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婴儿千万别喂开口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间旧俗,新生儿出世“开奶”前,必先喂服“解胎毒”药,谓之“开口法”。这类中药有牛黄、朱砂、黄连、甘草等。这些民俗,有很悠久的历史。早已载之中医古籍。《千金方》所记载的新生儿药物,有甘草、朱砂、牛黄,其中朱砂有毒。故孙思邈严重警告说:“儿新生三日中,与朱、蜜者不宜多,多则令儿脾胃冷腹胀,喜阴痫,气急变噤痉而  相似文献   

2.
浙江丽水新生儿服用黄连情况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浙江省丽水地区民间传统,新生儿生后给予黄连复方制剂,称为“开口药”。这一传统与古代“黄连法”基本一致,大约已有1000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新加坡禁用黄连,认为新生儿服用黄连会加重新生儿黄疸,甚至引起核黄疸,乃至死亡[2,3],国内也有人对开口药持否定态度,而且指认黄连为重症新生儿黄疸的导因[4,5]。本文就此对新生儿服用黄连开口药问题在本市范围内进行回顾性调查,以了解新生儿服用黄连与新生儿黄疸的关系。1方法与对象本....  相似文献   

3.
紫草,甘咸气寒,无毒,入心、肝经。其色紫,专入血分,故能行血;其气寒,可凉血解毒,故能治肿毒痈疽。历代医籍对其功效多有阐述,如:《别录》云:“通水道,疗肿胀满痛……”。《药鉴》曰:“其味苦,故能通窍利水”;又曰:“大都血家药也……但见血紫血热,及热毒深者,俱宜用之。”临床习用于血热毒盛,痘疹欲出不畅,及斑疹血热毒盛而色不红活等证,常与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的药物配伍。也可用做预防麻疹和流  相似文献   

4.
《扬子晚报》曾于1995年秋间报道,一好心的外婆给新生四日的外孙女喂服开口药(六神丸)引起中毒死亡的恶性事件。  相似文献   

5.
陈师有五十余年之临床经验,思路开阔,好用“药对”与“药组”,谨录案例数则以飨读者。一、“土忍翘薇”利湿解毒,能拮抗激素副作用《本草纲目》载:土茯苓性味甘平淡,功能清热解毒,除湿通络。附方“搜风解毒汤”治梅毒,即以之为君,佐以忍冬、苡仁、防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和产地黄连的生物碱含量测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不同品种和产地黄连的生物碱含量测定刘岱杨立新崔淑莲胡世林(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黄连为中医临床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味苦性寒,长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香连丸、黄连上清丸为其代表方剂。历代医家早就注意到产地对黄连质量有明显影响,汉末李当之《药录》云:“惟取蜀道郡黄肥而坚者为善,”《唐本草》云:“蜀道者粗大,味极浓苦,疗渴最佳,江东者节如连珠,疗痢大善。”李时珍认为:“今虽吴蜀皆有,性以雅州、眉州者....  相似文献   

7.
论妊娠禁忌药在妊娠期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妊娠禁忌药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历代医家对妊娠禁忌药多有争议,有的认为应绝对禁用,如《万氏妇人科》云:“孕妇有疾,必择其专门平日无失者用之。若未试之,医有毒之药,不可轻用,以贻后悔。”也有的认为妊娠禁忌药并非绝对禁用,如李东垣云:“孕妇有病,毒之无殒”,《内经》载:“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笔者参阅文献及现代药理研究,谈谈个人对妊娠禁忌药应用的看法。1 妊娠禁忌药的发展妊娠禁忌药的记载,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该书载有6种具有堕胎作用的药物。后世医家在《神农本草经》妊娠禁忌药的基础上,药…  相似文献   

