阳升降的内容及阴阳升降的不同内涵。从阐述人体生理变化和脏腑特点、阐述疾病的病机、解释治则治法和方药配伍应用等方面分析阴阳升降对临床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顼祺 《山西中医》1989,5(4):49-52
一、治则学说治则是治疗疾病的法则,治法是在治则指导下提出的具体治疗方法。《内经》在治则学说中,主要论述了治则,治法和制方的基本原则,在《索问》的《至真要大论》、《异法方宜论》、《标本病传论》、《阴阳应象大论》和《五常政大论》等篇作了介绍。 (一)治则治法《内经》对于治疗法则,主要提出了三因制宜、标本缓急和正治反治等法则,并根据临床实践相应地论述了各种治法。 1.三因制宜:“三因制宜”,是指因人、因时、因地而确定治疗的原则。由于人与自然界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