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乌梅丸及其临床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 ,惜多囿于驱蛔、下利 ,乃小视其用。乌梅丸对于内、外、妇、儿等多种疾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故探讨寒热并用之偶方乌梅丸及其所主病证 ,十分必要。1 历代医家对乌梅丸证病机的认识《伤寒论》厥阴一篇 ,病理深遂 ,最难疏解。乌梅丸为厥阴篇之总方 ,历代医家皆喜研习 ,其认识大致可归纳为三。1 .1 安蛔论 :蛔虫有“得酸则静、得苦则下、得辛则伏”的特性 ,而乌梅丸酸苦辛同用 ,治疗蛔厥确有良效 ,因而后世奉为治蛔良方。然而据此把乌梅丸作为治蛔的专剂 ,则失之局限。陈元犀曰 :“此为厥阴之总方 ,注家第谓蛔…  相似文献   

2.
在《伤寒论》厥阴病寒热错杂理论指导下,介绍乌梅丸加减治疗牙痛、五更泻、久利的临床经验。乌梅丸寒热并用,疏通厥阴,是治疗寒热错杂病之效方,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浅谈柯韵伯对乌梅丸的发挥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蔡文就 《新中医》2004,36(3):68-69
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厥阴病篇,附原文338条之下,主治蛔厥,兼治久利。乌梅丸治疗蛔厥确有良效。因而后世奉为治蛔之祖方.并据此将乌梅丸作为治蛔的专方,如成无己、尤在泾之注疏,以及后世大多数方书论述,皆未出此,以致新版《方剂学》教材,竟将其列为驱虫小剂,因而几被习中医者遗忘。柯韵伯著《伤寒来苏集》一书,发仲景之精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篇治疗蛔厥的代表方,若仅据此将其归入单纯的驱虫剂则未免过于局限.根据乌梅丸的配伍特点及临床经验,该方不但是一首厥阴病证之方,而且广泛用于治疗肝脾肾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寒热错杂疑难杂症,常获良效.  相似文献   

5.
乌梅丸是厥阴病主方,具有温脏补肝,调理阴阳的作用,治疗蛔厥证确有良效,吾师李士懋教授基于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乌梅丸的应用,只要抓住其实质,可广泛的应用于临床各科。1 仲景遣方,意在立法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李士懋教授常说仲景遣方,意在立法,以方示法,临床审症求因,辨证测机,法随机出,依法施治,凡是符合乌梅丸适用病机———肝虚而寒热错杂的,无论何证都可广泛的应用乌梅丸。2 谨守病机、寒热错杂临证遣方用药、审因测机,辨证论治是祖国医学之特色。寒热错杂的病机,临床并非少见,可由多种原因所致,但凡厥阴肝虚而形成的寒热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乌梅丸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疗效。方法通过四诊合参、辨证分析对在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的肾性蛋白尿、肾性血尿、Ig A肾病、紫癜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属厥阴证寒热错杂者运用经方乌梅丸改丸为汤加减治疗。结果乌梅丸治疗多种慢性肾脏病辨证属厥阴证寒热错杂者疗效显著。结论乌梅丸方寒热虚实药物并投,实为多种疑难病的验方。  相似文献   

7.
乌梅丸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厥阴病篇,主治蛔厥,又主久痢。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方义、功效阐释及临床应用圃于驱蛔、止痢。清代以来,对此提出异议,认为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适用于上热下寒证的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武维屏教授研究证明,乌梅丸对激素依赖型哮喘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在于乌梅丸有寒热并用、阴阳双调、清补兼顾、散收结合等特点,与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理相符,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该方有解痉、平喘作用。  相似文献   

8.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之厥阴病篇,主要以之治疗蛔厥。笔者通过分析厥阴病条文及此方药物组成,改乌梅丸为汤剂,临证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乌梅丸是《伤寒论》治疗厥阴病的主要方剂。该文浅述厥阴病病机及主要症状,分析厥阴病"欲解时"的时间特点,并附乌梅丸治疗厥阴病验案2则。  相似文献   

