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观在现代医学中已日益得到重视,用药的时间与用药的剂量应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今读《临证指南医案》[1](以下简称《医案》),深感叶天士审证疗疾,尤为重视因时制宜,颇能体现其辨证论治思想,更能反映出"因时制宜"思想的精髓。中医辨证用药时注重时间、  相似文献   

2.
《温病条辨》与《临证指南医案》方证源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鞠通在<温病条辨.凡例>中谈到:"温病一证……惟叶天士持论平和,立法精细.然叶氏吴人,所治多南方证,又立论甚简,但有医案散见于杂证之中,人多忽之而不深究."有鉴于此,吴鞠通仔细研究了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大量吸收了叶天士治疗温病的理论和方药,这在<温病条辨>中随处可见.认真研究<温病条辨>和<临证指南医案>的关系,对于我们研读前人医案,发展传统中医药理论大有裨益.余不揣浅陋,试就二者方证的源流关系作一探讨,以正同道.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叶天士的理论渊源、奇络虚证治法重点、络病治法重点、从脏腑论治奇络病要点、重视体质因素和因时制宜等几方面精练地阐述了叶天士治奇络病的治法治则,并总结了叶天士治奇络病的用药规律和特色,再通过列举从叶天士医案中精选的奇络病常用方来进一步体现治法治则和方药特色。文章体现了叶天士讲究奇络治法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4.
叶天士是清代著名的中医临床学家.他提出了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纲领,对温病的治疗有独特的贡献.然叶氏一生诊事繁忙,几乎从未亲笔于撰著.现今,叶天士医案成为研究叶氏医学思想的主要途径.<临证指南医案·咳嗽>一节论治咳嗽之病因病机、理法方药可谓详细,能够反映叶氏的医学心术水平.现就叶氏对咳嗽的论治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临证指南医案》"虚劳篇"是叶天士医案中较能反映其辨证思想和特色的一篇。叶天士将虚劳分虚、损、劳三个层次,并依部位分为上、中、下三损。辨证方面,善于将时间、体质、凭脉、主症等多种辨证方法相结合,多元且灵活。治疗上重视治体,强调王道;重视扶持后天,善用食疗;主张以血肉有情之品填补精血,提出通补奇经之法;剂型灵活,服药方法多样。  相似文献   

6.
叶天士继承和发展《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天人相应"的思想,将"四时节律"运用至临床实践。本文通过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相关医案,对"四时节律"在分析病因病机、指导选方用药、预测疾病转归及养生调护等4个方面的运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临证指南医案>一书记载了清代名医叶天士独特的辨证及用药经验,包括体质辨证、摄补法及补奇脉法等3个方面.体质辨证是对<内经>体质学说的延伸和发展,明确了一些常见体质类型的特点、病机及用药规律.摄补法是叶天士治疗虚劳的基本原则,通过补益法和固摄法相结合,达到补虚扶正、涵藏肝肾的作用.补奇脉法是叶天士独特的学术经验,认为奇脉病多有失血失精病史,奇经八脉隶属于肝肾,通过血肉有情之品补益肝肾,能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医学正传·惊悸怔忡健忘证>:"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可见心悸是一种以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上,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等,均可表现出心悸的症状[1].<临证指南医案>中虽无专篇论述心悸,但于各篇中整理出大量心悸医案.叶氏辨证准确,用药精当,治疗心悸颇有特色.为此对叶天士42则心悸医案进行整理、总结,以期对临床上心悸的治疗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江苏中医药》2008,40(5):7-7
最擅长治疗的疾病:慢支、肺气肿、哮喘、支扩、间质性肺病、肺结核、肺部肿瘤、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 最喜欢的中医药学家:张仲景、叶天士、曹鸣高、张泽生. 最喜欢读的中医药著作:<伤寒杂病论>、<曹沧洲医案>、<吴门曹氏三代医验集>、<张泽生医案医话集>.  相似文献   

10.
总结《未刻本叶氏医案》女科医案中叶天士的处方用药特点,如药博方精,淡中见巧;善用经方,灵活化裁;重视二天,善调奇经;调和气血,善用归苓等。总结其特点,有助于更加完善地了解叶氏女科思想,对指导临床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临证指南医案》中关于治疗胃脘痛的病案,总结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特色。发现叶氏辨证治疗胃脘痛时,重视肝与胃之间的关系;根据"久必入血"灵活用药;脾胃分治,通补阳明。叶氏在治疗胃脘痛上不仅继承了前人的经验,而且创立了自己的特色理论,其治疗思想对现代医家治疗胃脘痛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体用"属于古代哲学范畴,"体用"运用于医学主要是与阴阳理论相结合,以体阴用阳的概念出现,体阴用阳主要用于阐述脏腑生理特点,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卷一>中用肝体阴用阳以描述肝的生理特性,历代医家对脾的论述,侧重脾阳的多,重视脾阴的较少.脾体阴用阳,此文从"体阴用阳"来谈脾之阴阳.  相似文献   

