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梦缘  刘汶 《北京中医药》2021,40(6):607-609
承气汤类方在温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热结为承气汤证的基本病因,阴伤、气壅为其重要病机,可从"热""阴""气"的角度认识承气汤在温病中的治疗作用与应用注意.从热结角度,承气汤可用于阳明热结及兼证、热入血室证等;从阴伤角度,承气汤可用于阳明腑实兼有阴伤者、下后阴伤而邪实未净者、热结阴伤见神昏谵语者;从气壅角度,承气汤可用于肺肠、胃肠之气机壅滞,以及阳气郁遏之厥证.因而应用承气汤的过程中当细辨"热"与"结"、重视津液阴血损伤、注意应用时机及正气之荣枯.从"热""阴""气",即病因病机角度可更加系统地认识承气汤在温病治疗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三承气汤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此三方长期以来一直指导着临床中以不大便为主症的一系列病证的治疗.但现在的病人病情错综复杂,临证之时很难机械套用原文处方用药,因此有必要对三承气汤进行比较分析,以便于临证选方用药. 对于三承汤的区别选用,很多人是根据“痞满燥实”四症进行辨别的,即“痞满燥实”四症俱见者选大承气汤,“痞满为主,燥实次之”者选小承气汤,“燥实为主,痞满次之”者选调味承气汤.但“痞满燥实”的具体意义原文中并未提出,从字面来看,“痞满燥实”中“痞、燥”主要是指病机而言,而“满、实”讲的又是症状,病机概念和症状概念一同论述似乎有些不妥.《医宗金鉴》对“痞满燥实”是这样解释的:“满者,腹胁满急膜胀;痞者,心下痞塞硬坚;燥者,肠中燥屎干结;实者,腹痛大便不通.”但根据以上症状套用三承气汤依然不好用,比如调胃承气汤主症有“腹胀满”并非“燥实为主,痞满次之”,还有小承气汤证也有“津液外出,胃中燥”及“便硬”等主要症状,也不全是“痞满为主,燥实次之”,所以简单地根据“痞满燥实”并不能很好的区别运用三方.  相似文献   

3.
根据张仲景《伤寒论》阳明病原文,从热证、实证病机角度分析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证之病机演变,以期为运用三承气汤治疗阳明腑实之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仲景设三承气汤为阳明病腑实证立法,专为攻下热实者而设。"承气"之名,取其承顺胃气自上而下之意。由于腑实程度轻重有异,故攻下之方其力亦有大小不同。大、小、调胃三承气汤所用之药不同,其攻下之力亦异。即使如此,在具体运用时,视其病之进退,服药方法及方药剂量又有多少之不同。三承气汤攻下强弱之力甚明,仲景于《伤寒论》中已详论其用。但目前大多只依据三承气汤所用之药而将其与痞、满、燥、实之证相对应,则失去从疾病过程中根据所见之脉证而判断腑实之轻重运用三承气汤及其变化之妙。  相似文献   

5.
历代医家均将《伤寒论》中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并称为三承气汤.而从《伤寒论》阳明病篇的"燥气主之"出发研读其相关条文,发现三承气汤证在阳明腑实证的发展上认识尚不完全,现用《温病条辨》中调胃承气汤证对其加以补充,使之并称四承气汤.根据致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的不同,从"阳明经上,燥气主之"出发对四证进行鉴别诊断,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1小承气汤使用的3个特点:一是以小承气汤"微和胃气";二是以小承气汤测试转失气与否;三是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提示3个问题:一是小承气汤证不一定是燥屎内结,很可能是大承气汤证的前奏;二是小承气汤的攻下力量比大承气汤要弱得多;三是小承气汤不在于泻实而是偏重于行气。2调胃承气汤证多是误治后出现的一些变证,属于邪热在胃,并非有燥屎结滞在大肠。所以关于"燥、实、坚"的说法,"燥""实"尚可,"坚"则无从解释,绝不能因方中使用了芒硝,就断定证中有燥屎结滞。3关于承气汤的命名,"承气",即帮助阳明大肠承接阳明胃的下降之气,与"亢则害,承乃制"没有关系。4调胃承气汤证是邪热还在阳明胃之际,唯恐大肠不能承顺胃气而正常通降,尤须清除胃热以防邪热下传,所以方名叫"调胃承气汤"。"调胃"二字已经明确显示,病在阳明胃而非在阳明大肠,之所以"承气",仍是秉承既病防变,提前截断的治疗思想。5三承气汤证,是阳明胃家邪热亢盛到阳明大肠燥屎内结的一个系统过程。阳明邪热在胃,如不及时清除热邪,就会使邪热进一步加重而耗伤津液,而成阳明大肠燥结,所以尽快用调胃承气汤清泻胃热,截断病情发展。阳明燥屎在肠,潮热、谵语、腹痛,甚则喘冒直视、循衣摸床,说明燥屎已成,所以可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而从阳明胃家邪热到阳明大肠燥屎过程中,虽见有潮热、谵语、腹满,但尚不能确定腑实燥屎的形成,所以用小承气汤进行试探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汪静风 《陕西中医》2002,23(3):267-268
桃仁承气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原名桃核承气汤 ,与抵当汤、丸并治蓄血 ,为活血祛瘀的代表方之一。由桃仁、大黄、桂枝、炙甘草、芒硝组成。桃仁活血祛瘀 ,润肠通便 ;大黄荡肠胃之积滞 ,泻血分之实热 ,二药合用 ,瘀热并泄共为君药 ;桂枝通行血脉 ,助桃仁破血祛瘀 ;芒硝泻热软坚 ,助大黄下瘀泄热 ,共为臣药 ;甘草一味主持于中 ,缓诸药之势 ,意在祛瘀而不伤正 ,五味配合共奏破血下瘀之功。其中大黄、芒硝、甘草三味组合乃调胃承气汤 ,原治阳明燥实之证 ,以之为基础 ,合桂枝、桃仁血药专入血分 ,引硝、黄直达瘀所 ,藉以导瘀热下出 ,变泻下…  相似文献   