10.
乌梅丸出自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厥阴篇,被认为是驱蛔要剂。厥阴病篇历来争议颇多,乌梅丸亦是如此。张仲景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本文试从肝木、脾土角度出发,对乌梅丸是否为厥阴病的主方及蛔虫的生源进行阐释,同时对乌梅丸证的病机和其用药机理进行讨论。认为乌梅丸是厥阴主方,而蛔虫生于肝木,养于土湿。另一方面,乌梅丸证是由于木土不和而成,且乌梅丸作为理肝重剂,可用于调肝理脾治疗临床诸多疾病。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伤寒论》厥阴病篇的条文,得出厥阴病的病机是寒热夹杂、上热下寒;厥阴病主方是乌梅丸;乌梅丸的组方配伍特点是:辛酸温为主,佐以苦甘,寒温并用,辛开苦降,刚柔共济,有收有发,攻补兼施,体用同调,和水火而顺阴阳。比较慢性肝病与厥阴病的临床表现及病机,二者有相通之处,认为乌梅丸可以用于指导慢性肝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乌梅丸是一首经典经方,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张炜教授对运用六经辨证和经方辨治儿科疾病和内妇科临床常见病、疑难杂病有丰富的经验。特举张炜教授运用六经辨证,使用乌梅丸治疗儿童慢性腹泻2例验案,探讨乌梅丸对小儿慢性腹泻属厥阴病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13.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认为乌梅丸寒热刚柔、补泻升降并用,泻厥阴、和少阳、温太阴、护阳明,涉及肝胆脾胃心包等脏腑,但重在治肝而偏于潜敛。指出,乌梅丸对不是厥阴病提纲诸症及蛔厥久利证,如头痛、眩晕、口苦、痛经、崩漏、带下、失眠、心悸、癫狂痫等内妇儿外感内伤疑难杂症,只要辨证符合寒热错杂,虚实相兼病机的厥阴病临床特点,就可应用乌梅丸化裁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是厥阴病的主方,其特点为寒热并用、清上温下,主治“蛔厥”。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适用疾病和病机进行了深化,扩大了乌梅丸的应用。清代伤寒学家柯韵伯首次提出“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专剂矣”。现代中医将乌梅丸加减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也用于妇科疾病,皮肤病及肿瘤的治疗[1-4]。  相似文献   

15.
吴文尧教授临床善于运用六经辨证治疗脾胃病,对于运用乌梅丸治疗脾胃病的经验亦颇为丰富。吴老认为传统中医院校的教材中对于乌梅丸的理解和运用不甚完备,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厥阴主方的地位。乌梅丸并非只是用以治疗所谓"蛔厥"与"久利",还可以用来指导内科脾胃杂病的辨证,运用得当,常获恒效。  相似文献   

16.
乌梅丸源自《伤寒论》厥阴病篇,自清代起认为乌梅丸不仅仅是治疗蛔厥的主方,而应该是厥阴病主方。文章对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门诊乌梅丸的验案患者,进行舌脉、症、药的分类归纳与分析统计,以期发掘其中的运用规律,更好地理解乌梅丸和指导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7.
常进  王兴胜 《新疆中医药》2009,27(2):F0004-F0004
1 寒热错杂,水饮上泛用乌梅丸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由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附子、当归、黄柏、桂枝、人参、花椒组成,系厥阴病主方,主治蛔厥证属于寒热错杂而正气虚弱者。乌梅丸具有酸甘化阴,辛甘化阳,辛苦通降,酸苦通泄之效,并非只为蛔厥、久利而设。笔者临床应用,凡见寒热错杂、正气亏虚病证皆可选用。  相似文献   

18.
乌梅汤(丸)临床治验2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梅汤(丸)临床治验2则付纪纲甘肃省成县中医院(742500)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创六经辨证,并于厥阴病篇书主治之方—乌梅丸,后世多有以为专治蛔证者,实为偏颇。据我实践体会其治蛔之功,确系重当,而调厥阴之效尤为出奇,因丸剂加减有所不便,故多做汤剂应...  相似文献   

19.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道成 《河南中医》1996,16(2):14-15
乌梅丸的临床运用王道成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225700)主题词乌梅丸/治疗应用,眩晕/中医药疗法花,花翳白陷/中医药疗法,胃脘痛/中医药疗法,中风(中医)/中医药疗法乌梅丸乃仲景《伤寒论》厥阴篇之主方,原主治“蛔厥”,“久痢”。夫厥阴者,内寄相火,阴...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为《伤寒杂病论》厥阴病脉证治篇经典方,随着"经方热",乌梅丸在临床中大量应用以及现在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乌梅丸可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临床发现符合乌梅丸寒热错杂病机,厥阴病特点的患者,均可考虑用乌梅丸,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同时发现乌梅丸可作为"精神调节剂"治疗因肝气不舒或者阳气馁弱致使肝用不及而出现肝气郁结的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