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巍  张洁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3):195-197
透灸法是指通过艾灸使灸感透达深部组织的施灸方法。灸感的表现多种多样,可表现为随灸量的增加由线状逐渐加宽呈带状,从施灸的部位向机体深部或施灸的远端传导,当达到一定的灸量时,又从深部或远端逐渐退回施灸部位,施灸部位出现温热感:在施灸的过程中,局部出现肌肉的跳动、明动,或局部有舒适感、痛感、沉重感、痒感、红斑,甚至全身汗出等。最后局部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每次施灸一般需要50min。  相似文献   

2.
提高艾灸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高希言  奥晓静 《中国针灸》2008,28(4):277-279
通过长期大量的临床观察,总结出可以提高艾灸疗效的方法。施灸时应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灸法,操作时取穴要少而精,找准疾病的反应部位,灸量要充足,使患者产生舒适的灸感。提出艾灸得气的概念和透灸的方法,即依据患者灸后皮肤的反应来判断灸量、艾灸时间及治疗的效果,以灸后患者局部皮肤均匀潮红、汗出为灸透的标准。特别提出艾灸盒具有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温度、安全性高等优点,可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季辉  王玲玲 《中医杂志》2014,(11):905-907
通过对古代文献及现代临床观察的分析,描述艾灸灸感的产生与表现。提出施灸量与疗效关系密切,灸感为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而灸至局部出现均匀的潮红、汗出时,为最佳灸量效果。  相似文献   

4.
临床常见的头痛、眩晕、失眠等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针灸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其独特的优势。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透灸法,透灸的关键是艾灸过程中出现温热感向组织深部透达,当艾灸达到一定量时可出现感传,感传呈线状、带状分布,或从施灸的腧穴循经向远端传导,或向组织深部透达[1]。运用此法透灸头部穴位,热感逐步从头皮向内渗透,致整个头部发热,且热感向其他部位传导,患者顿觉得头目清醒,精神良好,收效颇著。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总结古人经验基础上结合临床多年的实践提出透灸技术。从透灸法的定义、作用特点、不同部位的操作方法等方面论述了透灸法的优势和应用经验。透灸一是要求灸量充足,二是要求灸感透达,即以43℃左右恒温施灸,持续20min以上,灸后局部出现汗出、潮红、花斑或全身汗出灸感透达机体的一种灸法。不同的人,由于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的差异,出现透灸效果的量也不相同,临床施术不宜刻意追求灸量或灸疮,应以机体的反应和患者的感觉为准,要求无灸疮、水泡出现,多用于腹部、腰部、膝关节等部位。  相似文献   

6.
透灸法是高希言教授在古代重灸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多年的临床用灸经验,总结出的疗效显著的施灸方法。透灸法有其显著的优势:灸时温度控制在43~45℃,持续时间28~32 min;灸量充足,灸感会向深部透达;无水疱、灸疮、瘢痕等出现。头部、肩关节部位、膝关节部位、腹部、颈部、背部、腰部以及面、手和足部等不同部位的透灸法均有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腹部艾灸的时间、温度及灸后的效应,探讨腹部透灸的温控操作技术,为临床寻找安全有效、便于推广的透灸方法。方法:选取32例患者作为试验组、3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试验组针对不同病症选取相应穴位针刺并实行透灸操作技术,对照组在以肚脐为中心的腹部进行艾灸。在施灸开始后每分钟记录温度一次,记录知热温度、知热时间、知降温度、降温时间、皮温差、透灸时程及患者艾灸时的反应。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知热温度、知热时间、透灸时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知降温度、降温时间和皮温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出现花斑、灸时反应(胃肠蠕动、寒战、蚁行感、饥饿感等)的现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现潮红、汗出、水泡的现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试验组对温度敏感程度比对照组低,透灸过程中更易出现胃肠蠕动、寒战、蚁行感、饥饿感等感觉,提示机体向良性方向自我调整;2透灸过程中温热感不仅从表皮向腹腔、腰部透达,而且向上到头部、向下到膝部透达;3潮红、汗出、花斑是透灸效果的重要指标;4对温度的控制是透灸的核心技术,通过透灸操作可持续28~32min,把艾灸的温度控制在43~45℃之间,既解决了艾灸烟雾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又不会给患者造成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透灸时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透灸1组和透灸2组各30例。透灸1组采用针刺配合透灸60 min治疗,透灸2组采用针刺配合透灸30 min治疗。两组均每日1次,共治疗15天。比较两组施灸过程中知热温度、舒适温度、知降温度、升温期、舒适期、降温期、局部的灸感强度及持续时间、远端或深部的传导情况、灸感类型、局部皮肤外观变化。治疗前后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改良的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M-JOA)法评分。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透灸1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透灸2组总有效率为90.00%,透灸1组明显优于透灸2组(P0.01)。两组患者施灸过程中知热温度、舒适温度、知降温度、升温期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灸1组舒适期、降温期、局部灸感持续时间均较透灸2组长(P0.05或P0.01)。灸感强度,灸感远端及深部传导、灸感出现、局部外观变化人次均明显多于透灸2组(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M-JOA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透灸1组随访时M-JOA积分较本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及随访时透灸1组M-JOA积分均明显高于透灸2组(P0.01)。结论不同透灸时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不同,透灸60 min临床疗效优于透灸30 min。  相似文献   

9.
高希言教授结合多年教学和临床经验,以古代"重灸"为理论基础,提出"透灸法"的概念。透灸法是一种以患者自觉灸感和施灸部位肌肤反应作为治疗程度指征的灸法。本灸法的特点有二:一是以患者灸后感觉为量效指标,"相对"刺激量大,即在患者可接受刺激范围内,温热力可以透达机体深部,灸感能循经感传,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扩大了灸法的治疗范围和临床适应症,提高了临床治疗效率;二是以医者观察到施灸处肌肤表现和患者机体状态作为灸量评价指征,以引起机体灸疗反应而不形成疮疤为度,既可产生瘢痕灸、化脓灸的治疗效果,又不影响美观和日常活动。作者通过临床实践发现,透灸法疗效显著、适应症广泛,治疗效率高,接受程度好,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针灸科在临床上治疗脑部疾病时,多重灸头部穴位,现今施灸于头部时多采用艾条悬灸,因其作用温和且容易控制温度,在各种灸法中占主要地位。然而,对于头部这一特殊部位,施灸时需一手执艾条,另一手拨开头发进行艾灸,耗费精力体力,又易烧到头发,作用部位仅为一点,灸量不足以达到灸治目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足够的灸量,才可以产生灸感,在灸感的刺激下,灸效才可产生~([1])。针对上述情况,笔者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设计出头部保健艾灸器(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号20152113521.4),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