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带下病[1]即病理性带下,是指带下绵绵不断,量多腥臭,色泽异常,并伴有全身症状的病证。近年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育龄已婚妇女患病率达30.69%。1病因病机带下病的病因复杂,大多认为"湿邪"为带下病主要病因,与"脾"、"肾"关系密切。《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首次提出带下为湿的理论,《傅青主女科》[2]则从病因角度明确提出"夫带下俱是湿证"。湿邪可外感亦可内生,其为有形之阴邪,其性重浊黏滞,易阻滞气机,水湿失运,流注任带而发病。《血证论.崩带》指出"带脉属脾经"、"若脾土失于冲和,不能制水,带脉受伤,注于  相似文献   

2.
先师徐荣斋(1911~1982)浙江绍兴人,是全国著名的老中医,医理造诣精湛,学验俱丰,临床以擅治妇科病名于医林。先师论治带下,以虚实作为临床辨证纲领。虚证多由五脏不足,无力固摄带脉而致;实证则以肝热、湿热下注或湿毒外感为因。盖湿毒外感、湿热下注者,现代医学称为炎症,其带下病之程度则与炎症成正比。先师擅治妇科,学有渊源。早年常问业于曹炳章门下,且悉得绍兴钱氏妇科秘旨。常潜心师法,融汇贯通诸家而别出  相似文献   

3.
傅氏认为,带下为病,俱是湿证。带下病有白带下、青带下、黄带下、黑带下、赤带下。本文主要介绍治疗脾虚湿浊下注引起的白带下的完带汤及其方歌、功效、主治、方解、验案等。完带汤主治"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土受伤,湿土之气下陷。"之白带下,根据完带汤"重补脾土,佐以疏木"的特点,异病同治,临证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4.
完带汤析义     
完带汤,始见于《傅青主女科》,乃傅氏女科第一方。傅氏以此方治疗白带下,后世以此方为治疗带下病之代表方,并于临床广泛应用,疗效显著。然此方之特点,药味之功效,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就此试分析之。带下病,正如傅青主所说:“夫带下俱是湿症”。这是带下病的主要病因,此湿乃脾虚所致。因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脾虚不运,水谷之精微无以化生血液,反聚而为湿,流注于下焦,伤及任脉、带脉,而致带下。然脾属土,肝属木。脾虚之时,正是肝木克犯之机,而肝气不舒,又可加重脾气不运,故傅氏说:“夫白带乃湿盛而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  相似文献   

5.
<正> 妇女自青春期开始,阴道内流出少量色白或无色透明的液体,此为生理性带下,如王盂英言:“带下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但如涕下过多或色质气味异常则属病理性带下,也即“带下病”。其病理终属湿邪为患,诚如王世录云:“总不离湿邪,无湿不能生带浊。”教科书就其病机多归属脾肾之虚,任带失约,阴精不守而下滑及外湿或毒湿致病者,而未言及肺气无权可致带下这一病机,笔者据临床观察发现:治带如顾及调肺,往往可事半功倍,现陈述陋见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翠霞教授认为痛经与冲任、胞宫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精血素亏或邪气内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虚证"或胞宫气血运行不畅的"实证",实证多虚证少,实证痛经又以气滞血瘀型多见,情志抑郁或动怒伤肝而致的气滞血瘀日益成为痛经的主要病因病机;提出经前疏肝理气,经期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治则。使用膈下逐瘀汤对气滞血瘀病因病机实者泻之,尖者削之,使气机通畅,瘀去痛止,则痛经证得愈。  相似文献   

