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风池穴温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周长斗 《中国针灸》2000,20(5):277-278
治疗颈性眩晕55例,并随机设西药对照组42例对照观察。结果针灸组治愈率为52.7%,总有效率为96.3%,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针灸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有显著改善(P〈0.01),且针灸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改善状况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经颅多普勒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观察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学的变化TCD),结果与同龄组健康人比较,基底动脉、双椎动脉的血流平均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脉动指数则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益气补肾活血化痰疗法,治疗后复查TCD,结果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冠心平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4例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中药冠心平颗粒剂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34例,显效率50%,总有效率97%。对照组34例,显效率32%,总有效率8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冠心平对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症状,增加椎 动脉管径,提高椎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脑部供血、供氧均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通窍活血汤加减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脑供血的改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45例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评价其临床疗效;并采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患者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及基底动脉(BA)治疗前后平均峰流速(Vm),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临床有效率达91.11%,且患者Vm、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变。结论 通窍活血汤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较好疗效,其起效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全 《江苏中医》1999,20(6):18-19
采用血管扩张药加中药制剂眩晕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7例,总有效率为89.4%;而单纯应用血管扩张药的45例为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68.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纯应用血管扩张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照观察步长丹红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例的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治疗14天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较对照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步长丹红治疗疗效很显著。  相似文献   

7.
周莉  郭兰  饶萍 《中医药研究》2012,(9):1074-1076
目的观察脑安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脑安胶囊,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并于治疗前后行经颅多普勒和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0%和70.59%(P〈O.05),试验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O.05)。两组研究对象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脑安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良好的效果,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黄煦霞 《吉林中医药》2011,31(8):774-775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VB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治疗组使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对照组使用盐酸丁咯地尔。治疗14 d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40例,总有效率93.02%;对照组有效29例,总有效率67.44%。治疗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来看,治疗组相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改善和降低血黏度及红细胞压积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血黏度,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疗效显著,毒副作用低,易被老年患者接受,显示恰当的单味单体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观察组35例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对照组35例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5.36%,对照组75.3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桂清民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2):725-726
应用刺五加注射液静脉滴注,配合颅脑超声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50例,并设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注射液作对照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针刺与药物相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针刺配合尼莫地平针静脉滴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0例,总有效率100%,并与单纯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对照组25例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即针刺配合静脉滴注尼莫地平针治疗组疗效优于单纯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对照组的疗效。结论:针刺配合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卢晓东  张召平  崔静 《四川中医》2008,26(12):68-69
目的:观察清脑开窍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运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服清脑开窍基本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s)的变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5%,对照组为72.5%;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明显好转(P〈0.05)。结论:清脑开窍法具有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固本理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固本理晕汤治疗,对照组用疏血通治疗,15d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观察其疗效,并观察其血液流变学,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固本理晕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血祛瘀类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方法:采用血府逐瘀胶囊(大黄、红花、桃仁、柴胡、当归等)配合针刺(风池穴)治疗本病58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治疗组症状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粘度改善有显著疗效,并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活血祛瘀的功效,有改善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血液粘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罗芳 《吉林中医药》2009,29(8):669-670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作用的生脉注射液与具有活血通络作用的舒血宁针联用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生脉注射液联合舒血宁针治疗,对照组35例仅用舒血宁针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Vs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8%,优于对照组的77.14%(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自身相应动脉Vs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相应动脉V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血管扩张药加中药制剂眩晕康胶囊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7例,总有效率为89.4%;而单纯应用血管扩张药的45例为对照组,其总有效率为68.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改善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优于单纯应用血管扩张药物。  相似文献   

17.
针刺对眩晕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的作用机制,并探索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作为眩晕病的疗效评定客观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对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患者采取针刺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BAEP变化情况。结果:有效率为86.67%。病人BAEP中Lat的Ⅰ、Ⅲ、Ⅴ波明显缩短(P〈0.05,P〈0.01);Amp的Ⅰ-Ⅰ′、Ⅲ-Ⅲ′、Ⅴ-Ⅴ′均明显升高(P〈0.05,P〈0.01),IPL除Ⅰ-Ⅲ外,Ⅲ-Ⅴ、Ⅰ—Ⅴ明显缩短(P〈0.05)。结论:针刺可改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情况,BAEP可作为眩晕病的疗效评定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予定眩汤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尼莫地平、西比灵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18%、对照组73.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并探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3月一2011年6月收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2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实验组101例,采用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同时实验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热敷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即分为中药热敷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中药热敷治疗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热敷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5天。采用美国制造的(MARIZ.TC)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治疗前、后2组患者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速度(VP),舒张期血流速度(VD)和血流搏动指数(PI)。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热敷治疗组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中药热敷可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是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