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化道定位药物释放技术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介绍消化道定位药物释放技术及其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方法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结果消化道定位药物释放技术在新药开发及药物传输系统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结论消化道定位药物释放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技术平台,具有试验数据可靠、加速新药开发、降低新药开发失败率等特点,已经在国际制药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蛋白质芯片具有高通量性、敏感性、可重复性、稳定性和自动化的特点,相关技术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各个领域。蛋白质芯片技术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诊断辨证的客观化、针灸机理、药理机制及药效评价等研究,以上研究从微观层面证实了针灸、中药对机体的调节方式是多途径、综合性的,同时为从生理、病理、药理等微观机制的改变阐释中医药理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患者血清中ENA多肽抗体谱,并以欧蒙斑点法为金标准对蛋白质芯片法检测ENA多肽抗体谱进行评价分析。方法同时用蛋白质芯片法和欧蒙斑点法测定患者血清中ENA多肽抗体谱,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蛋白质芯片法测定结果同斑点法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蛋白质芯片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阴性预示值,且具有高通量、样品用量少、操作简单、快速、易于标准化等优点,可作为临床实验室参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通量药物筛选是新药研发的重要方法,通过3D生物打印相关的组织模型,在疾病建模和高通量药物筛选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前景。而生物墨水相对匮乏,体外制造的组织器官的存活时间相对较短,是制约3D生物打印药物筛选平台建立及快速发展的瓶颈。目前,研究者们已经将3D生物打印药物筛选生理病理模型应用在血管、心脏、肝脏、肾脏、肿瘤等领域。与传统的生物制造方法相比,3D生物打印技术具有选择范围广、筛选成本较低、结果可靠等特点,是新药研究的重要手段,在药物研发中前景广阔。在中医中药领域,它可以加快中医中药的深入研究,利于发现中医中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但该技术仍然存在缺陷,目前3D生物打印仍然缺乏有说服力的产品,还需要更多的证据来证实其构造出的模型在药物的研究中具备和体内一致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与高通量中药活性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正> 药物筛选是一个采用适当方法与分析手段对候选物质药理活性评价的主动寻找药物的过程。高通量筛选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形成的寻找新药的高新技术,其有3大技术支持,即组合化学、遗传学和高通量筛选,分别为新药开发提供新化合物源,新的作用靶标和大规模的筛选方法。后两者相辅相成,构成较为完整的筛选体系,即基于疾病机理,  相似文献   

6.
中药具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复杂的作用途径,在治疗和预防疾病方面疗效显著,为保证中药质量及开发新药,一些分析检测方法应运而生。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法(MALDI-MS)是一种“软电离”的新型质谱技术,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低成本、低样品消耗量、线性范围宽、电离温和、适用于热不稳定物质等特点,为中药的分子水平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撑。目前该技术被广泛用于中药成分分析和组学研究领域,在药材真伪鉴别、分子实时筛选和构建活性成分的代谢网络途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选择合适的基质和样品制备技术是保证检测效果的关键。随着新型基质的开发与优化、样品制备技术的不断完善、MALDI-MS与多种分析方法的联用,将会大幅提高其检测效果。基于此,笔者概述了MALDI-MS在中药领域的应用情况,包括高通量检测中药活性成分、监测机体内药物及其代谢物状况、原位可视化表征中药活性成分组织分布信息等,并探讨了MALDI-MS的应用前景和不足之处,以期为中药成分鉴定、药物利用及代谢的相关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药用植物来源的新药研发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药物在癌症、艾滋病和疟疾等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热带雨林中的植物进行广泛的活性筛选,以及从可食用植物中提取起保健作用的活性成分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目前,植物来源的新药开发研究在材料的选择、高通量活性筛选以及活性成分的分离制备等方面正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基于蛋白质作用靶点筛选的中药新药研究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蛋白质组学的诞生与发展,为研究蛋白质表达和功能变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使人们可以从整体、系统的角度了解药物在蛋白质水平上对机体的作用,为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我国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已有许多研究者开始借助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中药的作用靶点、分析中药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为中药新药的开发奠定了基础。然而现有中药蛋白质组研究工作还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不仅所使用技术的鉴定分析能力未达到最佳,而且缺乏深入的数据分析与进一步的验证,此外还缺乏对方剂作用下蛋白质组变化的时序研究。对当前中药蛋白质组研究的了解和评价有利于今后更好地开展中药新药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
梁爱华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2):2839-2842
斑马鱼是一种用于生长发育和遗传研究的重要模式生物,过去10余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环境毒物的监测,已经被用于环境中许多化学物质如有害重金属、农药以及卤代芳香烃化合物等致癌物的累积效应和毒性研究。近年来,该模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药物筛选和毒理学研究。斑马鱼具有活体、高通量的优点,尤其适用于中药混合物的药效和毒性筛选,在中药新药研究领域具有较广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激酶在生命过程中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蛋白质激酶的异常往往会导致恶性疾病如癌症的发生。靶向蛋白质激酶的小分子抑制剂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因此研究蛋白质激酶-小 分子的相互作用对于靶向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作用。质谱作为一种高精度、高通量、高灵敏度的分析仪器,在 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发展。本综述总结了质谱技术应用于蛋白质激酶-小分 子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策略和最新进展,探讨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基于质谱的分析方法将有助于从分子 水平上深刻揭示蛋白质激酶-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为靶向药物的设计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