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华娣  潘金波 《福建中医药》2011,42(3):50-50,64
万全,字密斋,明代儿科世家,著有《育婴家密》4卷、《幼科发挥》2卷、《痘疹心法》23卷、《片玉心书》5卷、《片玉痘疹》13卷等。其师承家学,通晓各科,尤善儿科及养生,对小儿保健护理多有独到见解,对中医儿科护理的形成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1万全对儿科中医护理理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 孙思邈的《千金方》,为我国医学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在儿科方面,他广集唐之前诸家医方,认真总结有关小儿临床防治经验,在《要方》卷五和《翼方》卷十一中,详尽的阐述了小儿的生理病理、养护保健,临床治疗,疾病预防等内容。其次,在《要方》卷十五、小儿痢第十、卷三十小儿病及《翼方》卷二十六、小儿惊痫第三,亦论述了小儿病的防治。对婴幼儿疾病的治疗立法,遣方用药,皆有独到之处,为后世防治小儿疾病树立了楷模。本文就《千金》儿科方药的应用特点作以下浅析。一、善用攻下,驱邪为要孙氏在防治小儿疾病时善用攻下之法,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形体未充,邪气每易伐生生之气,故主张治宜驱邪为要。常采用通下攻邪之法,以“微下”为度,“令服先从少起”,中病即止,以达驱邪不伤正,邪去正自安之目的。常选用大黄、芒硝、巴豆等苦寒泻下之品,在复方中配伍运用。在《要方》和《翼  相似文献   

3.
隋唐时期的儿科虽然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但已经具备雏形,值得对其发展概况进行研究。通过对唐代的《千金方》《外台秘要》等文献以及宋代的《幼幼新书》中收录的隋唐时期儿科文献进行梳理,从小儿年龄划分、生理特点、变蒸周期、变蒸意义、小儿病理特点、新生儿养护、儿科特色诊断以及儿科常见疾病几个方面,对隋唐时期儿科的学术发展进行评估。经过研究发现,此时期的儿科学术内容发展特点是学术理论发展略显缓慢,而临床实践发展相对迅速。  相似文献   

4.
郭堃  杨鹏斐  李廷保 《新中医》2020,52(9):44-45
孤本《原幼心法》是明·彭用光所撰的儿科专著,共3卷。书中论述孕产及小儿养护应注意事宜,阐述儿科疾病病因病机、四诊用药、治则治法、据证定方,在临证辨治儿科疾病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乃唐代以前医学的集大成之作,其首对儿科进行专篇论述,开创历史之先河。《千金方·少小婴孺方》强调诊治小儿疾病当四诊相参,尤重望诊,治疗上重视脾胃、顾护心理,并注重三因制宜、内外同治。对小儿惊痫强调审因论治,对小儿外感疾病常寒温并用,对脾胃积滞擅用下法,对皮肤疾患注重外透内清。学习孙氏儿科诊治特点及用药心得,可为中医儿科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讨《千金方》中从妇人怀孕养胎、分娩到产后的饮食、情志、生活起居等一系列护理措施,简析《千金方》中孙思邈的妇科护理方法及理论。  相似文献   

7.
<正> 《太平圣惠方》系宋翰林医院使王怀隐等收集整理宋以前历代医书所载之方,全书共100卷,分1670门,方16834首,约280万言。书中每门先引《诸病源候论》作为总论,间录《内经》、《伤寒论》、《千金方》、《外台秘要》等论述,然后汇集方药。对祖国医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本文仅就其对儿科学的贡献评述如下。汇集儿科文献本书收集了北宋以前大量的中医儿科文献和民间儿科经验,其中第一卷辨小儿脉法;第七十六卷列举小儿要用药如朱砂、牛黄等29种,同时告诫:“入药皆须足,一一题记,勿与产妇药相杂”等。第八十二至九十三卷,论述小儿疾病,计有:初生儿疾病、小儿痰热病、中风、咳嗽、心腹痛、伤寒发疹、疟疾、黄疸、惊风、霍乱、吐利、疳证、症瘕、痞结及五官疾病、外科疮疡等。最后列疳痢诸方,共计262门,论四首,病源246首,方2,689首。其内容编排得体,对于每一病证,首列病因病理,次述证状体征,再举方剂药物,后记具体用法。如2625页治小儿惊悸诸方:“夫小儿惊悸者,由心脏壅热,为风邪所乘,邪  相似文献   