7.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笔者临床对该病略有体会,现介绍验案3则如下. 1 病机概要 带下病形成的病因病机虽很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点.(1)脾虚肝郁:《傅青主女科》谓:"凡脾气之虚,肝气之郁,皆能致之."即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影响脾的运化水湿功能,脾虚不运,水谷精微不能上输而化生气血,反聚为湿流注下焦,伤及冲任二脉,带脉失约.或因脾虚湿盛,反而侮肝,肝郁生热,湿热下注而形成白带.(2)肾气不足:下元亏损,房事多劳、纵欲无节,伤及肾气,而使带脉失约、冲任不固而形成.(3)或因感受湿毒而引起者,如《巢氏诸病源候论》谓:"带下者由劳伤过度,损伤经血,致令体虚受风冷,风冷入胞络,波其血元所成也."《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谓:"若有带下如泔水腥秽臭者,湿热盛也."论证了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或洗洁用具不洁,湿毒之邪乘虚内侵,损伤任、带二脉,而为带下病.  相似文献   

8.
浅谈和肝法治疗带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张春玲 《光明中医》2010,25(6):946-948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俗语云:"十女九带",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1]。《傅青主女科.带下》认为:"夫带下俱是湿证",可见带下病主要病因是湿,故历代医家多从脾、肾论治带下病。但女子以肝为先天,从肝论治在带下病治疗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带下病是妇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妇女带下量、色、质、味的改变为主要特征,历代医家论述甚多。《傅青主女科》中,用"带下俱是湿证"来概括带下病的病因病机,本文就此病机从病名、病因、治法等方面做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0.
乐毅敏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12):531-532
脾胃乃后天之本 ,五官诸窍皆赖以为养。正如李东垣说 :“胃气一虚 ,耳目口鼻俱为之病。”若脾胃亏虚 ,则气血精液生化不足 ,清窍空虚 ,易被六淫邪侵 ,或因脾胃亏损 ,复生风水痰湿上犯 ,则致疾患发生。1 脾胃与耳疾耳病常体现于脾虚湿浊内困。脾虚则运化水湿功能失常 ,湿浊内生 ,邪毒滞留于耳窍。另一方面 ,脾虚 ,输布水谷精微失职 ,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失于濡养而功能虚弱。湿浊犯于耳壳则流脓 ;湿浊停聚于耳道或耳壳则为湿疹 ;湿浊痹阻耳窍脉络 ,蒙蔽清窍则症见耳鸣、耳聋、眩晕等。如美尼尔氏综合征 ,从中医辨证 ,可分型为 :1髓海不足 ,耳…  相似文献   

11.
带下病是妇科中仅次于月经病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合并月经不调、闭经、阴痒、阴痛、不孕、癥瘕等.《傅青主女科·带下》将带下病列为该书首卷,分别以白、黄、赤、青、黑5色带下论述其病机、证象、治法,认为“带下俱是湿症”,所创完带汤、易黄汤、清肝止淋汤至今仍为临床所推崇.  相似文献   

12.
<正> “带下”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泛指妇科经、带、胎、产疾病而言,因其均发生在带脉以下的部位。狭义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粘稠液体,如带之状绵绵不断而下的症状。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带下量少色白,无特殊气味,一般经期、孕期量稍增多。正如王孟英所云:“带下乃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女科辑要》)如果带下量多,粘稠如脓,或清稀如水,或色异腥臭,且伴有全身症状者,则属于病理性带下,称为“带下疾病。”产生带下疾病的主要原因,傅青主云:“带下之病,多属于湿。(《傅青主女科》)其湿又分外湿与内湿两种。外湿是感受湿浊、湿毒之邪,内湿是饮食、劳倦、情志失调,以致脾阳不振,湿浊不化;或肾阳不足,水失气化,肝气犯脾,脾虚湿盛,湿浊内停,损伤  相似文献   

