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肠动力学和血清药动学在中药有效组分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  魏玉平 《中成药》1998,20(1):48-48
为了能更科学更快地将中药开发成高水平新制剂.使中药新药开发更严密和科学,拟从胃肠动力学和血清药动学的角度谈谈对中药新药开发中中药有效组分研究的看法。首先、作为任何一味中药,目前还没能探清其药效和临床的物质基础,更不用说中药复方,因此任何中药或复方均是一个“灰箱”系统,既包括药效和理化性质明确的成分,也包括药效和理化性质不明确或不甚明确的成分.为了严密考察制剂研究的合理性,从植物化学、药理和制剂相结合的角度对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提出如下三条原则.1只有被胃肠液溶出的成分才能被机体吸收.该原则是根据中药…  相似文献   

2.
中药材加工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赣申 《中草药》2002,33(12):1139-1141
实现中药现代化,促进中药更广泛地为全人类做贡献是整个中药业应负的责任,尽管中药材加工业是被人们忽视的一部分,在整个中药业所占比重不大,但是,没有中药材加工业(包括中药饮片加工业)的现代化发展,不实施GMP管理也就谈不上实现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许保海  翟胜利 《北京中医》2008,(11):879-881
目前,传统中药学有慢慢被西药学理论为基础的生药学所取代的趋势。实际上生药学和传统中药学是两个不同的学科。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内容、治疗疾病的原理和对中药质量优劣的理解均不相同。现代中药研究应按照中药本身的自然规律去研究,避免按西药开发的模式研究开发中药,不应该违背中医药的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4.
谈谈中药煎服法王彩仙(050091)平时人们常说:证准、方对、药不灵。其中除中药本身质量、炮制方法之外,还有一个重要而且又不被人重视的因素即对中药煎服方法了解掌握不够全面,直接影响了治疗效果。煎煮中药之前,应先浸泡,使药物湿润变软、细胞膨胀、或胀破使...  相似文献   

