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陈旦平医师在治疗女性原发性痛经方面,学验俱丰。他认为本病病因复杂,病位在肝肾,基本病机多为气滞血瘀,经脉不通。临床上运用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的经验方"调经消痛方"临证加减,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2.
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对"血瘀"学说有了更新的研究,本文就血瘀证及活血化瘀方、药研究进展情况作简要介绍,以供参考。血瘀证概念及形成机理的研究"血瘀证"的概念,经现代研究认为是"血脉不通"、"气血瘀阻"而造成的各种病变。包括炎症、变性、萎  相似文献   

3.
刘志龙的临证特色可归纳为:重视经方,善抓"证眼";擅用经方,不避时方;阐明药势,直达病所;擅长守法,灵活变方。刘志龙认为抓住"证眼"乃经方临床活用的最基本要素,可居经方活用的领导地位,可使经方深入浅出地运用于临床,使用者亦可达见微知著之境,抓住"证眼",即掌握经方方证的证候特征,只要证候特征与经方方证相符,处方便可信手拈来,可不受后世创立的诸种辨证方法的限制。这是用好经方的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4.
张晋  郭全  周文泉 《中医杂志》2011,(Z1):48-50
冠心病心绞痛发生总因不通则痛,而产生不通的原因包括血瘀、气滞、寒凝、浊阻、热结等标实之证,同时伴有脏腑功能虚损本虚之证。临床周文泉教授运用生脉散、丹参饮、瓜蒌薤白半夏汤三经方合用治疗冠心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3,(5):1014-1015
仝小林教授以"证-症-病相结合",对厚朴三物汤的运用有自己独到的经验,他认为厚朴三物汤临床辨证要点:以腹胀为主,或伴有腹痛、恶心、呕吐,便秘甚则大便不通,苔厚或腻。其病机关键为肠道气滞,腑气不通兼有血瘀。临床运用特点:腹胀为此方运用的主症;不仅可以用于实证,亦可以用于虚证,有是症用是药,关键在于配伍;此方的病位在胃肠,又尤以肠道为主。  相似文献   

6.
凡痛证,虽有寒热虚实之分,然求其本,不过气血不通而已.而络穴联络表里两经,对调节气血运行有着重要作用.基于此理,周德安教授根据列缺行气、蠡沟活血、丰隆气血并治之功用,选此3穴组成"络血止痛方",广泛应用于多种实性痛证的治疗之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张晓甦教授治疗痛经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甦教授认为痛经多因于瘀,不通则痛,治疗上首辨寒热,再辨虚实,制定痛经属寒属热的基本方,随证加减用药,临床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8.
方证内涵即根据患者的客观症状和体征辨别方与证的对应关系,其实质则强调用方的客观指征。深刻理解经典条文是运用方证的前提,故方证要义在于原文的解词明义、条文症状体征的厘定主次以及主次的巧思明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一方对多证"和"多方对一证"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通过以经类证、以法统方和类方详辨的方法构建症、证、方一体化,可突破临床运用经方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黄煌是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教授在中医临床上经验丰富,的主要学术思想体现在"方证相应学说"和"经方体质学说"这两个方面。1学术思想黄教授认为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核心。方证相应,就是方与证相呼应。即有是证,用是方,无是证则不用是方。黄教授认为古代的方证的表述是不完全性的表述,一般使用自然语言,包括古代的方言等,并带有医家主观性的。我们必须立足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与实践大黄附子汤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方法:权衡方药组成及用量、煎药、服用及注意事项,审度病变证机及主治,拓展扩大运用思路,合方应用大黄附子汤;临床实践大黄附子汤与理中丸合方辨治痛经,与四逆散合方辨治习惯性便秘,与薏苡附子败酱散合方辨治输卵管粘连伴不通。结果:大黄附子汤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寒结证的重要基础代表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结论:运用大黄附子汤不能局限于大便不通,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寒结,即可以法选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择10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胸痹的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证型归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证型分布依次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痰瘀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痰瘀证>阳虚痰瘀证=痰瘀交阻证>单纯血瘀证>单纯痰浊证=单纯阴虚证>单纯阳虚证>单纯气滞证>单纯气虚证;进一步归纳:阳虚及其各兼证组(单纯阳虚证 阳虚痰瘀证 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及其兼证组(单纯气虚证 气虚痰瘀证)>阴虚及其兼证组(单纯阴虚证 阴虚痰瘀证)>气滞血瘀组>痰瘀交阻组>单纯血瘀组>单纯痰浊组>单纯气滞组.阳虚兼证组内出现率超过50%的症状依次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常见舌象有:舌质紫暗、淡紫、暗红、淡红,舌体胖大、齿痕、嫩,苔多白腻、白滑,脉象常见沉弦、沉弱、沉涩.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机复杂,虚实相兼;阳虚寒凝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2.
胸痛病因病机为阴寒凝滞、痰浊阻遏、气滞郁塞、瘀血内停、腑脏亏虚,治疗以"通法"和"补法"为主,"通法"包括活血化瘀、理气通阳、涤痰化饮、辛通散寒;"补法"可分为益气养阴、养血补心、温阳补心诸法。  相似文献   