13.
在治疗耳鼻咽喉疾病时,我们常常会想到耳病责之于肾,鼻病专治于肺,但从临床实际看,脾胃在耳鼻咽喉疾病中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五官诸窍皆赖以为养。正如李东垣所说:“胃气一虚,耳目口鼻俱为之病。”若脾胃亏虚,则气血精液生化不足,清窍空虚而易被六淫邪侵。或因脾胃亏损,复生风水痰湿上犯致病患而生。1 耳疾从脾胃论治脾胃在耳病中的作用常体现在脾虚湿浊内困。脾虚则运化水湿功能失常,湿浊内生,邪毒滞留于耳窍。另一方面,脾虚,输布水谷精微失职,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失于濡养而功能虚弱。湿浊犯于耳壳则流脓;湿浊停聚耳道或耳…  相似文献   

14.
带下病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俗话说:“十女九带”,带下病是妇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约占妇科门诊的60%。“带下”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带下,乃泛指女科之经、带、产诸疾病而言,因这些疾病均发生在束带以下之部位。狭义之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黏稠液体,或如涕,或如唾,绵绵不断,通称为白带。临床上笔者注重带下病的辨证施治,疗效满意,现略述拙见,请同道指证。1病因病机《济阴纲目·赤白带下门》云:“人有带脉,横于腰间,如果带之状,病生于此,故名为带。”《傅青主女科》云:“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  相似文献   

15.
汪辉东 《陕西中医》1991,12(12):529-530
我省著名老中医牛东生,从事中医五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卓著,尤长于内科和妇科。五年前,我们曾对其辨证治疗带下病的经验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系统总结。牛老认为,带下的病机是湿浊内停,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以治法多端,当以祛湿为先,只有通过健脾、温肾、疏肝,才能使水湿清者输布,浊者排泄,水液代谢恢复正常,湿祛则带止。湿邪抑遏阳气,郁久化热生虫,故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也为本病所常用。带下质稠气秽,多以芳淡宣化以祛湿,参以外治;赤带多以苦寒燥湿,参以活血化瘀摄血;久带正虚,  相似文献   

16.
从带下的概念、分类、病因、病机、治则、用药等方面,论述“带下俱是湿证”的观点欠妥;带下有湿,或带下多湿,方为正确。  相似文献   

17.
方明 《河南中医》2012,32(9):1169-1169
眩晕之病因不外风、虚、痰三个方面。风者乃素体阳虚,或肾阴素亏,风阳上扰清空;痰者乃脾胃健运失司,水谷聚湿为痰,痰湿中阻,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虚者乃气虚、血虚或肾精不足,脑失所养。根据病因病机,分别采用天麻钩藤饮、归脾汤、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肝阳上亢、气血亏虚、痰浊中阻型眩晕,可获佳效。  相似文献   

18.
完带汤为傅山论治带下病诸方之首,其祛湿之法,颇具特色。概括其要点有四:健脾疏肝以杜生湿之源,燥湿利湿以分消湿浊,理气化滞以使气行湿化,升发清阳则湿不下流。诸法并行,脾健郁舒,湿浊得化,清阳得升,带下自止。  相似文献   

19.
刘亚飞 《江西中医药》2005,36(10):11-11
傅山(1607~1684),字青主,山西太原阳曲西村人,明末清初著名医学家。其著作《傅青主女科》,以医论独有见地、立法严谨灵活、制方精良、疗效卓著而备受后世医家推崇,堪为妇科之经典。笔者通过学习《傅青主女科·带下》中的内容,就其中的治湿方法作一探讨,请各位老师指正。“带下”之病在妇科极为常见,《傅青主女科》开篇即论述“带下”证治。傅青主认为,“带下俱是湿症”,强调湿邪是形成带下的重要因素。而带下病之形成,主要是由于“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浸,热气之逼”,以致带脉不能约束而成。由此可见,傅青主在带下病的病因病机中,十分重…  相似文献   

20.
葛根与黄连配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病机坏境为切入点,探析葛根与黄连配伍所针对的病机核心是湿浊阻滞,甚至蕴结成湿热胶结之势,而此病机的根本却责之于脾不升清。故此配伍组合常与调理脾胃之品配合使用,且常用于脾胃素亏之人或潜在脾胃亏虚体质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