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龙胆泻肝丸方出自金元《兰室秘藏》,有清肝利胆、利湿热作用,临床应用治疗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等症有较好疗效,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表明,本品尚有以下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2.
味觉异常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病症,中医认为舌味觉异常与脏腑功能异常有关,根据口苦、口咸、口酸、口甜、口臭、口淡等口味异常类型可了解其脏腑寒热虚实,有助于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3.
口苦非独主热 苔黄亦有属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苦与舌苔黄腻,为临床常见的两种症状,一般多认为是火热之象,然而亦有属于虚寒者。口苦临床所见口苦病症,常见于发热病人,邪袭少阳,或肝胆郁热等。治以清利疏泄,每克有济。然而亦有例外者,如《圣济总录·胆门》篇有谓:“胆虚生寒,气溢胸膈,头眩口苦,常喜太息,多呕宿水。”治以天雄为君的天雄丸,创温运愈口苦之先例,予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方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给予托尼萘酸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清肝利胆方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76.3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4.74%,观察组复发率1.72%低于对照组的20.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肝利胆方治疗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清肝利胆、护正顾本,综合疗效优异,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5.
探讨郁证性味觉、舌觉异常的因机证治。味觉异常包括口苦、口甘、口酸、口咸、口辛等,舌觉异常包括舌痛、舌麻、舌干燥、舌强、舌肿满、舌灼热等。郁证性味觉、舌觉异常均为情志病因所致,除了情志类表现外,尚可伴随一系列纷繁复杂的躯体症状;病位多在肝胆、心肾、脾胃;病机、证候以少阳枢机不利、肝郁肝火、肝胆湿热、心虚胆怯、心神不宁、心火、阴虚火旺、心肾不交以及脾胃蕴热为多见;治疗需要各随其证从郁论治,必要时化痰祛瘀。郁证性味觉、舌觉异常可见于现代医学之精神创伤、强迫症、抑郁症、焦虑症、癔病、神经衰弱及与精神因素相关的更年期综合征、灼口综合征等疾病。  相似文献   

6.
清肝利胆妙方──龙胆泻肝汤任丘市华北石油总医院中医科安胜平,扈国杰(062552)肝胆火热证是临床常见症侯之一,可见于各科疾病中,临床以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口苦口干,急躁易怒,胁肋胀痛,尿黄便秘,舌边红,脉弦数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用龙胆泻肝汤为基本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拟清肝利胆散治疗胁痛(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将70例胁痛(慢性胆囊炎)肝胆湿热型患者采取随机对照方法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清肝利胆散治疗,对照组采用消炎利胆胶囊治疗,3个月疗程后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1%,对照组总有效率73.2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清肝利胆散治疗胁痛肝胆湿热型(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正> 口苦,是指口中味觉发苦,《内经》称为“胆瘅。”其病多见于胆热或肝热证。因心热,脾胃之热所引起的亦为多见。笔者在临床常遇到不同脏腑疾患的口苦,现仅就点滴体会略谈如下。一、心热口苦:心为君主之官,开窍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若心神抑郁、郁而化火,火性上炎,使之口苦。《内经·评热病论篇》谓:“真气上逆,故口苦舌干”。心热口苦,临床常伴有心烦失眠,口燥咽干,或舌尖糜烂,便秘溲赤、舌尖红苔黄、脉数。治宜清心泻火。用黄连泻心汤合导赤散之类。此方为大苦大寒之剂、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凡属心热口苦等证、皆可用此方加减。二、肝热口苦:肝为刚藏,为将军之官、性喜升发、与胆相表里、病变常互相影响。如肝气郁结,久  相似文献   

9.
胁痛治验     
沙××,男,46岁。1988年11月6日以肝区疼痛为主诉来诊。曾去市第四人民医院求治,诊断为①脂肪肝,②胆汁返流性胃炎,经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初按西医之诊断而用清肝利胆之剂乏效,后经仔细问触,方知除有胁痛、口苦、口  相似文献   

10.
我科从1982年3月至10月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病人32例,均作了比较系统地观察,现将应用情况报导如下: 病例选择龙胆泻肝汤具有清肝利胆作用,凡属肝胆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所致的证侯(但津液未伤者)皆可用之。在32例中阳黄6例,胁痛2例,耳疾2例,目疾12例,带下5例,阴囊湿疹、疮疡5例。男女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