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保肺片治疗肺脾两虚咳喘证的实验观察及疗效分析临沂地区中医院(276003)高树迎,任广来关键词保肺片;咳喘证;肺脾两虚;免疫功能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据统计约占门诊病儿总数的60%以上 ̄[1],而咳喘证又是小儿呼吸道疾病较为常见的一种,本病...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1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132例,以西药消除炎症,迅速截断病势,用中药按三阶段辨治:初期以大肠湿热为主,治宜清热利湿;后期以脾肾亏虚为主,治宜培补脾肾;善后则用自制结肠安丸常服。结果:治愈82例,好转4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5.4%。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能提高疗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2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临床疗效,并试图阐明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26例患者进行证候分析、治疗观察及1年随访。结果:显效6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0.76%;随访1年,总有效率53.84%。结论:本病中医辨证病位在肾、肝、脾三脏,补肾养肝益脾、通络软索治痿为主要治则,中医药在延长患者生命及提高生存质量方面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全国名老中医詹文涛教授遵循中医理论,治疗冠心病五十余载,认为本病关键在于“补”与“痛”,治疗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①抓紧治标缓急;②培本重在脾肾;③化解痰瘀互结;④注意宣降肺气;⑤调理升降,和解肝脾;⑥重视通顺腑气;⑦警惕外脱内闭;⑧重症中西医结合;其规律性强,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的临床特征及并发症,提高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统计我院5a来收治的传单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本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咽痛、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异形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亦有相当一部分患儿表现为双眼睑水肿、皮疹、肝功能异常,应用更昔洛韦和阿昔洛韦有一定疗效,预后大都良好。结论传单是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生需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防止误诊、漏诊并延误治疗;并警惕EBV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食管贲门癌术后患者的腹泻,西医认为多于术中神经切断,反射性引起胃泌素浓度升高;胸腔胃使幽门窦呈漏斗状。食物机械刺激幽门窦引起胃肠运动增强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本病属“泄泻”范畴,因脾肾阳虚,运化失司而发为本病.临床采用中、西医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罗毅 《四川中医》2008,26(7):30-31
放射性肠炎发生率不断增加,迄今现代医学缺乏疗效确切的治疗措施,运用中医独特理论,对其病理机制及治疗探讨具有积极意义。本病初起为火毒内中,裹挟湿浊熏蒸肠道的实热之证;继而热窜营血,瘀阻肠络;后期则为阴阳两伤,脾肾俱虚之证。而气阴不足贯穿本病整个病程。临证当以益气养阴,扶正固本为总则,视病期的不同阶段而灵活加减。  相似文献   

8.
李任先教授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属中医痿证范围,为临床疑难病症,李任先教授认为本病以脾肾亏虚为本,虚风内动为标,存在血脉不畅之病理因素;临证自拟健脾补肾方,以健脾补肾,熄风止痉,活血通络为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张健明 《新中医》2003,35(10):11-12
蔡炳勤教授潜心研究脱疽病40多年,运用中医治疗本病有其独特之处。治疗上遵循病证结合、重在辩证的原则;强调标本同治,急则治标;注重内外并举,尤重外治。这些都是提高本病疗效的可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肾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疗效局限。贾英杰教授认为本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肾亏虚,浊毒、瘀浊是本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产物。临证以“黜浊培本”为治疗大法,培本固元尤其重视脾肾,燮理阴阳,兼以解毒散瘀黜浊,因势利导,验效颇佳。文章总结贾教授“黜浊培本”法治疗本病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白美茹  汪受传 《中医药学刊》2004,22(11):1987-1989
总结汪受传教授对小儿Hp相关性胃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独到见解。湿热邪毒,由口而入,侵犯脾胃,是本病的外部因素;小儿脾常不足,脾胃娇嫩,易招邪侵,肝常有余,乘脾犯胃为内在原因;邪正交争,气机郁滞,发为胃痛是基本病机。汪受传教授根据小儿体质特点及本病的儿科发病规律,执简驭繁将本病分为脾胃虚寒、胃热气滞、脾虚胃热3种证型,分别施以温脾、清胃治法,辅以健脾益气、理气止痛、消食开胃等法治疗。  相似文献   