5.
中药汤剂,因其疗效迅速可靠,毒副作用小。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但人们对怎样煎煮和服用中药汤剂却不甚了解。医者往往只在处方中简单注明水煎服,患者只千篇一律地按惯例以水煎煮两次,早晚分服而已,不论方药组成如何,不察病情轻重变化,不循人体生理规律。不讲求煎服方法。因而使疗效大减。中药的煎与服应遵循科学的方法。不同的中药处方。应视其治疗疾病的不同,组成药物质地成分的不同,因人而异,因方而异。采用不同的煎服方法,才可发挥中药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参以其根及根状茎人药,有调气养血、安神益智、生津止咳、滋补强身的神奇功效,所以素被人们奉为“神草”,被称为“中药之王”。中药里其它不少也以根及根状茎或全草人药的药用植物在中文名称中也带有一个“参”字,这些药材来源于大约20多个科,药用效果也各不一样,把它们作为人参一样的补益药使用、造成滥用误用参类中药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中毒导致死亡的也屡见不鲜。参类中药如果不严格区分辨别、就容易误用,带来危害。笔者仅对常见参类药材基原进行分科辨析,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药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中医临床疗效,“道地取材”和“遵古炮制”是保证中药临床疗效的法宝。虽然中医药所具有的某些独特疗效逐渐被国际社会所认可,但是由於中药的质量不稳定及缺乏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严重地影响了中药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声誉,并制约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缺乏科学、客观的质量评价标准已成为制约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一大“瓶颈”。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半数以上的人口接受中医的治疗,许多人都使用过中药,几千年来在人们的传统认识中,中药因作用缓和,常常被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服用安全、不会中毒”。一些临床中医常常对中药产生误解,认为中药毒性小,甚至无毒副作用,剂量多开几克或少开几克无关系。事实上,任何药品都有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两个方面,中成药和一些补益药都不例外,对人体或多或少都会产生副作用。因此,中药对人体的不良反应我们应以科学的观念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中药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瑛  苏喜改 《河北中医》2009,31(2):310-312
随着中药研究和中药应用的不断深入,中药在国际上被更多的人认识和接受。然而,与此同时,中药的一些不良反应相继被发现。尤其是含马兜铃酸的减肥中药引起“中药肾病”,并因此被美国、日本等国家禁用以来,打破了传统认为中药天然无毒的理念。其实,中药和西药一样,由于作用于人体时的不加选择性,针对于病变部位或病源因素的方面即为治疗作用,对其它器官、组织的调节则为不良反应。现将非毒性中药在临床上产生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侠 《新中医》2012,(7):98-99
胎儿生长受限属中医学胎萎范畴,为产科严重并发症,围产儿死亡率高,同时影响新生儿远期生命质量,老年后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已被产科医生广泛重视,但西药治疗效果、依从性均不佳。笔者采用中药益气健脾、补肾安胎法中药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试述中药的毒性成分及其毒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中毒是一个早已被认识近来又被着重提出的问题。中药中毒是由药物所含有毒成分引起的,了解有毒中药及其毒理作用,对于增强慎重用药意识,预防中药中毒,以及对中毒的诊断、处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学习和临床工作中,许多年青的医药人员常将部分中药名称读错。其原因主要是由形同字不同,形似音不同,一字多音和地方方言发音不准确而误传等所致。现将最易被读错的中药名称28种列表于下,以引起同道的注意和重视。常易读错的中药名称28种@周有德$福建省武平县中山中心卫生院!364304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可明显提高疗效,但由于该病病程较长,中药汤剂剪服多有不便,而中成药具有服用方便,副作用小,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临床,需针对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证型,辨证选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四种中药当归、丁香、丹参、肉桂对不同结构类型物质透皮吸收的影响,为化妆品促透剂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豚鼠腹部皮肤为皮肤模型,分别以化妆品中常用的多糖(海藻糖)、多肽(燕麦多肽)、黄酮类(甘草黄酮)为被促物,以氮酮为阳性参照,通过Franz扩散池实验评价四种中药促透剂对不同结构类型物质的促透功效。结果:四种中药的促透功效:当归>丁香>丹参≥氮酮>肉桂。随着促透剂的用量增加,被促物的累积渗透量增加,促透功效:0.8%当归提取物 ≥ 1%氮酮。结论:四种中药促透剂与被促物之间不存在明显构效关系,推测四种中药促透剂的促透机理为结构变化理论,即通过改变角质层结构而达到促透目的,而与被促物本身的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15.
中医中药发展到今天。仍难为现代主流医学所融合,原因很多,如中西方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医药理论难以被现代科学解释,中药中有效成分不明确等。笔者认为,治病讲究疗效,中药的疗效是中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它关系到中医能否继续为人类健康提供良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成败兴衰.所以疗效是检验中药的唯一标准,下面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药科学的不断进步,各类药物日益成为医务工作者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有力武器。然而,随之而来的药物不良反应(ADR)以及导致的药源性疾病也已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劲敌。中药由于疗效的持久性和个体化给药而被广泛应用,其安全性很少受到质疑,许多患者存在“中药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久用无害”等错误观念,有些医生对中药的药性缺乏基本了解。也存在着盲目用药的现象。实际上。中药ADR并非少见,只是我们对中药的药理学、毒理学以及药代动力学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人们对许多中药的毒副作用还不十分了解。  相似文献   

17.
血清化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季宇彬  彭海生  蓝苑元 《中草药》2003,34(4):384-386
阐述了有关血清化学的由来,国内外研究状况及其前景展望。长期以来,中药的体外试验不能准确的反应药物的体内活性,体内的药物成分性质与体外试验对照存在诸多不一致现象。忽视中药特点的体外实验方法不能完成药物体内的作用成分的有效检测,经过国内外专家不懈的努力,一种全新可行的方法——血清化学逐渐被认可,尽管值得探讨和操作的问题还很多,但它已展现了在中药研究试验运用中的光明前景。若紧密配合中药化学、血清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微生物学的研究,其必将为加速中药现代化进程,可望在中药质控、药物作用靶位、开发新药和中药现代化方面做出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药新药研制过程中的三个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新药研制过程中树立创新观念的必要性新药研究一直被称之为开发。谈到开发,一般认为是一种非研究性的工作。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种开发工作。随着新药尤其是中药新药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一、二类中药新药的不断增多,国家也开始重视新药的研制。许多重大项目如攀登计划,9...  相似文献   

19.
中药不可随意超剂量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洁 《中草药》2004,35(11):1325-1325
中药因不良反应小,治疗广泛,一直被很多医生认可,并且在临床上长期被大量使用。但在中药调剂过程中常会遇见一些具有毒性的中药被超剂量使用,有时超出常用量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样会对中药的用药安全产生极大的影响。毒药原是指攻病愈疾的药物,现在则指具有剧烈毒性或药性猛烈,不良反应大,用得不当就可能严重影响机体健康或导致中毒而死亡的一类药物。虽然有毒中药的用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上有规定,但笔者就实际工作中有毒中药使用情况,提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浅谈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医临床医学家对中药疗效下降非常担忧,他们反映:不少中药临床疗效不够确定,中医有被中药“吃掉”的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