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查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结论从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对策等方面阐述中药不良反应研究现状,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以便合理使用中药,从而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产生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策,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总结目前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对中药特别是含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进行探讨。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既有中药本身的原因,也有配伍不当及使用不合理的问题。结论: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的基础研究,针对性加强安全用药管理,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中药应用中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方法:对以往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对毒性中药的合理使用对策进行讨论。结果:中药的不良反应既有中药本身的原因,也有对中药认识及制用不当的问题。结论:建立、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和研究技术平台,制定合理的中药使用规范,普及有关中药的不良反应知识,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通过了解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和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发现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高度重视。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提高药物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高可新 《光明中医》2011,26(3):599-600
目的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 查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表现为药物因素,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 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和防治,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查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因素、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的基础研究工作,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总结临床中药不良反应工作经验,查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是服药病人机体因素、药物因素、使用不当因素等方面。结论: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认真研究,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药不良反应日益增多,中药应用的安全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主要概述了中药不良反应的现状,分析了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分析了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型,提出了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查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因素、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的基础研究工作,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及对策,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方法:通过查阅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相关文献,收集相关病例123例,探讨、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以及对策。结果:123例不良反应研究表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有临床使用不合理、注射剂质量问题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该引起临床医师和药师的足够重视,应不断加强中药注射剂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确保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应用;药品生产企业需加强对药品质量的控制,确保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1.
刘亿枫 《光明中医》2006,21(2):22-23
功能性不孕症,系指排除先天生理缺陷、结核病史、肿瘤病史、遗传性疾病、妇科炎症性疾病等后天病变,女性生殖功能失调所致的不孕.一般包括排卵功能不良和黄体功能不全,也可概括免役性不孕、心理性不孕.  相似文献   

12.
口渴是临床中特别常见的症状,为临证时准确辨证论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自古至今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对于口渴的辨证用药.口渴既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疾病,如口干燥症或老年干燥症;又时常是其他疾病的一个伴随症状,口渴反映了人体内阴阳之盛衰、气阴之虚实、津液之存亡等状况,是我们临床辨证的一个重要根据,不仅在内伤杂病中经常见到,而且在外感疾病中出现的频率也相当高.  相似文献   

13.
苟焱 《东方养生》2007,(2):58-59
电影是言说爱情的媒介。如果所有的爱情都有籍贯,不知道它曾经滋润了多少城市。不同的城市制造着不同的浪漫。这些被光影记录的快乐、伤心、欢乐、失意,在明暗闪烁之间总有丝丝缕缕定格在我们心里的某个地方。  相似文献   

14.
朱平东 《光明中医》2006,21(2):9-11
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运用桂枝较多,且在不同方中其效亦异.笔者在阅读时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5.
焦友卿 《光明中医》2006,21(3):9-10
中风病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的一种病证.本病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高,近年来在本地区有上升趋势,是严重危害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群生命健康,并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的重大疾病.而且本病治疗棘手,许多患者难以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略谈石膏之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亢志兰 《光明中医》2006,21(5):16-17
石膏号称"白虎","白"、"虎"由<伤寒论>白虎汤衍生出来.其辛甘而寒,功擅清透邪热生津,临床对症投药无不收立竿见影之疗效.俗语曰:"冬不用石膏".其理冬乃寒气当令,石膏属寒水性,恐寒冽伤人,故不用也.然而若能熟稔药性,配伍得当,用之得法,有常有变,无不应手而奏效者也.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药药性理论现代化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胡爱萍 《光明中医》2006,21(10):20-22
"中药现代化是要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借鉴国际通行的医药标准和规范,研究开发能够合法进入国际医药市场的中药产品,提高中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1].这一具有时代特色的新观点,已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一种趋势,为中医药界的广大同仁所共识.  相似文献   

18.
吉庆 《光明中医》2006,21(4):4-6
大医孙思邈有箴言:"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其意之一,剖析了学与用之间的辨证关系.余不揣简陋,现仅就学习中医与临证应用几个问题,讲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发热在临床各科均可见到,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在临床上不管是中医或西医对发热都很重视.但由于二者分属不同的医学体系,对人体和疾病的认识方法有较大差异,以致在发热的涵义、分类、观察方法、处理原则、治疗方法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试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下简称《局方》)是宋代以来著名的方书之一,书中所载方广泛地被宋以后各家方书所引用,如明代《普济方》就引用了《局方》304首方;《中国药典》(1985年版)共载成方制剂207首,就引用了《局方》22首方,占10.63%;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方剂学》(1979年版)就引用了《局方》29首方,仅次于《伤寒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