13.
分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暮夜(晚、夕、卧时)用药案例,总结其夜治脾胃用药规律。以法统方,将叶天士夜治脾胃法归纳为升阳健脾(温阳涩脱、建中运湿、温阳利水),健脾养营,宣补胃阳,濡养胃阴,补虚通络各法;认为夜治脾胃杂病具有重视脾胃与其他四脏及奇脉的关系、重视补虚通络、重视气味配伍等特点。探讨叶天士夜治脾胃法的用药特点,对临床治疗疑难杂症、久病痼疾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江玉  王明杰 《四川中医》2008,26(6):30-31
"玄府"首见于<内经>,原指汗孔而言.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借用"玄府"旧名,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玄府概念,对玄府理论的认识独树一帜,对玄府闭塞的治疗主张开发郁结,宣通气液.血瘀治络的理论始于<内经>、<难经>,东汉张仲景时期得以发展,真正将"通络法"成功地灵活运用到临床当属清代叶天士.在其代表作<临证指南医案>中,针对络病的不同证候,宗<内经>"疏其血气令其条达"之旨,贯以"络以通为用"的原则.二者虽名称不同,而其内涵却有不少共同之处.相互的学术渊源关系,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5.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内科大家叶天士,在妇科上亦深有造诣。笔者通过分析、归纳《叶天士医案》中闭经病医案,总结出叶天士诊治闭经有实脏通腑、甘温建中、逐痹通脉、开泄太阳四大辨治特色,其理法详备,用药精当,攻补兼施,标本同求,每每收其全功。叶天士治疗闭经谨尊《黄帝内经》《伤寒论》之旨博采众长,在前人的基础上充分体现了自己以奇经学说为纲的独特辨证理论,其学术思想对现代中医临床治疗闭经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临证指南医案》为研究内容,分析、总结叶天士的"存胃阴"思想。其"胃阴学说"倡导脾胃分治,注重保存胃津,存胃阴的的同时需顾护胃气、胃阳。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叶天士的"胃阴学说"在治病用药中的体现。清火润胃法、增液润燥法、补肝和胃法、润胃益肺法是其常用治法。  相似文献   

17.
络病证治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络脉学说是中医学重要理论体系之一,肇始于<内经>,发展于仲景,充实于金元,兴旺于明清,至清代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之时,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以往较重视经脉的研究(如针麻、经脉实质等),而忽略了对络脉的研究.但随着心脑血管病增多及活血化瘀法研究的兴起,络脉学说的研究也随之升温.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络脉理论和络病诊治进行整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挖掘叶天士治疗痿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辨治开拓思路.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卷七·痿》《种福堂公选医案》《叶氏医案存真》《叶天士先生方案真本》《眉寿堂方案选存》《未刻本叶天士医案》《三家医案合刻·叶天士医案》中的痿证医案,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方法探索其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58首方剂,药物135味,总用药频次439次,高频使用药物共24味,聚类分析得到4组药对聚类组及4组多味药聚类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7组药对关联组和9组多味药关联组.结论: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可体现叶天士辨治用药特色,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王孟英(1808~约1868),名士雄,浙江海宁人,与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并称"清代温病四大家",著有《温热经纬》、《王氏医案》、《归砚录》、《随息居重订霍乱论》、《随息居饮食谱》等书。王氏用药轻灵,疗效显著,颇受后人推崇。如曹炳章赞:"其裁方用药,无论用补用泻,皆不离运枢机,通经络,能以轻药愈重证,为自古名家所未达者"[1]359。笔者在学习王氏著作过程中,发现不少关于"不寐"  相似文献   

20.
<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门"所载医案,反映了叶天士治疗胃痛强调辨别虚实、分型论治.实证者有气机失调(包括肝气犯胃、气逆不降、气郁化火等证)、痰浊内阻(包括痰浊阻滞、阳虚浊阻等证)、瘀血阻滞(包括气滞血瘀、血络痹阻等证);虚证者有脾胃阳虚、胃阴亏虚和气营两虚.对现代临床治疗胃痛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