13.
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组方配伍规律。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治疗气滞血瘀证的中成药,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79首中成药包括105个症状,其中痛经、胃痛、心悸、胸闷是气滞血瘀证常见症状;221味中药中,使用频率前3位的是川芎、丹参、当归,药物组合是当归-川芎、丹参-红花、川芎-红花,其中红花-川芎-赤芍-丹参-当归-香附-延胡索是核心药物组合;形成治疗气滞血瘀证的新方1个(小茴香-高良姜-丁香-当归-川芎-益母草)。综上,气滞血瘀证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并可因为不同的致病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群;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气滞血瘀证,以行气活血为基本治法,也注重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辨证施治;同时,在组方选择中,以行气活血的中药为主,并配以温中散寒的中药,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气滞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型,它的形成与饮食、情绪、环境等因素有关。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加大,情志不舒在所难免,再加上饮食油腻等方面的原因,很容易引发气滞血瘀型疾病。临床研究和治疗大都停留在外部宏观手段和技术上,很难对证型发展的微观改变及证型演变规律进行深入系统的了解,这就需要制作和临床发病机制相关的动物模型。为了了解近些年气滞血瘀证及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本文就造模方法、检测指标及造模原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气滞血瘀证常见的造模方法有肾上腺素法、右旋糖酐法、声光电复合刺激法、束缚法、夹尾法、高脂寒凝法、睡眠剥夺法等。模型成功与否的验证指标主要为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次还有旷场试验、微循环、体重、神经递质、血管内皮因子等方面的检测。常见的气滞血瘀证病证结合模型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气滞血瘀证模型、气滞血瘀证妇科疾病特点模型、糖尿病气滞血瘀证模型、非小细胞肺癌气滞血瘀证模型、气滞血瘀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等。不同的造模方法应用不同,本文通过将近些年造模方式、原理、检测指标进行汇总,为规范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近10年文献中内服方药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中药内服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文献,整理、归纳和分析膝骨关节炎的内服方剂功效和中医证型规律。结果:491篇有效文献中共有491个方剂,统计的方剂功效共有12个,总使用频次为1965次。所列的中医证型共有18个,总使用频次为2973次。结论:近10年来治疗膝骨关节炎主要是应用补法(补益肝肾、补益脾肾、强筋壮骨),泻法(通络止痛、活血化瘀、活血行气、散寒除湿、祛风除湿),补泻兼施法(益气活血、扶正驱邪)。现代膝骨关节炎的潜在中医分型是:虚证(肝肾亏虚型、肾虚髓亏型、脾肾亏虚型),实证(寒湿痹阻型、气滞血瘀型、湿热壅盛型、筋脉淤滞型、风湿痹阻型),虚实夹杂证(阳虚寒凝型、气虚湿阻型)。  相似文献   

16.
孔士琛  陶琦 《中医药导报》2020,26(1):124-126
陶琦认为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是引发膝关节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与股四头肌、臀肌肌力下降及腘绳肌、髂胫束的挛缩密切相关,主要病机为气滞血瘀和寒凝血瘀,主张中西医结合治疗,附典型医案1则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radiculopathy,CSR)辨证分型多属总结个人经验,急需统计学的验证与完善,提供规范和标准依据。方法: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统计,初步确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医证型。结果:本次研究发现所采集病例的基本病机以"邪实"(寒凝、气滞、血瘀、痰湿)为主,"正虚"(气、血、阴、阳及肝脾肾)为辅。通过统计学分析初步得出CSR分六证型:寒湿痹阻,气血两虚,气滞血瘀,痰湿阻络,肝肾亏虚,脾肾阳虚。结论:通过对证候群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进行辨证,拟定CSR中医证候按发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寒湿痹阻、气滞血瘀、气血两虚、痰湿阻络、肝肾亏虚、脾肾阳虚,为中医药辨证论治CSR提供较为客观的证型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也"。痰浊血瘀,心脉痹阻不通为基本病机,新病多以邪实为主,久病多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实证有痰阻心脉、气滞心胸、心血瘀阻证、寒凝心脉证;虚证包括心气亏虚、心阴不足、心肾阳虚证,以痰浊血瘀为主,并伴有阳虚。方剂治疗有归脾汤、袁氏镇心痛、邓氏冠心胶囊、调脾护心法等。  相似文献   

19.
中医古籍中无"子宫腺肌病"的病名,但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证候将其归为"痛经"、"月经不调"、"癥瘕"、"不孕"等范畴.现代中医将其病因病机大致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瘀、气虚血瘀、热灼血瘀、痰瘀互结六类.中医治疗此病疗效较好,副作用小,易于被患者接受,但科研方案欠严谨,对机制研究不够,辩证分型和疗效评价无统一标准,也无统一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完善.  相似文献   

20.
补阳还五汤临床应用规律探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补阳还五汤当是针对气虚血瘀证而设立的补气活血通络法代表方,通过辨证论治根据气虚程度,瘀血多少及阻塞程度轻重,风、寒、热、痰、气滞诸邪的轻重,五脏阴阳气血的虚衰程度等,探讨补阳还五汤在临床应用中的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