8.
以《小儿颅额经》之失传,《千金方》的少小婴孺各卷遂成为中医儿科的最早帙著。它不仅保存了古代对小儿疾病的防治经验,且也反映了隋唐时期在儿科学术思想和理法方药上的特点。本文尝试探讨一下《千金要方》与《翼方》在这一方面的某些成就与贡献;谬误纰漏,有待教正。一《千金》对小儿的体禀特性作了相当深  相似文献   

9.
孙思邈是我国隋唐时代杰出的医药学家。他撰写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三十卷,合称《千金方》,是一部十分珍贵的医学传世巨著。其中论“少小婴孺方”两卷,计十二门,论106首,合方534首。内容丰富,论述范围极为广泛,是孙思邈集唐以前儿科医学之大成,结合自己数十年的医学经验,用毕生精力全面收集、研究、整理而成。后世认为儿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唐代,而“少小婴孺方”是中医儿科学至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至今仍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重视少小儿科 首倡分科论治 中医儿科学的起源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五十二病方》、《颅囟经》等医学著作中就有小儿疾病的记载,但是,古代医家对儿  相似文献   

10.
孙思邈对儿科学的成就及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孙思邈是一位伟大的医药学家,所撰的《千金方》共合六十卷,其中论“少小婴孺方”两卷,计十二门,论106首,合方534首,论述范围极为广泛。这是孙思邈集唐以前儿科医学之成就,结合自身体会,全面总结发挥而成,对后世儿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至今它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1 重视少小疾病,首倡分科论治 中医儿科学的发展历史悠久,早在《五十二病方》及《黄帝内经》、《颅囟经》等医著中,已有不少关于幼科疾病的记载,说明很早以前,古代医家已对儿科疾病有所认识,并积累了一定的治疗经验,但其认识浮浅,记载零散,缺乏系统。因此,隋唐之前还没有一部较完整阐述小儿病专书。孙氏对此感到十分惋惜,他说:“乳下  相似文献   

11.
陈禧 《光明中医》2012,27(12):2394-2395
北宋钱乙是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上有杰出贡献的医家,《小儿药证直诀》为钱乙所撰,由钱乙友人之子阎孝中整理编辑为上中下三卷,上卷论脉证治法是关于儿科理论的阐述;中卷载钱乙治疗小儿医案23则,几乎涉及小儿各种病证;下卷载方药,论述儿科方剂特点、配伍及禁忌。《小儿药证直诀》是钱乙治疗小儿疾病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诸病源候论》是祖国医学中第一部病源证候学专著,由隋·巢元方等著。故通常称为《巢氏病源》,书成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全书50卷,分为67类,共记述1729种病候,在《内经》的基本理论指导下,对许多疾病作了较为详细的描写,内外妇儿五官皆备,其中45~50卷为小儿症候。凡255论,不仅较系统地提出了小儿养护,生理病理特点,而且对儿科的许多疾病的病因、病变、分型、鉴别等有不少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正> 吴鞠通为清代著名温病学家之一,有《温病条辨》及医案传世。其中《解儿难》一卷,前承儿科各家学说,论述了有关小儿多种病症的理法方药问题,于中医儿科的理论与临床有所发挥。兹将吴氏比较突出的学术见解,略举数例,尚祈匡正。一、阴阳两稚论体(?) 关于小儿的体禀,自佚作《颅囱经》倡说纯阳以来,《诸病源候论》、《千金方》沿袭此说,影响甚大,各家幼科著作纷纷加以引述。然张景岳在《类经》中则提出:“小儿之阴气未至,故曰纯阳;原非阳气有余之谓,持稚阳耳”。另一方面,既然阴气未充,亦可称为稚阴。故吴氏从经旨出发,以男十六女十四阴气始长阳气始充立论,明确指出:“古称小儿纯阳,……非盛阳  相似文献   

