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璞 《养生大世界》2014,(12):48-49
<正>冬至将至,中医养生理论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简单地说便是这个时候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机。此时,如果大家保健养生比较科学,有利于健康过冬,甚至能为来年春天的健康贮备能量。为此,中医为您推荐几种适合于冬至的养生方法。冬至阳气生两种"饺子"助养生形象地说,冬至时节,要用好两种"饺子"来帮助自己养生。第一种饺子是用来吃的,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也许您还不知道,  相似文献   

2.
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及其现代系统工程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整体恒动的自然观与生命观的指导下,中医养生学建立了"顺应自然-适应社会-形神健康"的康寿自然养生模式.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渴望着健康,盼望着长寿.追溯中医养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养生需要从顺时养生、运动养生、文化养生、饮食养生、调控养生、药物养生等6个方面综合调理,不能单打一,从而形成现代中医养生系统工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中医养生已在我国有较悠久的历史,健康养生则是人们永远关注的话题。通过分析中医未病养生、防病于先的理念,再结合对中医不同养生方法的归纳总结,来探讨中医在养生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主席在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授牌仪式上讲到:"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现就中医健康养生理念及哲学智慧谈一些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为了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知识的知晓率和自我养生保健能力,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重庆市中医管理局近日开展了"健康生活中医相伴"为主题的市民中医药健康知识竞赛。竞赛内容为中医养生理念、中药基本知识、中医药保健方法等跟群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中医药健康保健知识。市民主要通过网页和手机答题两种方式参与竞赛活动。活动期间,全市各区县卫生计生委和医疗机构积极通过纸质媒体、微信平台、宣传展架等方式,并充分利用义诊、社区科普讲座等形式开展宣传竞赛活动、普及中医药健康  相似文献   

6.
结合对中医养生的深刻认识,分析了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的优势和特色、中医养生与其他养生的区别及导致养生领域混乱的原因.认为中医古籍中养生内容可分为三大类,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四个方面,提出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养生保健模式是提高养生质量的关键,中医养生的先进理念、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广泛的民众基础和高度社会认同是传承发展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注重健康养生,预防为主的理念和思想,并不是西方人最先提出的。我国在这方面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很多人都知道《黄帝内经》,它是中医的经典著作、奠基之作,可以说是中医的“老祖宗”,中医医生奉为神圣的纲领。这本书中就系统记载了如何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6月5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和《健康教育中医药基本内容》。《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紧扣中医药特色,围绕情志、起居、饮食、运动中医养生四大基石,分为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常用养生保健内容、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 4个部分,共42条,内容既包括中医药理论,也有具体中医养  相似文献   

9.
中医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中华民族的繁荣和昌盛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其治疗功效和养生的理念已经被当代医学发展所认可。随着近些年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要求水平的提高,中医的养生保健成为了人们所密切关注的话题。本文就几种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养生保健之道做简单的阐述,重点讲述中医的养生保健对提高人们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中医养生康复理念中的哲学思想影响与传承为线索,探讨了中医养生康复理念对生理病理的认识方式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渊源及其与当代哲学思想的相通之处,以期为其形成找寻思想脉络根源。中医养生康复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观点包括"精气神"理论与"天人相应"的人与自然互参理念,这两种观点的形成,受到先秦时期儒家"中和"、"修德"思想,道家"精气神"学说、"道法自然"思想和其他思想流派的影响。同时,中医养生康复理论对病因所坚持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当代唯物主义思想与辩证法亦有相通之处。中医学养生康复理论观念通过对中国古代哲学及当代哲学思想的受承、吸收、融合与体现,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理论框架、养生原则、康复理念,从而奠定了中医学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养生康复思想体系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浅析中医学养生法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及文化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人们本能地对于健康与长寿的要求日益迫切,养生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养生,即通过合理调整生活起居,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中医学对养生有许多合理而深刻的论述。中医养生理论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长期观察和实践结合古代哲学思想而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它包容了道、儒、佛、医、墨、法、兵、阴阳诸子百家,可以说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透视和剖析中医养生文献,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深化对养生理论的认识,同时,也有利于对其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2.
辛宝 《陕西中医》2012,(9):1190-1192
佛教养生是宗教文化的重要内容。孙思邈虽然是道教信徒,但他却以博大胸怀将有益于人类健康事业的佛教理念引入到中医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之中,形成了他自己独有的养生观。他在佛家"好生"好善"思想影响下,结合儒家、道家思想,在全面继承此前中医养生成就的基础上,形成其独具特色的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开启了中医养生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道德经》有丰富的养生思想,"静曰复命"之养生观尤为突出,其体现在生活的诸多方面,慢饮食是养生的妙方,好睡眠是养生的基础,静心神是养生的核心,它与现代"慢生活"是一脉相承的。世界万物,只有平静下来、慢下来,才能延续生命、延年益寿;如私欲不止,患得患失,终日内心惶恐不安,心神无法安宁,就会疾病丛生,半百而衰。  相似文献   

14.
论未病先防及中医养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治未病"一直被认为是中医的至高理念和境界,涵盖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层面,本文从外邪、七情及饮食的病因角度论述未病先防这一层面及相关的中医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唐代涉及养生的中医书籍的研读,全文立足于唐代社会繁荣、生活富足、追求"长生"历史背景,对养生的理论进行分析,以养生三大法:保精、引气、服饵为主线,从食饵养生、形体养生、精神养生三方面探讨了唐代中医养生理论.  相似文献   

16.
入静养生是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的一部分。①入静养生原理也是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的核心原理。和"入静"一致,中医传统养生文化的核心原理也是减少或解除高层次功能对低层次功能的抑制和干扰,使低层次功能得以"舒展",从而削弱或消除人体这一与生俱来的、重要的内在致病源。②入静养生原理是中医传统养生文化核心原理的典型体现。入静与中医传统养生文化方向相同,但程度要深得多。如中医传统养生文化要求"少思",入静则要求"止念";中医传统养生文化以思想手段为主,入静则还加上重要的生理手段;中医传统养生文化要求在正常生理水平之上不要有应激,入静则要求机体的应激水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低于基础代谢水平→乃至低于睡眠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河 《天津中医药》2010,27(4):301-302
中医养生不仅是讲到防护、保护,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的养护、保养、培养。"祛痰浊"作为中医的一种治法,对中医养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东方文化全方位回潮,从国际T台上的中国风到全民行动的养生热,中国人的生活正在实现由"富"到"贵"的质的转变,餐桌和衣橱足够丰富之后,中国人开始关注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情绪健康,中医养生成为一种时尚潮流。"精炁神"为人生三宝,精炁神学说就是中医最基本的哲学理论、生理基础。精神是"精炁神"理论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9.
李付英  马萍 《国医论坛》2010,25(5):50-50
<正>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如何健康长寿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人们对卫生保健知识的需求也日益强烈,而中医养生是以健康长寿为目的的一种医疗保健方法,把它正确运用于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随着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一种因体内胰岛素绝对或者相对不足所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在中医体系中属于"消渴"的范畴。作为一种终身性疾病,医学界尚未找到治愈糖尿病的方法。中医养生理念对糖尿病的防治有积极的启示意义,糖尿病患者如果日常坚持综合运用各种中医养生调摄方法,配合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的使用,能使病情得到更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