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周易》中的天人合一观、辨证和升降交感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居安思危观在中医理论形成发展中的影响和所起的文化作用,阐释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升降运动观、阴阳五行学说和“治未病”理论内涵和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2.
中医阴阳理论是中医重要的基础理论,起源于《周易》,发展于《内经》。从对《周易》卦爻阴阳理论与中医理论之源流的研究中发现,《周易》学的阴阳论,对中医学的人体解剖组织属性、中医经络理论、疾病诊治以及中医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中医整体观起着重要的启示和归纳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医运气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颖 《中医教育》2006,25(3):50-51
中医运气学是我国古代研究天时气候变化,以及天时气候变化对生物影响的一门学说。它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以自然气候变化,以及生物体(包括人体在内)对这些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为基础,把自然气候变化与生物生命现象统一起来,把气候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周易》中精气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本原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受到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周易》的深刻影响;中医的思维模式来源于《周易》,《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目前关于《周易》对中医现有理论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周易》对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影响的研究尚属少见。中医学是根植于包括《周易》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周易》哲学思想有助于中医现有理论本质的揭示及其继承,也将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医典籍及名词术语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尤其是由中国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图式。文化缺省又普遍存在于中医翻译中,给翻译实践及文化传播造成颇多困难。本文详细介绍了文化图式和文化缺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了中医文化缺省的特点。从文化图式的角度提出音译加注、意译、归化、释义等翻译策略,指导中医方剂名称、修辞格及五行名词等翻译实践。本研究意义在于既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又能通过释义补充,实现中医理论及特色词语的文化缺省补偿,旨在探讨建立实用的中医典籍文化缺省的翻译策略,推动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6.
中医典籍富含哲学色彩,同时汉字一字多义、内涵丰富,这些都使得中医典籍翻译成外文时难度较大。属于哲学范畴的"道"与"德"两个字以及其组合的"道德"频繁出现在《黄帝内经·素问》各篇中。《黄帝内经·素问》中的"道"的含义有"养生之道、方法、态度、道理、理论"等;"德"的含义有"医学理论、养生之道"等;"道德"二字,除通常的理解外,在特定状况下,解读为"养生之道"。本文选取四位中外英文译者的译文对其中"道""德""道德"的翻译进行对比,发现四位译者的翻译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但同时也存在误读误译现象。本文在译文对比的同时,提出了修正意见,继而探讨了中医典籍翻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中医时间医学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中医时间医学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早在《黄帝内经》就有记载,同时提出"因时制宜"这一时间治疗学理论。时间医学主要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包括昼夜节律(经脉气血流注节律、五脏主时辰节律、卫气运行节律等)、月节律、年节律以及发病节律。中医时间医学还研究按时施针和择时用药,包括季节不同、病情不同、服药时辰有别等;研究依时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比较临床经验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和西医是并存的两大医学体系 ,二者在理论认识、诊疗方法和基本观念上存在差异。西医借助现代科技 ,对人体和生命现象的认识精细准确 ,具有可重复性。中医理论虽有笼统含糊的弱点 ,但中医重视临床诊治 ,实用经验丰富 ,重视解决临床病证  相似文献   