12.
木鳖子纳脐治疗泻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鳖子纳脐治疗泻痢的临床应用河南省荥阳市残康组(450123)申广亮泻痢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本病是外感寒湿,内伤脾胃;或脾肾阳虚,湿邪内阻所致。临床中治法较多,本人用木鳖子为主药,纳脐治疗数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以资同道参考。1药物木鳖子仁...  相似文献   

13.
东垣清燥汤为主治疗干燥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荣峰 《中医药学刊》2006,24(1):162-163
干燥综合征人们一般认为属于中医的“燥证”范畴,但临床上纯属中医燥证者并不多见,而苔白、身倦等湿象的存在,体现了水液代谢与输布;饮食精微转榆与利用障碍者,十有八九;笔者用健脾燥湿升清行津之法为主的清燥汤治疗,疗效肯定,更证明了脾的生津、升津,肺的布津功能障碍是本病的根本病机。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胰腺炎是具有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危重症,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通过多年理论探索及临床总结,笔者发现本病的中医核心病机在于肝脾不调,现代病机与肠-肝轴紊乱密切相关,因此提出"肝病实脾、肝脾同治及调节肠-肝轴"的理论治疗本病,经多年临床验证及其他研究证实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浮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为特征的一组综合征,好发于学龄前儿童,是由于多种病因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为主的疾病。属于祖国医学阴水范畴,其病机主要是脾肾阳虚,水液运化失调,封藏失司,精微外泄。对于本病的治疗,西医主要是控制饮食,利尿,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疗法等,然其副作用大,疗程长,病情易复发,而采用中药健脾补肾,配合激素共同治疗,则可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缩短疗程,减少复发,兹就健脾补肾法治疗本病的机理做~探讨。1健脾补肾,利水消肿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  相似文献   

16.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晓 《江苏中医药》2007,39(2):63-65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及生长发育。中医学认为,诸虚、外邪、瘀血及脏腑功能失衡等均可导致本病的发生,其中以气虚、阴虚、肺脾两虚等多见。在治疗方面,辨证施治仍占主导地位,专方、中成药及外治法也有广泛的应用,采取中西医结合法是提高疗效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的趋势。但总体而言,中医学对本病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体系,尚需进一步统一规范,并力争使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规范化、标准化。  相似文献   

17.
复元通脉汤加减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77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主要与脾肾双虚、气滞血淤有关。笔者自1992~1997年9月采用复元通脉汤加减为主治疗本病7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49例,女性28例;年龄51~79岁,平均6...  相似文献   

18.
从脾肾认识高血压肾损害的发展演变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仲昱  王钢  倪斌 《天津中医药》2005,22(2):111-113
【目的】探讨脾肾在高血压肾损害发展演变中的作用。【方法】分析169例高血压肾损害早、中、晚各期患者证候分布及积分值,探讨各期证候特点及转化规律。【结果】本病早期以肝、脾证候积分值最高,其次为肾,阴虚证候最重,其次为气虚证;中期肝、脾、肾积分值较高,阴虚和气虚均较重;晚期五脏皆有涉及,脾、肾积分值最高,气、血、阴、阳俱虚,气虚最重。【结论】肾元不足为本病发生的启动因素和发展转归的根本;脾虚失运是转化和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银曼  龙旭阳  郑攀 《河南中医》2003,23(11):71-73
中医药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具有肯定的疗效,但还存在一定问题有待提高。首先,本病的诊断、辨证分型、疗效评定标准尚不统一;其次,临床研究大多是小样本,回顾性的近期观察。应针对本病特点尽快制定出中医的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着重于严格按照医学科研方法设计,进行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前瞻性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证据。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17,(4):746-748
急性胰腺炎是具有较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的急危重症,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通过多年理论探索及临床总结,作者提出中医"肝脾相关"理论与本病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肝脾相关"理论可有效地指导本病的辨证施治,该理论治疗急性胰腺炎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