8.
陈子秋  庞博 《河南中医》2021,41(4):542-547
目的:分析《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外感热病”“温毒”“内陷”“走黄”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平台———中医药学科学数据中心”的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的处方,对方剂中药物、主治、功效的频数进行分析,并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药物使用频次位于前5位的是大黄、黄芩、甘草、栀子、麦冬等;主治病症频次位于前4位的是热毒、肠结、伤寒、烦躁等;功效频次位于前4位的清热、解毒、导滞、养阴。根据聚类分析得出5组聚类药物组合;根据关联规则得到大黄+黄芩等的药物组合,热毒+肠结等的主治病症组合,清热+解毒等的功效组合。结论:《太平圣惠方》治疗脓毒症重视大黄和黄芩的使用,以清热解毒、导滞养阴为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9.
最近,虞舜先生对笔者先前提出的诸病通用药为《本经》首创的观点进行了质疑不过,在一些根本性问题上仍难苟同,故答辩如次。虞文认为:“不能因为‘诸病通用药’中有首载子《本经》的药物,便断定这一栏目为《本经》首创”。这与我们把“诸病通用药中黑底白字药物”认定为《本经》首创,谈的并不是一码事。显然,虞氏把涵义不同的两个概念——“诸病通用药中有首载于《本经》的药物”和“诸病通用药中黑底自字药物”严重混淆了。前者涵义理应是指诸病通用药中各家补入的药物有一些出典于《本经》。例如,《证类本草》(简称《证类》)诸病通用药中口疮病中的石蜜、吐唾血中的白胶等,皆出自《本经》,却以墨字注录;而黄疸和腹胀满中《唐本草》增入的黄芩和卷柏;呕吐和痰饮中《药对》补入的附子和吴茱萸;《蜀本草》在温疟和安胎中增入的茵陈蒿和猪苓等,悉属此  相似文献   

10.
张子和“不药之药”学术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杰 《中医研究》2000,13(5):14-15
张子和以汗吐下三法鸣于医史 ,被划归“攻邪派” ,常常给人以动辄用峻药重剂猛攻病邪的印象 ,而其“服药畏慎” ,“不药之药”的学术思想或被忽视。本文试就《儒门事亲》中的有关内容作一探讨。1 “不药之药”的学术思想张子和的“不药之药”思想源于《内经》与《论语》。《内经》在肯定药物有治疗作用的同时 ,指出药物亦有其害 ,提倡谨用药物 ,中病则减 ,中病则止。张子和鉴于历史上许多服药致病致死的事实 ,在《卷二·推原补法利害非轻说十七》中指出 :“凡药皆毒也 ,非止大毒、小毒谓之毒。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 ,久服必有偏胜。气…  相似文献   

11.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及根茎。性味甘平 ,具有补脾、清热、解毒、缓急、润肺及调和药性之功效。1 使用范围广甘草具有和百药解百毒之功。生用清热泻火 ,炙用益气和中 ;组合方剂既可任君药 ,亦可为使药 ;既可内服 ,又可外用。其临床用药配伍率居诸药之首 ,故而有“国老”之号称。《本经》中载 :甘草“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 ,坚筋骨 ,长肌肉 ,倍力 ,金疮肿 ,解毒。”《别录》曰 :“温中下气 ,烦满短气 ,伤脏咳嗽 ,止渴 ,通经脉 ,利血气 ,解百药毒。”《汤液本草》有“治肺痿之脓血 ,而作吐剂 ;消五发之疮疽 ,与黄芪同功。”《本草纲目》言 :…  相似文献   

12.
<正> 《神农本草经·序例》说:“药有寒、热、温、凉四气”。但经仔细查核,正文上中下三品,365种药物中,实无一种言为“凉”性者,仅有“微寒”药27种。此后,梁朝之《别录》,唐代之《新修本草》与《千金翼方·本草》中,均无称作“凉”性之具体药物。  相似文献   

13.
祖国医籍对荨麻疹早有论述,《内经》中的“痤疿”、“痒疮”即包括此病;《金匮要略》称之为“瘾疹”;《医宗金鉴》称之为“(?)(疒雷)风”。俗称痒疹或“鬼风疙瘩”。中医认为外受六淫之邪,内因在气血失调而致病。对顽固性荨麻疹颇为难治。本人用麻浮乌蛇解毒汤加减配合外用洗药治疗收到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甘草的解毒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解疮疖痈疽毒,一是指用于治疗药物、食物和农药中毒。甘草作为治疗中毒的一味重要中药解毒药,早在2000多年前就被人们认识。《神农本草经》称:“倍力气,金疮肿,解毒”。明代李时珍于《本草纲目》中对甘草的解毒应用总结了前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华医典》中晋代至民国时期瘿病的治疗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华医典》中检索从晋代至民国时期的瘿病内治方,采用SPSS Statistics 21.0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挖掘药物使用规律。结果:海藻、昆布和酒的频数最高;软坚散结药的频数最高,其次为养血活血药、化痰散结药、清热祛湿药、清热解毒药、理气药、益气健脾药,温通阳气药频数较低;聚类分析最终形成5个聚类,分别具有"祛风解表、清热化痰""补气养血、活血散结""温阳散结、化瘀消瘿""理气化痰、解毒利咽""清热祛湿、化痰散结"的功效。结论:《中华医典》中记载晋代至民国时期治疗瘿病时最常使用的药物是海藻、昆布和酒,最注重软坚散结法,并配以理气、补气、活血、温阳、清热解毒、祛湿等治法。  相似文献   