8.
吴瑭所著《温病条辨》被视为温病学之经典著作。该书对温病的治法颇多创新,创制的诸多温病名方更为后人所喜用。吴氏不仅大量应用仲景之方药,且进一步发展仲景之治法方药,尤其吴氏对仲景承气法的继承与发展,堪称后世楷模。一、阐发三承气,精细入微仲景治阳明腑实之三承气(即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相似文献   

9.
慎用大承气汤治疗机械性肠梗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建华 《天津中医药》2006,23(4):300-302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张仲景为治疗阳明腑实证而立,在临床上大承气汤应用广泛。许多学者将大承气汤作为治疗肠梗阻的主方。张仲景在大承气汤证中言腹满痛,腹满而喘,腹中转矢气等;在小承气汤证中言“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以此为界定标准。这些说明了张仲景使用大承汤是非常慎重的。并非肠腑不通就用大承气汤。肠梗阻有虚、实之分,缓、急之别,程度之异,临床上机械性肠梗阻使用大承气汤疗效也不理想。因此在治疗上必须详审病因,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不可一味攻之。  相似文献   

10.
大承气汤乃<伤寒论>之方,由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四味组成,为攻下峻剂.临床多用于阳明腑实重证,其效甚捷.笔者于多年临证中,根据其攻坚破结、化瘀通络、消饮除滞之能,活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患,每获良效.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在进入北京的清军队伍中吴三桂走在最前头,形成了一种表象留下引清军入关的千古骂名 “恸器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相似文献   

12.
八瑞物     
或谓,道本无言,无言不显。般若、空性是佛教万法的基石,禅宗常言,“不立文字”,庸者不解,不觉一语双关,  相似文献   

13.
八瑞相     
八瑞相是佛教符号中最著名的一组,在印度传统中,代表释迦牟尼得道时伟大吠陀教众神敬献他的供物。其传统排列如下:  相似文献   

14.
真武汤新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由附子、生姜、白术、茯苓、白芍五味药组成,原方主要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内停所致诸症。本人根据其方意及异病同治之理,用治于多种杂病,均获得良好效果。现举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乌镇瞬间     
走过逢源双桥,会忽然觉出乌镇的脆弱,脆弱得宛若爱情。侬家清晨早起摇橹而去欸乃声里青葱的手指淡绿的衣——题记经过那些文字、照片和电视剧的着意渲染,乌镇成为文艺青年的心爱所在,一众邂逅、离别以及怀念的意象以此地为基点枝蔓衍生恣意疯长,终于抵达众多白日梦,于是怀梦者便整天只想着出发出发,去乌镇。  相似文献   

16.
介绍吴纪祖名老中医经验。和中制木法治疗消化性溃疡、温督补肾法治疗颈椎病。和中制木法适宜脾胃升降失常引起之疏泄不畅,横逆犯胃,气机不遂胃脘痛。温督补肾法适宜肝阳上亢,风寒湿邪阻滞经脉为标,督脉失养为本之颈椎病。  相似文献   

17.
阐述吴涵秋在举办医校和诊所时锐意改革之举及其令时人瞩目的医学成就,披露人所未知的近代中医史料。  相似文献   

18.
五妙欲     
在传统上,五妙欲的形式如下: “色”即触觉,象征物为丝绸。空成就如来代表“味”即味觉,象征物为水果:不动如来代表“触”(或或铙钱,  相似文献   

19.
伍炳彩教授是我院名老中医,临床以见病知源,辨证准确著称。他善用成方治疗内科疑难疾病。其中温胆汤就是他临床常用的方剂之一。温胆汤出自《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半夏、竹茹、陈皮、枳实、茯苓、生姜、大枣、甘草组成。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功。方中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陈皮行气消痰;茯苓健脾渗湿;生姜、大枣、甘草益脾和胃,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理气化痰,和胃清胆之功。伍老根据异病同治的原则,运用温胆汤加减治疗多种疾病,效果显著,现略举一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卢伟  吴勉华 《河南中医》2021,41(4):548-551
吴勉华教授治疗恶性肿瘤常用虫类药有全蝎、蜈蚣、白僵蚕、土鳖虫、水蛭、地龙等,常用给药途径有内服及外用两种。传统口服剂型以汤药为主,少数患者需长期服用,可以制作成丸剂或酒剂,但肿瘤患者应戒酒,因此,酒剂不作为常用。外用包括穴位贴敷、黏膜给药等,穴位贴敷可避免虫类峻猛之品经消化道而引起的不良反应,且可助药物从皮肤黏膜渗入,直达病所,具有疏通经脉、通络止痛作用,适用于脾胃功能欠佳或癌肿位置较表浅的癌痛患者。吴教授认为,个别虫类药(如斑蝥和蟾蜍)毒性较大,使用时需要辨别患者所处的病程,根据证候虚实,慎重选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