14.
张子和是金元四大医家之一 ,是攻邪学派宗师 ,其代表著作是《儒门事亲》 ,张子和并非以儿科著称 ,但在中医儿科方面却颇有研究 ,现略作探析 ,希望有助于现代儿科临床的发展。张子和《儒门事亲》全书 ,有关儿科学术范畴的文论、方药、医案很多。除卷一《小儿疮疱丹 瘾疹旧弊记》、《过爱小儿反害小儿说》2篇专论外 ,《治病百法》中儿科治法约占 1 / 5 ;《十形三疗》中 1 / 7为儿科病案 ,《治法杂论》中儿科有关内容亦专立门类进行讨论 ;《神效名方》专列小儿病症方之目 ,选方 1 7首。它们从各个方面充实了儿科临床治疗学 ,其蕴含开创性的学…  相似文献   

15.
《诸病源候论》(以下简称《病源》)为现存最早中医病因病机学专著,全书50卷中专论小儿杂病6卷,总结了隋代以前儿科学成就。《病源》不载药方,重视灸法,运用灸法治疗多种小儿急危病候。本文以《病源》中灸法治疗小儿杂病诸候为出发点,分别对小儿慎灸、灸背俞法及小儿灸惊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钱乙(约1032-1113)字仲阳,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县)人,自幼从姑父吕氏学医,尤邃于《本草》诸书,以擅治儿科病闻名。其临证心得治验,经阎孝忠整理而成《小儿药证直诀》三卷。另著《伤寒指微论》五卷、《婴儒论》百篇、《小儿方》八卷。今佚。  相似文献   

17.
隋·巢元方所撰《诸病源候论》五十卷,是我国第一部病因学专著。此书分六十七门,一千七百二十论,其中专论小儿诸病六卷,共二百五十五候,是中医探讨儿科疾病病因、证候方面的最早专篇。此六卷中论述了小儿内科、外科、皮肤科、五官科和传染病等疾病的病因和证候。其记载之广泛,论述之精练,是前所未有的。这六卷论述是隋以前儿科学发展的总结,同时也为隋代以后的儿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正>钱乙是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初以《颅囟方》成名于山东,行医多年,著作颇丰。除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三卷)外,他还写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可惜均已散佚。他不仅精通儿科,亦通其他各科,而且特别注意方药的研究。很多人都听过、吃过同仁堂的六味地黄丸,知道这是著名的滋阴补肾中成药,却不知道它出自善用成药的"幼科之鼻祖"钱乙。六味地黄丸实际上是从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化裁而成,原称地黄圆。钱  相似文献   

19.
《小儿药证直诀》为北宋著名儿科学家钱乙所著 ,该书已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儿科学专书。全书共三卷 ,上卷论脉证 ,中卷为医案 ,下卷为方论。本书对小儿生理、病理、脉证治法论述精详独到 ,素为儿科学界所推崇 ,现仅就该书中的主要学术特点加以浅析。1 脏腑柔弱 ,全而未壮  正确认识和掌握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是儿科医生的首务 ,唯此才能有效的指导儿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小儿出生后虽五脏六腑、四肢五官等俱与成人同 ,但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 ,他们的许多生理特点有别于成人。钱氏凭借自己对儿科学的高深造诣和长期深入地观察 ,总结出小儿的…  相似文献   

20.
儿科护理工作繁重、琐碎,小儿静脉穿刺术是儿科护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护理技术,提高:J,JL静脉穿刺成功率是保证儿科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