9.
丁彤晶  程培育  王笑民 《天津中医药》2021,38(12):1557-1561
文章从《周易》卦象入手,探索人体之于此两卦之间的联系。结合文献,对火水未济的基本概念、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中医辨治进行整理与探究分析,最终从不同病证出发,阐释火水未济病机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从中得到临证启示,以期为今后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盛洁  姚欣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464-467
目的中医典籍的翻译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典籍都有了自己的英译本,对同一典籍不同译本的比较研究也随之开展起来。文章试图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以《伤寒论》两个英译本比较为例,探索中医典籍英译的比较研究,为更好地翻译中医典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探讨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中隐喻语言的类型及功能,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挖掘中医语言的特点。方法:从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角度进行研究。结果:《黄帝内经》中隐喻语言的类型可分为:自然型、社会型、哲学型;其功能主要有:直接描述和解释人体正常的生命功能;阐述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指导治疗原则;构建中医的基础范畴、核心概念和隐喻模型。结论: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中蕴含着大量的隐喻语言。古代中医学家在认知生命现象、构建中国医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大量运用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哲学思想中各种已知的范畴或概念进行隐喻,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医隐喻语言,对中医学的概念及范畴化、中医理论术语和模型的创建、中医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淡化中医理论,突出用药和疗效,淡化"崇古"的传统文化心理及杜绝翻译中的语言错误等方面,探讨中医在对外交流中的翻译策略,更好的传播中医文化,为保卫人类健康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周易》中的辩证思维对中医理论发展的影响。方法:从周易中的辩证思维及对中医学发展的影响和启示等方面论述。结果与结论:中医源于《周易》,二者密切相关,中医学是在汲取了《周易》的哲学思维的基础上建构的研究人体的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  相似文献   

14.
试论耗散结构与中医阴阳平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超应 《陕西中医》1994,15(6):262-264
作者试从耗散结构理论、中医辨证论治学说出发,特就人体阴阳平衡问题作一深入的探讨,认为西方耗散结构中的远离平衡说与中医阴阳学说中的人体平衡说在解释生命现象方面非但不矛盾,而且互相补充,互相完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医典籍《伤寒论》的研究在博观与厚积中逐渐走向世界,理应肩负起传译中医文化之重任。然而,其译介之难莫过于其病症名、方剂名等中医隐喻术语的翻译。笔者认为,将概念隐喻认知引入《伤寒论》的翻译研究,有益于进一步提高中医典籍的翻译质量,促进我国传统医学的域外传播。  相似文献   

16.
郑玲  姜德友 《中医教育》2011,30(4):21-24
从文化视角分析中医英语翻译,并以诠释学翻译观探讨中医英语翻译的特征,中医和西医在体系和用语上存在巨大差异,形成诸多文化障碍,中医翻译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视域融合过程,由于中医英语翻译的特殊性,阐释和解释成为其不可缺少的手段和特征之一,中医翻译的本质是跨文化阐释.  相似文献   

17.
中医理论体系的层次结构是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是中医的基石,也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出发点。其内容包括:(1)中医理论的哲学层次结构;(2)脏象生理层次水平;(3)机体的物质基础层次;(4)经络体系层次;(5)中医病因理论层次;(6)中医病机理论层次;(7)中医养生、防治的层次。中医理论体系的层次分类清晰,从哲学、生理、结构、物质、病因、病机、治疗等多角度研究医学问题,从而构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宏大构图,并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8.
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专家夏桂成教授,从医近50年,在中医妇科领域颇多建树.在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深化中医辨证论治手段,形成独到的学术思想.作为夏教授多年的学生,尤其近来学习其论著<中医理论与实践>等,对夏教授学术思想、治学方法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现对其生殖节律理论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供同行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19.
"飞龙脉法"是由美国里昂·汉默(Leon I. Hammer)医学博士运用中国传统脉法结合师承和自身的临床经验,总结发展出的一套当代中医脉法。从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概论两个方面,介绍了"飞龙脉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创始人里昂·汉默先生关于中医理论、当代中医病因病机的发展、临床诊疗经验等学术思想。其中反映了汉默医师重视整体观念、以人为本、勇于创新等学术特点,同时体现出中医作为重视整体论治的治疗手段相对西医所具备的优势。汉默医师作为西方西医学习中医的代表人物,在海外中医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总结和梳理他的学术思想,有助于中医药文化的国内外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在浩瀚的中医典籍中,有方名的古方数以十万计。为了汰芜存菁,借鉴古今医家的经验,为现代临床服务,作者在长期从事中医方药文献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的基础上,在完成"中医古方筛选方案和利用研究"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经过深入发掘,编纂完成《皕一选方治验实录》(上下册)。本书以有验案资证作为筛选古方的重要条件,结合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