16.
<正> 谈到《药对》,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北齐徐之才在本草学药物配伍宜忌方面的贡献。这一贡献,若干年来一直是人们所公认的。近来有人干脆认为:徐之才《药对》是有文献可考的论述药物配伍宜忌的最早专著。从现存资料来看,对此说笔者未敢苟同。本文所要讨论的,是比徐之才《药对》成书更早的另一部药物配伍宜忌专书,即雷公《药对》。这是一部有文献记载的给后世(包括徐之才)药物配伍宜忌论述以巨大影响的重要著作。鉴于认识上的不同,有必要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一、雷公《药对》与徐之才《药对》不同在讨论雷公《药对》之前,必须先确定其客观存在,并与徐之才《药对》加以区别。雷公《药对》典出陶弘景所著的《本草经集注》(简称《集注》),其序录云:“《药对》四卷论其佐使相须”,这里所说的《药对》,即是雷公《药对》。但是,由于陶弘景和徐之才是同时代的人,并且徐氏确实著有《药对》一书,因此,应当排除《集注》中提到的《药对》是徐氏《药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正> 宋代苏颂《本草图经》成于1061年,原书久佚,它的内容散存于《证类本草》中。《证类本草》所存《木草图经》资料,有药图、说明文及《本草图经序》。关于《本草图经》说明文,在《证类本草》中统计,标有“图经曰”的药物为780余种。当时从全国进献的药图,均有说明文。凡同类药物的说明文为了避免重复,即在归并同类药物中某一药图之下,其余药图不另立说明文,只注明:“文具某某条下”,例如芜菁、莱菔功用相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广泛运用称之为“国老”的甘草,在《神农本草经》谓“治五脏六腑寒热邪气、坚胫骨、长肌肉、倍力、金疮、解毒”。甘草一药在《伤寒论》中组方共70次,在《金匮要略》组方计88次。兹就《伤寒论》中甘草的药证发挥介绍如下。古时候有“甘草主治赢瘦”之论。《神农本草经》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中五泻心汤类方:就是半夏泻心汤,大黄黄连泻心汤,附子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类方的共同点,只有黄连一味药,而且都是一两量,其他药物则出入不一,由此可知黄连与泻心的命名有其特殊联系,黄连主要的作用是泻火解毒,清热燥湿,治痢止呕,据《中医名词术语辞典》对痞的定义是:“胸腹间气机阻塞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气机阻塞应该用理气药如枳实、枳壳治疗才对。黄连没有理气作用,而泻心汤各类方又没有枳实、枳壳两味药,却用来治心下痞,真是纳罕。为要找出这一答案,首先,我从138与154两条文入手,(条目以赵开美本为准,下同)以便于分析:138条:“小结胸病,正在心下  相似文献   

20.
天花粉为葫芦科植物栝楼的根 ,性微寒 ,味甘微苦 ,归肺、胃经。具有清热生津 ,清肺润燥 ,解毒消痈的功效 ,多用于热病口渴 ,消渴多饮 ,肺热燥咳等病症。笔者在读书临证之余 ,体会到天花粉具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之效 ,对治疗瘀血痛证能收到满意疗效。《神农本草经》载天花粉能“续绝伤”,《名医别录》谓本品“通月水”,《日华子本草》认为天花粉能“生肌长肉 ,消扑损瘀血”,说明本品主治跌打损伤 ,有化瘀之功。近代名医张锡纯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中 ,曾记载有用天花粉治疗跌扑腰痛的病案 ,并指出 :世人只知天花粉为清热生津润肺解毒治痈药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